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5章︰Yes or No

罵完守衛,漢王李元昌沖他吼道︰「去,搬把椅子過來,我今天要看看李恪這臭小子是怎麼從我身上踏過去的。」

守衛搬來椅子。

漢王李元昌一把拿過來,一坐在糧倉門口。

李恪不理會他,沖周圍的人道︰「去,把門打開。」

「你敢?」李元昌的聲音從前邊冒出來,如同火山爆發。

守衛不知道該听誰的,呆立不動。

哲威走過去,「七舅,你看,這……我們是奉皇命辦事。」

听哲威這麼叫自己,他指著哲威的鼻子罵道︰「你小子還知道我是你七舅啊,少拿皇命來壓我。皇帝是我親哥哥,他的話,我都不听。什麼時候輪到你這黃毛小子來壓我?知道我是你舅舅,還不快滾。想和李恪那小子一樣討人嫌嗎?」

討人嫌,這話直接觸怒了李恪。平日里,漢王李元昌怎麼說他,他都不會計較,但「討人嫌」一詞直接觸怒到他的心坎上。

李恪走到守衛面前,伸出手,「把鑰匙給我。」

吳王跟前,守衛不敢不給。

「李恪,你這下子要干什麼?」

見李恪手中握著他家倉庫的鑰匙,漢王李元昌本能地站起來。

「哼,干什麼?你說呢?皇叔。」

「你……」李元昌一氣之下,拔出柴哲威掛在腰間的劍。「我告訴你,李恪,今天,你要是敢向前一步,我就殺了你。」

「你以為這樣就可以嚇唬我了嗎?你以為我李恪會怕嗎?」李恪慢慢地往他跟前走。

「李恪,你不要逼我,殺你,你以為我不敢嗎?」

「哈哈,你動手啊,你敢殺皇帝的兒子,那就是犯上,你殺了我,你的腦袋也保不住,看你有沒有這個膽。」

「你,你以為我不敢嗎?」李元昌朝李恪身上砍去。

只是,李恪也是個習武之人,李元昌這一劍絲毫不能傷他。只見,李恪兩手一夾,李元昌手中的劍立刻變成兩段。

李恪步步緊逼,漢王李元昌在一陣驚嚇之中扔下劍柄。

李恪推開一旁的李元昌,徑直打開漢王府糧倉。

「還不快進去抬糧食。」

見吳王都這麼說了,侍衛們一擁而上。

李元昌見那些人正張牙舞爪地涌進糧倉。嘴里大罵道︰「李恪,你這小子會遭報應的。」

李恪才不理會這一套,待侍衛們搬走了糧食。

見自家糧倉的糧食少了三分之一。

漢王李元昌捶胸大哭,「你們……李恪,我一定不會放過你。」

連最難纏的漢王李元昌都被他們搞定了,其他人都乖乖地交糧食。

沒想到,這天下間最難辦的兩件事都被李恪辦好了。

分到糧食的百姓們,跪在吳王李恪跟前。因為在王爺沒來之前,他們的食物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

「王爺,千歲千千歲。」

百姓的呼聲真誠而又真實。

雖然,這次潼關打井事宜,李恪得罪了不少權貴,但是他確贏得了百姓的心。

然而,朝中開始誹謗李恪的勢力越來越強烈。

尤其是漢王李元昌,因為自己家里失去了不少糧食。如今糧食比黃金還貴,想到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麼沒了。想到這,漢王是割肉般的疼。

他恨毒了李恪,恨不得把那小子給殺了。

那時,天氣也比較熱。

李元昌在家里躺了幾天,滴水未進。

他叫家奴把他抬到太極殿,他要讓滿朝文武看看,李恪這小子是有多麼霸道,把自己的親叔叔整成這樣。

漢王李元昌躺在一個簡陋的擔架上,身上蓋了一件破舊的毯子,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任誰見了,都會想到一個詞,同情。

「皇兄,臣弟這幾日,滴水未進,形體消瘦,恐怕不久要遠離人世。」

漢王李元昌額頭上敷著毛巾,說話喘著粗氣。

一見他那樣子,皇帝一下子就猜明他的來意。

自己的這個弟弟,他還不清楚嗎?從小就驕縱慣了。平日里,仗著自己是皇帝的親弟弟,處處橫行霸道。恪兒這下征糧,只不過是給他一個小小的教訓罷了。

「漢王,身體不好,就不要來上早朝了,留在王府中歇息,未嘗不好。」

听到這,李元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道︰「皇兄有所不知,臣弟要再不來,就會被李恪那小子給逼死。」

李元昌話一出口,滿朝文武又見李元昌這副可憐樣,加之,有遭同樣情況者,他們都紛紛向皇帝下跪,「是啊,皇上,可要為漢王做主啊。」

見有人為他說話,漢王李元昌更來勁了。

「皇兄,想我漢王府本來就貧窮,李恪竟然派人到我府上搬糧食。這不是把自己的親叔叔往死里推嗎?皇兄,臣弟府上上上下下一百來號人,這以後可靠什麼吃飯,就連臣弟也是,幾日來,滴米未進。李恪,他這是要把自己的親叔叔活活餓死。」

