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041章 儒道之爭(1)【3000字~~】突然要一章三千字

【3000字~~突然要一章三千字,殺得我措手不及我以後豈不是要夜以繼日、不眠不休才能每日一更。想想真是痛苦啊】

————————————————————————————————————————————————————————————————————————————————————————————————————

事情的起因是太子對管仲的濃厚興趣。

儒家對于人生的意義認定為「修身」和「治國」,儒家仁治的基礎是「禮」、「義」,這都與管仲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于是,他宣召了儒學博士轅固生來講論儒學,繼而就引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後元元年七月十六,當隆慮候陳橋奉詔進入太子學舍的時候,見學舍之外,旌旗烈烈,甲冑鮮亮的侍衛刀槍赫赫,較平日所見,多了幾乎兩倍。而正殿之下停著鑾駕,玄色羽蓋之下,扶手之上雕刻著龍紋,莊重威嚴,天子所用的規格。

「哎,」他招來一個宮人,問道,「陛下在里面麼?」

「侯爺安好,」宮人機靈答道,「是的。」

「可知道是怎麼回事?」

「今日里,太子請了一位博士講解儒學,黃先生知道了,趕來痛斥那位博士教壞了太子,儒學誤國。太子一怒之下,請來陛下,要他們兩個進行一場廷辯。」

陳橋在殿下等著覲見。

曾幾何時,當他還是前一位太子劉榮的侍讀的時候,每日都會到這里來,自從劉榮被廢之後,他再也沒有來過。也因為這番往事,他才對劉徹頗有芥蒂。印象中那個溫潤如玉的少年與他亦是君臣,亦是兄弟朋友,感情深厚得比親兄弟還親。

那個黃生他是知道的,學的是黃老之學,學問精闢,可惜卻看不懂道理,不知道當今漢室,已經需要風氣變一變了。他微微仰頭,看學舍飛起的檐角。恍惚中覺得這座宮殿像一只展翅的鷲鳥,即將沖天。

有宮人從殿中出來,宣他入殿。

「阿橋來了。」殿堂之上,景帝笑道,「你年紀輕,又是太子的妻兄。以後說不得也要為太子盡力。這場廷辯來听一听也好。」

陳橋叩謝之後,坐到了劉徹身邊。

殿上,兩個花白胡子的老學者互相瞪視,侃侃而辯。正是博士轅固生與黃生。

他們各自就著自家信奉的學說從古述今,唾沫橫飛,言辭激烈,互不退讓,煞是精彩,陳橋坐在下面听著卻覺得有些無聊。他听妹妹提起過劉徹崇尚儒學,跟皇帝舅舅一樣。可是,干嘛叫他來?他可是一向對政治沒想法的。

他有點發呆,突然感覺自己的腳被誰從後面偷偷的踢了一下。轉頭去看身邊的劉徹,這個將滿十四歲的少年儲君面上一片端莊,卻微微的張開口型,朝他說著話。

「你覺得他們兩個誰會贏?」

陳橋失笑,亦偷偷地答道,「自然是轅先生。」

所謂太子,雖然身份尊貴,心性聰敏,行事任性,不過說到底才滿了十四歲。這時候看起來,竟覺得有些可愛。雖然劉榮的事讓他對劉徹頗有芥蒂,不過他疼阿嬌的這份心就夠他對這個妹夫多幾分親近了。

殿上,黃生繼續侃侃,「按禮法,臣下必須忠于皇帝,否則視為逆。商湯周武,雖在位之時政治清明,但他們的王位來之不正,是弒君所得,所以,他們是逆臣。」

「不然,」轅固生爭鋒相對,頷下胡須都微微翹起,「夏桀商紂暴虐亂政,天下人心皆歸湯武。湯武從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的百姓不為民不為桀紂效忠而歸順湯武,湯武他們是不得已而立而已,不是受命又是什麼呢?」

「胡言。」黃生氣的斥責道,「帽子再破舊,也是戴在頭上的。鞋履雖新,也是穿在腳上,為什麼?上下要分明。桀紂雖失道,畢竟是君;湯武雖聖明,到底是臣。君主有失德行,臣下不能直言幫他改正錯誤尊敬天子,反而因為過錯而誅殺,然後自己登上君位,不是弒君是什麼?」

