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咚」的悶響,高天城低著頭也不知道是什麼發出來的聲音,但是只覺得聲音非常悠長,听著只那麼一下,卻在耳邊久久縈繞。太極殿內禮樂聲戛然而止,殿外的類似于喇叭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不一會,整個殿內殿外的聲音全部消失了,整個大殿顯得極為安靜,低著頭用余光瞥了瞥,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的跪在地上低著頭,只好自己稍微活動了有點發酸的脖子,繼續等待。
「文德八年,元正大朝會,新年詔書!」禮官的聲音再次響起。高天城想這哥們換後世肯定是金牌司儀,就這音質就沒掉。
接著下來讀詔書就是一公鴨嗓子,高天城心里非常不明白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活都要交給宦官來念︰
「文德七年元正大朝會大唐皇帝詔曰︰大興元年,承天地之運,紹華夏王統,立國宗,以一天下,規矩萬民。唯我祖宗,上承宗周,遠紹黃帝,天熿貴冑,開德繼遠,又有萬民竟從,掃滅二十一諸侯,遂承天祚,稱帝立國,都曰洛陽,封建天下。
然先帝早逝,天下具喪!朕雖不才奉先帝之休德,夙興夜寐,明不能燭,重以不德,是以比年凶災害眾。夫以眇眇之身,托于眾君之上,內有饑寒之民,外有狄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
然諸君所在,當為國本,朕上遂天意,下接君心,隨力有不逮然有心使之。今于門下諸君使然,茲有七令,以休養民生、和融四邊、不啟戰端!
特布告天下,四鄰皆知!
又是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終于起立、站定,接著又是禮官在宣布剛才皇帝說的《七令》。
高天城的心思早就飄遠了,心里想這個新年詔書真是意味深長啊,根據自己的歷史知識,一般的新年詔書都是喜氣洋洋的,畢竟是一年的開頭,怎麼也不能太晦氣不是。
然而剛才的新年詔書的大體意思高天城是全听明白了︰我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你們的幫助下建立了大唐,不幸早早去世了,我是個笨小子,但是就一點好,我很勤奮啊,但現在奠下是什麼樣奠下呢?咱們大唐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四周圍繞著很多對我們虎視眈眈的人,我很害怕啊!你們在場的都是大唐的根本,我听了大家的意思,雖然不聰明但我使盡全力,現在公布七條法令,從今個兒開始咱們大唐不打仗了,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就是告訴周圍的鄰居們,我們都別鬧了,別互相惹事了,和平,和平!
高天城越琢磨越覺得有意思,今年大唐的「一號文件」真是獨出心裁啊,什麼也不提,上來先把死去的先帝拖出來,那意思是您雖建了國,大功蓋世,但留給我實在是一副爛攤子啊。這在新年第一句話就說這個一般人是干不出來的,還自己說一句「朕甚懼焉」,把自己的害怕都說出來了,這也與大唐皇帝身份不相符啊?
後面所說的休養生息倒是很正常,關鍵是和融四邊、不啟戰端,你是不找事了,人家找事怎麼辦,你就這一句劃過,連點應對措施都沒有?
高天城也明白這份詔書肯定不是輕易發的,不知道經過中書省、門下省多少人的深思熟慮才有今天的昭告天下,關鍵是背後的深意究竟意味著什麼?
大唐是公認的第一軍事強國,這是無可爭議的,歷經四十年戰爭練出來的百戰精兵不用說南周那些養尊處優一百多年的老爺兵,就是突厥、吐蕃也是不及的,當然現在大唐的國土已歷經四百多年的戰亂,確實是民不聊生了,雖然建國二十年,但先帝獨好武功,這大戰沒有,小仗卻是不斷,也就是當今聖上上位以後才消停些。
但關鍵是大唐的將士們已經打慣了仗,而且也自認為天下第一強軍,這要是別人欺負上門來,你讓這幫人如何消停?
先帝的遺命還在那呢,「統一華夏,耀我漢威」,不管對錯,在這個一切講究祖宗法治的世代,敢直接推到重來,聖上好大的魄力,大臣們好大的魄力啊!
這些本不該是高天城考慮的事,但高天城卻怎麼也繞不開這個彎,自己現在年紀雖然小,但畢竟是大唐的子民,總點為自己的國家考慮點事吧,要是大唐玩完了,自己指什麼混呢?
