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建中雖然自視甚高,但從來不認為自己就是無敵的。*****$百~度~搜~四~庫~書~小~說~網~看~最~新~章~節******更沒有想過自己會像演義中的諸葛妖人一樣,隨便幾個錦囊計就可以將強悍得讓劉備軍可望而不可即的曹魏軍隊打得七零八落的。知道宋朝軍隊是什麼戰斗力後,他的心態很平穩,對本次出兵的要求也很低。不求全勝而歸,但求小勝一場。但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一仗會打得這麼憋屈。
趙匡胤從汴京帶來了十萬禁軍,還有一萬多隸屬于楊繼業的楊家軍騎兵,再加上鎮守在雁門關的三萬多人,總兵力已經接近十五萬了。
近十五萬人出雁門關,攻打朔州城。結果,攻了近一個月,除了留下一地的尸體,什麼收獲都沒有。遼國守城的總兵力不到三萬,在數量上根本就不佔優勢。但朔州卻非常險要,易守難攻,或者說燕雲十六州全都易守難攻。雖然,在慕容建中看來,遼人守城的手藝實在不怎麼樣。但他們卻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騎兵。每當城池出現危機,遼國的將領就馬上派騎兵出城沖擊宋軍陣營。宋軍進攻的浪潮很快就因此退下來了。而且,遼軍將領非常狡猾,他根本就不跟前來攔截的楊家軍對抗,直接攻擊宋軍的禁軍。禁軍的戰斗力本來就差,本身又是步兵,面對遼國騎兵根本就不佔優勢。而且,他們的軍事素養極差。感覺到自己不如遼軍,也不多做抵抗,直接拔腿就跑。幾乎是一觸即潰。別說反擊,連防御都做不到。氣得慕容建中暴跳如雷。即使他下令斬殺怯懦退縮的士兵也無濟于事。遼國騎兵的沖擊力實在太猛了。他們沖入宋軍中就像虎入羊群,受驚的羊羔們四散而逃,沒有一點抵抗,而老虎卻可以肆意蹂躪他們。宋軍的陣型完全亂了。楊繼業也沒有辦法。他的楊家軍可是騎兵,根本不適合亂戰。遼人可以不管步兵的死活,一通亂沖。他可不敢。如果貿然沖上去,只會將局面變得更亂,自家的傷亡也會更大。
被這樣沖殺了幾次後,宋軍損失慘重。最後還是慕容建中用了衛青對付匈奴騎兵的辦法才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將輜重都堆到車上,擋住遼軍的沖擊,同時,士兵以車為掩體,在後面用強弩射殺敵軍騎兵。
遼軍幾次沖擊,損失慘重後,再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出城了。但宋軍還是拿朔州城沒有辦法。
連續攻打了一個多月,卻一點進展都沒有,反而自身損失慘重。而遼國的增援部隊隨時可能到來。隨行的幾位大臣勸說趙匡胤,趁現在損失不算很大,退軍還朝。趙匡胤這時也萌生退意。
但慕容建中卻極力反對。雖然之前他反對趙匡胤御駕親征,但事到如今,他卻不想就這麼灰溜溜地回汴京。他戎馬兩世,什麼時候在沒有勝利的情況下撤退過。即使知道以宋軍的戰斗力很難取得什麼大的戰果。但他就是不甘心,他是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不是不勝即走的逃兵。
慕容建中駁斥了眾人求穩而退兵的建議,向趙匡胤說道︰「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的門戶,關系到中原乃至于天下的安危,陛下這次御駕親征,是為了後人著想,給他們留下一個牢不可破的天然屏障。不是半途而廢的轉身離去。如果英明如陛下尚且失去再戰的勇氣,那後人談何收復燕雲十六州?」
「如果陛下執意要撤退的話,請留下微臣。將軍隊交給我,如果不能打下朔州,那微臣就戰死沙場,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趙匡胤覺得慕容建中的話有道理,不管怎麼樣,他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一定要為後人做個榜樣。這樣興師動眾地伐遼,卻半途而廢,草率撤軍,實在是說不過去。于是就沒有再提回汴京的事情。並且當眾發誓,不破朔州就不還朝。
慕容建中真的想大逆不道一回,他現在恨不得將趙匡胤的嘴給堵上。趙匡胤這話一說,就把自己給堵死了。他只是讓他別撤軍,沒有要他在朔州死磕啊。他們完全可以先攻擊遼軍防御較弱的地方。而朔州明顯是遼軍的重點防守據點。趙匡胤卻傻乎乎地一頭撞上去。都說不撞南牆不回頭,現在都撞到牆上去了,趙匡胤還想著怎麼撞破它。
慕容建中不禁感到一陣頭疼。鬼谷門下,不管他還是孫臏,都主張避重就輕,從敵人薄弱的地方突破。他還從來沒有跟敵人這樣死磕的經歷。最關鍵的是,現在是敵人還佔有明顯的優勢。
朔州城地形險要,城池堅固。只要遼軍守城的將領不犯錯,就宋軍這種水平的戰斗力,要想攻克朔州,還真沒多大指望。
可沒辦法,大老板下令了,他這個做下屬的只能想辦法了。
