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慈悲,寬大為懷。
掃了廟宇供奉菩薩用的香油、法器,其實也是弘揚濟世救人的佛家真諦。
反正是救人,用到哪都一樣。
那八百多奴兵在佛祖香油燻陶下,覺悟極高。
「爾等原為大唐子民,奈何朝廷鞭長莫及,致使淪為奴僕。
「今大唐大軍規復疆土,爾等何以刀兵相向,自尋死路?
「且看腳下易燃之物,試想熊熊烈火之下,爾等豈能幸免?
「知軍大人有好生之德,早已下令。
「願為大唐大軍前驅者,皆我大唐將士。
「降者免死!」
曹敬辭一身明晃晃的明光鎧,英姿勃發地站在洛門川營寨一處高台上。
抑揚頓挫地宣讀起早已準備好的言辭,意在招降這些奴兵。
抬頭仰望隨風獵獵作響的大唐旗幟,再看看腳底下灑了香油的枯草、枝葉。
「降者免死!」
又是一陣雷霆暴喝,嚇得他們雙腿篩糠。
環視一番四周,虎視眈眈的大唐將士,已有些不耐煩地晃悠帶火的箭矢。
「我等皆唐人,願隨大唐大軍……」
「些知軍大人開恩,我等願降……」
顫粟著,善于言辭的大唐遺民們帶頭響應。
于是在負責處理的曹敬辭這寥寥數語開導,就全都自願參加唐軍。
各隊領導什的領導員,拿了九件綠軍裝,很快就招到九名部下。
令他們穿上標有某營某隊某什第某號的簡陋號衣,就是一個十人整什。
五個什五路站好,就是一個隊。
六個隊五十四名領導員,再加六名營指導什的指導員,也各自選了十人。
等于是戰場上,兩個新的營就組建了。
營尉、指導長誰干?
李卓遠身邊不是有個處置什?那個什就是候選人集合。
今天被點到的,有李家堡子木匠吳淮的兒子吳顯義、鐵匠陳山的兒子陳昭。
還有鄣縣那邊掃來的,帶著二十余重甲騎兵反抗的那位吐蕃小典何歸途。
挈窠德兒的老部下結都羅表現不錯,可謂智勇兼備,也是一個。
這四個湊湊,兩個營的主官就有了。
但這幾個馬上就要轉正的營主官,暫時還沒閑暇跟自己部屬打招呼。
困在東西兩岸的三四里狹長地帶的吐蕃家兵,有些還在左沖右突,就是不肯降。
但也被反擊即死的精準打擊給鎮住了,不敢再試圖舉弓弩反擊,更不敢馳馬沖擊。
只是擁擠成幾十處,極不甘心等死,卻又無可奈何地僵持著。
處置什的成員,與正式營、隊主官一樣,都對監視下的包圍圈中之敵,握有現場判決權。
這些個營隊主官與準主官們,拿了蹶張弩趴在營寨木城上密切觀察。
只要有被圍的吐蕃家兵膽敢輕舉妄動,結果就是死刑。
「乞離烏嘎!
「我知軍大人心善,念你們有家有室不忍殺滅。
「難道你真要帶這些兵,全都去死?」
守在原吐蕃大營西門的挈窠德兒,舉著蹶張弩瞄著、瞄著,卻突然發現一個老熟人。
于是趕緊高聲勸降,免得本來就不多的朋友,再稀里糊涂地少掉一個。
領著百余吐蕃家兵來回掙扎的,是伏羌吐蕃護帳兵首領乞離烏嘎。
其弟乞離扎多,可以說跟挈窠德兒是一丘之貉。
于是算起來他與乞離烏嘎兩人,也算曾有點交情,順勢做起勸降工作。
「哈哈,挈窠德兒?
「我以為你讓悉坎杰勒裹挾走了,原來你投了唐軍!
「你家知軍何方神聖,我不管!其心可誅卻屬實。
「令我近千部屬死于一旦,還讓我降?」
乞離烏嘎只當進了唐軍營寨的奴兵,全被殺了。
「下馬受降,違者處死!
「我家知軍大人明令在先,你這幾十個部屬不僅違抗,還張弓搭箭,不是自尋死路?
「哈哈,乞離兄說的是那幾百人吧?
「好!我這就帶你看看去……」
挈窠德兒說著也不開門,直接翻身從營門上方躍下。
跨到一匹無主馬上,打馬向乞離烏嘎奔去。
那些還在馬上的家兵想要阻攔,卻被乞離烏嘎喝退。
他清楚,對方真要殺自己,隨時可以,何必如此?
之所以這麼做,要麼是奉命勸降,要麼是挈窠德兒今非昔比職位不低。
「你們下馬降了!」
乞離烏嘎待挈窠德兒一到身邊,擺手下令。
他不想挾眾死扛,只想看看對岸大營為何一陣喧囂後便寂寂無聲。
看看那八百多部屬怎樣了,是不是預料中的那樣,死于刀槍、箭矢之下。
「處置什的,收編如何了?」
挈窠德兒帶著乞離烏嘎跑到對岸,不是喊門,而是問收編情況。
「稟挈窠營尉,收編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眼見中間地帶的吐蕃家兵已被二營的完全控制,吳顯義、陳昭起身抱拳稟明情況。
「知軍大人有令,即刻帶三營、四營直趨伏羌。」
挈窠德兒居然把這新編入的說成三營四營,且立即帶往戰場?
沒錯!應諾後的吳、陳二人帶著走的,就是那剛剛編組的七百多人!
雖然套上綠色的大唐號衣,可那面孔及手上兵器,乞離烏嘎看著眼熟極了。
「挈窠德兒,你們、你們……」
想說你們怎麼可依這樣,卻生生忍住話頭。
吐蕃各部族能強行征集民壯、驅使奴兵,又有什麼理由能用來指責唐軍收編原唐民?
「挈窠老弟,可否帶我拜見貴上?」
乞離烏嘎仍然疑惑,加憤怒。
明明我的兵,怎麼轉眼你的啦?
「嘿嘿,想見我家知軍?
「到伏羌去吧!要不是你耽擱,我也早去了。」
挈窠德兒有些抱怨乞離烏嘎死硬不降,害得他被留下協助收編。
說好「拿下伏羌,酒囊灌滿」的,卻被眼前這熟人給黏住了,沒有怨氣才怪。
「那,那,扎多……這,這……咳!」
乞離烏嘎本就紫黑的臉,憋得都烏青了。
「早說啊!快,跟我走!
「伏咄,帶你的隊收拾他們,其余的跟上……」
挈窠德兒伸手拉過乞離烏嘎的韁繩,邊跑邊命令手下倆隊正。
他吼吼的意思,是讓伏咄帶人處理磨磨蹭蹭投降的吐蕃護帳兵,自己趕著去伏羌。
還好伏咄等人習以為常了,若不是習慣他這種性格,誰也不知他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