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五章清明

九一年的清明節,金山小學組織全校師生去玄省烈士陵園,祭掃先烈的墓冢墳塋。

遵照劉老師的吩咐,全班同學都身著白襯衫,胸前佩戴朵白紙花,莊嚴肅穆地彳亍在這個革命先烈長眠之地,憑吊掃墓,以表緬懷暨哀思之情。

陵園內埋葬的絕大多數的烈士,其英名,其業績,對于都是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享受著美好幸福生活的後生們是極其陌生的。幸好穿行在青松翠柏之間,有位年輕的女解說員為我們這些不知戰爭和犧牲為何的小家伙們講解著發生在幾十年前的故事。頃刻間,革命英烈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及光輝形象即時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和心湖之中。

女解說員首先為我們四班同學講述了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身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司令員,楊靖宇將軍及其部下與鬼國鬼子在林海雪原的深山老林里進行著殊死的搏斗,戰斗持續了十幾日。終因寡不敵眾,一顆來自偽軍的子彈結束了英雄的生命。滅絕人性的鬼國鬼子割下了英雄的頭顱,並將英雄的月復腔剖開,想看看他究竟是靠吃什麼而頑強支撐那麼多天與鬼子在冰天雪里拼殺的。孰料,但見英雄的胃內只有棉絮、草根和樹皮。稗官野史中說,鬼國的法醫見到此情此景登時向英雄的遺體敬了個軍禮。

听著女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解說,我們許多同學的眼里皆噙滿了淚花。我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因為將軍殉國之日正巧是公歷2月23日,而我的陽歷生日也即在此日,只不過英雄的忌日比我的生日整整早了四十年。

「那麼楊將軍的尸骨葬在這里嗎?」我問解說員。

「過去靖宇將軍的遺首保藏在玄省革命烈士紀念館(即偽滿洲國警察局),現在業已奉安于祥省烈士陵園內。」

(少年時代的我真希望有朝一日有夠瞻仰這位本不姓楊、實際姓馬的偉丈夫的高貴首級。)

「不過還有兩位烈士的遺首在本陵園內珍藏,大家隨我來。」女解說員帶領我們一眾小學生來到了兩座圓鼓鼓的大理石墳包前。「大家看,這兩座墳墓就是汪亞臣烈士和陳翰章烈士的頭顱安葬處。」接下來女講解員講說了二人的生平。兩位都是抗聯的高級指戰員。二人被俘後,寧死不屈,被梟首示眾,嗣後有數位義士冒死將二位英烈的首級從竿子上「盜」下,並運回共|產黨陣營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翰章烈士在臨刑前對鬼國鬼子破口大罵,使得惱羞成怒的鬼國畜生將英雄的舌頭割掉;然而陳將軍還是用一雙怒目虎視眈眈地瞪著鬼國法|西斯分子,他們又殘忍地挖去了陳將軍的雙眼。听到此,大家不禁黯然銷hun、涕泗滂沱,想到那麼多抗聯志士(包括趙尚志、趙一曼)為了消滅鬼國鬼子和光復神州而獻出了自己年青寶貴的生命,俺的心里堵得慌。

過後,我們全體同學繞著兩位烈士的遺首(遺首裝在木匣內,頭顱浸泡在防腐藥水里)徐行了一周;同學們都把胸前的小白花摘下來,敬獻在墓旁。許多女同學都不敢看,紛紛用雙手捂著雙眼;而我卻大著膽子瞻仰了英烈的首級︰陳之遺首泛白色,汪之遺首泛紅色。我當時在想︰「一定是由于陳烈士被鬼子剜去雙目而留盡了鮮血,故而頭顱呈現出純潔雪白色的;而汪烈士一定是臨死時慷慨就義,高呼‘十八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而熱血沸騰、氣沖霄漢,因而臉色發紅,為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盡管兩位死者的頭顱都是猙獰可怖的,但他倆精忠報國、為國捐軀,他們的高尚人格又是美麗可愛的!」

掃墓之後,臨走之際,我們少先隊員向英烈們的窀穸獻上花圈,深深地鞠了三鞠躬。欲走出陵園正門時,我悄悄地問劉老師︰「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葬在哪里呢?大英雄趙尚志又葬在哪里呢?」

後記︰筆者是含淚寫完本章故事的。也許有些地方與相關史料略有出入,但個中的民族大義和浩然正氣卻是擲地有聲、千真萬確的。上世紀末,楊子榮被證實其真實身份為楊宗貴,字子榮。民族英雄趙尚志的頭骨終于在新世紀初被人發現,現奉安在趙尚志紀念館中。2013年6月13日是陳翰章烈士的百年華誕,英烈的首級與身體之尸骨終于合葬在了一處——位于其家鄉的祥省陳翰章烈士陵園內。壯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魂們,世世代代的後人們永遠不會把你們忘記!魂兮歸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附︰拙詩《英魂贊》(2000)

忠肝義膽赤誠心,何懼舍身復成仁。千秋萬代永傳頌,中華自古多英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