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很快就過完了。送走了務實及彭凱,鄭文淑現在要送新銳上初一了。
岑新銳考上的是名列省級重點中學行列的荔川縣第一中學。由于荔川縣和清江市有過幾次分分合合,荔川中學便不是辦在縣城內,而是設在三十里外的清江市郊。這樣,十三歲的岑新銳便不能走讀,只能寄宿。自出生以來,除了曾有過一次隨父親到省城叔叔家探親的經歷外,岑新銳這是第一次前往其它城市,故此非常興奮。坐在開往清江市的班車上,他一直趴在窗口,仔細觀察著沿途映入眼簾的各種景物,尤其是下車後行走在清江市的馬路上,眼楮更是不夠用了︰商店那麼洋氣,市容那麼整潔,連行人都那麼精神。他打量著目所能及的周圍,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新奇,那麼令人愉快。
看著新銳興奮的樣子,和他一路同行的鄭文淑也很高興。對于這個兒子,她很多時候具懷的是一種歉疚之情︰生他的時候,她以往罹患過的心神經官能癥又一次發作,不僅整天心慌氣短得不行,難以周到地照料他,而且沒有足夠的女乃水哺育他,弄得他一歲之前吃的幾乎全是米糊,營養一直跟不上。看著他比別的嬰兒瘦了差不多一圈的小臉,尤其是看著他因發育不良而長得像鴨蹼一樣的薄薄的腳丫,她心疼得不行。說來也怪,她和岑華年一直擔心他日後會體弱多病,可他自出生起便沒使他們憂愁過,不僅沒生過什麼病,而且非常听話,尤其是他的學習成績,自發蒙起,就始終排在所在班級同學的前列,給他們爭光不少。盡管大兒子務實讀書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在他們夫妻倆看來,小兒子的學習更使人放心。因為他求知欲特別旺盛,理解力和記性也相當好,而這在教了二十年多年書的岑華年看來,無疑是學好知識、提高能力最重要的條件。
但令母子兩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與很多新生和送他們上學的家長一道走進一中這所名聞遐邇的學校時,卻在新生體檢的當口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岑新銳眼楮近視,不符合入學標準。
「這位大嫂,你孩子眼楮視力不行啊,」看著岑新銳費盡力氣,只能在視力表上指出0.5的字碼時,一中衛生室那個負責體驗的矮個子校醫殷長達對鄭文淑說道,「繼續看書寫字,視力會越來越差的。」
「那怎麼辦,總不能考上了不讀吧。」聞听這話,鄭文淑有點急了,「再說,這麼小的孩子,不讀書能做什麼?」說話間,她下意識地回望了一下站在自己身邊的新銳。
听著母親和校醫的對話,岑新銳很有點緊張。無意間,他發現闕仁東、邵一山這幾個和他一道考進荔川一中的小伙伴都看著校醫,很是關心,只有麻平一個人立在一邊,一副與己無關的神情。
「我也沒說不讓他讀書,」听著鄭文淑的話語,校醫殷長達走到案幾邊坐下,寫開了什麼,「不過要入學,先得矯正一下視力。」
「你是說要配眼鏡?」鄭文淑問道。
「是的,趕快去辦,」寫了一氣後,校醫抬起了頭,雖仍無有什麼表情,但話卻說得柔和了許多,「記住,須得配到一點零以上。」
「好的。」鄭文淑舒了口氣。兒子眼楮近視,她早就察覺到了,也不止一次提醒他看書的時候注意用眼衛生,只是沒想到發展到了不配眼鏡便不能入學的地步。現在既然校醫提出來,那就按學校的要求辦吧,盡管這筆錢在預算之外。
「媽媽,我讀書沒問題吧。」驟遇從未踫到的情況,又關乎上學,岑新銳很有點擔心了。從衛生室出來後,他忍不住問道。
「沒事的,新銳。」看著兒子不無憂郁的眼神,鄭文淑安慰著他,「校醫剛才不是說了嗎,配上眼楮就沒問題了。」說實在的,對于校醫開頭那番話,她當時也以為孩子上不了學,心想真要那樣,可就誤了孩子一生。須知新銳不僅愛讀書,而且天資很高,就是鞠半仙都說了,他今後的來頭,比哥哥都要好。盡管這樣的話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不信。
