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公主之道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皇後還在的時候,寧寧生病,怕將病氣過給皇後,皇後本是不該在她身邊照顧她的,不過,皇後並沒有在意這些規矩,往往十分憂心她,因擔心她的病情整夜整夜睡不著,就一直守在她的床邊。

皇後薨逝後,寧寧因憂思過度生病,身邊已經沒有了皇後,她只能一人淒苦地躺在床上,當然,作為公主,她的身邊不會缺少伺候的人,但母親不在了,那種淒涼孤獨無助的心情,卻是有再多的宮人伺候也無法彌補的。

雖然她沒了母親還有父親,但皇帝比起是她的父親,更是一國之君,他對她的愛,不會像皇後那般濃烈而單純,所以即使他寵愛她,寧寧還是覺得兩人的父女親情如一張薄薄的紙張,輕輕一戳,就會破掉。

她對皇帝沒有信心,也沒有依賴,皇帝給不了她安全感,雖然她的一切都要依靠皇帝來保障。

窗戶外面秋雨連連,天色一直陰沉著,房間里也有一種帶潮的味道,又夾雜著藥味,味道並不好。

寧寧靠坐在床上,房間里光線昏暗,雖然沒有到晚上,但已經點了宮燈,她隨意翻看著一本書,腦子里的思緒卻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

慈元宮屬于皇帝的後宮,在皇後還在時,太子時常入宮來看望皇後,便還有個理由,皇後薨逝後,他再頻繁入後宮來看望寧寧,就顯得不大恰當了。

所以之前幾乎總是寧寧去太子東宮看他,他則沒怎麼來慈元宮了。

這次寧寧生病,他才來了,帶了不少東西,從冬日里可以用的皮毛料,到寫字用的各種花簽紙,還有她愛吃的小點心等等,里面有些是太子親自準備的,有些應該是太子妃準備的。

太子還很歡喜地在寧寧面前表功,道︰「這花簽紙上的印花是不是十分得益?」

寧寧看那花簽紙素雅精美,就知道是花了大工夫做的,點頭贊嘆後,太子便說︰「這是我親自畫了樣稿,讓工匠做出來的,不過,這雖然好,卻還是有匠氣,只是我沒有閑暇自己做……」

寧寧趕緊打斷了太子的話,說︰「太子哥哥是太子,身負一國社稷之責,將精力放在這小小花簽紙上,那是大材小用了。」

太子明白寧寧的意思,于是笑著搖了搖頭。

太子來看了寧寧,太子妃也來過,而且還待了不短的時間才走。

除此,靜安長公主也來過,宮中一些有品階的妃嬪們都來過,不過,大多寧寧沒有見,只讓在偏廳客房里招待了。

皇帝則為她的身體狀況很憂心,以前寧寧是稍稍有些肉的,臉上嬰兒肥也有些明顯,現在這麼生病,就清瘦下去了。

皇帝對她很心疼,還說︰「朕的乖女兒,可要趕緊好起來。」並且親自派了他身邊很得用的女官到寧寧這里來守著,督促宮人好好照顧她。

皇帝去翠羽宮的時候,貴妃楊氏就在他面前說︰「妾身去看望了公主,她一人住在慈元宮,淒風慘雨,讓人覺得好不可憐。只盼著病快些好了才好。」

皇帝听她這麼說,也是有些感概的,道︰「哪曾想到妙貞會走得那麼突然。」

妙貞是皇後楚氏的閨名,皇後在的時候,他甚少叫她的閨名,皇後不在了,他倒叫她閨名感嘆起來了,看來人死了,活著的人,更多還是願意記掛她的好處。

楊氏便也做出非常悲傷的姿態來,說︰「的確是,哪能想到皇後娘娘會那麼突然就走了呢。」

又想到什麼似的,說︰「宮里出生過那麼多位公主,長成的卻不多,妾身這話說得不動听,但的確是擔心公主。長寧這般總生病,也不知是不是鎮不住。」

皇帝以前就在楊氏跟前感嘆過宮中是不是養不成女兒,楊氏將皇帝這種感嘆記在了心里,此時這般說,便是故意提醒皇帝。

皇帝果真沉思起來,道︰「她一人住在空闊的慈元宮,的確不大好。」

楊氏便又說︰「要說,要是長寧公主對妾身沒有成見,妾身厚著臉皮請她來我這翠羽宮住,我是非常歡喜的,但就怕長寧公主不會願意來。」

皇帝知道長寧不喜歡楊氏,楊氏也未見得多喜歡長寧,所以他當然不會把楊氏這話往心里放,不過之後他倒想了,可以讓寧寧和別的宮妃一道住。

但這些宮妃里,除了身體不佳的席貴妃在地位上稍稍可以和長寧的身份匹配之外,其他宮妃地位就不相配了,要是讓寧寧去和她們在一起,宮里還會以為寧寧是受了冷落,或者即使是讓寧寧搬出慈元宮,也會讓人多想,但寧寧不搬出慈元宮,讓別人搬進慈元宮,慈元宮是皇後宮,也該讓人多想了。

