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19.第二百一十九章

日夜兼程,緊趕慢趕,桓容終于在三月初抵達盱眙。

隊伍入城之日,恰逢上巳節,城內極是熱鬧。

城門前人流穿梭不息,既有出城踏青賞景的郎君和女郎,也有往城中市貨的普通百姓和商人。

除漢人外,胡人的面孔夾在其間,都是穿著漢服、說著漢話,有的更能說一口流利的吳地官話。

不看長相只听言談,和漢人全無分別。

這些人多數在盱眙定居,早已取了漢名,錄入白籍。

比起未錄籍的胡人,他們有一個相當大的優勢,可以在盱眙置地購房,就此定居。

哪怕要交相當高的稅,在其他方面也有限制,照樣趨之若鶩,捧著金子守在衙門前,只為能在盱眙安家,將一家老小都接進城來。

如果金子都無法做到,唯一的選擇就是拿起長刀,受召為幽州刺使作戰。

對多數胡人來說,這並不困難。甚至比用金子更合心意。

金子終歸是一錘子買賣,如果能加入州兵,就有機會獲得戰功,看看那些最先投靠的羌人,當真是讓人羨慕!

無獨有偶,隨著盱眙、鹽瀆兩地盛名傳出,越來越多的漢家流民和胡人涌向幽州。眾人一門心思的趕赴盱眙,想要為全家尋條活路,光靠在邊界攔截根本攔不住。

比起東晉州郡,正忙于消化氐秦勢力的秦氏更加頭疼。

對桓容而言,人口當然是多多益善。又不是他開搶,而是自己往幽州跑,旁人想追究也沒有理由。

甭管漢人還是胡人,只要不是懷抱異心,幽州一概來者不拒。有異心也沒關系,查出來,送到鹽場去勞動改造,不出三個月,保證一個比一個老實。

前兩年抓到的探子,多數以此類方法處理,效果十分顯著。

比起一刀 嚓掉,多增些勞動力顯然更好。

最缺人手時,桓容甚至盼著探子出現,能干活還不要工錢,有比這更好的事嗎?

既然做了封建大地主,成為萬惡的統治階級,自然要干一行愛一行。

福祉謀歸治下百姓,外來的探子和居心叵測之人,甭管願不願意,都必須投身于幽州的建設事業,為幽州的發展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不想引來眾人注意,桓容下令繞道,不過西城,直接從南城門入城。

典魁許超領命,令兩騎飛馳向南,先往城門處送信。

守城的州兵知是桓容歸來,立刻拉動絞索,將城門打開。

因是大軍駐地,南城門非必要很少開啟。百姓和商隊出入城池,多選在西城門或是北城門。東城是豪強和官員聚居之所,平常出入多為車輛,也少有外人進入。

桓容命州兵說起五行旗,不吹號角,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城門。

距離遠些尚不覺得,看到盱眙城的那一刻,他才體會到何為「歸心似箭」。

城門開啟時,早有人飛報南康公主。

知曉桓容歸來,南康公主特地讓人清掃府前,大開正門,等著兒子回府。

隊伍入城之後,州兵立即轉到營地,待清點軍冊,核對過戰功,便可領取賞賜,與家人團聚。

武車徑直趕往刺使府,馬蹄聲和車輪聲混合一起,桓容的心也隨之咕咚,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回家了。

到東晉這幾年,他終于有家的感覺。

典魁揚鞭策馬,許超拉緊韁繩。

刺使府前,數名健僕在立在石階下,門房則在階上翹首張望。見到熟悉的武車,登時面現激動,對身側的童子吩咐幾句,後者點點頭,立即轉身往後宅送信。

行到府內門前,武車停住,

典魁和許超躍下車轅,車門從內推開,桓容彎腰走出,看到熟悉的一切,不禁面露笑容。

「恭迎郎主歸府。」

桓溫駕鶴西歸,桓容成為桓氏家主,健僕的稱呼隨之更改。他不再是桓氏五郎君,而是當之無愧的郎主。

桓容躍下車轅,步上石階,腳步飛快,一路穿過前院,徑直向東院走去。

中途遇上阿麥,知曉南康公主特地讓她來迎,桓容臉上的笑意更盛,不多說,腳下加快速度,穿過兩條回廊,已至東院外。

「郎主。」

虎女和熊女立在院中,見到桓容,立刻福身行禮。

「免。」

桓容未做停留,直接踏上木廊,除下長靴,邁步走向內室。

室內的屏風已經移開,南康公主和李夫人正側頭說話。袁峰正身坐在南康公主下首,腰背挺直,小臉依舊圓潤,眉眼間已染上幾分少年的剛毅。

桓玄和桓偉還是四頭身,一門心思的驅動木馬,在特質的木盤上玩對戰游戲。兩人堅持不要保母幫忙,堅持自己行動。慕容氏坐在兩人中間,臉上帶笑,早無昔日的尖銳,僅有慈祥和溫柔。

