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正中鋪著紅艷艷的錦繡地毯,沿著地毯一直往前,便看到一條錯色黃線。這條黃線前,隔著約數步距離處還有一條黃線,再前數步便是御階了,天寶皇帝端坐在御階上面的高台御座上。
李瑯並不清楚唐朝宮廷具體應對禮儀,但他知道唐朝很人性,臣子覲見君王並不一定需要跪拜,品秩較高的和年老的大臣在朝堂上還設有座位。
這一點,朝堂靠近御座的前一段,那些跌坐的大臣便是印證。
李瑯走到第一條黃線前站定屈膝深躬行禮,估計前面那條黃線前,只有在皇帝的特許下才能涉足。
「免禮,平身。」御座上傳來李隆基雍容威嚴的聲音。
「謝陛下。」
來到大唐權力的中心,听到大唐君王威嚴的聲音,李瑯並沒有太大的敬畏感,一顆心反而在莫名地躁動著。
雖然李隆基強拆了李瑯的茅草屋,但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瑯並不是十分痛恨李隆基。
只要李隆基在享樂之余,仍舊做一個心系萬民的好皇帝,李瑯就無話可說。
李瑯不迷戀權力,他也不想整天去打打殺殺的,更無意于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那樣活得太累。
攜帶美女、依山傍水種田的閑適生活足以滿足他的人生願望,閑雲野鶴、短笛牧歌、世外桃源、紅袖添香……人生樂趣盡在其中。
但在皇帝怠政,官僚集團罔顧百姓死活,各派勢力暗潮涌動,土地兼並嚴重的天寶年間,李瑯要實現這個願望,要想尋找到那一片寧靜的世外桃源,就必須先通過權力去建立國家新秩序。
先有殺伐,後有安寧。
「卿月兌籍之前,籍貫何處?」
出人意料,李隆基並沒有直接給李瑯予以封賞,而是突然問了一個「多此一問」的問題。
李瑯心中驀然一驚,他已經在奏表中道明他是驪山清江村人,莫非皇帝沒看奏表,或者看了奏表後故意有此一問。
清江村已被皇家強佔,要皇帝吐出嘴來那是萬萬不能,清江村村民也從未奢望再能回到清江村舊地種田,他們只是想要從草原返回中原過上定居的農耕生活,至于遷至何處,自然是全由官府安排。
驪山清江村是絕對不能再行提及的了,如若那樣說,擺明了就是對當年之事依舊心懷怨恨。
皇帝此問很可能是在試探他。
「微臣八歲以前,世居劍南道閬州雲台山。」
李瑯想起劉里正曾經說過,他的父母來自閬州雲台山,便自然而然地答道。
如果清江村村民能夠前去雲台山落戶,雲台山遠離京師,天高皇帝遠,也不是一件壞事。
「兵部侍郎陳愛卿。」
李隆基聞言後,對李瑯還沒有任何表示,而是轉而把兵部侍郎陳希烈叫出朝班。
李瑯細听皇帝聲音中的威嚴感淡去了幾分,不由暗自慶幸︰他剛才猜測皇帝在出言試探他是否真的心懷怨恨,看來這種猜測可能是對的,今後永遠不能再提清江村三個字了。
「微臣恭听聖諭。」陳希烈匆匆出班,他也不知道李隆基為什麼突然叫他。
不過兼任兵部尚書的左相牛仙客告病免朝,皇帝如果想問兵部的什麼事,當然得找他。
「閬州可有折沖府?」李隆基向陳希烈發問。
「回稟陛下,閬州轄閬中、奉國等九縣,地域較廣,人口較多,屬上府,置有一上折沖府。」陳希烈迅速在腦海中搜索了一下信息,沉吟片刻後回稟。
「陳愛卿退下吧。」李隆基讓陳希烈退下後,又朝當值的王公公揚揚手,王公公立刻尖聲道︰
「李瑯御前听封。」
「微臣在。」
「敕旨……上府果毅都尉李瑯攻滅突厥,功勛卓著……浮人歸鄉,勸課農桑……國鈞是賴,邦禮克清……擢閬州上府折沖都尉,守閬州勸農使,勛輕車都尉,賞宣福坊宅第一座,錢三百貫……詔到奉行。」
「臣李瑯謝主隆恩。」
李林甫和當堂的朝臣們一听皇帝賜予李瑯的這個不倫不類的封賞,大都不由暗自好笑︰
皇帝這是在戲耍李瑯吧。
先不說前朝未有的勸農使很不好當,光就閬州上府折沖都尉這個武職,就是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架子」。
……
折沖府即大唐軍府,共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每府置一折沖都尉為長,左右果毅都尉二人為副,每軍府轄4-6個團的軍士。
由于廢置不常,唐代軍府總數並不固定,時有增減。
天寶初年,全國有六百三十三個軍府,其中關內道多達二百六十一府,佔全國總府數40%以上,其後依次為河東、河南、河北、隴右。至于其它如山南、劍南等諸道的軍府一般多不過十。江南、嶺南則更少,這兩道疆域極廣,卻只有寒酸的兩三個軍府。
這種戰略布局體現了唐朝開國時定下的「居重馭輕,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的政治、軍事意圖,也為農民起義軍在兵力空虛的南方起兵提供了必要的溫床。
京師長安乃天下中心,置有南衙禁軍、北衙禁軍,以及東宮六率。
南衙禁軍即府兵十二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有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在兵力配置上,其中左、右衛各領60個軍府,其他諸衛領軍40-50個軍府。
十二衛諸衛置大將軍各一人、將軍各二人,職責保衛京城長安。其中左右金吾衛專職護衛皇宮。
北衙禁軍即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為皇帝親軍,但北衙禁軍卻不是干衛戍皇宮這種低級「保鏢」差事的,而是由皇帝親自指揮的作戰部隊。
除了南北衙禁軍以外,還有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二者俱為皇家內衛,其中監門衛由宦官統領。
東宮六率的兵力則不太多,每率各領3-5個軍府,且各軍府常常兵不滿員。所以大唐太子想造反很有一番難度,除非十二衛中有人支持。
……
大唐的軍事架構看似頗為威風,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也只剩下了一個碩大的空架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