可他真的想哭啊!他雖然兩世都是鼎鼎有名的將軍。指揮過不少戰役。但說實話,他還真不擅長打攻城戰。《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管是在北齊還是在魏國,他都是先將敵人的有生力量在野戰中先消滅掉,然後再一鼓作氣解決城池中的敵人。唯一一次一上來就直接攻城的戰役還是在北齊滅南陳的建康之戰,可是那一戰真的一點都不值得他炫耀。陳叔寶那個小子根本沒有認真在守,他攻城的時候,人家還在唱小曲。而且,敵我雙方的力量又實在太懸殊了(當然是我強敵弱)。他基本上沒費多大力氣。像這種勢均力敵,而且又硬踫硬的攻城戰,他還從來沒有打過,也很不喜歡這樣的打法。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實在太慘烈了。攻城的一方,不管最後攻沒攻下城池,損失是一定會極其慘重的。而且,攻城戰是最容易疲憊身心的。一旦進攻不順,士兵就會產生厭戰情緒,影響士氣和戰斗力。
可現在沒辦法。君無戲言。既然趙匡胤都這麼說了,他們就再也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該不該用那玩意呢?」慕容建中喃喃自語。
以龐涓的身份圓滿地完成系統得任務的時候,系統頒發了獎勵,給了他七支箭。這可不是普通的箭,這是狙殺之箭。據系統介紹,這是專門用于狙殺敵軍將領的。
一般兩軍對壘,很少有一上來就直接射殺敵軍主將的。一是因為主帥的位置都相對比較安全,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再者,狙擊是需要一定隱蔽性的。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才有把握一擊即中。兩軍對壘,明晃晃地站著,哪有什麼隱蔽可言?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這種戰術,在冷兵器時代,除非是雙方在斗將,斗兵的時候是不提倡這樣做的。
但有了這七支箭就不一樣了。首先,它的射程極遠,足足是普通弓箭的兩倍。速度也比一般的弓箭快;第二,它的抗干擾能力特別強,基本不受外界因素影響。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它的超強的隱蔽性。系統君給他的時候,不斷自夸,稱它射出後,停在空中的時候,只在地上留個影,肉眼是看不見的。要想躲過去,只能靠直覺和听覺。它也因此得名——魅影箭。
這是他迄今為止,獲得的唯二的外掛。但這個外掛卻也是有弱點的。其中一個弱點就是,它每見血一次,威力就減弱一點。三次之後,就跟普通的箭矢沒什麼兩樣。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射出去的箭是收不回來的。而且,一旦被敵人獲得,他們也是可以用這玩意反過來殺己方的人的。即使它威力大減,那也是很有威脅的。可以說這是一把雙刃劍。
只是,現在卻不得不用它了。要不然,這場朔州攻城戰他還真沒有把握。
有了魅影箭作為後盾,慕容建中的底氣也足了起來。將是兵的魂,在冷兵器時代,一軍的將領尤為重要。如果主將被殺,他的士兵就會慌亂,乃至于潰不成軍。朔州雖然是遼國布放的重點,但最多就是一主將兩副將這樣的配置。只要射殺了他們,遼軍必亂。即使還能抵抗,缺少了能鎮得住場面的將領在指揮,戰斗力也一定大大降低。宋軍也就有了可趁之機。
為了防止遼軍騎兵的沖擊,慕容建中直接釜底抽薪,向趙匡胤建議,干脆用石頭,圓木堵死朔州東門和西門,然後用武鋼車堵住南門,僅留一個北門供遼軍出入。這樣雖然增加了攻城的難度,但同時也消除了攻城的干擾。如此一來,遼國的騎兵只能從北門出城了。而對此,宋軍當然不會沒有任何安排。在采納了慕容建中的建議之後,趙匡胤就將楊家軍分成兩路,在東、西二門外,隨時準備準備截擊遼軍。同時又部署了大量步兵按慕容建中指導的辦法防守,吸引遼軍注意力,協助楊家軍鐵騎。
計議已定,宋軍在各位將軍的帶領下開始行動。趁著夜色發動一波攻擊,在城門口堵上許多雜物。第二天,又用拋石車將石塊扔到城門口。目測一下,遼軍騎兵一時半會兒出不了城了。再用武鋼車堵住南門之後,宋軍才發動攻擊。為了鼓舞士氣,趙匡胤還親自擂鼓,將指揮權交給慕容建中。
沒有了遼國騎兵的干擾,宋軍攻城果然順利許多。說實話,慕容建中的方法根本不高明。雖然它封死了守軍出城的路,但卻很容易激發他們死守的勇氣和決心。不過,對遼兵卻非常有效。遼國士兵是契丹族,屬于游牧民族。守城根本就是半吊子。之所以能守一個月,還多虧了它的騎兵。
而且,普通的士兵見識不高,即使知道了城門被堵死,第一反應也絕不是拼死抵抗。而他們的這種情緒是需要領頭的人引導的。而這正中慕容建中下懷。只要他們一說話,哼哼……
慕容建中陰笑著模模囊中的魅影箭。
事情也像他預料的那樣,得知宋軍堵上三個方向的城門,隨即就發動了猛攻。遼國的朔州守將琢磨了一下就知道宋軍的意圖。不由冷冷一笑,還笑罵宋朝的將軍蠢材。他一面派一個副將帶領一萬騎兵從北門出城,在宋軍攻城的時候,沖擊宋軍。另一方面,站在城頭發表慷慨激昂的講話。
只是,他才剛說幾句話,馬上被慕容建中給一箭封喉了。
慕容建中看到敵將倒下,滿意地收起弓。他的箭術可不是蓋的。
看到將軍毫無征兆地倒下,遼兵一下子就愣住了。現在宋軍還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他們是怎麼射中將軍的?難道是他們有什麼秘密武器?
