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因為剛奪得帝位,忙于內戰,沒有足夠的精力打突厥。玩弄政治權術,隋文帝極精通,兵不厭詐是不是?隋文帝不用軍事手段,而是采取長孫晟的建議,以離間計挑動突厥各部落。
當年千金公主出嫁,長孫晟曾送她到突厥。因為長孫晟射箭技術高超,被突厥人奉為上賓,他留在草原,教突厥的貴族子弟們射箭,一呆就是二年多,因此不僅結交了大量突厥權貴,對突厥的和各個可汗,還有山川形勢,了如直掌。
長孫晟告訴隋文帝,作為叔父的達頭三可汗,比沙缽略可汗兵強,卻排在老三,心中早對沙缽略可汗不服,第二可汗處羅侯是沙缽略可汗弟弟,勢力弱,卻狡猾,且野心勃勃,第四可汗阿波則見風使舵,左右逢源,誰強大就跟誰走,對誰都不忠誠。
隋文帝的離間計——結交遠離隋國的突厥而攻擊靠近隋國邊關的突厥,離間強大的突厥而聯合弱小的突厥。
這挑拔離間計取得了極大成功,幾個可汗紛紛反叛,沙缽略可汗成了孤家寡人,政治聯盟土崩瓦解,頓時陷入了月復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千金公主在萬般無奈下,決定暫時將自己的國恨家仇放在一邊,先幫助丈夫沙缽略可汗走出絕境。
千金公主向楊堅寫去親筆信,表示自己雖是北周公主,卻十分欽佩楊堅的聖明,請求做大隋皇帝之女。
為了政治利益,隋文帝自然是同意。
隋文帝派遣使者出使突厥,改封千金公主為隋朝大義公主。希望她深明大義,以兩國關系為重,保持和平相處,以免生靈涂炭。
沙缽略可汗的部隊,終于撤回了本土。
隋文帝滅掉南朝陳國,為表示恩寵,把大量從陳地繳獲的珠王彩緞賜給沙缽略可汗和大義公主,甚至還把陳後主價值連城的翠玉屏風,賜給大義公主。大義公主感慨自己的身世飄零,又有家國興亡的悲痛,因此揮筆,在屏風上提詩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惟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
幾年過去後,沙缽略可汗病死,他的兒子即位。按照突厥的風俗,大義公主嫁給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
報仇復國的烈火,大義公主從來沒有滅過。
大義公主在突厥生活多年,身份是可賀敦(皇後),挑動都藍可汗與隋朝開戰,也不是難事。都藍可汗在大義公主謀劃教唆下,上書絕交,然後發兵直攻隋朝邊關。為了實現自己的復國夢想,大義公主甚至跨上戰馬隨軍出征,並親自譜寫戰歌,鼓舞士氣。
突厥大軍在大義公主的帶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攻下了隋朝的邊地重鎮。
這使隋文帝極為惱火,決定除掉大義公主這個隱患,他任命楊廣為遠征突厥的統帥,率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