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五十七章 天子門生

雖說早就听說皇上飽讀詩書,但這些人個個都是進士啊。又不好開口問。這些人是繆六平、李隆遠、普斯旺、吳海建、施正祐、賴敬楓,還有災民楊一鵬。朱顯波的想法是,晚上找張蕾幾個人備課,白天朝政之外,就灌輸給他們幾個。真正的天子門生啊,這幾個小子有福了,誰叫著急用人呢?天文地理,文治武功,什麼都有,最主要的還是要開化他們的思想,能老上進士的在現代那絕對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基礎知識沒問題,關鍵是思維遠見和術業專攻了。

很快這些進士就被朱顯波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天文地理,這皇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啊,當進士的該慚愧了,二十好幾了,專心讀書還是和皇上有很大差距,朱顯波不管他們,只負責灌輸,不明白的,帶手稿回去自己讀,下次上課考,這天子門生也不是那麼好當的,關鍵是沒點真本事,不是侮辱皇上的名聲嗎?所以也沒人敢怠慢,何況天子親自教誨,他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沒人不懂。

朱顯波也是求才心切,那個皇上想施行新政,沒點自己的心月復主掌朝廷和地方事務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不分優劣,讓些草包去干,只怕會拆台。而朱顯波是一個想干大事的人,絕對不想走崇禎的老路,絕對不想亡國,這也是他提拔楊一鵬的原因。

「各位愛卿,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相信你們都听過,朕不送你們黃馬甲,朕就送鏡子給你們。朕可能暫時還比不上唐太宗,但朕要求你們一個個做朕的魏征。為大明、為天下百姓努力吧。」

「臣等銘記在心。」

「光銘記在心還是不夠的,我大明現在內有外患,內部怠政已久,急需改變,起義軍之所以此起彼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官員在受災後為了不影響仕途一不如實上報朝廷,二不管百姓死活,今後你們無論是做縣令還是總督,都要記住朕的話,始終保持和朕一條心,和老百姓一條心,遇事一定要全力以赴。問心無愧。」

朱顯波的那種急切心情,這些進士們一時半會是無法理解了,不過皇上的真知灼見卻徹底征服了他們。也覺得自己陪伴在這樣的明君身旁乃三生有幸,個個听得自然十分認真。朱顯波也知道對待書生不能硬來,先試圖說服,再灌輸,就像當初自己和徐光啟一樣。想到徐光啟,朱顯波眼楮突然一亮。是該找那家伙回來了,教書太浪費人才了。

于是另外一方面,朱顯波讓王拓派人把徐光啟給找來回來,當徐光啟強行被帶回京城,跪在皇上面前時,愣了半天不說話︰「朱公子?」

「哈哈,這書呆子還認得我。」朱顯波再見徐光啟自然高興,這小子考進士沒戲,搞科研一定能行。

「草民該死,有眼不識泰山。」徐光啟似乎有點明白了,當初為什麼朱公子會對一個讀書人這麼關照,原來就是天下人稱頌的信王啊,自己還時常跟信王稱兄道弟。

「不關你的事情,朕那時候也是除外閑逛,因為皇兄管得也不嚴格,就自作主張想了解下民情。」

「吾皇聖明。」徐光啟總算明白這朱公子年紀輕輕那麼有錢,還那麼愛書的原因了,這麼說起來身邊那麼多美女相伴也算正常了。

「起來說話,我有個很艱巨的任務,想必你在南方也有所耳聞,目前我大明朝不光政治不穩,科技也落後西方許多大國,我要你擔負起這個重任,一方面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把他們翻譯過來。然後在朝廷推廣。人手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銀兩你盡管開口,先撥十萬兩給你。我要求一年內出成績,三五年之內有突破。你做得到嗎?

「草民一定盡力而為,可皇上,我只是一個秀才啊?」徐光啟雖然很興奮,但是皇上面前還是要低調,書生的本分嘛。

"你不是不喜歡八股文嗎?怎麼還想老老實實考舉人嗎?"我那不開提那壺,將軍還是得用,不然激發不出他的潛能來。

「能具體點嗎?,我接觸過不少洋人沒錯,他們的知識也很雜啊?」徐光啟去廣東教書還是有用的,最起碼知識面開闊了,思想也開放了,不像一般書生,最重要的是有了連接東西方的渠道。

「後面的事情慢慢說,你先去工部報到,給你弄個候補侍郎,從三品,你不用跟他們一樣天天上朝,朝廷那些事情你不用操心,你就做你的學問,另外我給你準備了六個新科進士,他們可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你先把這幾個教起來,把架子搭起來,不久將來,我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就歸你管。」

「皇上,謝謝皇上賞識,可草民這點學識真的行嗎?另外朝廷上下將如何看待皇上啊。皇上要做一代聖君,切不可為了草民因噎廢食啊。」

「你哪里學得這麼羅嗦了,朕用你是為了朕,為了大明,你一個人可能是不行,但朕要先搭起架子來,內部裝飾就慢慢來,眼下你就負責幫朕搭架子。不懂的,有困難的盡管來找朕,朕雖不是萬能的,但天文地理還是懂些,張蕾幾個人你也是見識過了,學識絕對比一般的進士廣,我們會盡力幫你的。」

「那草民就努力嘗試。」

總算這個書生願意出仕了,大明的科技之星啊,終于就位了。朱顯波頓時輕松了許多,于是騰出更多的時間抓緊培訓那些進士。

「皇上,臣等回去認真研讀了皇上借給臣等的書籍,確實受益匪淺,這些書籍都是皇上編撰的嗎?」這個楊一鵬因為先前就身受皇恩,如今能接近皇上自然而然的跟皇上親近起來。

「是朕做信王的時候會同幾個人一起查閱古典,遍訪名士收集的。」

「那皇上何不讓其他幾個人來一起教授臣等,這樣也能減少皇上辛勞。」

「楊愛卿費心了,她們幾個都是女人,不甚方便。」

「哦,微臣多嘴。」楊一鵬自然也想不到當初陪伴在信王左右編著書籍的居然是女人,這些女人該是何等學識啊。皇上真是奇人一個。

「各位學子,其實知識可以慢慢積累,朕要想跟你們說的是將來如何施政,施政的目標是什麼,大明的方向又在哪里。朱顯波覺得時機成熟了,主要是他等不起了,按照常理來這些人再去基層鍛煉幾十年……先得讓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跟自己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迅速提拔、委以重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