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三 風起雲涌 第233章 新一代的東方先知

第233章新一代的東方先知

大明王爺要入教的話,令人將信將疑,很快把持吐魯番軍政的兩大宗教家族,黑衣和卓和白帽和卓之間產生了嚴重分歧。

兩個家族都不是西域土生土長的,而是打波斯跟隨蒙古貴族遷徙而來,族人遍布中亞,稱得上是聖地麥加歷史最古老最悠久的聖裔家族。

兩家彼此間早有嫌隙,斗來斗去的長達幾百年,勢成水火其中白帽和卓大膽激進,一心想把大明軍隊吸收入教,就如同同化蒙古人一樣,從而把先知的福音傳播到大明王朝,徹底取代佛教和道教。

黑衣和卓則較為謹慎,他們長期觀察明朝人,得出來一個結論,那就是明人信仰的並不是神仙,而是源自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義理智信,比起滿天神佛,明朝百姓對于祖先的敬仰和對于上蒼的崇拜一樣,遠遠大過任何神靈。

二人為此爭論個不休,有一點倒是有志一同,那就是早點把明軍送走,一天不走,對于西域都是個莫大威脅。

誰知那身份尊貴之極的青年王爺,成天跑到清真寺去做禮拜,沒事就裝模作樣的講解古蘭經,還下令全軍跟著百姓一起早午晚做禮拜,頭戴小白帽,整日里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信仰先知默罕默德,遜尼派和什葉派本是同根生,不能相煎何太急等鬼話連篇。

盡管朱祐桓對于伊斯蘭的歷史一知半解,可應付起古人來,稱得上是知識淵博。

跪坐在清真寺里,朱祐桓一臉虔誠的說道︰「先知教育我們,當手里有兩片面包的時候,應該拿出一片去換取水仙花,水仙花乃是真主的化身,象征著希望。」

跪著的人們非常驚奇,沒想到高高在上的大明王爺,還知道先知說過的話。

朱祐桓朝著天空敞開胸懷,充滿感情的喊道︰「眾人啊你們的主創造了你們。」

「眾人啊你們可以品嘗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美味的食物,但要知道感恩,因為是真主賜下的食物。」

「眾人啊你們應當敬畏你們的主,和他的後裔以及宣揚教義的神職人員,因為他們都是真主的親戚。」

「眾人啊主創創造了男女,男女創造了你們主派來的使者已經降臨,如果你們不听話,主就會毀滅你們。」

「眾人啊為了主而死,你的靈魂將進入永恆美好的天堂,男人可以得到七十二個美麗處女,女人可以得到三十六個英俊處男,信我者生,不信我者死,阿門」

白帽和卓們皆嘆服道︰「王爺對于古蘭經的理解超乎常人,看來真主已經選擇他作為使者,在廣闊的中原大地傳播真主的訓示。」

就連黑衣和卓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雖然王爺的講義有些亂七八糟,不過大體上都是古蘭經上的原話。不管怎麼說,大明王爺信仰真主都是一件好事。

吐魯番氣候炎熱,夜晚較為涼爽,朱祐桓一身白袍,親自給兩位和卓送去幾箱子的綢緞茶葉,說道︰「多謝二位長者寫信阻止各族發動戰爭,無以為報,區區薄禮還望笑納。」

兩位和卓心中歡喜,金銀瑪瑙他們不稀罕,來自大明的綢緞茶葉卻是這里一等一的寶貝,自然欣然笑納了。

黑衣和卓笑道︰「王爺是信仰真主的有德之人,這自家人豈能刀兵相見?」

整個西域大大小小有數百個小國和部族,名義上都臣服于汗國,大汗被殺,自然有的是人想要復仇,何況吐魯番還是塊風水寶地,誰不垂涎三尺?這里盛產葡萄和哈密瓜等水果蔬菜,到處都是綠洲。

朱祐桓含笑點頭,接著一臉憂慮的嘆道︰「我有意回東土傳播教義,唯獨缺少一個大義名分和得力助手,統治億萬教民,僅僅指望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此話算是說的非常露骨了,兩位和卓心中狂喜,比起中亞和西域,大明那才是真正的天堂。白帽和卓近些日子早就收了某人的很多禮物,彼此間一拍即合,相互勾結,同流合污。

「以王爺僅次于聖天子的身份帽子故意低頭深思一小會兒,毅然說道︰「安拉昨晚啟示于我,王爺乃是降生到東方的第五位先知,我將追隨先知遠赴東方,邁哈邁德大人就留下來吧。」

黑衣和卓頓時驚呆了,伊斯蘭總共四個先知,就好像是藏傳佛教里面的活佛一樣,其後代尊稱為哈里發雲雲,這第五個先知可非同小可,不單單要被聖地里的長老們承認,一經現世,地位已然是凌駕于任何人,除了聖裔之外。

他一看到小白帽那得意洋洋的嘴臉,立時什麼都明白了,敢情這家伙想要私自承認王爺為先知,然後一起跑到大明招搖撞騙,享受無邊的美人和財富,竟然是妄想獨霸整個東方世界。

自古以來,一心傳播教義和普度眾人的聖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人都是假借宗教來愚民,行聚斂錢財,壓迫眾生的虛偽勾當,不遠萬里的打波斯過來,說穿了,還不是為了權勢和金錢?