腳步聲傳來,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同時抬起頭。

未等親娘說話,桓容搶上前一步,跪地稽首,「兒歸來,見過阿母!」

「快起來。」南康公主傾身,拍了一下桓容的肩膀,「此行可順利?」

「回阿母,一切都好。」

桓容堅持行完大禮,方才正身坐好。

袁峰和桓偉桓玄上前隨禮,隨即安靜的坐到一邊。袁峰面上有幾分激動,兩個四頭身則大眼楮圓睜,看著桓容一眨不眨。

「阿子瘦了。」南康公主看著桓容,表情中帶著心疼,「天寒地凍,偏敢在最冷的時候去長安。」

桓容笑了。

「阿母,兒無礙,這一路都有醫者隨行,還有阿母和阿姨卑下的藥材。」說到這里,桓容笑容更深,「這些藥材運到北地,作用著實不小。」

「我曉得。」南康公主道,「換人了,是不是?」

「原來阿母已經知道。」桓容故做苦色,「兒還想聰明一回。」

「你啊。」

南康公主搖頭失笑,李夫人也是彎起紅唇,道︰「阿姊,郎君剛回來,有話可稍後再說,讓郎君先洗漱休息。」

「對。」南康公主道,「雖到三月,天仍有些陰冷。阿子且好生休息,余下可待明日再說。」

「阿母,兒不累。」桓容笑道,「回城的路上,我親手獵得兩匹狼,狼皮已經帶回來,給阿母和阿姨做褥子墊腳。」

「郎君親手獵得?」李夫人面帶驚訝,旋即化為贊許的笑容,「郎君英武。」

听聞此言,袁峰再也按捺不住,開口道︰「阿兄。」

桓容轉過頭,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似能猜出他的心思,口中道;「阿弟莫急,先習好騎射,莫說是兩匹狼,連虎豹亦能獵得。」

袁峰用力點頭,心下涌起一陣激動。

「阿兄初次隨大軍北伐,就于戰場生擒鮮卑中山王,立下赫赫戰功。峰定勤學兵法,勤練武藝,不負阿兄教導!」

「好。」桓容笑著點頭,心下卻在臉紅。

生擒慕容沖固然不假,然而,實在是運氣成分居多。外人提起不覺如何,被小孩當面說,還是如此崇拜的目光和語氣,總覺得耳根有些發熱。

咳嗽兩聲,桓容扯開話題,命人抬上幾只木箱,里面既有送給南康公主和李夫人的狼皮,也有他從長安帶回來的珠寶玉器。

「阿母,這些都是苻堅的私藏。」

桓容取出兩匣珍珠,都是龍眼大小。另有三匣彩寶,以及打磨過的碧璽琥珀等,逐一擺開。

初次之外,還有三柄精巧的短刃,刀柄的造型很有特色,圖案十分古樸。成——人用並不合適,袁峰剛好趁手。

「這些給阿母和阿姨瓖金釵。」

桓容又取出幾匣彩寶,道︰「阿母和阿姨若是喜歡,大可以丟著玩,听響。」

南康公主當場失笑,李夫人也是曉得花枝亂顫。

慕容氏看到面前的財寶,沒想到桓容會記著自己。驚訝之余听到這番話,不由得心生感嘆,開口道︰「殿下,郎主如此孝心,世間難得。」

南康公主笑著點頭,道︰「听響,虧你能想得出來。」

「只要阿母高興,有何不可?」桓容繼續道,「等他日打通洗浴商路,我用彩寶和珊瑚為阿母鋪地。」

「越說越不像話。」南康公主搖頭。嘴上這樣說,面上的笑意始終未減。

母子倆說話時,袁峰正拿起短匕,感受到入手的重量,模索著青銅鑄的刀柄,很是愛不釋手。

「阿兄,這也是從長安得的?」

「對。」桓容轉過頭,見桓偉和桓玄丟開木馬,一邊一個,好奇的圍著袁峰,又從箱中取出兩把匕首。

同樣以青銅鑄造,這兩把卻沒有開刃,比起袁峰手中的,更像是徹徹底底的玩具。

用匕首當玩具,後世或許無法想象,但在現下,尤其是胡人部落之中,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謝郎主。」