「我不想戴眼鏡。」岑新銳憋了一會,迸出這樣一句話。
「為什麼?」鄭文淑不解了。
「大家都沒戴,就我一個,肯定會被同學笑話。」岑新銳說出自己的顧慮。
「世界上戴眼鏡的多了去了,有什麼好笑話的?」鄭文淑不認可兒子的想法,「如果怕別人笑話,該做的事情都不去做,那才真使人笑話。」
「那」岑新銳似仍有所不願。
「還有什麼?」鄭文淑這回真有點犯疑了。
「配眼鏡會要許多錢吧?」靜默片刻之後,岑新銳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听到這樣的問話,鄭文淑忽然有點難受了。她先還只是為兒子的健康擔心,此刻卻為兒子的懂事難過。盡管她和岑華年從未在家人面前感嘆過經濟困難,但孩子卻還是將家境看在了眼中。一想到平時他的吃穿較很多同年的孩子要差若許,而此刻還要為多支出一筆錢感到不安,她就為自己和丈夫沒有能力使孩子們過得好一些感到自責。她想,如果家里的用度稍為寬裕一點,兒子也不會如此早熟,小小年紀就承受著不該承受的生活壓力。想到這里,她對著新銳柔聲說道︰「新銳,別擔心,一副眼鏡錢爸爸媽媽還是出得起的,就是再貴,也不能讓你的視力繼續受到損害呀。」
「那就配吧。」听媽媽這樣說,岑新銳似乎安心了一些。可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配眼鏡要很長時間吧,那您今天怎麼趕回去呢?」
「你別操心,媽媽會安排好的。」看到兒子想著自己,鄭文淑心中很是溫暖。也就在這時,她听到了一聲呼喚
「鄭媽媽!」
是叫我嗎?鄭文淑有點疑惑了。就在她一邊小心地應答著,一邊向四周尋找呼叫者時,衣袖被新銳扯了一下︰「媽媽,那邊,珊珊姐姐。」
珊珊?鄭文淑心想,莫非是尤珊珊?
果然,是那個很討她喜歡的俊俏少女尤珊珊,在她還在向四處張望時,已小快步來到了她和新銳面前。
「我應當早些來接您和新銳的,年級臨時有事,給耽擱了。」尤珊珊有點不好意思。剛才連走帶跑,此刻那豐滿的胸部還在起伏著。
「快莫這樣說,」看著俊眉俊眼的尤珊珊,鄭文淑非常高興,「讀高二了,時間寶貴。」
「都辦好手續了吧。」尤珊珊手撫著新銳的肩膀,口里向鄭文淑詢問上學的情況。
「校醫說新銳眼楮近視,要配上眼楮才能入學。」鄭文淑如實告訴她,「新銳怕同學笑話,不太願意。」
「這沒有什麼,我同寢室一個同學也配了眼鏡的。」尤珊珊聞言,連忙安慰新銳,又說道︰「不過,配了就要戴上,時戴時取,會加深近視程度的。」
「听見沒,就照珊珊姐姐說的做。」鄭文淑回望身邊的兒子。
岑新銳回望一下尤珊珊,有點靦腆地點了點頭。他覺得她真好看,有這樣一個姐姐真好。
「那您和新銳現在」尤珊珊望著鄭文淑。
「去配眼鏡,就是不知附近有沒有眼鏡店。」鄭文淑商問著她。
「這里是郊區,沒有眼鏡店,要配還得到市區去。」尤珊珊見狀,說道,「一折一返,估計您今天可能回不去荔川了。」
「那我們就在清江住一晚。」鄭文淑決定。
「這樣也好,」尤珊珊贊成,「您這會就去市區給新穎配眼鏡,明天早一點過來,我還在這個地方等您。」說著,又想起什麼,「新生的鋪位都是學校總務處事先給編排好了的,我上午找到了新銳的鋪位,想去給打掃一下,不知誰已給打掃干淨了。我看您提著他的行李頂不方便的,不如讓我帶到我的寢室去,明天再帶到他的寢室給鋪好。」
「這可要麻煩你了。」听尤珊珊這樣說,鄭文淑很是感激。她雖是做慣事的人,身體也還好,但和新銳兩人將床褥和小箱子從汽車站拎到一中,好長一段路,也夠累的了。
尤珊珊向著岑新銳放在地上的小箱子伸過手去,可未等她拎起來,一只大手從斜刺中接了過去︰「還是我來吧。」
「慶君哥哥!」岑新銳看清來人,高興地叫了起來。
果然,是務實的好友黃慶君,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面前。
「伯母!」黃慶君向著鄭文淑非常親熱地叫了聲,「上午我來過一趟,沒看見您和新銳,故此斷定這會肯定能踫到。」