「將軍……」城中的另一員副將悲呼道。他還沒來得及表達他的悲憤之情,慕容建中就給了他一箭。
這下遼軍徹底懵了。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宋軍,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宋軍將雲梯搭上城頭,開始攀爬,他們才如夢初醒。紛紛開始抵抗。但因為缺少統一的指揮,都是各自為戰。期間,也有頗具威望的低級將領組織反抗,但這個時候,慕容建中見宋軍開始佔優勢,已經到了離城牆百步的地方。直接用普通的弓箭,彎弓搭箭,射殺他們。城上的遼軍雖然非常奮勇,但卻一片亂糟糟的。在數倍于己的宋軍的攻擊下,岌岌可危。這時,慕容建中馬上下令搬開南門的武鋼車,派沖車撞擊城門。城內的遼軍備受煎熬。
而在城外的遼軍也不好過。他們出了北門,也不分兵,直接往西南。饒了老大遠的路才到達西門。只是,等待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宋軍大陣。遼軍副將無奈,只好硬著頭皮沖鋒。迎頭而來就是劈頭蓋臉的箭雨,等損失了好多人,終于沖到宋軍面前的時候,早就埋伏在山坳里的楊家軍沖了出來。合該遼將不幸。楊家軍被一分為二,他遇到的正好是楊繼業率領的一路。他哪里是楊繼業的對手,不過一個照面,就被楊繼業一槍給捅死了。
這場朔州之戰自然是宋軍大獲全勝。遼兵抬著他們將軍的尸體狼狽地撤回雲州(遼國西京,即大同)。
那兩支魅影箭自然就沒辦法收回來。慕容建中只好祈禱遼軍並沒有發現它們的奇妙之處。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坑爹。你怕什麼,他給你來什麼。這麼蹊蹺的事情遼國怎麼可能會不注意。當雲州守將得知這件事,親自檢查了朔州守將的尸體,拔出將他們封喉的箭矢。抓了城中的漢人做了實驗,馬上知道了這兩支箭的威力。以為是神兵利器,就把它們收藏了起來。
他並沒有將它們藏多久。很快就又派上用場了。而且,他用魅影箭射的人正是攻下朔州後,想一鼓作氣打下雲州的趙匡胤。而且,他還嫌一支箭不夠,直接放了兩箭。
幸好雲州守將之前拿人做了試驗,這兩支箭的威力已經大大削弱。而且,他的箭術也不如慕容建中,沒有射中趙匡胤的要害部位。但這也夠趙匡胤受的了。
因為趙匡胤的受傷,宋軍也只好退回朔州。
趙匡胤在朔州穩定下傷勢之後,留慕容建中和楊繼業守朔州,就返回汴梁,草草結束了這次北伐。
雖然這次北伐有點虎頭蛇尾的樣子。但,總算不是無功而返。這樣的結果,慕容建中好歹還能接受。
可是,為什麼讓他和楊繼業留下來守城。他還想回去跟女兒培養感情呢!
趙匡胤自然是有他的考慮。首先,慕容建中在這次朔州之戰的表現非常不錯。此次能攻下朔州,他當居首功。足以看出他智謀不凡。何況現在朔州還剛剛收復,情況很復雜,唯有他和楊繼業能震得住場面。他怕一個人頂不住,就把兩個一起留下了。
老大,你還真對我們倆放心啊!難道你不知道我兒子剛剛才揍了楊家的人嗎?
不過,他這個不負責任的老爹這個時候也想起他那個還在天波府的便宜兒子。算算時間已經一個半月了。趕緊請楊繼業修書一封到汴京,放了潘旭。
雖然在朔州見不到心愛的女兒。不過,他也遇到了一個他感興趣的人。也是個很有用的人。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猜猜這個人是誰呢?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