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布圍,沒想突然出來個漢子。十分魁梧,後面幾個小伙計提著箱子和爐子從布圍里出來看來是吃完了。
那魁梧的師傅看見廖化,連忙叫住;公子留步,你可是昨日梨園里的濟寧府廖公子?
廖化急忙行禮︰原來是崔先生。
老崔連連擺手︰就是做飯的,擔不起先生兩個字。似乎和公子順路,去南城,好咱們一起走。
回頭吩咐徒弟們自己回飯店。
老崔自己找話︰今天,東家官面上的親戚走夫人小姐們的路子,咱不能不出來賣賣力氣。
廖化︰崔先生手藝過人,自然忙碌。
老崔卻嘆了口氣︰忙倒沒啥,可惜總也遇不上好吃家。有時,覺得真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廖化不作聲。
老崔小心翼翼地問︰您那位梁叔在哪家店掌灶?我問遍了內外九城,沒听說有哪位名廚姓梁?
廖化回答︰梁叔在京西學院食堂當管事,我在那里早上當學工。
老崔驚得兩個眼楮都不一般大了,結結巴巴的︰就是那個搞盤光的野和尚師傅?
廖化趕緊糾正︰梁叔是先入伍,後退役的。當過和尚,但早就還俗了。
老崔連連抱歉失言。
老崔又問︰昨日,公子去梨園,菜品很多,為何挑了那幾樣?
老崔很緊張,盯住廖化。
廖化倒也實在,有話說話︰昨日,我吃得第一道菜烹蝦球,脆女敕爽滑,初入口有嚼頭,然後立即化為綿軟潤滑的凝脂。好像有女乃味。我只喝過羊女乃,但那肯定不是。
第二道菜牡蠣黃,外面金黃,咬破多汁,我听室友說過,這是咱們魯菜的精華。那個汁水好像是海水調對的。
下一道,牛肉松,是松江菜,不太對胃口,可能年紀大的人會喜歡一點。
最後一道四喜丸子,家鄉菜,比我老梁做的好吃多了,好像肉和面都有點和老梁叔用的不一樣。
甜品紅豆百合,紅豆籽粒飽滿,軟糯回甜,綿軟適度;百合口感脆女敕而又不生,本該是甜,卻是咸鮮,真是出人意料。
最後,我喝了杯茶,像是咱們山東的茶,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有金銀花的味。
老崔哈哈大笑起來。
廖化臉一紅︰我沒吃過什麼好席。有點好吃的,就記在心里了。讓您見笑了。
老崔笑了笑,卻道︰那就更好了。你知道嗎?你選的幾道菜兩道是我做的,兩道是錦繡樓老孫的手藝,那道你不喜歡的牛肉松是南京梅花樓老徐的招牌菜。至于那茶,的確是咱們山東沂蒙海邊的雲峰茶。
老崔接著說︰你知道嗎,你有做廚師的天賦。你剛才說的,很不全面,但句句都落在常人難以覺察的地方,而且一句沒錯。
老崔緊盯著他︰我喝雲峰茶很久了,那個茶山的陽面,就是金銀花的藥田。
老崔像撿到了寶,拉住廖化的手︰我在廚師行里三十多年,掌紅鍋二十多年了。也算小有名氣,你若不嫌棄,我老崔願意傾囊相授。
廖化瞪得眼楮圓圓的,老人們的話一下子竄入腦海︰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廖化除了像大多數山東人,長得較為高大強壯,但他還是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干飯的。
廖化能吃兩大海碗,不過他只吃一碗,不干重體力農活,油腥不缺,吃得太多,反對身體不好。
廖化又一想,又覺得不對。這里又不是廣東潮州,老崔也不像賣豬仔的啊?
廖化客客氣氣的︰崔先生過獎了。沒別的事,不敢耽誤先生,先別過了。
老崔立馬急了︰年輕人,我知道你日後必有官身。可你想過沒有,副九品的俸祿,那可是最多養個光棍。藝不壓身,在京兆,現在太學生可不值錢。
廖化有點生氣,他考上大學。是家里的巨大榮譽,為全村都爭了光,他可不許別人這麼侮辱天之驕子太學生的光榮,就算他說得對。
廖化平平心氣︰先生說得對,藝不壓身。我已經學過一門手藝了,貪多嚼不爛。
老崔一愣︰你會啥手藝?
廖化︰我會細木工,能雕木畫,刻石碑。家具里面,我做的最好的是棺材!
老崔眼皮一個勁抖︰棺材,棺材!棺材是家具嗎?
廖化撓撓頭︰不知道!
老崔搖了半天頭,說︰得了吧,你沒吃飯吧!走吧,跟我去蓬萊閣,既然遇上了,我請你吃頓飯。
廖化擺手︰我沒錢!您看我這身大褂雖然新,不是我買的,別人賠我的。
老崔笑了;不要緊,我請你在後廚吃,要不這樣,不白請你,你給我幫幫廚,我管你一頓飯。
廖化想想,點點頭,跟老崔走。
一路上,老崔大談廚師界的門派源流,奇聞逸事。
廖化听的很認真,很感興趣,不停點頭,用上跟河提上說相聲捧哏的本領。
嗯嗯,啊啊,呀呀,哈哈--
老崔頓生知己之感,只恨路太近,心里的話不能都說出來。
蓬萊閣在西城靠近前門。
前門周圍,東城西城和南城交界,端的是繁華無比。商鋪都是寸土寸金。
蓬萊閣自百年前開張,東家招財進寶。
現在東主雖是老東家的後人,但已經不管經營了。
掌櫃的都是從山東來的魯幫,從跑堂到大廚都是山東人,以濟南以東的膠東人為主。
東主現在純正的北京人了,數代書進學,已經官身,飯莊這塊就是坐地分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