慕容氏代桓玄和桓偉謝過。

兩個四頭身撲扇幾下大眼楮,同時道︰「謝阿兄。」

話落,又是同時撲向前,一人抱住桓容一條腿。

桓容低頭看看,又轉頭看向親娘,南康公主朝著他擺擺手,意思是自己看著辦。

無奈,桓容抱起桓偉,桓玄癟嘴,正要開口,被袁峰從背後拍了一下。

少年的聲音清脆,語氣卻很嚴肅︰「禮儀規矩都忘了?阿兄旅途疲憊,剛剛歸家,不許鬧!敢讓阿兄煩心,兩日不許騎小馬!」

這個「威脅」格外有效,桓玄立刻坐好,桓偉也不再纏著桓容。

看著威嚴的小少年和老實的四頭身,桓容莫名想起遠在江州的桓嗣。說不得,阿峰和恭祖兄會很有共同語言。

知曉桓容必定有話要同南康公主私下手,慕容氏主動起身,順便將桓玄和桓偉也帶了下去。

隨後,袁峰正身行禮,言要練習騎射,隨之起身離開。

李夫人笑著說,桓容今日歸來,需得設宴接風,當要精心準備。

「事情交給我,阿姊同郎君說話便是。」

話落,李夫人離開內室,一陣香風遠去。

待只剩下母子兩人,桓容飲一口茶湯,滋潤過喉嚨,道出從長安得青銅鼎,並與秦氏達成契約,他日分管姑臧。

「青銅鼎?」南康公主面色微變,沉聲道,「這實還有誰知道?」

「鐘舍人和兩名司馬。」桓容正色道,「阿母放心,不會為外人知曉。」

「那就好。」南康公主長出一口氣,「此事非同小可,萬要謹慎。」

「諾!」

「元月官家元服,建康就有一場熱鬧。如今王文度病重,太原王氏恐會有一場動-蕩。建康流言紛紛,局勢不穩,你叔父又要讓出揚州牧,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都要攪進去。」

「阿母,叔父既生此意,必是深思熟慮。」桓容正色道。

「我知道。」南康公主點點頭,「只不過,這些高門樹大根深,非輕易可以撼動。晉室這些年是如何?他日……你怕也要為難。」

話中未盡之意,是在提點桓容,如果他站到司馬士的位置,坐上皇位,同樣要面對王謝士族。到時,雙方的合作定將不存,甚至會直接成為敵人。

「阿母的憂心,兒早已想過。世事無絕對,無論多難解的謎題,總能想出答案。」

「怎麼說?」南康公主面露疑惑。

桓容笑了笑,沒說話,而是拿起竹筷,夾起一塊炸糕,從中一分為二,放到漆盤一側。隨後,夾起兩塊炸糕,放到另一側。

南康公主深鎖眉心,片刻恍然。

「阿母,如果僅是一塊炸糕,數人要分,必當為分配不均起爭執。如果將炸糕增至于兩塊甚至更多,每人能分到的不是一小塊,而是一大塊乃至更多,爭執固然會有,卻不會傷及根本。」

「人心不足。」

「我知。」桓容笑道,「想要得到好處,必要付出一定代價。」

地盤有限,為鞏固和擴大自身利益,爭執不可避免。若是將地盤擴大呢?

中原、西域乃至極西之地,都是能化解矛盾的鑰匙。

以上不夠,還可以向南拜訪天竺,向西走訪吐谷渾。再吃不飽,那就揚帆出海,去尋找新大陸。

人心不足,但是,現下不比後世,戰爭是為常態,且東晉的地盤實在不大,有足夠的空間擴張。

一旦嘗到其中的利益,就像嘗到血腥味的鯊魚,永遠不可能掉頭吃素。

這麼做有一定風險,但是,桓容不想司馬氏,他手中掌握著絕對,握有東、西商路,耕更重要的是,握著新技術!

計劃尚且粗淺,需得進一步完善。但他已有初步計劃,將王謝士族拉向西域,讓他們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別再整日清談,由老莊轉向韓非,由風雅轉向鐵血,由胡人眼中孱弱的羔羊轉為凶狠的捕食者,就是即將的邁出的第一步。

有了新的目標,讓眾人轉移開目光,桓容就有余力慢慢抓牢權柄。至于鄰居是不是被禍害,自己會不會被後世斥為殘暴,他全不在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