「這可勞動你和珊珊了。」看到新銳上學,有大哥哥大姐姐來接,而且他們都是大兒子的好朋友,鄭文淑可高興了,嘴里忙不迭地感謝著。
「您快別這樣說,我們這是應該的。」黃慶君說道,「情況我都知道了,我看就這樣,您和新銳弟弟去配眼鏡,行李先放在我寢室里,明天我再帶到他的寢室去。」隨之又對尤珊珊說︰「我去男生寢室比你方便點。」
「也行。」尤珊珊表示贊成。黃慶君一出現,她就猜到,新銳的床位是他給打掃的。
「那你倆忙著,我們明天來。」鄭文淑對二人道過再見,轉過來拍了拍新銳的肩膀,「走吧。」
岑新銳「嗯」了聲,跟著向市區走去。當他走出數步之後再回頭時,發現黃慶君和尤珊珊還站在那里,望著他和媽媽。
看著這情景,岑新銳心中突然萌生出了一陣小小的激動︰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來讀書,居然有人來接,而且他們都是哥哥讀書時的同學,這對他來說真是太幸福了。
「想什麼啦?」看著他許久沒有吱聲,鄭文淑以為他還在為配眼鏡的事情糾結。
「我們今晚住在哪里?」岑新銳突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去上官伯伯家。」鄭文淑回答道,隨之又交代說︰「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你可要注意禮貌咯。」
「知道。」岑新銳抬頭看了看媽媽,認真地應承著。他此前雖沒見過這個上官伯伯,但早就從爸爸媽媽以往的談話中知道,他和他的妻子葛媽媽是爸爸媽媽交好多年的朋友。
緊走慢走,大半個鐘頭後,鄭文淑攜岑新銳找到了市區的眼鏡店。又過了一個鐘頭,方帶著配好的眼楮去了上官正家。
上官正一家住在市區的一棟幽靜的老房子內。看到好友妻子突然攜兒子來投宿,下班不久的夫婦倆非常高興。清麗溫婉的女主人葛傳馨不僅馬上帶著兩個大女兒下廚,還一疊聲地招呼兩個小女兒陪岑新銳玩,生怕怠慢了小客人。
「傳馨,只兩年不見,你家的女兒又長高了許多,個個出落得像花兒一樣啊。」看著上官家四個亭亭玉立的女兒,鄭文淑覺得自己就像走進了大觀園。她發自內心地贊嘆著︰「這叫什麼來著噢,對了,秀色可餐,老岑常說的秀色可餐。」
「文淑,你這可是太抬舉她們了。」聞听這話,葛傳馨口里謙遜著,心里卻著實有點得意。她和上官雖沒有兒子,但四個女兒個個漂亮,真可謂人見人愛。只是,這份得意也就一瞬間的事,很快便歸于消逝。因為迄至鄭文淑走進家門之前,她和丈夫都在為二女兒上官向彩的落榜黯然神傷。對向彩高考,夫婦倆應當說多少還是有點思想準備︰這丫頭讀書成績差強人意,考前再怎麼沖刺,也不會有什麼奇跡發生,只惟願有所學校錄取就行,可沒想到成績出來,不僅上不了本科,連專科都沒得讀。好在參加工作有年的大女兒上官向華人緣不錯,給妹妹在市味精廠謀了個化驗員的工作,要不然真不知怎麼是好。
「你們家務實這次高考」上官正本不欲問,但掂量幾度,終是沒忍住,畢竟和岑華年是近二十年的朋友,怎麼也得關心一下。
「哦,考上了復旦,前兩天上學去了。」提起大兒子,鄭文淑就高興。
「恭喜恭喜。」上官正聞言,連忙祝賀。在廚房內忙活的葛傳馨听到,亦探出頭來,朝鄭文淑伸起了大拇指。
「謝謝,謝謝。」鄭文淑口中連聲答應著。她本想就勢問問向彩的情況,但就在此刻,她想起了進門時向彩那郁郁寡歡的樣子,于是將問話咽進了喉嚨。她猜想這丫頭可能沒有考上,不然,不會在各個大學都已開學的時候還呆在家里。
上官夫婦何等精明之人,馬上便讀出了鄭文淑沒有作聲的下文。他們很感謝友人的體恤,更覺得岑華年好福氣,娶了個文化雖不高但卻善解人意的妻子。為著不使雙方尷尬,上官正將話題引向了岑家小兒子
「文淑,務實固然不錯,但我覺得新銳只怕來勢更好。你看他那雙眼楮,好有靈氣的。」
「是嗎,讓我仔細看看。」听爸爸這樣說,上官家最活潑的老三向秀沒等鄭文淑答話,將正與老四向麗說著什麼的新銳扳過身子,仔細端詳了起來。上官家除了父親,全是女性,現在突然來了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子,姑娘們都很興奮,尤其是看著岑新銳眉清目秀、說話文縐縐的,更是覺得有趣。