而皇帝現在沒有重新立後的打算,即使是楊氏,他也沒有立她為後的意思,所以自然也不能讓人搬進慈元宮了。

這事還真麻煩。

要是寧寧是個小皇子,皇帝還可讓她搬去和他住,但寧寧是女孩子,而且已經十一二歲,是妙齡少女了,哪能再和父皇住呢。

雖然楊氏沒有說透,但皇帝知道,她的意思里有宮中陰氣重,寧寧是小女孩兒,怕是壓不住,容易生病。想到他夭折的那些女兒們,皇帝是真憂慮了。怕寧寧也早夭。

皇帝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以寧寧病了出宮養病為由,讓她到宮外去養著,說不得會對她的身體有好處。

皇帝有了這種打算,但一時又還沒有完全決定,畢竟讓女兒出宮去養,也不是他所盼望的。畢竟女兒出宮後,說不得不和自己親了呢。

寧寧是他最小的女兒,又是和他有最深厚父女情的孩子,他也會想把女兒的心留在自己身上。

寧寧不知道皇帝其實在心里為她擔心。

之後有皇帝身邊的太監來為她傳了話。

這些太監宮女,地位不高,但有些卻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寧寧給得出酬勞,又深受皇帝喜愛,皇帝身邊的人便有願意為她傳些消息的。

不過寧寧決計不敢過多和皇帝身邊的人接觸,怕皇帝疑心病重,還以為自己是要監視他的動靜。

這個小太監就來對寧寧說了皇帝和楊氏之間的話,寧寧一听就明白楊氏是不希望自己一人住在慈元宮里,想給自己挪地方,而皇帝會怎麼辦,那就不可而知了。

其實比起住在慈元宮,寧寧是更願意去太子東宮里住的,畢竟一切方便,還不用在宮里活得疑神疑鬼,警惕楊氏又要出什麼ど蛾子。

到了東宮,又可以給太子做幕僚謀士,監督太子的行為,便有不少益處。

寧寧現在把自己將來的幸福全放在太子身上了,只有太子做了皇帝,她才能夠在將來過得好。

于是在皇帝又來看寧寧時,寧寧自己便有意提了和太子妃十分處得來的事,說太子妃十分慈藹溫柔,長嫂如母,讓她身在病中,更覺得感動之類的話。

皇帝想了想之後,便說︰「你在宮中,朕政務繁忙,不能總來看你,太子妃有這份細心,朕心甚慰。」

寧寧︰「父皇身為一國之君,身份貴重,身體更是重要,不顧女兒病中會過了病氣給您,還來陪伴女兒,女兒已經感動非常。萬望父皇不要那般說,不然便是女兒的不孝了。」

皇帝坐在床沿輕輕撥了撥她面頰上的發絲,「總歸是你受了委屈。朕想,既然你同太子妃那般合得來,不如你先去東宮里住下養病,你看如何?」

寧寧說那些話,便是要故意引導皇帝的思維,皇帝這樣說,正合寧寧的意,當即表示︰「女兒願意去東宮住下,只是舍不得父皇您。」

皇帝說︰「這不過是咫尺距離罷了,病好了就回宮來便好。」

楊氏得知長寧公主要去東宮養病,當即就覺得不妙,太子是沒有什麼心眼的,對付他容易,但長寧卻頗有心眼,她去了東宮,最能說動太子,以後要想把太子從太子位上拉下來就難了。

楊氏于是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同皇帝說︰「皇上,妾身听聞長寧公主要去東宮養病?」

皇帝隨口道︰「嗯。」

楊氏便道︰「東宮里多年來一直無所出,後宅怨氣重,哪里適合長寧公主養病呢。再說,皇上您還正值盛年,卻讓公主去皇兄府中住著,說出去也不好听呀。長寧以後定駙馬,也有不利。」

皇帝當即便不高興地說︰「這是什麼話!」

楊氏只得謝罪,卻道︰「臣妾所言,可是實話。」

又說︰「皇上或許先听听京中世族里的反應?」

皇帝說︰「朕的女兒,他們倒敢說什麼!」皇帝的話說得霸道十足,心里卻還是有所忌諱。

他和先帝都是武人出身,打下了江山,創業容易守業難,所以之後治國,卻是請了好些有名文士入朝為官,還大開舉賢任能之風,這才讓這江山穩定了三十多年。

所以皇帝心里其實是很看中這些文人世家的看法的。

楊氏有向娘家傳話,長寧公主要搬到東宮養病之事,便有楊氏一族在背後控制輿論,所以之後就有幾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說皇帝健在,哪里有讓公主去太子東宮養病的道理,專為公主修建一處館閣讓她養病,這樣才是佳話,或者讓公主去皇家別院養病,也是不錯的。

大周定都西都,之後雖然修建過皇家別院,但去享受的時間卻少。

楊氏是想把長寧打發到偏遠的皇家別院里去養病了。

長寧自然不會願意,听到有大臣說那些話之後,她就不得不另做打算。

好在太子還算給力,馬上便找皇帝說,皇家別院太過清冷,寧寧還小,就要去那麼冷清的地方,恐怕更會因為思念皇帝病情加重。她住在東宮,有嫂子相陪,又有什麼不妥呢。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