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章 11 欲王關中

「主公,有人求見。」

「誰?」

「回主公的話,是一位叫鯫生的儒生。」

劉季要回絕道︰「儒生?知道他來作甚麼?如果沒啥事,叫他去找蕭功曹。」

「主公,鯫生說有要事面陳,一定要見您。」

「要事面陳?」

劉季不想見,但轉念一想,此人專程單獨造訪,不見一面有損自己的形象。

「請!」

侍從听到劉季肯定的話後,便出去把一個人帶了進來。

劉季從一個市井之徒走到今天號令一方的軍事統帥,隨著身份的變化,地位的升遷,劉季逐漸認識到了儒生的重要性,對儒生的豐富淵博的知識,口若懸河的口才,以及那種清潔高雅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認同羨慕起來,從感情上對儒生也抱有極大的好感,這是一個人從俗文化走向雅文化的一個必然的思想感情趨勢。

正因為如此,儒生鯫生的身份及其雅致的外表風度一下子博得了劉季的歡心,雙方雖然是初次見面,但在劉季看來,他們的距離已經很近。

鯫生出身儒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關中地方上有名的大儒,才德俱佳,可惜都在秦始皇那場「焚書坑儒」的浩劫中喪生。

所以,他期待有一天要報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所以,劉季入駐關中之後,他就想投身劉家軍,建功立業。

劉季進入關中「行仁義」的表現正是他理想中所期盼的人物。

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從政的契機到來了,儒家思想中的功名**在他的身體內急速地膨脹起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錦繡的遠大政治前程,看到了儒家思想在他的實際行動下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但鯫生還是清醒的,他知道初次去拜見一位陌生的大人物,如果沒有什麼實際的讓這位大人物感興趣的事物,而僅僅高談闊論儒家學說,恐怕不會引起他的關注,那麼拜見難免歸于失敗。

劉季首先向鯫生示坐,接著又命侍從上茶,顯出了他比較高規格的禮遇。

劉季問︰「不知先生造訪,有何見教?」

鯫生答︰「暴秦二世而亡,咎由自取。大王攜仁義之師解放關中,是百姓的福氣。入駐關中之後,大王行寬厚之舉,發仁義之法,讓百姓得以享福,大家都期待您能稱王關中。」

劉季說︰「我只是奉懷王之命先行來西征咸陽,各路諸侯現在都跟著趕來了。」

鯫生說︰「沒事的,除了項羽之外,其余都不足為懼。」

劉季︰「是的,他比較霸氣。」

鯫生笑笑,說︰「所以你要先稱王,先把他攔在門外。」

劉季苦笑道︰「先生大言不慚,談何容易!」

說到這里,劉季無可奈何地深深嘆息了一聲。

鯫生以信心十足的口吻勸說劉季︰「大王不必憂慮。」

听到這種不容置疑的話語,劉季黯淡的眼神放出了希望的光芒,他急切切求教說︰「請先生指點迷津。」

鯫生當然是早有準備,說︰「項羽嗜殺成性,關中百姓談之莫不色變。相反,大王宅心仁厚,深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應該深知其理吧!」

劉季應和道︰「話雖如此,可是,如何抵御項羽?」

鯫生侃侃而談,甚至夸夸其談︰「章邯已降項羽並被封雍王,據說項羽要把關中交給他看守,到那時沛公怕要失去關中。關中物產豐富,兵多糧足,大王又深得民心,自立而王一定是民心所向,爭相跟隨。且關中入口必經之地函谷關,地勢險要,固若金湯,大王派精兵良將駐防,定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後歸總團隊,操練兵卒,然後選擇一個有利時機,與項羽決一雌雄,而且我堅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于大王。」

劉季听了心花怒放。

劉季當時就派了左司馬曹無傷率領一隊人馬深夜馳往函谷關駐扎了下來。

劉季和鯫生都很開心,劉季慶幸解決了一大難題,同時又得到了一位智謀才士。鯫生慶幸遇到了明主,自己有了施展才能,實現政治抱負的舞台。二人都自認為找到了知音,便擺上酒菜,對酌起來,借著酒興,鯫生又發表了不少高論,從招兵買馬到備戰訓練,甚至談到了用儒家學說治理天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他們都不知道死亡的陰影已經向他們襲來。

這時候,項羽攻打齊國基本收尾。

平定田榮反叛之後,把田榮逃逸之地的民眾殺死極多,又坑殺田榮全部降卒;攻下外黃之後,又準備把城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殺,後因人陳說利害而罷手。

公元前205年正月,田榮徹底兵敗,潰退至平原縣,為平原縣民所殺。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