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往年祭太廟,今年真的是出了件轟動的大事,洛王近些時日迷上了煙火,晚上趁人不注意的時候領了幾個小太監在廣場上放煙火,結果沒有想到差點惹起了火宅。不光後宮里坐不住了,前朝也震動了,幾個酸儒言官義憤填膺的上書,其氣憤程度就好似他們祖墳被人盜了一樣,李太後理所當然出面維護洛王,引得群臣不滿。
听到這消息之後,顧明珠也很無語,她是想把阿離給教訓一頓,奈何還沒有等她開口,壽康宮的雲墜就帶了太後的懿旨,直接把五皇子帶走了。
這幾日昭宗帝也是焦頭爛額,她不敢在這當頭再讓昭宗帝頭疼,在同昌大長公主進宮之後,就有了主意。
同昌大長公主每次進宮都是先去壽康宮坐會兒之後就來關雎宮,臨走的時候再去壽康宮說話,顧明珠看了看時辰,估模著同昌大長公主早就該到了,結果到現在外面還是沒有什麼動靜,顧明珠心里有些開始著急起來,不會李太後說了什麼,同昌大長公主又開始心軟了吧。
就在左右為難間,听到宣報同昌大長公主到了,顧明珠急切的迎了上去,還沒等她開口,同昌大長公主就指責了,「阿離只是在太廟廣場上放煙火,哪能引得起火災?這次肯定是有心人在作亂,你這個做母親的不護著阿離,還要給他教訓,成什麼樣子了?從前你每次闖禍,我可沒有這般對你,明珠,你現在要做的不是指責阿離,是趕緊把事情給弄個水落石出。再這樣傳下去,只會越來越亂。這宮里看不順眼你們母子多了去了,這會兒肯定是憋著勁在使壞了,你說說你,平時多麼聰明的腦袋,到了這會兒怎麼就成了一團漿糊?由著別人早就下好的套路走,就不想想怎麼解決嗎?」
同昌大長公主劈頭蓋臉一通訓斥。讓顧明珠的頭越來越低,早在事發的時候,她就已經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之所以到現在還是按住不發,不過是想給阿離個教訓,讓他以後不要這般膽大妄為。如今看來,卻是有點成效,阿離是老實了不少,不過。有了李太後和同昌大長公主等人在,她相信,這個效果根本就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同昌大長公主在怒火關頭,顧明珠自然是不敢有半分的辯解,低眉順眼的端了杯茶給同昌大長公主,同昌大長公主雖然氣惱。也沒有拂了顧明珠的討好,接過茶盞,飲了兩口。火氣也消散了不少,「此事,你就由著發展,不管了?」
顧明珠尷尬的笑了笑,不說話。
同昌大長公主又來了氣,「你看你這個做母親的,還沒有廬陵這個做姐姐來的合格,她可是將事情來龍去脈都放在了熊皇後的案頭上,這會子皇後不說話,還不說明她肯定也動了手腳。你說我怎麼就養了你這麼蠢的女兒。這宮里那是你不解釋就有人能理解的,如今幾個王爺都長成了,你們母子撇開身份不說。但皇上的寵愛就已經讓你們成為他們的眼中釘了。早些年我教給你的都忘了?凡事多張個心眼,你都已經是個母親了,還這般不溫不火的,你這是要氣死我啊?顧明珠,要是阿離有個好歹,我是不會原諒你的。」
同昌大長公主都連名帶姓的喊她了,可見是真的動怒了,顧明珠這才不藏著掖著,拉著同昌大長公主的手,「阿娘,我想把阿離送到顧氏族學中,你覺得怎麼樣?」
同昌大長公主心思多麼靈敏,很快就猜中了顧明珠為什麼什麼都不做,由著事情發展的原因,長嘆了口氣,心疼的撫著顧明珠的臉頰,「明珠,你不需要如此謹慎小心,有時候過于退讓才會讓人一再的欺負上來,還不如就借了身份說事,也沒人敢說什麼。」
世人大都如此,捧高踩低,趨炎附勢,恃強凌弱,一味的沉默只讓人看到你的可欺負之處,是看不到你掩藏的勢力,足夠的勢力讓你壓制于你不利的局面,到最後沒人再覺得你可以欺負,而是小心翼翼的捧著你、供著你,就怕惹了你而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這就是朝堂上,有大臣說起此事,不敢對五皇子的行為有過多的指責,不管因為太後的偏心而大放厥詞,哪怕是謹守規矩,也只能引經據典,不管對五皇子的行為有任何的決斷,那都是攝于皇帝的威嚴。後宮里每個人都在此事上添油加醋,可以在皇後面前抱怨,卻不敢找上關雎宮的真正原因,皇貴妃雖然不理後宮事,可是皇貴妃也不如面上所看到的純良簡單,從前陳國公生母秦婕妤的事情在過去多年之後,依舊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眾人面前。
