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公主之道 第20章

第二十章

「要皇上疏遠她,何其之難。」楊氏之前雖然大哭了一場,但她絕不是個過分情緒化的人,此時已經冷靜下來了,她今天本來是想借著她不尊師教訓她一頓,讓她在宮中不要那麼囂張,沒想到卻處處被她壓制下來,實在讓人惱恨。

她現在轉頭一想,才明白長寧今日估計是故意駁斥那位老師,不要上課。

她故意要把事情鬧得難看,然後引起皇帝的注意,一來打自己的臉,畢竟是自己負責宮中事務為她定下的女師,二來是不用自己找去給她的老師,用別的老師,三來還讓皇帝覺得自己欺負了她,而且故意針對她……

楊氏這才第一次意識到一向話少看著還算文靜的長寧公主倒是個有心機的狠角色,她以前總看長寧對著皇帝撒嬌,還以為她只會撒嬌,上次她去崇政殿找皇帝讓他讓太子參政,她以為她也是靠撒嬌辦到的,現在想來,她說不定是靠說了什麼有利于太子的話呢。

楊氏突然發現長寧公主是個大敵了,不好好對付她,她就能讓皇帝一直不放棄太子,那她的惠兒要怎麼辦呢。

楊氏沉吟起來,等一切收拾好了,她依然坐在銅鏡前盯著鏡子發呆,又問身邊的桂娘︰「的確必須要讓皇上疏遠她才行,但要怎麼辦呢?」

桂娘想了一陣子,才說︰「以奴婢所見,公主慣會在皇上面前撒嬌賣乖,她畢竟是皇上的女兒,皇上又疼她,要皇上疏遠她,怕是很難的。即使說她一些不好的脾性,皇上也會覺得自己的女兒,驕縱些也無妨,再說,公主並不驕縱。是以,奴婢覺得,除非公主出嫁,離開皇宮,不得同皇上相見,不然,皇上是不會疏遠她的。」

在這個時代,因為戰爭死人太多,人口少,所以國家鼓勵生育,男大必須當婚,女大必須當嫁,要是不婚不嫁,那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不僅如此,男人和女人結婚的年齡也放得很低,特別是貴族家的女兒,嫁得比一般人家的女兒更早些。

諸如班昭《女誡》中就有言,「年十有四,執箕帚于曹氏」,便是十四歲,而且是虛歲,就嫁到曹家去了。

大周國沒有要求這麼小,但貴族之家,女兒一般也是及笄便嫁人,大約是十五歲就會出嫁。

之前的懷仁公主和寧安公主是十六七歲時候出嫁,已經算稍晚的了。

及笄便嫁人,但長寧公主只有十一歲,距離及笄也還有四年時間,到嫁人,最早也還有四五年時間。

要楊氏再等四五年時間才擺月兌長寧公主這個一次就讓她甘拜下風的敵人,即使楊氏忍得下來,她的兒子也等不了這麼長時間。

畢竟四五年太多變數了,畢竟皇帝已經五十多歲了,他的身體狀況又不是特別好,要是在這期間就一命嗚呼了,他又受長寧影響並沒有疏遠太子,反而重用太子,那太子即位是順理成章,她和惠兒又怎麼辦。

雖然不能使用把長寧快速嫁出去的辦法,但這卻給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維模式,只要讓長寧和皇帝不能接觸,或者很少才能接觸,那就可以減少長寧對皇帝的影響了。

而以楊氏對皇帝的了解,覺得長寧只要不能見到皇帝,不在他面前裝可憐,要皇帝自己想著去時時關注女兒,是不可能的。

楊氏計議已定,就讓準備了點心和補身體的參湯,一份送去了慈元宮給長寧公主道歉,一份就送到了崇政殿去給皇帝做夜宵了。

她還親自去了崇政殿找皇帝,在他面前說︰「皇後薨逝,長寧公主沒了生母,定然心中悲傷,妾身的確是考慮不周,也並不知道公主殿下已經學過了女誡,才又找了女師去教她,是妾身之錯。妾身親自熬了參湯去給她,希望能于她的身體有益。」

