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造訪過孔宅後,我深刻感受到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等至理名言的意義所在。于是乎,我開始纏著媽媽抽空帶我去買大部頭的課外書。
當時冰城北岡區只有一家書店,即位于高爾基大街上的新華書店。一日,媽媽攢下盈余,帶我來到該書店。我進到這僅有兩層樓的書店才知道這世上的書籍可以分門別類作數十種,甚而至于上百種之多。當然我還是一頭扎進我最喜愛看的文學類書籍中。我真的在書海里找到了冬冬姑曾說過的《聊齋志異》(上下冊),不過當我一翻閱才發現上面寫的文字我幾乎全讀不懂。彼時沒有文言文功底的我只得戀戀不舍地把該書放回書架上。這時值得慶幸的是,我發現了一套綠色封皮的三冊(上中下)平裝書,封面畫著一只狐狸和一位古代美女(蘇妲己)。自小就迷戀「小姐」的我,如獲至寶,趕忙將其「佔為己有」。我一讀書名︰《封神演義》(作者注︰一稱《封神榜》,作者到底是許仲琳,還是陸西星,洎今尚無定論)。再一讀其中文字,雖和現代漢語略有出入,但絕大多數文字我還是讀的懂的;對于喜歡神話的我來說,真可謂正中下懷。
「媽媽,我就要這三本書。」
媽媽遂走向售書員。(那個年代的售書方式和今天打票蓋章的方式不同,乃原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該櫃台由一個年輕的女售書員坐陣把關。她瞟了瞟這麼個和晏子一般高的小朋友,月兌口而出︰「小孩應當買《唐詩三百首》。」
倔強的我也毫不示弱,月兌口而出︰「俺就要買這三本書!」
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我沒有買《唐詩三百首》(慢說《唐詩三百首》,多年後許多古代詩詞歌賦曲的選本在俺的腦袋里也都存過盤),而是如願以償地捧著講述商亡周興故事的古典名著,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如果說《安徒生童話》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外國古典名著的話,那麼《封神演義》則是筆者讀過的第一本中國古典名著。每天寫完作業,我都要徜徉在各路神仙的對決中,再找機會把這些故事講給二堂弟听。
此後不久,我又買了部小書,名曰《我們的漢字》。作者好像是任溶溶。此書使我對中國的漢字有了更進一步的理性認知。就像列寧熱愛俄語、丘吉爾熱愛英語、都德熱愛法語、魯迅熱愛漢語一樣,我也更加熱愛中國的神奇的方塊字。惟其如此,之後我又買了全中國發行量最多的一本工具書︰《新華字典》(該字典雖收字不多,但若全部學會,讀報、上網、當編輯皆不成問題;迄今為止,作者共買過五部《新華字典》,保留了兩部)。于此,我立志要認識盡可能多的漢字,成為「字通」,從而閱讀更多的文學名著。
一天夕陽西下,我陪爺爺在煙廠市場買菜。我在市場的一角,一個書攤上發見了《十萬個為什麼》這部叢書。我聯想到孔德棟腦子里裝了那麼多的知識多半是和他讀過《中國大百科全書》有關,我家雖沒買百科全書的錢,但是買部《十萬個為什麼》至少不在話下,而且最起碼可以使我增長十萬個知識呀!呵呵,多麼單純的孩子呀!其實該書(分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礦物學、化學、電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等十幾冊)加在一起不過才幾千個問題的解答而已,並且有不少答案放在今天已經證實是錯誤的。我扯了下爺爺的衣袖,表達了我想買這套書的態度。爺爺瞅了瞅書價——十五元(如同現如今的一千五百元)——略微躊躇了一下,接著便掏出錢,為我買下了這套用草紙包裝著的「少兒百科全書」。媽媽是否還了爺爺錢,我就不得而知了。當時,我並未通讀全書,只是挑我個中喜歡的學問去讀,很多年後,我才將該套叢書通讀一遍。感謝爺爺能在那個剛剛溫飽的年代為我買了如許精神食糧,不肖長孫此致敬禮、銘感五內。
下章繼續此題目故事。
寧涌浪雲︰據說莫言在年少時曾為人拉磨以換取借讀《封神演義》的權利;而他的故鄉離蒲松齡的家鄉亦是一衣帶水之距。兩部書奠定了莫言現代主義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卻使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晚生走上了積極浪漫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兼容的坎坷生涯。這究竟應該叫殊途同歸呢,還是應該叫同途異路乎?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