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五十八章 科技部

「謝皇上賞識,我一定竭盡全力為我大明服務,為皇上效勞。」朱顯波交代了學子們,又不忘找徐光啟,朝廷諸多小事他基本交給了李明德,只有救災是自己親自抓,國防事務交給了李承宗,為了是盡快推行新政。

「記住,要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哪怕不認識字也沒關系,就像朕找你一樣。你給朕在各省各府找出幾十上百個來,不怕人多,朕一律按朝廷命官付俸祿。對了,書籍不夠可以來找朕,隨便那本,你用得著就拿去。」

「微臣明白。」

「還記得朕在九江跟說的那些話嗎,我大明的希望在海上,你的任務很艱巨啊,武器,艦船都要抓起來,當然第一步是發展農業科技。」

「皇上的教導,微臣永世難忘。」徐光啟確實忘不了,那個忘年交是那樣的神奇,天文地理,時事政治……

「農業科技方面的事情可以發動群眾參與,畢竟實驗是需要田地做基礎的,而武器方面的研究必須找一些信得過的人,研發進度對內對外都要保密。我們現在落後了,要出其不意才能制勝,等將來遙遙領先了再逐步放開不遲。如果有困難找王拓幫忙。」

就這樣秀才徐光啟,成了工部準侍郎,許多大臣議論紛紛,這徐光啟不知道是皇上什麼人,也有听說是皇上做信王逃難時認識的。反正徐光啟現在是皇上的紅人了。朱顯波也不去管那些謠言,只要有利于徐光啟的都可以。

朱顯波的想法卻不是這些重用親信啊之類,他想成立六部之外的一部,科技部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嘛。尤其是農耕技術,如果能大量提高畝產,那該能多養多少兵啊,還有武器制造技術,弓弩,火炮等,這時候小日本都用上洋槍了,我們大明的人士還將手槍當暗器。

再說就四把暗器能頂什麼用啊,盤踞台灣的荷蘭人不就是靠著自己有火槍嗎,NND,我大明一定要做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然後才是軍事強國。朱顯波明白落後就要挨打,尤其是軍事落後。當然要發展強大的軍事,必須有穩定的農業和超強大的經濟做基礎,因此科技領先刻不容緩。

很快徐光啟京城的府中聚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技術帶頭人,有木匠,鐵匠,陶瓷匠,有種植專家,也有水利專家等等。徐光啟按朱顯波我的意見將他們分成兩撥,一波搞農技,一波搞工具武器等。

十萬兩銀子蓋起了兩個大學堂,或者說實驗室,反正,徐光啟也挺能折騰,按照朱顯波的吩咐,盡快鋪開攤子,然後面對全國招生。每個學堂幾個進士負責收集那些帶頭人的先進經驗加以記錄修訂後印刷出書。然後拿這些書進行廣泛的培訓。

一時間,京城有如建立了一所大規模的高等技校,有經驗得學文化,有文化的學經驗,很是熱鬧,朱顯波很是開心。搞科研嘛,人才儲備很重要。

條件終于成熟了,找來李明德,黃鳴和工部尚書沈萬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三位為皇上真知遠見所折服。但是對于徐光啟的秀才身份耿耿入懷,無奈皇上心意已決。成立科技部,尚書一名,侍郎兩名,今後與工部並列,工部負責項目工程預算計劃等。科技部專門負責先進技術的實驗實施和修訂。每省州府衙門也設立專門專員,等人員到位就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指導當地工農業生產等。

很快徐光啟的潛能發揮了出來,當然,朱顯波和張蕾他們幾個的電腦也功不可沒。要不怎麼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群女人在支持呢,套在他朱顯波身上太貼切了。張蕾她們每天查資料,然後寫出提綱來交給朱顯波。他復習下再去徐光啟的課堂講課,有時候直接把一些詳細的內容抄給徐光啟。然後再讓徐光啟等人傳授給工匠、技師們。

一時間,變化最快的就是冶煉技術,現代技術在明朝,當然給力,好的鋼材陸續出爐,用在刀劍上,鎧甲上,效果十分明顯。而隨著各省科技專員的到位,老百姓對朝廷的支持度也逐漸上升,老百姓就是那麼樸實,一般來講都是信任政府的,何況是免費的技術指導呢。

在朱顯波的計劃里,先優先農業發展,整修水里,讓老百姓吃飽飯,不跟著起義軍走,他才有心思帶領大明朝著強大的路上安心的前進。有時候甚至想讓張蕾、周濤等人出面幫助徐光啟,但礙大明的規矩,加上自己也需要這幾個女人幫助,只好作罷。

建貞元年九月,科技部在朱顯波的強推之下正式成立,徐光啟任尚書,侍郎空缺。朱顯波的意思是讓徐光啟從技校里招人,這科技研究本來就是很專業的,匆忙拉個書生當副手不合適。這樣也能吸引很多人才投靠徐光啟。

朱顯波現在十八,只要不貪戀,正常情況下活過五十六十已應該沒問題,那麼能取得多大的政績,徐光啟的科技部可就肩負著火車頭的使命。現在這個火車頭終于造出來了,慢慢的再增加發動機功率吧。朱顯波終于開始心里踏實點了,自從穿越到明朝以來,除了幾個美女讓他開心外,其他的事情真是一團糟,成立科技部也算件大事吧,還是件正面的。

當然光把希望放在徐光啟一個人身上還是不行,崇禎不是也有徐光啟嗎,雖然自己比崇禎更有先見之明,但要想挽回頹勢,必須盡快化解國內矛盾,將民眾的怒火導向國外才行,他這個皇上也才有空間施展才華。

當皇帝嘛,無非是選拔忠良,任用賢人,廣施仁政,中國的老百姓還是善良的。這一點朱顯波有信心做一個太平皇帝。朱顯波平時玩電腦游戲知道,自己處得這個時代正是世界的航海世紀,而大明的前幾任皇帝是下令︰片帆不能出海,導致航海業、造船業嚴重滯後,如何抵擋住西方凶猛航海潮,這個才是最傷腦筋的。

另一方面,命王拓組織人馬尋找三寶太監鄭和傳人的事情也一直沒有停止,包括航海圖,我那些曾經的夢想,因為我已經當上了皇上就要盡可能多的去實現。這樣一來,錦衣衛的改革則被我延後了。畢竟眼前的科技才是最最重要的。但願徐光啟和那些進士們不讓我失望。

朝廷救災,強兵處處需要花錢,科技進步了也許能幫朱顯波省下不少錢。說到用錢,那幾百萬募捐而來的錢該想想辦法讓他下崽啊,不然坐吃山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