之前才被長寧傷了面子,又被皇帝罵了,這還沒過幾個時辰,她就能夠放下那些難堪,忍辱負重地跑到皇帝面前來露臉了,再加上她打扮得美麗,又做出傷心悔恨之態,皇帝也難以不原諒她了。

可見她能經久不衰地受皇帝的喜歡,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長寧知道楊氏做的事情後,都要在心里為她鼓掌了,心想這麼不要臉面的人,能不成功上位也難。假如是自己,被人那麼狠狠臭罵了之後,是絕對沒法馬上重新振作起來的。

天氣已經炎熱起來,但寧寧並沒有因此放高溫假,皇帝又重新請了之前的大才女陳夫子來做她的老師,這位陳夫子,閨名單字訓,是個守望門寡的寡婦。

陳訓算是太子妃陳嘉佑的隔房堂姑母,她從小跟著父親治學,為人聰慧,過目不忘,又勤奮好學,所以早早就有了才女的稱號,現在則已經是學識淵博的大師了,她早年和人訂婚,但還未成婚,男人就死掉了,所以她立志為他守寡,不會嫁人,便也一直沒有去夫家,而是住在娘家,後來皇帝表彰她的學識,為她賜了宅邸,所以她也就有了自己的住處,不過更多時候,她是在收女弟子授課的。

寧寧不是她唯一的女學生,但是該是她身份最尊貴且最聰慧的一個了。

是陳訓上課,寧寧就听得很認真。

而且她發現陳訓思想一點也不古板,反而頗為新潮,寧寧和她討論一些女子很少討論的話題,例如現在的天下大勢,她也會好好地和寧寧交流。

每逢朝中旬休,寧寧也會放一天假,她很多時候會去太子東宮里拜訪,說是拜訪太子妃,但很多時候是和太子在一起說話。

皇後過世後,太子總算有了點太子的模樣,對政事上心了些,而不是一味沉迷于他喜歡的詩書之中。

太子知道是妹妹去找皇帝說情,皇帝才讓他再參加朝政的,其實正是這個原因,太子才對政事上心了些,因為他覺得自己必須為妹妹負責。

他不希望自己當不了皇帝而讓妹妹以後不能嫁個好人,或者說是讓妹妹擔憂。

他至今無子無女,估計也很難搗鼓出來了,所以他也沒了那個念想,越沒有後代,他越是心生超月兌,在他心里,他是更想去修道了,全是為對妹妹的責任才讓他留了下來。

兩人坐在一起,寧寧看太子在這十多年里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如當年,她才一歲多,太子從宮殿外面走進來抱她,說︰「這就是我的妹妹寧寧了吧?」

他那時候還是個少年。

如今,寧寧覺得他還是那副樣子,對她也還如當初一般赤誠而愛護。

他還是面白無須,胡須是因為不太長而沒法留,眼中依然是當初的那種平和寧靜又悠遠的神色,明明是三十多歲的人了,看著還像少年郎。

在這個時代的男人,寧寧所見的這些,三十多歲一般已經看著像中年人了,都留著胡須,臉上也多是嚴肅的滄桑,沒有誰能像太子這樣。

她不得不想,這大約也是太子一直不受皇帝認可的原因,因為他這樣子看著就總給人不靠譜不能擔負起一國重任的感覺。

老七只有十五歲,但他長得像皇帝,估計再過兩年,他胡子一留,看著就能像太子的哥哥了。

寧寧再在心里嘆了口氣,朝太子撒嬌,「哥哥,我等你以後讓我享無上榮光!我要像那些青史留名的公主一樣,可以嗎?」

那些青史留名的公主,不是為國家做出和親的大的貢獻的諸如文成公主,就是如太平公主這種,當然還有館陶公主這一類……

太子說︰「你如今已經是青史留名了,不過我會讓你更好的。」

寧寧看他有干勁,當然就比較欣慰了。

她最怕就是他對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寫出那「無為居」三個字。

那她以後可就狀況不妙了。

除了到太子東宮,寧寧也去過靜安長公主府上兩次,因為皇後沒了,寧寧只好自己加把勁地經營人脈了,能夠和靜安長公主保持好的關系,那是非常有好處的。

不知道是不是太累操心太多的關系,寧寧在這年夏秋之交病倒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