漢王李元昌越說越有勁,剛才不是說自己快斷氣了嗎?這會兒說起李恪來,連額頭上的白毛巾也扯掉了。越

說越起勁,怎麼看也不像是生病的人。

皇帝點點頭,「朕問你,李恪從你這里搬走糧食,是為了什麼?」

「這……」李元昌此刻卡住了。

「告訴朕。」

「回稟皇兄,是為了賑濟災民。」

「朕再問你,要他征糧是誰的意思。」

「是皇兄的……」李元昌猶豫,支支吾吾。

「快說。」皇帝的聲音變得威嚴,朝中立刻鴉雀無聲。

「是皇兄的意思。」

「說得好,那朕問你,李恪是依朕的旨意辦事,何罪之有?」

「皇兄,可……」

「沒話說了是吧,朕听聞你漢王府存糧堪比國庫,你以為朕不知道,你存那麼多糧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和其他人一樣,等糧價上漲,好發一筆不義之財。李恪只不過是從你府上拿走了三分之一的糧食,剩下的糧食足夠你府上家丁三年之用,何來餓一說。」

「皇兄……」漢王李元昌心里的小九九被皇上當場揭露,心有不甘,想要辯解,卻又找不到一個好的理由。

「皇兄,可我是你的親弟弟啊,想當年,弟弟跟你打仗時,臣弟為了救您,背上有幾道傷疤。」漢王李元昌想用以前的舊情打動皇帝。

「夠了,你不要再這里說以前的事,你為的是大唐,不光是為了朕。從前的你,你知道怎麼處處為百姓考慮。現在的你只知道中飽私囊。」

「皇兄……」

李元昌還在苦苦哀求。

「你回去吧,以後不用再來上朝了,在府里頤養天年,你的俸祿也減半。」

沒想到,此行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哥哥,我可是你親弟弟啊,你不想我,可我想你啊。」

「你這樣的弟弟,不要也罷,朕不想看到你,走吧。」

「皇兄……」

「趕緊走,要不是朕看在你以前的功績,朕恨不得廢了你的爵位。」

皇上這麼說話,李元昌再也不敢為自己辯解,怕越辯解越出問題。只得恨李恪恨得咬牙切齒,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李恪,咱們走著瞧。

有了漢王李元昌做前車之鑒,朝上再也沒有人敢在殿前告吳王李恪。

「你們還有誰想參吳王李恪一本的,盡管過來。一個按朕旨意辦事的王爺,怎麼在你們眼里就有罪了?朕看,是他損害你們的利益了吧,你們個個平日里說自己清廉,可去你們糧倉里看看,糧食都快溢出來。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見皇上發那麼大的火,那些本來怒氣沖沖的,想參吳王李恪一本的大臣們杵在那,不說話。

他們還敢嗎?

看看漢王的下場,他們若還想跟吳王過不去,下場就跟漢王一樣。

這次,皇上拿自己的親弟弟開刀,再也沒人敢在萬歲爺面前找李恪的茬。可在背地里,他們一個個恨李恪。

太宗也不會想到,他最愛的兒子將來就卡在這些人手中。

盡管吳王李恪得到了民心,但他得不到滿朝文武的心。

自己辛辛苦苦忙到最後,竟是一場空。

皇帝在無奈之下,讓晉王治入主東宮。

這些都是後話,皇帝自己都不知道這將來的走勢。

如果他知道,他大概不會這樣做。

………………………………………………………

那些井在吳王李恪的監督之下已經順利完工。

「這里的事終于辦好了,本王也要回朝了。」

李恪望著那一切,這是他這幾個月來的成果。

「王爺,朝中彈劾您的聲音越來越強烈。」

李恪歪嘴一笑,這一切自他在奉旨那時起,就知道。

「哲威,替本王收拾好東西,我們回去。」

門外一片吵雜聲,「什麼聲音?」

哲威也不知道,一陣納悶,「不會又是百姓鬧事吧。」

「去,你出去看看。」李恪對旁邊的侍衛命令道。

「遵命。」

侍衛出去沒多久,就回來,「王爺,潼關的百姓要見您。」

李恪出帳篷那一刻,眼前領頭的長者捧著一碗水,涕淚漣漣,「王爺,您是一位好王爺。今天,我和鄉親們听說您要走。」

老者望著手中那碗清澈見底的水,「王爺,這是鄉親們打上來的第一碗水,王爺,喝了吧,算是我和鄉親們的一片心意。」

受到百姓如此愛戴,李恪接過那碗,一口飲下。

「李恪,謝過鄉親們。」

這時,所有的百姓都跪在李恪面前。「王爺一路走好。」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啜泣。

李恪忙扶起跟前的百姓,「你們快起來,我李恪何德何能受你們如此愛戴。」

「王爺,您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鄉親們舍不得您。王爺,一路珍重。」

老者兩行濁淚順著臉頰往下掉。

「鄉親們,謝謝你們,讓李恪知道,一個當王爺的使命,就是為了讓百姓好好過日子。鄉親們,珍重,李恪告辭,後會有期。」

李恪離開後,百姓們一直在目送他,「王爺珍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