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生活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對中原王朝的認同度很低。******請到看最新章節******這一點慕容建中早就知道了。雖然大宋的官方一直不承認,早期的北伐派還一直宣稱只要王師一到,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一定會夾道歡迎。可實際上,他們自己心里也知道是怎麼回事。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對中原王朝的態度絕對沒有他們口中說的那麼熱情,根本就不是那些愛國詩人說的那樣「心向中原,期盼王師到來」。

朔州城的百姓只是一臉漠然地看了一眼宋朝的軍隊,就又開始手中的活計。完全沒有把宋朝軍隊看做是自己人。對于宋朝北伐,收復朔州,他們也是無動于衷。誠然,他們長期受契丹人欺凌,在遼國,漢人是最低等的一類人。契丹人面對漢人從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嘴臉。可中原的漢人對他們何嘗不是這樣的態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雖身為漢族,但在中原的漢人看來,他們與異族無異。在中原的漢人看來,這些人已經都被「胡化」了,不再是一個純正的漢族人。他們對燕雲十六州的漢人非常鄙夷,對他們很是蔑視,稱其為「虜」、「番」。

這種態度在宋軍中比比皆是。他們根本就不覺得朔州的百姓是他們的族人。根本就把他們當做契丹族俘虜來對待。慕容建中心中憂慮,在進駐朔州的時候,就在軍中嚴令不得欺凌百姓。只是,這些士卒未必會听。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割據軍閥那里收編的部隊,平日里欺男霸女本的事也沒少做。哪里會被幾句警告給約束。盡管慕容建中此前一再強調,但宋朝士兵和朔州百姓之間的沖突還是時有發生。最後當然是百姓吃虧。

對于這些老兵油子,慕容建中和楊繼業的態度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殺一儆百,嚴懲不貸。連續重罰了十幾人,這樣的現象才得以緩解。最讓他郁悶的是,受到處罰的人全是禁軍。楊家軍的士兵一個都沒有犯錯。這讓慕容建中羞憤不已。簡直太打臉了。雖然這些兵不是他帶出來的,但現在卻歸他管。現在他們犯錯,他管束不力的罪責是怎麼也逃不開的。雖然他不會因此而受到責罰。但是,他丟不起這個人啊!

本以為重罰了十余人之後,這些事就不會再發生。可事實證明,他放心得太早了。

這天他正在府衙里處理朔州的一些事務,就有人急急忙忙地跑過來向他匯報,說又有士兵和百姓發生沖突了。

一開始,慕容建中還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小沖突,雖然心中無奈,還是派人去調解,把惹事的宋軍給收押了,順便帶上銀子向百姓道歉。他根本不不認為朔州的老百姓會反過來襲擊宋軍。

本以為事情就這麼解決了。誰知道,很快就又有人慌慌張張地進來口中直呼︰「不好了,不好了」,慕容建中皺眉,大聲呵斥。他才不再咋咋呼呼,還向他匯報情況。

根據他所說,是有人襲擊宋軍,而且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現在已經放倒了十幾個人了。

慕容建中原本以為是他在夸大其詞。等他到了現在才知道還真是個孩子。他看上去只有十來歲,臉上卻一點不顯得稚女敕,一臉寒霜。而且,他的武藝非常高,揮舞著手中的木棍,將靠近他的士兵一個個放倒。在他周圍的地上,差不多有二十號人躺在地上哀嚎了。不過,他的招式好像怎麼看怎麼像槍法,而且,他好像在哪里見過。

