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卡通
說到八十年代,不得不提卡通,也絕不應該繞過這個話題。卡通者,今日又稱為動漫,往昔則常叫作動畫(片)是也。卡通是無數孩子們的最愛。筆者亦不例外。在那個沒有網絡和有線電視,看電視節目還屬于計劃經濟的時代,每天的十八點三十分到十八點五十五分,就是我們全國少年兒童最開心歡樂的時光。
每天放學回家,一到點兒,我都會準時和二堂弟圍坐在電視機旁全神貫注地看卡通片。即令媽媽把西瓜放在眼前,我倆也是熟視無睹,定然是看完此集後再吃。當時我真弄不懂為何大人們就不太愛看動畫片。他們常說︰「等你長大了就不愛看動畫片了。」只有八、九歲的我作夢都期待著有關部門有朝一日能夠建個少兒卡通電視台,專為我們這些長不大的小家伙播映精彩紛呈的動畫片。只有看動畫片的時候,我這個「七歲八歲討狗嫌」的小不點兒才會關住話匣子,聚精會神地看到一集播完;然後依然意猶未盡,思想還沉浸在卡通故事中流連忘返。我和渺渺還時常「角色扮演」動畫片中的大英雄,想不到兩個天真頑童竟會那麼早就引領了人演動漫潮流。
八十年代拍攝、制作、發行、引進、譯制、放映、出版或重播過的卡通,教我印象深刻的有︰中國的《大鬧天宮》《人參果》《金猴降妖》《哪吒鬧海》《神筆馬良》《九色鹿》《天書奇譚》《阿凡提的故事》《老虎學藝》《猴子撈月》《抬驢》《三個和尚》《漁童》《雪孩子》《黑貓警長》《好貓咪咪》《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將軍》《老狼請客》《狼來了》《咕咚來了》《小蛋殼》《沒頭腦和不高興》《葫蘆兄弟》(續集《葫蘆小金剛》)《邋遢大王歷險記》(《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丑國的《小不點》《我的小怪物》《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仙履奇緣》)《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奧茲國歷險記》《綠野仙蹤》)《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湯姆和杰瑞》《妙妙妙》)《宇宙的巨人希曼》(姊妹篇《非凡的公主希瑞》)《大力水手》《丹佛最後的恐龍》《百變金剛》(《百變雄師》)《星球大戰》(《麥克倫一號》)《忍者神龜》《變形金剛》;歐洲的《國王與小鳥》《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神勇小白鼠》《怪鴨歷險記》《堂吉訶德》(《唐?吉訶德》《異俠傳》)《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俠》)《悲慘世界》(《痛史》)《三個火槍手》(《三劍客》《俠隱記》)《鼴鼠的故事》《木偶奇遇記》《丁丁歷險記》《巴巴爸爸》《藍精靈》;鬼國的《鐵臂阿童木》《花仙子》《聰明的一休》(《一休傳奇》)《大白鯨》《超時空要塞》(《太空堡壘》)《足球小將》《嘿,奔奔!》(《笨笨歷險記》)《阿拉蕾》《(七)龍珠》《棒球英豪》《魔神英雄傳》《魔神壇斗士》《森林好小子》《忍者小英雄》《功夫小子》《北斗神拳》《貓眼三姐妹》(《貓之眼》)《櫻桃小丸子》《哆啦a夢》(《機器貓》)《聖斗士星矢》(《女神的聖斗士》)等。(作者注︰本文之所以未對《變形金剛》《哆啦a夢》和《聖斗士星矢》大書特書,是因為該三部影響一代人的卡通片在中國大陸乃風靡于九十年代初,故放于下卷再詳細寫之。)
寫下這長長的流水賬,不喜愛讀拙作(換句話說,即本書寫作風格)或對八十年代無所留戀的讀者自會覺得味同嚼蠟,但是喜愛拙作和小時候有過類似經歷的讀者朋友們想必會心潮澎湃、眼噙淚花吧!然則這些卡通伴隨我們成長,影響我們的三觀,是我們億萬獨生子曾幾何時的精神食糧。雖然這些動畫片都是平面構圖及由眾畫師親筆畫在膠片上的,但還是讓吾儕贊不絕口、記憶猶新乃至刻骨銘心。
又及︰有一部七十年代末拍攝,八十年代末在國內上映的鬼國科幻片,盡管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卡通片,但是當年的莘莘孩子還是把它當成卡通看的;其亦創造了「萬童空巷」的收視奇跡,那就是《恐龍特急克塞號》。全國兒童于彼時都爭相購買和戴上以顯擺的「克塞帽」便是明證。(今天看來純屬不合格的賽車帽;那時我也未能免俗,買了一個克塞帽在人前得瑟。)有錢人的孩子還會央求大人買那個可以穿越時空的飛船模型和使凡人變成克塞的「人間大炮」。穿越劇和穿越小說于時下甚囂塵上,殊不知,當年克塞的一句「時間停止」就可以把它們全部擊敗了。
總而言之,國內外優秀的卡通片是那個年代打開我們少年兒童懵懂心靈的一把把金鑰匙,是我們用浪漫主義的視角及眼光去了解這個大千世界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