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五十章 元正朝会 二

一声“咚”的闷响,高天城低着头也不知道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但是只觉得声音非常悠长,听着只那么一下,却在耳边久久萦绕。太极殿内礼乐声戛然而止,殿外的类似于喇叭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不一会,整个殿内殿外的声音全部消失了,整个大殿显得极为安静,低着头用余光瞥了瞥,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低着头,只好自己稍微活动了有点发酸的脖子,继续等待。

“文德八年,元正大朝会,新年诏书!”礼官的声音再次响起。高天城想这哥们换后世肯定是金牌司仪,就这音质就没掉。

接着下来读诏书就是一公鸭嗓子,高天城心里非常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活都要交给宦官来念:

“文德七年元正大朝会大唐皇帝诏曰:大兴元年,承天地之运,绍华夏王统,立国宗觽,以一天下,规矩万民。唯我祖宗,上承宗周,远绍黄帝,天熿贵胄,开德继远,又有万民竟从,扫灭二十一诸侯,遂承天祚,称帝立国,都曰洛阳,封建天下。

然先帝早逝,天下具丧!朕虽不才奉先帝之休德,夙兴夜寐,明不能烛,重以不德,是以比年凶灾害众。夫以眇眇之身,托于众君之上,内有饥寒之民,外有狄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然诸君所在,当为国本,朕上遂天意,下接君心,随力有不逮然有心使之。今于门下诸君使然,兹有七令,以休养民生、和融四边、不启战端!

特布告天下,四邻皆知!

又是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终于起立、站定,接着又是礼官在宣布刚才皇帝说的《七令》。

高天城的心思早就飘远了,心里想这个新年诏书真是意味深长啊,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一般的新年诏书都是喜气洋洋的,毕竟是一年的开头,怎么也不能太晦气不是。

然而刚才的新年诏书的大体意思高天城是全听明白了:我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你们的帮助下建立了大唐,不幸早早去世了,我是个笨小子,但是就一点好,我很勤奋啊,但现在奠下是什么样奠下呢?咱们大唐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四周围绕着很多对我们虎视眈眈的人,我很害怕啊!你们在场的都是大唐的根本,我听了大家的意思,虽然不聪明但我使尽全力,现在公布七条法令,从今个儿开始咱们大唐不打仗了,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就是告诉周围的邻居们,我们都别闹了,别互相惹事了,和平,和平!

高天城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今年大唐的“一号文件”真是独出心裁啊,什么也不提,上来先把死去的先帝拖出来,那意思是您虽建了国,大功盖世,但留给我实在是一副烂摊子啊。这在新年第一句话就说这个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还自己说一句“朕甚惧焉”,把自己的害怕都说出来了,这也与大唐皇帝身份不相符啊?

后面所说的休养生息倒是很正常,关键是和融四边、不启战端,你是不找事了,人家找事怎么办,你就这一句划过,连点应对措施都没有?

高天城也明白这份诏书肯定不是轻易发的,不知道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多少人的深思熟虑才有今天的昭告天下,关键是背后的深意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唐是公认的第一军事强国,这是无可争议的,历经四十年战争练出来的百战精兵不用说南周那些养尊处优一百多年的老爷兵,就是突厥、吐蕃也是不及的,当然现在大唐的国土已历经四百多年的战乱,确实是民不聊生了,虽然建国二十年,但先帝独好武功,这大战没有,小仗却是不断,也就是当今圣上上位以后才消停些。

但关键是大唐的将士们已经打惯了仗,而且也自认为天下第一强军,这要是别人欺负上门来,你让这帮人如何消停?

先帝的遗命还在那呢,“统一华夏,耀我汉威”,不管对错,在这个一切讲究祖宗法治的世代,敢直接推到重来,圣上好大的魄力,大臣们好大的魄力啊!

这些本不该是高天城考虑的事,但高天城却怎么也绕不开这个弯,自己现在年纪虽然小,但毕竟是大唐的子民,总点为自己的国家考虑点事吧,要是大唐玩完了,自己指什么混呢?