慕容建中來不及多想,趕緊阻止,大聲喝道︰「住手

士兵見他來了,想到前幾日被重罰的人,不敢違抗。那個孩子見士兵不再圍攻,也收棍,冷漠地站著。

慕容建中冷著臉問道︰「怎麼回事?」

手下人不敢隱瞞,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詳細地告訴了他。

此事倒不算復雜。起因就是宋軍的一個提轄在一個小攤吃飯。提轄是南方人,抱怨飯菜不合他的口味,想讓小販降價。可是,小販是北方人,有些听不懂他的話,再加上他講得有些含糊。小販就以為他吃霸王餐,想賴賬。于是就不依不撓要他給錢。提轄不明所以,一開始還想解釋,可他情急之下,一直說的都是他的家鄉話。小販听得一知半解,還是對他不依不饒。漸漸地,提轄就不耐煩了。最後竟然惡向膽邊生,直接對著小販揮拳。踫巧路過這里的冷臉小孩看不過眼,就一棍將提轄掃倒。被一個半大的孩子撂倒,提轄深覺丟臉,就想找回面子,不僅如此,還招呼他低下的幾個小兵一起打。沒想到,這個冷面的小子十分了得,七八個人上去,不過一會兒就全被他放倒了。巡邏到這里的一隊士兵見有人襲兵,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說。卻不料,還是打不過人家。稍有心眼的馬上向上峰報告,還叮囑同伴牽制住這小子,別讓他跑了。

沒想到,這個冷面小子根本就沒有打算跑。他只是將靠近他的士兵放倒,也不傷害他們。一直在這里等著。慕容建中來的時候,甚至從他眼中看到了失望。

失望?慕容建中很奇怪,他為什麼會失望?

不過,他卻讓,慕容建中起了愛才之心。才不過十歲就能放倒十幾個彪形大漢,這是天生的虎將啊!

慕容建中迅速解決了這件事。對挑事打人的提轄鞭三十,罰三月俸祿。其余參與這件事的士兵也罰了一個月的俸祿。至于被打的小販,賠償了他的損失,還給了他醫藥費和一些補償。

處理好了這件事之後,慕容建中就請這個冷面小孩到府上一敘。他覺得他的身份恐怕並不簡單。而且,對于他的身份,慕容建中已經有了初步的猜測。

「不知道丞相請我來有什麼事嗎?」

慕容建中笑道︰「小友,可不是老夫請你來的。是你跟著老夫來的。如果你不是自己想來的話,老夫恐怕還真請不動你

他略微皺皺眉頭,說道︰「何出此言?」

慕容建中說道︰「因為,我能讓你見到你想的人

他嘲諷道︰「子非我,安知我心中所想所念?」

慕容建中不以為意,笑道︰「還未請教小友的姓名?」

「仇木易

果然是他。慕容建中心中暗道。

他看了這小子的武功路數,分明是楊繼業的楊家槍法。可楊家槍一向不外傳,外人怎麼可能會。他幾乎馬上就想到楊繼業那個失蹤的四子——楊延輝。他在戰場上和父母失散,在外漂泊十余年,直到成年才回到楊家。也不知道他現在有沒有被崔應龍收養。

「有了系統就是不一樣。原來,我也是開了外掛的人慕容建中心中暗爽。要不是他早就已經看過《少年楊家將》的劇本,還真沒有那麼快猜到。他是不是可以考慮當個神棍呢?

慕容建中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說道︰「木易,是楊(楊的繁體字)吧。如果老夫沒有看錯的話,你使的是楊家槍。你身為楊家人,卻取名仇楊,卻不知你和楊家有什麼仇怨呢?你能解釋一下嗎?楊延輝

楊延輝的冷臉掛不住了,有些惱羞成怒地說道︰「這和你無關?」

慕容建中嘆道︰「楊延輝,沒想到你居然流落到了遼國

楊延輝听後,一臉悲戚。他心中對楊繼業夫婦將他拋棄這件事還是難以釋懷。只是,這個潘仁美可是跟楊家不和,他既然知道他的身份,有什麼目的呢?

慕容建中到底是活了一百多年的人精了,怎麼會看不出他什麼意思。不由瞪了他一眼,說道︰「小子,你什麼眼神?老夫還沒有卑鄙到利用你這個尚未加冠的女圭女圭

慕容建中見他敵意稍減,繼續說道︰「我原本看你一身武藝,是天生的虎將,就不想你被埋沒。等想清楚你的槍法,明白你的來歷後,就更不想對你怎麼樣。何況,我還想向你打听一個人