要說在平時,岑新銳也不是沒有接觸過年輕的異性,不講家里就有時刻關心著他的慧敏大姐、整天嘰嘰喳喳的麗敏小妹,就是江片長家的賈玲和褚蘭、對門大院住的小學同學林紅英等,亦斷不了打交道。可被一個陌生的姐姐按著肩膀臉對臉地觀察,長這麼大,在他還是第一次。那一刻間,一種異樣的感覺浮上了他的腦際,尤其是如此近距離地看到對方白女敕的脖頸和豐滿的胸脯,感受到她輕柔發絲和芬芳氣息的拂弄,更是覺得不好意思,那小小的臉龐騰的一下便紅了。
「小男子漢,曉得害羞了!」看著他不無窘迫的樣子,十六歲的花季少女上官向秀覺得很有意思。她刮了下他的鼻梁,嘻嘻地笑了。
「誰像你,沒臉沒皮的。」這一出,恰恰被從廚房內出來的葛傳馨看在眼里,不由得又好笑又好氣地嗔了向秀一眼。
听她這樣說,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說笑間,一直在灶間給母親打下手的老大向華走出來,微笑著示意父親飯菜已做好了。
「吃飯吃飯,吃過飯後你們再鬧。」身形高大、相貌堂堂的上官正從椅上立起身來,引領著客人往餐桌邊走去。沒有兒子,在上官正一直是個遺憾,此刻看著岑新銳,感情更是復雜。早些年他曾對岑華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將向彩許給務實,現在看來只能是個玩笑了。本也是,到上海上復旦大學的人還會回到小縣城成家立業?更何況這些年兩個孩子無有任何交集。眼前這個新銳,雖然年紀不大,但從那個聰明、沉穩勁看,只怕出息還要超過乃兄,不能不說岑華年好福氣。再看看自家幾個女兒,盡管模樣都不錯,可就是讀書不開竅,真沒奈何。
因是好友,鄭文淑沒有太客氣。看著父母高興,姑娘們更是嘰嘰喳喳的熱鬧得很。一會兒工夫,大家便用畢晚餐。
乘著向華、向彩在灶間收拾餐具的空當,主賓又回到客廳聊起了天。他們聊到了過往的生活和工作,聊到了與岑華年和上官正都很要好的朋友沈家嚴的近況,最後不知怎地,竟聊到了即將全面鋪開的「四清」運動。
「老岑單位進工作隊沒有?」上官正問道。
「沒听他說,想是還沒有吧。」對新一輪的運動,鄭文淑雖曾在居委會听說過,但具體情況卻不太了解,而且丈夫也很少對她講工作上的事情。
「我們單位已進了一個星期了,正一個一個地找員工談話。」上官正告訴她。
「都談些什麼?」鄭文淑不是愛打听閑事的人,但由于運動關系著丈夫,故此還是問了一句。
「要大家提高覺悟,主動交代‘四不清’的問題,」上官正回答著她,聲音看著看著便低沉起來,「哦,還有,要檢舉揭發他人的問題,尤其是當權派的問題。」
「當權派,是指領導吧?」鄭文淑問道。
「照字面解釋當然是,可到底指什麼人,誰也說不清。」上官正猶豫不定地說道,「像你家老岑,弄得不好便會被劃為當權派。」
「他一個教書匠,也算當權派?」鄭文淑有點驚訝。
「他怎麼說也是個校長。」上官正提醒鄭文淑不能掉以輕心,「你要知道,去年在農村里開展的‘四清’,可是整到了生產隊長一級的。」
鄭文淑無言了。
「去,帶著弟弟到外邊玩去。」二人沉默間,收拾完了的葛傳馨從灶間出來,給鄭文淑端過剛沏好的茶水,看著向秀和向麗在邊上注意地听著大人的談話,似懂非懂的,便將她們攆了出去。
「那,這次你應當沒什麼事吧?」有頃,鄭文淑方又開口問道。
「真那樣就好了。」聞听此言,上官正苦笑了一下,「工作隊說了,人人都要洗臉洗澡,再說,我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
可不!听他這樣說,鄭文淑再次無言了。和岑華年一樣,上官正也是「老運動員」了,每次運動都要被折騰幾下,盡管這兩位老朋友從來奉公守法,干工作兢兢業業。之所以如此,除了他們出身都不好外,在岑華年是有一個做軍醫的舅舅隨所屬國民黨部隊去了台灣,在上官正是在舊銀行任職時集體加入過國民黨。
「我的情況比你家老岑還嚴重啊!」上官正喟嘆著,「你家老岑也就是出身不好,本身還是干淨的,可我呢,照組織部門的說法,是有歷史污點的人,解放後就沒有抬起過頭。」
