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風度翩翩,手持折扇,身穿錦袍的人走進了一家酒館,他的身旁是一位美若天仙,神采飄逸的婦人。再後面,便是七八個大漢。
店里的伙計知道這是大主顧,連忙上前整了個位子,打掃干淨,請他落座。
「這位公子想要吃點什麼,看公子也是個讀書人,此行是否要去晉州參加科考啊?」
伙計一看他的折扇就猜想他是個讀書人,因為這東西是這一兩年才有的,是個讀書的人都會有這麼一把扇子。至于他是不是參加科考的,只是伙計亂說的,晉州的科考雖然規模不大,但已經給了讀書人希望,眼下正值三月,听聞晉州又要舉辦科考,晉州、幽州、冀州、關中等地的學子,都紛紛趕往上京參加科考。至于這個公子,他應該是出來游玩的。
這個穿錦袍的公子笑著點點頭,說道︰「不錯。」
伙計一邊給幾人上茶,一邊問道︰「公子想要吃些什麼?」
「休要多問,好酒好菜只顧上來。」一個大漢粗聲說道。
伙計被嚇了一跳,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去做什麼了。
還是這個公子問道︰「你們這里都有些什麼?」
伙計連聲道︰「我們這里的醬牛肉,燜大蝦,麻辣豆腐都是一絕,還有鮮魚湯,魚是從滄州運過來的,路上不斷換水,還活潑亂跳的。我們這兒還有陳年的好酒,您來一壺?」
這兩年,從晉州傳出了許多新鮮的菜式和做法,凡是開酒館的都得先去晉州學兩手,晉州的大廚可是非常吃香的。
「好,就這幾樣吧!」
「得 !」
這家店里還有許多讀書人,看樣子,他們大多是準備去晉州參加科考的。
這一年多以來,河北漸漸從戰火紛飛中走了出來,百姓們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受到戰爭的襲擾。現在是洪武三年,高肅收納流民,鼓勵工商,息兵養民,他在治下的所有郡縣都設立的學堂,或許一年多以前他做不到,但是現在卻可以了。
洪武二年,蔡琰為高肅誕下一子,蔡邕作為孩子的外公,給孩子取名為高韻。貂蟬也為高肅生了一對雙胞胎,都是女孩,大的那個高肅取名為高蕊,小的那個高肅取名為高玥。同樣是洪武二年,高肅正式迎娶了甄宓。成親之後的甄宓性格變得穩重許多,給人一種十分冷艷的感覺,畢竟她也從一個少女成為了人婦,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高肅出巡河北諸郡縣,甄宓就有隨行。還有典韋、王雙和幾個便衣錦衣衛。
「夫君,這里的百姓看起來生活的不錯。」
這里是信都境內,原來是清河郡。高肅在洪武二年的時候,該清河郡為清河縣,並入信都;改巨鹿郡為巨鹿縣,所屬的縣城並入邢台和信都。
高肅等人一進入清河,就發現這里的人們給人一種其樂融融的感覺,幾乎沒有戰亂過後的樣子。沿街的叫賣聲絡繹不絕,行商坐賈,隨處可見。
「是啊。」
高肅點點頭,隨口問道︰「有誰知道這里的縣令是誰?」
王雙取出一個本子,在上面翻了翻,遞給了高肅,說道︰「冀王,這里的縣令是溫恢,溫大人。」
高肅看了看,上面寫的的確是溫恢的名字。他這才想起來他把溫恢給外放了,不過那時候清河還是個郡,所以他只記得溫恢是去當太守去了,清河改成縣之後他就記不住了。
「嗯?」
突然听見一陣噪雜之聲,高肅放眼望去,原來是有一群人來到了店中。
只見其中有一個老者,一個中年人,一個年輕人,一個大漢,還有三個女眷。除此之外還有一批隨從,有兩三個人的手中還有刀劍。老者一副長者風範,中年人給人一種學識淵博的感覺,年輕人文質彬彬,而其中的那個漢子身長七尺,十分魁梧,但又不失儒雅,有著一縷美須髯。高肅想著,他們應該是一家人。祖父,父親,兒子,女兒,外加一保鏢和一群家丁,估計又是遷居晉州或是冀州的。
高肅不由笑了笑,有百姓遷居到自家的境內,這是好事。
「哼!」
高肅轉過頭,見甄宓突然冷著張臉,透出陣陣寒氣。高肅不明所以,問道︰「怎麼了?」
甄宓看著前方說道︰「夫君適才看美人看得入神,自己笑了都沒發現吧?」
高肅很納悶,自己什麼時候看美人看笑了?再說了,身邊就有個洛神在,他用得著去看什麼美人嗎?
「我不在看著你嗎?」說話間,高肅的手已經摟在了甄宓的腰上……
典韋和王雙,還有那幾個錦衣衛都把頭扭到一邊去,看看太陽和月亮什麼的,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管。
「這還差不多。」甄宓的臉紅了紅,嘴角微微翹起。
洛神一笑百媚生,甄宓的美貌已不下于杜若,嫵媚更是不下于卞玉、貂蟬,清純又與蔡琰旗鼓相當,直將高肅看得入神。
回過神來,高肅心中起了好奇,甄宓適才說的是誰啊?
將目光放向剛才的那群人里,因為只有那里有三個女眷。
剛才沒有細看,這一細看高肅可著實是給愣住了,那三個女眷站在一起,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高肅無法用過多的語言來形容她們,她們一個國色流離,一個國色天香,還有一個比起前面的稍微遜色少許,但也可以稱得上是花容月貌。不過前面兩個長得有些相似,給人感覺是一對阮生姐妹一樣,而最後的那名女眷則與她們一點兒都不相像。
總而言之,也難怪甄宓會那麼說,是挺讓人誤會的。
這時,伙計將酒菜給送了上來,高肅也將目光收回,看一看,欣賞一下也就行了,自己家里的不比她們差。
看了看菜色,牛肉、大蝦、豆腐都做的有模有樣的,還有一大碗魚湯,直教人胃口大開。
那邊的一群人也尋了個位子坐下,伙計上了茶,招呼了一下,到後堂上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