自从穿越来,就是不断的纠结,于是拿出镇山法宝——不去想来对付这些纠结,那就听听《七令》吧,这也算是大唐的国七条,好歹长个见识,至于大唐的,那是皇上、爷爷、外公考虑的事情,自己不用瞎操心。

这个礼官的声音依旧好听,硬是把干巴巴的国七条念得抑扬顿挫,没过一会高天城就觉得睡意袭来,赶紧瞧悄悄摇了下头,用余光再扫扫周围,大臣们都是雄姿英拔、站立如松,心里大是佩服,无论怎样,这份站功到后世参加个仪仗队是绰绰有余。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礼官终于算是把七令念完,这次大家都没跪,而是在太子的带领下集体向皇上躬身致意,嘴里齐声喊道:“皇帝圣明!”

从开始到现在大约已经一个多时辰,周围的火烛早就灭了,阳光满满的罩着太极殿,这木质结构但极殿不知怎么设计的,看不到屋顶奠窗,偏偏每一片地方又都沐浴在阳光之下,龙椅所处胆前香炉萦绕,竟让高天城看得有些痴了。

接下来的程序高天城都是知道的,首先是太子领着王爷门给皇帝请安贺年,接着文武达到三品以上的给皇帝请安贺年,然后殿外那帮估计冻成冰棍的五品以上大臣们请安贺年,然后各地的行政长官和赶集使们要给皇帝汇报一下去年一年各自的工作情况和各地出现的祥瑞,最后的重头戏是外邦来使觐见!

一拨又是一拨,如果说前面的高天城还有点兴趣,到各地的行政长官和赶集使们出现的时候高天城都恨不得趴在地上就睡,这个之乎者也的本来就难听,各地方言一出现谁能听懂啊?心里很佩服包括爷爷在内的大臣们,一个个的不但神采奕奕,而且听得津津有味、摇头晃脑。最令人佩服的是太子殿下,别人在下面累了还能做点小动作,偏偏太子殿下背后有皇帝、面前有群臣,一丝小动作都是做不得的。太子殿下端的厉害,硬是纹丝不动,要不是偶尔领着群臣喊声“为陛下贺”,高天城真以为是搬了个蜡人在那充场面呢。

大过年的肯定是报喜不报忧,皇帝已经给大家添堵了,大家不能给皇帝再添堵了是不是?各地行政大臣们说的是激动万分,就差说自己的管理区域是世外桃源了,纷纷爆出各种“祥瑞”,以证明大唐国运昌隆。大臣们听的是乐此不疲,好一副国泰民安的盛唐景象!

高天城估计大部分都是假的,要是大唐真想你们说的那样,今天咋着讨论的就不是什么休养生息了,就你们这帮人还不得早就讨论该先去灭谁了,还在这安安静静谍别人吹牛?

但大臣们能不知道?皇帝能不知道?心里都明白的很,这只是剧情需要,大朝会需要这个,大唐需要这个!

高天城早就昏昏沉沉,脑子里已经浆糊一样了,要不是每隔一拨人汇报完都要跟着太子喊“为陛下贺、为大唐贺”,恐怕早就睡过去了。

因此这个“为陛下贺、为大唐贺”在高天城心里成了救命稻草,已经跟必备口诀一样了,就指望着它别让少爷闹笑话了,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引得文武官员们也是偷偷望这瞄,这开国公家的孙子听说是大唐第一神童,今日一瞧果然不凡,一个八岁的孩子经过两个时辰了还这么精力充沛,真是少见。只是喊得声嘶力竭,看样子年纪还是小了一点,不知道这各地汇报的基本都是假的,不管怎么样,忠心可嘉啊!

迷迷糊糊中进来两三个人,进门越说越激动,大殿里却显得越来越安静,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一个突然跪在了地上,边说边痛哭不止,另外两个人却呆立不动。

高天城心里那个烦啊,您快点成不成,后面还有排队的呢,大过年的您哭什么啊,强忍着睡意,偷偷瞄了一眼,发现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旁边站着两个中年男子,但看着正在不停的哆嗦。

高天城心里很纳闷:怎么了,冻坏了?你俩哆嗦什么?还有那老头,你那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还要不要脸?这时去年的工作成绩把你兴奋的?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你装什么装啊?

好不容易等着老头说完,按照惯例,嘴里条件性的喊着:“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寂静的大殿只飘荡着高天城八岁稚女敕的童声,显得特别突兀。我靠!别人怎么没喊啊?什么情况!

大唐文德八年元正大朝会,大唐八岁忠义县公高天城“一鸣惊人”,满朝皆惊!作者我爱清泉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