「哎,只能怪你自己太老實了,」听他這樣說,葛傳馨到底忍不住了,「解放時不去坦白登記,誰知道參加國民黨這檔事,就是知道又往何處查證?」
說的也是,听著葛傳馨這番話,鄭文淑覺得她講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上官正的過去,她曾听岑華年說過,道是他當年為了保住在舊銀行謀得的飯碗,被一個叫何清的會計科長說動參加了國民黨。據他自己說,當時也就口頭應承了何清,既沒有履行什麼手續,也沒有參加什麼活動。原以為對組織講清了就沒事了,可誰知從此便被歸入了另冊,不僅在平時要夾著尾巴做人,一到有什麼運動,便逃不月兌挨整的命運,有事無事都要被沖擊一下。
「算了,不談這些了,文淑你還是和新銳早點休息吧。」上官正站起身來,吩咐葛傳馨給鄭文淑拾掇床鋪。可就在此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麼︰「你們縣的龔副縣長還在位嗎?」
「你是說龔和平?」鄭文淑反問道。
「對,就是他。」上官正肯定地說。
「哦,大前年就調走了。」
「調走了?去哪?」
「去貴州了,說是支援老少邊窮地區。」
「原來如此。」聞听此話,上官正默然了。
他怎麼會想起問龔縣長?鄭文淑有點不解了。可就在這時,上官正又突然說了句︰「你家老岑和我一樣,太本分了!」
這回輪到鄭文淑無言以對了,因為此刻的她知道上官正說的是什麼了。想當年,龔和平在兼任縣教育局局長的時候,很是器重岑華年,不僅一力維持他的校長職務,而且鼓勵他向黨組織靠攏。只是岑華年不知他的誠意有多大,又自覺不夠條件,怕事辦不成反惹人笑話,故此有點猶豫,再加上龔和平後來調去了貴州,偏偏校黨支部書記姚顯賢一直與岑華年不對勁,這事便不再提起,以至弄到現在,在全縣所有的小學中,他是唯一的非黨校長。
這也是命吧,鄭文淑想到。不過,在她看來,入不入黨當不當校長都不重要,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行。
「媽媽,過來洗臉洗腳,向秀姐姐給打好水啦。」灶間傳來新銳的招呼聲。
「來了。」鄭文淑應了聲,向灶間走去。
很快,她便和新銳洗漱完畢,並最終躺在了女主人給拾掇好的床鋪上。
「快睡覺,明天還要去報到注冊。」感覺到睡在另一頭的兒子還沒有閉上眼楮,鄭文淑在被子中輕輕拍了拍他的小腿。
「知道了。」新銳小聲地回應了一下。
鄭文淑拉下了電燈開關,閉上了眼楮。她本是個睡眠還可以的人,可這天晚上卻怎麼也睡不著,腦袋里冒出了很多往事,從公公岑石磊當年棄商辦學,到丈夫謹遵父命,數十年執掌父親創辦的學校,再到自己和他結識、成家,一至替他生下三個兒女,斷斷續續的,一樁接一樁。
漸漸地,鄭文淑覺得眼皮有點澀重。一陣睡意襲來,她進入了夢鄉。只是在睡過去的那一刻,她都在想著丈夫的不容易。她覺得他無論怎麼講都是一個好人,只是不知為什麼姚顯賢那些人總是要和他過不去。
房間里此時已很安靜,除了鄭文淑間或響起的極其輕微的鼻息聲。
但鄭文淑沒有想到,兒子新銳雖然早就閉上了眼楮,卻許久沒有睡著。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來說,這一天的經歷可是太新奇了︰不僅搭乘了極少搭乘過的汽車,而且到了比荔川縣要洋氣、熱鬧很多的清江市;不僅知道爸爸媽媽在清江市有一個姓上官的好朋友,而且知道他家有四個長得很好看、待他很熱情的姐姐。一想到這些,他就覺得很有意思,與在家里的感受很不一樣。不過,有件事也使他產生了一點小小的苦惱,那就是戴眼鏡會使他很不習慣,尤其是擔心小伙伴們會因此嘲笑他。不過,他最終認定,戴眼鏡還是能接受的,畢竟今後看書不會那麼費力了。即便有人取笑,只要能入學,還是可以承受的。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讀書快樂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