顧明珠微微一笑,眉宇間有掩飾不住的擔憂,「阿娘,如果不是因為我,阿離可能早早的就入了顧氏族學吧?這些年因為我的不願,讓你們也陷入了為難之地,這次事件,我是看開了,我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九美哥哥的意願,還不如就全了他的意思。阿離是男孩,不可能一輩子被我拘在後宮里,每次阿離從乾清宮回來眼里的興奮、激動,我不是不知道,他還這麼小,就知道顧慮我這個做母親的。真要讓他做個閑散王爺,恐怕他也會心有不甘吧,既然如此,還不如徹底的放手讓他飛。只是阿娘,我還是想為阿離多打算下,如果可能,就讓二哥哥帶著阿離多看看這大江南北,如果到了成年前他還是堅持九美哥哥的想要的,那我不會再干涉他,阿娘,請你幫幫我。」
同昌大長公主沉默了,她從來都知道這個女兒沒有野心,或許是因為他們給與的太多,或許是她本性如此。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做好了準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她沒有對抗住先帝,十分不願的送她進了宮。她一直都怕後宮的生活會改變她,如今看來,她還不如明珠被影響,稍稍有些野心,她也就不那麼擔心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同昌大長公主看著性子一如從前的顧明珠,常常都在無名感嘆,不知道是替她慶幸還是替她悲哀,她能有今日的閑適、恬淡,都是昭宗帝在護著,如果將來昭宗帝心變了,那明珠該怎麼辦?
念頭冒起,同昌大長公主很快的就壓了下來,不禁苦笑,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就算皇上不護著明珠了,還有顧氏,還有阿離,阿離看起來雖小,卻是個主意大的,將來絕對能護住明珠。
慈愛的目光落到顧明珠身上,蘭雙,是你一直在護著明珠吧,那麼,也護著阿離,讓阿離命運不要太過于坎坷,一輩子順風順水。
同昌大長公主撫著顧明珠的發絲,「明珠,阿娘就你一個女兒,怎麼會不為你打算,只是阿娘還是那句老話,不管在宮里還是民間,女人最大的倚靠除了兒子就是丈夫,你呀,別總是使小性子,皇上國事繁忙,不要因為小事而跟皇上有糾紛。阿娘在宮外,有些事情根本就不能第一時間幫忙,太後娘娘雖然疼愛你,到底是皇上的生母,你也別讓太後娘娘難看了。」
「阿娘,」顧明珠似從前般撒嬌,「哪有跟九美哥哥斗氣啊,都是九美哥哥在氣我,每一樁事都是早早的就安排,所有人都知道偏偏就瞞著我,阿娘,您怎麼還為他說話,您不是一向最疼女兒的嗎?」十足吃醋而不滿的嬌態。
見到顧明珠跟從前無二致的撒嬌,同昌大長公主恍然覺得時光不曾流走,眼前的溫雅嫻靜的女子還是她從前捧在手心里的寶,頗有些悵然道,「渾說什麼,阿娘何嘗為皇上說好話了,沒良心的丫頭,阿娘說這些還不都是為了你好嗎?」
顧明珠將臉埋到同昌大長公主的懷中,深深的呼吸了一下,「許久沒有跟阿娘這般親近,真是懷念。」
同昌大長公主手一頓,眼眶有些發酸,嘴里吐出嫌棄的話語,「都多大的人了還跟阿娘撒嬌,你看看阿離,就從來不會像你這般,行了行了,趕緊起來,讓人看到就該笑話了。」手卻輕柔的撫著顧明珠的發絲,熟悉的場景曾在廣平候府無數次的上演。
太後召見年輕的男子進宮,熊皇後其實沒有多大在乎,廬陵公主和遂安公主已經到了說親的年紀,雖然禮部早早就開始了駙馬人選。熊皇後也早得了名單,細看了名單上的人選之後,熊皇後是一個都不滿意,這禮部的人真是越來越不行了,這樣的人都敢遞上來。
心悠見熊皇後不滿意的模樣,小心的將單子收拾好,飛快的掃了一眼名單,心中有了數,「娘娘,公主還未到及笄之年,這駙馬的人選可以慢慢來,再說公主身份尊貴,遲上一兩年下嫁,對子嗣孕育也有好處,娘娘且放寬心,著急上火只會讓定王跟公主更加心疼、擔憂。」
這些年皇上除了給與的皇後尊榮之外,夫妻感情早就消失殆盡,吃過幾次虧之後熊皇後也不想著怎麼挽回皇上的寵愛,將一番心思都放在了兒女身上。
心悠點到了熊皇後內心的柔軟之處,想起了兒子女兒的孝順,熊皇後緊皺的眉頭舒展了不少。「這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從前還是小小軟軟的一團的髣兒如今也到了說親的年紀,再過幾年,定王也要娶妻生子了,本宮是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