一時間,黑衣和卓心動了,他無法不心動,等輔佐王爺,啊不等輔助先知統治整個大明王朝之後,放眼天下,他就是堪比哈里發的存在,注定在古蘭經上青史留名。

有感于小白帽搶先一步,和先知的交情不錯,邁哈邁德義正言辭的道︰「我馬上派出手下,邀請所有阿訇趕來,命他們朝見先知,並為將士們舉行入教儀式。」

朱祐桓很虛偽的搖頭道︰「本王何德何能?不能做什麼先知。」

任憑他虛情假意的連番推辭,奈何兩位和卓鐵了心要假造出一位先知來,當即把風聲傳出,有了他們倆的承認,數千教民跑到朱祐桓的住處,對某人頂禮膜拜,高呼真主萬歲。

朱輔看著外面山呼海嘯般的嚎叫聲,變色道︰「此乃蠱惑人心的邪教,萬萬不能任由此教傳播回去。」

屋里的朱祐桓一反常態,翹著二郎腿,吃著甜膩膩的馬女乃葡萄,笑吟吟的道︰「老子現在是先知了,趕明就只身去西方見識一番,買些波斯舞姬回來。」

朱輔有些哭笑不得,罵道︰「下一步怎麼做?雖然用了緩兵之計,使得咱們不必四處受敵,但那些白鬼子成天催促你冊立滿速兒為大汗,然後率軍返回中原,時間拖得久了,早晚會使人生疑。」

朱祐桓依然笑吟吟的,但眼眸里卻是冒出殺機,問道︰「援軍何時趕到?」

朱輔掐指算了算,說道︰「應該還有三天的路程,為了掩人耳目和抵擋酷熱,都是晚上行軍。」

朱祐桓起身走至門前,抬手朝著跪在地上磕頭的百姓招手示意,立時迎來無數歡呼,冷笑道︰「一個個餓的面黃肌瘦,偏偏寧肯不吃不喝,也要把女兒和食物獻給貴族享用,把畢生奉獻給虛無縹緲的死鬼安拉,狗日的魔鬼真主昔日文化璀璨的西域各族,看來已經完全蛻化成一群任勞任怨的牛羊了。」

確實自從伊斯蘭教入侵西域之後,維吾爾們就變得很不堪了,當年燦爛悠久的西域文化消失不見,空留下一座座漸漸慘遭風化的廢墟遺址,人文科技等完全憑空割裂,就好像是埃及一樣。

河北,達延汗終于接到消息,大明軍隊西出嘉峪關,大搖大擺的佔領哈密後,又大搖大擺的佔領吐魯番,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奔襲千里,跑到位于天山腳下的韃靼族營地,討要了數百碗馬**酒後,揚長而去。

明朝的反擊速度之快,大大出于小王子的預料,西域各族就好似紙糊的一樣,沒起到半分作用,使人費解。

眼看士氣漸漸低迷,糧食等補給接應不上,小王子當機立斷,派出使者求見河北巡撫劉大夏,請求朝廷允許其派出三千人的進貢使團,進京拜見大明皇帝。

將近十萬的蒙古鐵騎近在眼皮底下,這壓力委實太大了,劉大夏不敢怠慢,派出快馬進京。

早朝時,弘治皇帝朱祐樘身體虛弱,輕聲問道︰「眾位愛卿有何建言?」

首輔劉吉當先說道︰「回陛下,敵強我弱之際,既然韃靼人有心臣服,當準奏。」

朱祐樘皺起眉頭,緩緩說道︰「歷朝歷代都沒過三千人的使節團,這哪里是臣服請罪,分明是來耀武揚威的?哦看來是收到老六三千騎兵出關的消息了。」

兵部尚書馬文升啟奏道︰「聖上所言甚是,三千人的使節團,分明是不懷好意,臣服是假,借此來刺探我朝是真,當駁回,命其消減人數。」

朱祐樘憂心于賑災之事,無心和韃靼人糾纏,當即說道︰「派出禮部官員趕赴河北,去和韃靼人就此事商議,五百人是底線,允許其請求開放市集,用良馬皮毛交換茶鐵。」

長城腳下,達延汗遙望著連綿群山,那後頭廣闊富庶的土地,曾經都屬于祖先,不過唯有更加廣闊的無邊草原,才是蒙古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園。

他輕輕嘆了口氣,大明天子軟中帶硬的反應,無疑預示著明朝人一如既往的軟弱,喜歡所謂的顧全大局,崇尚虛榮。可是眼見為實,如今的明朝軍隊煥然一新,已經不是早年那般軟弱不堪了。

收起對于明朝皇帝的輕視,達延汗很清楚,朱祐樘是位有為君王,比起他老子強的太多了,等統一整個蒙古後,對付大明要比想象中的艱難得多。

這位五歲時即征戰草原的蓋世豪杰,被譽為新一代成吉思汗的年輕人,從來沒要過氣餒,手中馬鞭一揚,策馬駛向大漠深處。

「十年之後,本王當再次而來」。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