自從穿越來,就是不斷的糾結,于是拿出鎮山法寶——不去想來對付這些糾結,那就听听《七令》吧,這也算是大唐的國七條,好歹長個見識,至于大唐的,那是皇上、爺爺、外公考慮的事情,自己不用瞎操心。
這個禮官的聲音依舊好听,硬是把干巴巴的國七條念得抑揚頓挫,沒過一會高天城就覺得睡意襲來,趕緊瞧悄悄搖了下頭,用余光再掃掃周圍,大臣們都是雄姿英拔、站立如松,心里大是佩服,無論怎樣,這份站功到後世參加個儀仗隊是綽綽有余。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禮官終于算是把七令念完,這次大家都沒跪,而是在太子的帶領下集體向皇上躬身致意,嘴里齊聲喊道︰「皇帝聖明!」
從開始到現在大約已經一個多時辰,周圍的火燭早就滅了,陽光滿滿的罩著太極殿,這木質結構但極殿不知怎麼設計的,看不到屋頂奠窗,偏偏每一片地方又都沐浴在陽光之下,龍椅所處膽前香爐縈繞,竟讓高天城看得有些痴了。
接下來的程序高天城都是知道的,首先是太子領著王爺門給皇帝請安賀年,接著文武達到三品以上的給皇帝請安賀年,然後殿外那幫估計凍成冰棍的五品以上大臣們請安賀年,然後各地的行政長官和趕集使們要給皇帝匯報一下去年一年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各地出現的祥瑞,最後的重頭戲是外邦來使覲見!
一撥又是一撥,如果說前面的高天城還有點興趣,到各地的行政長官和趕集使們出現的時候高天城都恨不得趴在地上就睡,這個之乎者也的本來就難听,各地方言一出現誰能听懂啊?心里很佩服包括爺爺在內的大臣們,一個個的不但神采奕奕,而且听得津津有味、搖頭晃腦。最令人佩服的是太子殿下,別人在下面累了還能做點小動作,偏偏太子殿下背後有皇帝、面前有群臣,一絲小動作都是做不得的。太子殿下端的厲害,硬是紋絲不動,要不是偶爾領著群臣喊聲「為陛下賀」,高天城真以為是搬了個蠟人在那充場面呢。
大過年的肯定是報喜不報憂,皇帝已經給大家添堵了,大家不能給皇帝再添堵了是不是?各地行政大臣們說的是激動萬分,就差說自己的管理區域是世外桃源了,紛紛爆出各種「祥瑞」,以證明大唐國運昌隆。大臣們听的是樂此不疲,好一副國泰民安的盛唐景象!
高天城估計大部分都是假的,要是大唐真想你們說的那樣,今天咋著討論的就不是什麼休養生息了,就你們這幫人還不得早就討論該先去滅誰了,還在這安安靜靜諜別人吹牛?
但大臣們能不知道?皇帝能不知道?心里都明白的很,這只是劇情需要,大朝會需要這個,大唐需要這個!
高天城早就昏昏沉沉,腦子里已經漿糊一樣了,要不是每隔一撥人匯報完都要跟著太子喊「為陛下賀、為大唐賀」,恐怕早就睡過去了。
因此這個「為陛下賀、為大唐賀」在高天城心里成了救命稻草,已經跟必備口訣一樣了,就指望著它別讓少爺鬧笑話了,聲音也是越來越大,引得文武官員們也是偷偷望這瞄,這開國公家的孫子听說是大唐第一神童,今日一瞧果然不凡,一個八歲的孩子經過兩個時辰了還這麼精力充沛,真是少見。只是喊得聲嘶力竭,看樣子年紀還是小了一點,不知道這各地匯報的基本都是假的,不管怎麼樣,忠心可嘉啊!
迷迷糊糊中進來兩三個人,進門越說越激動,大殿里卻顯得越來越安靜,不知道為什麼其中一個突然跪在了地上,邊說邊痛哭不止,另外兩個人卻呆立不動。
高天城心里那個煩啊,您快點成不成,後面還有排隊的呢,大過年的您哭什麼啊,強忍著睡意,偷偷瞄了一眼,發現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旁邊站著兩個中年男子,但看著正在不停的哆嗦。
高天城心里很納悶︰怎麼了,凍壞了?你倆哆嗦什麼?還有那老頭,你那麼大年紀了哭什麼呀?還要不要臉?這時去年的工作成績把你興奮的?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你裝什麼裝啊?
好不容易等著老頭說完,按照慣例,嘴里條件性的喊著︰「為陛下賀!為大唐賀!」
寂靜的大殿只飄蕩著高天城八歲稚女敕的童聲,顯得特別突兀。我靠!別人怎麼沒喊啊?什麼情況!
大唐文德八年元正大朝會,大唐八歲忠義縣公高天城「一鳴驚人」,滿朝皆驚!作者我愛清泉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