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3.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三章

嬴政露出感興趣的神情問道︰「好在何處?」

葉煜回道︰「這麼多人才來到王上得國家,難道不是好事嗎?」

嬴政明白了他的意思,卻還是問道︰「這人不過是沖著呂相去的。」

「非也,」葉煜搖了搖頭道,笑容不減道︰「更多的人應當是沖著此作而來。」他伸出手虛指了一下嬴政面前的那一疊紙。

這的確是兩種不同的涵義,只是……「寡人應當如何使這些人為寡人所用呢?」

葉煜眨眨眼楮,好似正經道︰「呂相盡職盡責,必會為王上舉薦大量人才。」他可是半點沒有說謊,呂不韋的工作本來就是舉薦人才,至于他會不會……

嬴政也露出幾分了然,但又鎖起眉頭,「這豈不是助長了他的勢力?再者,寡人又要如何用那些人呢?」

葉煜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道︰「王上想要如何處置呂相呢?」

嬴政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問住了。如果呂不韋像春申君一樣造反了,怎麼樣處置他只有一種結果罷了。可是現在的呂不韋並沒有造反,只是野心太大,尋常的相邦之位根本滿足不了他,他想要的是左右秦王的決定,甚至試圖讓朝堂成為他的一言堂,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的確是在為強秦努力。

葉煜見嬴政遲遲沒有回復,便說道︰「臣听說如果拔掉鳥幾根羽毛,它還能飛,但是如果把鳥的羽毛全拔掉,就算它的翅膀骨肉完好無損,它也飛不起來。那些有才之人不就是像呂相的羽毛一樣嗎?」

就沖呂不韋為秦國做出的功績,嬴政就不能隨隨便便處死他,唯有廢其勢力,讓其再掀不起什麼風浪,就像是信陵君那樣。

嬴政理清了思緒也明白了,他點點頭,等著葉煜的下文。

「如果是一只飛不起來的鳥,就是名聲再勝又能如何?得了實惠的不還是您和秦國嗎?」

葉煜頓了頓,說起了最重要的部分,「呂相的門客不過三種,其中,因名利而追隨的人並不需要王上費心什麼,這是較多的一部分人。而那些只忠誠呂相的人,就是王上費心了也沒有用,但這樣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剩下的人才是王上需要費心的,也就是臣所說的有才之人。」

「呂相的《呂覽》匯集了百家的智慧,這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那麼王上為何不也這麼做呢?」

葉煜勾唇笑道︰「以秦國疆域為紙,以諸子學說為墨,以百家門生為筆,著天下間最宏偉的作品,這是只有您才能做到的事情。」哪怕已經是戰國末期,百家逐漸步入了頹勢,但葉煜仍然想要再興百家爭鳴。

見嬴政露出深思,葉煜接著說道︰「您也無需一根根去拔掉那些羽毛,您只需刮一場大風,那些羽毛自然就來了。」只是可惜了眼下這個時代並不適合科舉制。

「各家的學說能屹立至今,一定是有他們的道理。臣知道王上您贊賞商君,喜法家,故而這以道家為主的《呂覽》您不會去用以作為治國的憑據,但是臣想知道,王上想用的法家,又是什麼樣子呢?」

嬴政不假思索地說道︰「如非先生所言那般。」

「韓客卿所著之書臣有幸拜讀,雖然臣才學疏淺不敢妄言,但是臣卻知道,王上若是想要以強盛的軍隊去攻打其他國家,您還需要兵家;您若是想要減少病痛苦難,您還需要醫家;您若是想要糧食豐盈、應對旱饑天災、知民心察民意,您還需要農家;您若是想要教化萬民,您還需要儒家;您若是想知道世間萬物緣由,想有比混凝土更加堅固的城牆,您還需要墨家……」

最後,葉煜沉聲道︰「臣認為,您也需要一本屬于自己的《呂覽》,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而如今,您需要的這些人正在赴來秦國,我相信比起安于呂相府中,他們一定更願意將自身的本領、自家的學說發揚光大,我想這也是他們來到秦國的目的。

他們既然來了,大約也存了一份事秦之心,就算沒有,待見到各家昌盛的景象時,也多半會留下來。只要王上您願意用,年輕有為的君主與垂垂老矣的相邦,何愁他們會成為呂相的勢力呢?」

「如此來看,難道不是好事嗎?」葉煜莞爾一笑道。

嬴政並沒有立刻回復,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有完全親政,他的方針也還沒有定下細致的內容,故而,葉煜這一番說辭並不難令他接受。

待消化了葉煜所言後,嬴政似乎有了幾分變化,不過等到葉煜仔細瞧去時,卻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

