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八十二章 二次科考

求賢若渴的朱顯波,終于熬到了建貞三年四月,比規定的三年一考提前了整整一年。朱顯波已經月去年底就下詔,定于四月十五再次開恩科取士。本來科舉是朱顯波最不感興趣的了,八股文基本看不懂,想想還是讓吏部去弄算了,但是眼看大考快進,王拓來報,說可能有人提前泄露了考題,會影響考試的公平性,朱顯波一听就來氣。

這人也是,但凡你想偷下懶,那注定要出事,這不,以前常在辦公室電腦上打撲克,一般感覺賊靈賊靈。哎……不省心啊。得好好整頓下,好不容易高考一次,弄點混蛋紈褲子弟進來,朱顯波不是更悲催。于是心生一念「諸位愛卿,朕想在四月份同時進行三場大考,一場是文人的科舉,二場是全國各地的武舉人大考,三是選拔各地工匠技師。三項考試為朝廷選拔各類人才,希望各位愛卿同等重視。」

其實朱顯波在第一次科舉考試時就想這麼進行,但那時候自己基本上是在皇位上都沒坐熱,恐怕朝廷官員和天下學生討伐。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朱顯波實施的仁政,而且皇上的才華逐漸顯露,天下讀書人都皇上救災的雷厲風行和新穎技巧贊賞有加。是時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行了,將來還想實行新政,必須培養更多的開化人才才行。

四月初十,太和殿,李明德,中書省七部尚書侍郎,錦衣衛指揮使,副指揮使齊聚。這高考都用上了國安的人了,也是沒辦法。朝堂上要討論的是第一場大考︰問題讓你科舉。

「除了徐光啟的科技部,科舉是我大明選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對我大明的重要可想而知,如果一些無能的蠢才佔著關鍵的位置,時間長了是會危及到朝廷安危的,是會危及我建貞的帝位,各位的相位,官位的。你們想過沒有,我是想交給吏部去辦,本來嘛,這就是吏部的事情。現在我看不用了。錦衣衛,你們一方面徹查考試泄密事宜,另一方面協同中央軍做好京城的治安,我來親自會會這些士子們。」

「皇上,考題雖然曾經泄露,你大可在考前再重新擬定一題。臣等親自監考。」李明德還是希望我冷靜。

「不必了,考題,我今天就公布,海洋,天空,大明,敵人,就這麼多,考官我到時候再定,各位大人都是候選。今年還有個規定,凡科考落榜的,可以去徐光啟那里試試.畢竟我朝廷官員名額有限,而今後海運,鑄造等需要大批的人才。希望天下士子可以重新審視下自己的定位。

王拓的錦衣衛很快出了結果,有侍郎,也有尚書的家人,這些混蛋,不過那些舞弊的倒不是全是糊涂蛋,主要是想買個保險,本來考的上本科的想上清華一樣,心情可以理解,作風嘛,朱顯波挨個考生名字記下來,倒是時候再減掉他們的分數,看看還能不能夠格。

會試基本沒有什麼新意,由于禁軍和錦衣衛的嚴格,作弊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能參加殿試的多少還是有點文化的。

四月十五,太和殿,薛皇後,朱貴妃,周濤,李明德,今年殿試的評委,監考戶部尚書張瑞圖、刑部侍郎錢嘉征,考生分兩天,每天上午,下午個一撥,每撥二十個人。最後一天如果覺得自己輪次題目不好可以自由申請皇上面試。

第一天上午的題目是大明的敵人是誰?可以面試,可以筆試,參加面試的直接到評委處,筆試的在監考官的監督下兩個時辰必須交卷,評判人還是薛皇後等四人。

下午是大明的海洋,自由發揮。

好新奇的科舉考試,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士子們也不太適應,直到第二天才有兩人人參加面試,是到最後居然有三名士子申請皇上面試。

前面兩天下來,朱顯波跟薛皇後她們幾個交代,閉卷的封閉後,每人按順序記錄打分,不在考卷上做任何記錄,免得互相干擾。最後四個人的分數相加就是各考生的得分。

敢于參加面試的五個人都得到了十分的加分,而最後一天朱顯波親自面試的更讓他有驚喜。三個人選的題目分別是大明的敵人,大明的天空海洋,大明海洋的敵人。這三個均是南方人,受洋人傳教影響很大。闡述的思想也是朱顯波希望看到的。我大明還是有開化人才的,雖然不多,假以時日,定能成大器。朱顯波總算找到幾個知音了。

這第二次科考,最大的收獲就是參加皇上面試的那三位了,朱顯波估計和徐光啟是一類人,要是硬考不一定考得上,只好走偏鋒了。因此朱顯波牢牢記住了他們的大名,傷不起,廣州人;龍康仔,杭州人;穆友前,松江人。這幾個家伙朱顯波得重點培養,將來注定要成為我大明帝國的棟梁。其實有皇上的栽培,再加上電腦的知識,他們想不成材都難。

最後朱顯波仍舊只取了二十二名進士,發榜後,有落榜五人到徐光啟那里參加了考試,徐光啟驚喜萬分,五人系數留下。怎麼說也是些能上大學預科的人,對科學感興趣就更好了,稍微培養說不定比上大學更有用。八級鉗工說不定就出自這些人呢。

在皇榜錄取的二十二名里,五個參加面試的全部入選。本來,能考上舉人的基礎都不差,加上思想更跟得上我那自然是最佳選擇。當然前三朱顯波沒給他們,故意的,思想開化的人大凡有點容易驕傲。如果讓他們得了前三,只怕很難再虛心學習,尤其是面對自己的灌輸。

哎……天子門生,換了平常皇帝,取了進士就完了,朱顯波不行,得培訓他們啊。灌輸大量的知識,他們進士算考上大學的話,從我這里出去,怎麼也得是碩士畢業了。啥時候弄個中央學院就不會這麼累了。得和李明德,徐光啟兩人商量商量了,老是我來教也不是辦法。朱顯波只有等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才想起來偷懶的辦法。

接下來的培訓,朱顯波采取了授課和討論相結合的辦法,部分進士抵觸情緒很大,但是礙于皇上面子,繼續听課,這三個南方人則十分活躍。慢慢的,由于皇上非常淵博的知識和非凡的遠見,進士們個個成了老實的學生,確實四書五經那點東西跟朱顯波的現代化知識比起來就是小學生見到博士後教授,他們想不謙虛不行了。何況還是皇上親自授課,珍惜機會吧,個個像海綿吸水一樣努力得很。

(下周響應縱橫新政策徹底爆發,準備三十萬字,請各位毫不猶豫的收藏吧,給點動力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