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34章 移民西域

第234章移民西域

塞外,朱佑桓和吐魯番貴族虛以委蛇的兩個月,待一萬援軍秘密趕到後,終于露出猙獰面目。

當舉行冊立滿速兒為可汗的盛大典禮時,一干貴族和各地趕來的阿訇們濟濟一堂,鮮花遍地,羊脂灑在火堆上的肉香,葡萄美酒的芳香,整個宮廷又恢復了繁華。

儀式的重頭戲,自然是承認大明燕王為代表真主的第五位先知,摻雜著對于漢人世界的垂涎和宗教般的狂熱,無人在意此事的合理性,或許利益就是神的意思。

朱佑桓背部挺得筆直,鬧得大阿訇還得翹著腳給他戴上花冠,這一刻,朱佑桓有了逗留不去,被阿拉伯世界視為自己人的憑借。

對著滿臉贊嘆的貴族們,朱佑桓笑道︰「恕本王暫且告退,我得一個人靜靜朝真主禮拜,感知安拉的垂詢。」

可惜女人都蒙著面紗,看不到嬌女敕女敕的面容,唯有一雙妙目露出迷醉般的目光,來自東方年輕迷人的皇族,文質彬彬,優雅善談,富有四海,執掌兵權,多麼的迷人啊即使是一頭豬,也有一股子濃濃的異域風情。

貴族們客氣的恭送年輕王爺緩緩離去,不時的相互竊竊私語,討論著該不該追隨先知遠赴中原定居。

突然,一群手拿刀劍的瓦剌人沖進皇宮,逢人便砍,伴隨著陣陣慘叫,整個皇宮被血洗。

接下來明軍和瓦剌人展開激戰,不幸的是實力不足,瓦剌人竟然多達一萬,只能勉強能護住普通百姓,野蠻成性的強盜把整個吐魯番的貴族家族掃蕩一空,又縱火焚燒了所有清真寺。

強盜滿載著財寶離去,幾乎所有具有異族血統的人口都被劫掠,吐魯番小城淪為一片廢墟,不知所措的人們茫然四顧,接著在偉大的先知指揮下,開始重建家園。

大汗家族的血統斷絕,回回秀才哈桑臨危受命,被先知封為西域總督,算是暫時安穩了民心。先知又命漢人王軾為西域都護府的大都督,輔佐哈桑建立衙門。

吐魯番接連派出使者奔赴西域各地,言辭激烈的指責瓦剌人的種種罪行,號召所有西域人民展開偉大聖戰,共同抵抗來自北方的烏茲別克人和瓦剌人。

韃靼達延汗率先承認明朝對于吐魯番的控制,派出使節請求通商,和朱佑桓一拍即合,暫時結成同盟。

西域諸國反應不一,塔里木盆地的速檀阿力拒不承認哈桑,諷刺對方不過是一介賤民,自封為東察合台汗國的大汗,敵視吐魯番和哈密。其他小國則大多希望和明朝展開貿易,獲得來自天朝的庇護。

一時間整個西域風雲變幻,韃靼人在達延汗的率領下,搶先一步攻佔位于新疆西北部,世界上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殺了速檀阿力及其家族。

面對蒙古人的致命威脅,西域各族馬上承認朱佑桓的先知身份,請求明朝率軍抵抗韃靼人,和韃靼人的殘忍無情比較,顯然禮儀之邦的大明更為可靠,數支部族遷徙至吐魯番。

朱佑桓表面上張牙舞爪,義正言辭的警告韃靼人不許妄動,實則連一兵一卒都未出動,韃靼人的世仇瓦剌人在北方,西面有日漸強大的烏茲別克斯坦汗國,東面有大明西域都護府,夾在中間的韃靼人哪里敢繼續入侵西域?得罪了明朝,朱佑桓就敢下令封閉市集。

朱佑桓上疏朝廷,請求把罪犯的發配地改成吐魯番,並要求盡快從四川,陝西,甘肅等地動員沒有土地的流民和工匠遷徙至西域,王越動作很快,馬上動員三萬百姓不遠萬里趕來,三萬人對于明朝不算什麼,對于西域各族來說,漢人竟然一舉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族。

這一日,西域都護府內,因天氣實在炎熱,朱佑桓穿著一件馬甲,對著王軾等官吏說道︰「別把禮義廉恥帶到這里,西域自古就是弱肉強食之地,你們多學學人家伊斯蘭教,要強迫當地人皈依道教或是儒家,要讓所有孩子打小學習漢語,不許說本族語言,不許學習本族文字,違令者趕出盆地,任他們自生自滅去。」

看著一干不贊同的讀書人,朱佑桓苦口婆心的繼續說道︰「你們肯定是覺得我野蠻,不通人情,可是早在唐朝以前,這里有多少漢人定居,繁衍生息,你們知道嗎?不知道?那邵武九姓總該清楚嗎?」

官吏們忙大點其頭,朱佑桓放下扇子,幽幽的道︰「邵武九姓皆是從中原而來,因此被唐朝賜予漢姓,當年漢人的人口,一度達到整個西域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早就滅絕了,畏兀兒人,波斯人,中亞人,吐蕃人都是後來的,是以這里屬于漢人,可數百年下來,那些漢人都哪去了?不是被殺就是被同化,堂堂漢家領土竟然變成遙不可及的塞外,成為了異國他鄉,豈有此理」

