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文學

在先前的章節《理想》中,我曾經有過一段關于「文學無用論」的謬論。那是因為筆者當時讀書還不多,尤其是單純地以為文學就是古詩和故事使然。然而,當我閱讀到《戰爭與和平》後,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我的人生也發生了重大的轉捩。

那個年代「十佳少年」是我們中小學生的偶像。喜愛書法的我,對當時一位九歲就獲得這一榮譽稱號的小妹妹佩服之至。因為關于宣傳她的電視劇我也全部看過(另外兩部是關于賴寧和季洪波的)。劇中一位老書法家的一段話深深啟迪了我︰「自古迄今,真正的大書法家,並不是只會寫得一手好字,而是在其人品、文品和藝品上皆出類拔萃者。」我恍然大悟,必須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小說戲劇、天文地理、經史子集」門門精通的大儒。

于是乎,我在初中《語文》書的注解中尋找關于名著的知識。我把書中寫到的上百部名著名記到了一張大白紙上(未來增加到二十幾張),懇請媽媽依此紙條買書。媽媽最先買了四冊平裝本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著,草嬰譯的)《戰爭與和平》給我讀。當時慢(漫)說草嬰,就連托爾斯泰到底是何許人也,我亦是毫無所知。只是曾記得當年有部妙趣橫生的俄意合拍電影——《意大利人在莫斯科的奇遇》中有關于對列夫?托爾斯泰的贊美。

面對著如此厚的書,我起初真有些犯難了。遲遲未敢翻閱。有一天,我在九班教室補習作文課時,看到九班窗牆上掛著一幅條幅,上書葉劍英元帥最著名的一首詩——《攻關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這一瞥使我勇氣倍增,茅塞頓開。我當日便翻開了《戰爭與和平》的第一卷第一頁,開始一字不落地閱讀。

就這樣,我用了半年時間讀完了該書。托翁的如椽大筆讓某折服。我這才知道寫小說是可以夾敘夾議,甚至長篇大論的。長篇小說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海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獨文字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潛藏在字里行間的科學、哲學、史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倫理學、博物學、人類學、心理學、民俗學、神學、宗教學、教育學、政治學、軍事學、天文學、地理學、工學、農學和美學等等深刻思想。由于對《戰爭與和平》的閱讀,徹底使我轉變了文學無用論的錯誤思想,我終于明白了魯迅先生為何會棄醫從文的原因。

當年有部關于對聯的電視劇,名叫《聯林奇珍》。我看過後,不再持有祖國文學不如西方文學的錯誤的觀點。平心而論,中國的小說總體上不如西方,但是詩歌、散文、雜文和戲劇(曲)絕不亞于任何一個文明國家。特別是對聯,這種其他語種不可能有的文學藝術,更是祖國文學藝術的奇葩。那部劇中李默然飾演的太師給男主人公留下了一幅對聯墨寶,使我一記難忘︰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時榮。一直以來,可以說是我對文學夢想始終追求,對功名利祿淡泊視之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為對文學態度之改觀,我時不時催媽媽給我買新書。有一次,媽媽一氣就給我買了五十部名著和一部《辭海》。有了《辭海》後,我更加從中知道了世間更多名著的名稱和作者。我對讓自己成為作家這一執著(著)信念從茲誕生,永不消磨。

附一︰我听說托爾斯泰不愛寫日記(緣他自己的故事都被他的老婆寫盡了),因此從十三歲起我不再寫文學意義上的日記。曾有一次,教育局作一項調查,發給我們八班同學人手一張問卷,問題是你最崇拜的偶像是誰?同學們多數寫了些港台明星的名字。我則在問卷上不假思索地寫了三個人的名字︰周恩來、雨果、托爾斯泰。

附二︰和《辭海》齊名的《辭源》是媽媽在一個小攤上買到的。一天,媽媽看到有一個青年小販在早市擺書攤。媽媽一眼便瞧到了我心儀已久的超厚的《辭源》。媽媽問小販︰「多少錢?」小販說︰「剛才有人訂了,回家取錢去了。七十五塊錢。」媽媽斬釘截鐵道︰「我出一百元。」「得 ,大姐,這書就是您的啦!」暗地里,我為媽媽讓小販背信棄義而感到不齒,但又為媽媽當機立斷而拍案叫好。兩部辭書和如許名著(多是譯著)的入目使我再也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