慕容建中頓了一下,說道︰「你可認識一個叫崔應龍的人?」

「你怎麼會知道我師父?」楊延輝驚道。他師父隱居多時,外界很少有知道他的人。沒想到潘仁美卻知道。

「這麼說,你認識他嘍?」慕容建中反問道。

不待楊延輝回答,他又說道︰「我對崔應龍神往已久。正愁沒人引見。今天遇到你真是太好了

他對這個神秘的崔應龍可是很好奇的。雖然在劇本中,這個老神棍的作用不大。但他有限的幾次出場都顯示出他的水平。其中一次更是測算出楊家的命運。楊繼業臨行前,他算了一卦,卦象顯示「七子去,六子回」。果然,楊家七將不是戰死就是出家,還有流落到敵國的。只有楊六郎安然回來。而且,這個世界好像有點邪門。遼國的那個天靈好像挺邪門的。各種旁門左道層出不窮。還是盡早找個專業人士商討一下,要不然以後應付起來多麻煩。

何況,他也想見識見識這個崔應龍。像他這樣有真材實料的佔星家,還挺吸引人的。要知道,他的老師鬼谷子也是一個佔星家,人稱他「王禪祖師」(傳說鬼谷子姓王,名禪,字詡)。而整個戰國除了他師父之外,只有樗里疾這個小子還稱得上是預言家。(他預言,他死後,會有一個王者建兩宮把他的墓夾在中間。後來,劉邦建了長樂宮和未央宮。樗里疾的墓正好在兩宮之間。)

他想找崔應龍問一些事。雖然可能只得到一些似是而非,且很容易被誤會的答案(那個「七子去,六子回」就是最坑爹的一個)。但不管怎麼說,能遇到一個有真才實學的神棍不容易。既然遇上了,怎麼也要壓榨一下他。

楊延輝對自己的師父很有信心,料定天下沒有人傷害到他。又見這個潘仁美好像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壞。也就答應有時間代為引薦。但他師父閑雲野鶴,他也並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兒。

慕容建中也不以為意。只要楊延輝在他這里,身為師父的崔應龍遲早會找上門來的。

他又問了問楊延輝要不要與楊繼業相認。預料之中的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慕容建中聳聳肩,隨意安排楊延輝的住處就沒有管他了。反正依他的性子也惹不出什麼事來。再說,他還有很多事要做呢!

慕容建中和楊繼業都想好好經營朔州,讓它成為進攻遼國的前哨基地。為此,他們花了大量的精力。除了加固朔州的城防,還試圖增加城內百姓對宋朝的歸屬感。

遼國的散騎,經常光顧朔州。給他們的計劃增加了難度。而且,百姓的認同度也實在不好刷。不過,經過他們近兩個月的努力,也稍稍有點成效。

正當他們要再接再勵的時候,從汴京傳來的一道命令讓他們措手不及。

趙匡胤突然駕崩了。

繼位的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最讓慕容建中揪心的還不是這個,畢竟他對于這件事還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惱火的是趙光義怕遼國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報復上次的北伐。于是就讓他們收縮防線。撤出朔州,同時將朔州的百姓撤到雁門關。

不僅是慕容建中,楊繼業看了這道命令也是非常不甘。

「丞相以為如何?」楊繼業這幾個月跟慕容建中相處得不錯,知道他是個不錯的人,值得深交,這個時候也問他的意見。當然,他主要還是找一個盟友,想跟他一起勸皇帝。

慕容建中閉上眼楮,思索了片刻,才艱難地開口︰「撤

楊繼業吃驚地看著他。

慕容建中苦笑道︰「如今新帝登基,朝政還沒有穩定,是肯定派不出大軍支援的。朔州孤懸在外,如果沒有後方支援,一旦遼軍真的來攻。我們又能守多久。倒不如先撤回雁門關,再作打算

楊繼業也只能無奈的嘆氣。這個道理他自然是知道的。但十幾萬將士浴血奮戰才打下的城池就這麼丟給遼軍,他實在有些不甘心吶!

「不過,我可不會就這麼白白便宜了他們慕容建中狠狠地說道。

朔州可以給遼軍,但百姓不能留給他們。而且,他還打算趁著這段時間,在朔州挖幾條通往城外的隧道。下次攻打朔州,就容易多了。而且,還能好好坑一把遼軍。

只不過,趙光義的撤退命令實在有些太突然了。他總感覺其中必有什麼政治交易。他得查清楚。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