轅固生忽然一笑,淡淡道,「像你這麼說,本朝高祖取代秦朝登上天子位,是什麼?」

「你……」,黃生被噎住,氣的手發抖,卻到底說不出話來。

「撲哧,」劉徹笑出聲,又立刻壓下聲音。

上座之上,景帝放聲大笑,道,「吃馬肉的人不吃馬肝,人們不說他不知肉味。學者不爭論湯武受命的對錯,不算是愚蠢。今日就算了吧。」

轅固生與黃生只好拜謝景帝,又互瞪了一眼,退出大殿。

「徹兒啊,」景帝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慈愛道,「你看了這場廷辯,有何感想?」

「父皇,」劉徹上前攙扶,「兒子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儒學求變,希望君主政治清明,能擢拔有才之士,治理天下。而黃老說上下要分明,也是必要的。不然,若有人效法湯武反我大漢又當如何?不過,這樣想起來,又覺得他們是矛盾的。」

景帝大笑,拍了拍他的手,「不矛盾,不矛盾。」

「不矛盾?」劉徹疑問道,「兒子愚鈍。還請父皇教我。」

「你

愚鈍?不不,」景帝擺擺手,看著自己的兒子,面上充滿著驕傲與喜愛,「你能夠這麼快就想這麼深,朕已經很欣慰了。可是,你畢竟只是想,你沒有親自到這個位置上坐一坐,有些東西自然就想不到。」

「徹兒啊,學術這東西,不可不看重,但也不可太看重。朕即位好些年,才想明白。學術本身是沒有對錯的,但它畢竟是為政治所用。而朕啟用的官員,雖然有學者,但他們腦子里裝的,可不都是學術,還有些其他的東西。」

「父皇的意思是?」劉徹聞弦歌而知雅意,仿佛想通了什麼,期待的看著景帝。

「學術為君主所用,端看當時的君主需要什麼。我大漢立國之初,民生凋敝,無力戰爭,所以蕭何丞相推崇黃老,無為清淨。若哪日大漢國力豐盛,則可行儒術,開疆拓土,除垢立新。」

「那麼,」劉徹的眼楮一亮,激動道,「父皇也覺得,兒子打算改行儒術是對的嘍?」

景帝呵呵一笑,「其實,父皇也曾經想過行儒術的,只是,」他嘆了口氣,朝上方指了指,「老太太不讓。朕已經老了,也許,天下就要交給你們年輕人了。」

「阿橋,」他轉身,看向立在幾步開外遠處的外甥,「朕說這些話,也是說給你听的。」

陳橋心思復雜,拜道,「臣謹記。」

他當然知道阿婆一向崇尚黃老,如今皇帝舅舅又要他追隨太子,太子有偏愛儒學,這不是擺明了讓他左右不是人嗎?

「朕知道你們兩個,心里頭都是偏向儒家的。不過你們兩個身份不同,可別傻到真的像轅固生一樣,被儒家那些條條框框給僵化了腦袋。」

劉徹失聲而笑。

陳橋亦笑。

可是開朗了就是好事麼?

他卻忽然覺得有些心寒。

如果,在帝王心目中,所有東西都是棋子,因著需要而被利用。那麼,今日站在這里與他們言笑晏晏的自己,究竟又是什麼?會不會有朝一日,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如同自己眼中凋敝腐朽的黃老,慢慢走向末路?

太子學舍之中儒道兩家的那場廷辯,很快傳到了竇太後耳中。竇太後挑了挑眉,道,「這個轅固生,膽子倒不小麼?」

當劉徹得到消息的時候,轅固生已經被宣入長樂宮。

「糟了。」劉徹跌足道,「轅固生那個倔脾氣,一定會得罪太後的。沒奈何,我只好去看一看了。」

「轅先生,」華麗恢宏的長樂宮殿之中,竇太後吃完了百字湯,將漆盒放在案上,由宮人收走,「听說你學問淵博,我這兒有本書,倒想請先生給我講講。」

轅固生拜道,「臣不敢。」

早有宮人捧出書卷,遞給跪在殿下的轅固生。

轅固生展開書卷,不出所料,正是老子的《道德經》。

「如何?」竇太後傲然笑道,「轅先生覺得此書如何?」

「不過是女子和小孩子看的書罷了。」轅固生草草翻看完,扔在一邊,一哽脖子,大聲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