官吏們神色動容,可一想到實際困難,皆沉默不語,王軾苦笑道︰「王爺想佔領西域的苦心,下官們都清楚,可是這里缺少水源,糧食和鹽等物資極端匱乏,當地人能忍受得了,可漢人怎麼忍受得了?往往幾十年後,幾乎都要逃回家鄉。」

朱佑桓冷哼一聲,說道︰「所以我要你們徹底同化本地人,鼓勵各族通婚,如此各族人變成漢人或是親近漢人,當地人適合當地的氣候環境,諸多難題即迎刃而解。你們都去研究研究,把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那一套學來,先政教一體,往後在政教分離,反正都交給你們了,哪怕是傳授八股文,也得把人給老子同化掉。」

咬了口清香爽口的哈密瓜,朱佑桓說道︰「這盆地地勢低矮,到處都是綠洲,說明什麼?說明地底下到處都是水源,本王已經請來數十位工匠,就地開鑿地下水井和連通溝渠,栽種果樹草木形成新的綠洲,則今後不必為糧食蔬菜而頭疼,至于鹽,呵呵。」

朱佑桓失笑搖頭,悠然的道︰「那盆地中心的湖泊,你們自己去嘗嘗看,別說足夠整個西域之用,就算舉國食用,也足夠用上幾萬年了,可惜道路不暢,輸送不易,得想想辦法,使內陸百姓都能吃上便宜的食鹽。」

官吏們紛紛喜上眉梢,他們見識過當地的坎兒井,井水之多令人驚喜,要是能大規模開采的話,用來灌溉農田,足以把吐魯番變成塞外江南。而吐魯番的土質郊外特殊,並不是沙土,而是堅硬的泥土,開挖深井而不必擔心坍塌,以明朝的技術很容易打井,此外還有數不盡的花崗岩和天然硝石礦。

佔據了盆地,通過大規模的開挖坎兒井,水源糧食等都能做到自給自足,通過駱駝等牲畜來回運輸,則鹽和水果輸送過來,光是哈密瓜和葡萄酒,就足以在中原賣出天價,然後換回茶葉布帛等生活用品。

朱佑桓有信心,一等漢人落戶于此個三五年,則有的是商人會聞風而至,將來想辦法鋪設出一條道路,用馬車往來溝通,今後早晚會通過吐魯番,進而征服整個西域,兵鋒直指中亞乃至天竺。

交代完一系列瑣事,朱佑桓把明軍全部留下,許諾將士們五年一輪換,軍餉豐厚,家屬免去所有賦稅,在當地開設講武學堂,允許普通士兵晉升為軍校。

征調各種物資繁瑣而勞累,還好和韃靼人言和,路上不必擔心安全問題,朱佑桓夜以繼日的督促官吏們安置百姓,修建糧倉和醫官等民用設施,尋找綠洲放養牲畜,訓練軍隊。

三萬多的漢人百姓,被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城池和綠洲,朱佑桓下令當地幾個大族遷徙到內地,又派兵剿滅不服管教的部族,並征召所有成年異族人從軍,發給刀劍,作為僕從軍和炮灰使用。

象征性的修建了一座清真寺,由回人擔任阿訇,改良教義,朱佑桓先知名分在手,命令教民學習漢語,漢字,下令禁止說各族語言,違者嚴懲。

鼓勵各族通婚,朱佑桓下定決心,要把漢人人口佔到半數以上,漢人百姓一律免稅,期限長達三十年,各族百姓則要負擔稅賦徭役,鬧得無數人哭著喊著要把女兒嫁給漢人,好擺月兌低人一等的身份。

僅僅半年,朱佑桓就用各種借口,或滅族,或驅走,或遷徙中原等各種喪心病狂的方式,使得二十多萬的吐魯番人,一舉減少到不足十萬人。

明軍對外異常強橫,稍有不順即高舉先知和大明旗號,征討附近小國,凡是歸順听從調遣的,給予通商和在吐魯番建使節館的待遇,但有抵抗,則憑借火槍的威力,動輒滅族滅國。

整個西域很大,但人口著實不多,嚴酷的地理環境,總人口不足百萬。官吏和將士們眼界大開,紛紛請求王爺率領大家開疆擴土,吞並整個西域。

誰知朱佑桓對于土地沒有半點興趣,他唯一的興趣就是建設新城,號令西域,趁機大肆吞並屯糧,積蓄實力。

傳統的中央王朝,並不利于對外征服土地,官吏得朝廷委派,百姓得朝廷負責,軍餉器械得朝廷供應,距離越是遙遠,對于國家的負擔越重。

因此朱佑桓再等,等到哪一天時機成熟了,能夠擺平朝中重臣和士子階層的時候,漢人出自對于財富和爵位的渴望,會和歐洲各國一樣,不遠萬里的開發異域。朝廷要做的,不過是收收稅,封賞個爵位了事。

一轉眼,一晃一年過去了,有王軾和朱輔管理西北,朱佑桓放心離去,他最終的興趣不在西域,而在南方廣闊無際的藍色海洋。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