「寡人明白了。」嬴政微微偏頭看向趙高說道︰「去宣甘卿來。」

除了他們自己,誰也不知道這三人到底談論了些什麼,只是在之後的朝會上,嬴政突然對呂不韋說道︰「寡人听聞近日百家子弟多有慕仲父之名遠赴秦國者。」

嬴政對呂不韋的忌憚,呂不韋其實不是一點都不知道的,但此時听嬴政提起此事他卻是不解了,連今日那得意的神態都收斂了幾分,「王上所言太過夸大了。」

然而結合近來呂不韋的風光,在別人听來,他這謙辭也透著得意與炫耀。

嬴政卻半點都沒有受到影響,他甚至還說呂不韋是過謙了,在叫呂不韋模不透他到底想做什麼的時候,嬴政終于進入了正題。

「寡人想勞煩仲父一件事。」

呂不韋連連道︰「不敢當,不敢當,王上直言便是。」

「此事除了仲父,無人能做到。」

呂不韋滿目疑惑,「王上請說。」

「仲父之書令寡人啟發甚大,寡人覺得百家學說對秦國大有作用,意擇能者而用。」嬴政擲地有聲道︰「故而寡人決定由仲父來主持那些百家子弟,然後由寡人一一見聞過各家學說主張與能力後決定。」

呂不韋皺起了眉頭,他著《呂氏春秋》諸多目的中有一則就是希望以《呂氏春秋》為秦國的方針,但是嬴政這明顯是拒絕了他。

難道是他沒看出來?

相較呂不韋的愁眉,朝堂上的有些官員卻是欣喜起來,因為他們就是一些學派出身來到秦國任官發揚學說的人,但是他們在秦國卻步履維艱,官途是好了,偏偏最初的目的難以達成。

但是現在不同了,嬴政給了他們一條明路,他們目光灼灼地看著呂不韋,就等著他的回應呢。

這就是嬴政明明可以先在朝下與呂不韋商討,卻沒有那麼做的理由,因為這對于各家來說是一次不容錯失的機會,呂不韋若是反對,那他剛剛聚起來沙堆就要立刻四散了。

呂不韋也知道自己是被坑了,只能答應,不過他轉念一想,若是讓道家說服了嬴政,他的《呂氏春秋》照樣能發光發熱。

道家能不能做到他是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門下能人輩出,那些人既能著成此書,口才和能力都是不差的。

如此一想,呂不韋就放松多了,也就順應了下來,「臣必定不負王上期望。」

「好。」嬴政滿意道︰「只是各家人員不少,呂相一人怕是要諸多操勞,勞甘卿輔佐了。」

「臣遵令。」十六歲的翩翩少年甘羅上前應道。

區區副手而已,呂不韋並不在意這個,他現在腦中想的是要如何說服嬴政,或許還可以借此再一次名聲大噪。

而此時,奉常站出來匯報了一下關于嬴政冠禮的準備進度。

呂不韋听後,也上前說道︰「如今王上還要迎百家子弟,臣以為,不若等王上做下決定,準備就緒了再行冠禮?」他的目光掃過眾人。

不一會兒,就有人站出來說道︰「如今城中雜人眾多,恐危王上安危。」

不待第二人站出來說,嬴政卻回道︰「仲父所言有理,不過寡人打算在及冠後準備面見諸子。」

很好,這一句話就把不少大臣也退了回去。

嬴政又說道︰「寡人欲春後于蘄年宮受禮,雍城應當安穩不少,如此時節也不勞諸子寒冬赴秦,奉常寺以此再卜日。」

一錘定音,下面的呂不韋也不好再說什麼,誰讓嬴政先一步把兩件事串聯了起來呢。

即將親政的秦王欲廣聞百家學說,擇優而用的消息傳了出去,那些一直無法在秦國發揚學說,或者是爭強好勝、有野心之輩紛紛抓住這個機會,來到了秦國。

專門劃了塊地方給百家落腳的呂不韋忙完才發現,自己的門客突然大縮水,好些個幫他撰寫《呂氏春秋》的人都住了進去,為了他們各自的學派精心籌備起來,哪里還會理他去給道家當說客的要求。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他听說原本是打算入他門下的人,也都住了進去。

恍然發覺自己被坑的地方不止一處的呂不韋只得暗自咬牙,卻听了身邊幾個門客所言後,豁然開朗。

對啊,他既是主持,這里的人早晚都是都是他的門客,就算不是,也承了他的情,日後說不定會為他所用。

這樣想的呂不韋在百家間溜了一圈,得了一籮筐的尊崇後飄飄然地回府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