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六章

「這有什麼可以委屈的?」李太後絲毫不在意,「活到哀家這把年紀,也沒有什麼可求了,阿離確實是個孝順孩子,哀家也得為他多做打算,孝瑞皇後臨終前也是叮囑哀家好好照料阿離。哀家出面也好,也沒人能當著哀家的面說些什麼。皇上,哀家知道勸不住你,這事還是緩緩,多為阿離想想,你跟明珠就他一個孩子。」

昭宗帝垂下眼簾,不期然而然的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幕,那時候他躲在帷帳後,無意間偷听到先帝、孝瑞皇後和母後說話,想把自己作為繼承人培養,那時候母後也是這般說,讓孩子自己決定,不要太過勉強孩子。

昭宗帝抿了口茶,似乎要把自己的心思壓下去,「母後,阿離是兒臣的孩子,兒臣自然也得為他多考慮,母後說的兒臣記在心上了。」

李太後看了看昭宗帝,多年的帝王生涯下來,將原先冷冽的氣場化作了不怒而威的帝王尊嚴,從前她能猜中兒子一二分心思,這些年卻是完全無法把握。

長嘆了口氣,李太後無限悵惘,「罷了罷了,你從來都是謹慎的性子,每走一步自然是早就安排好的,就如同當年明珠有孕般,哀家雖然不知道你為何如此肯定明珠會誕下男孩,這幾年又一直私底下培養阿離。也漸漸的能看懂你的安排,只不過除了阿離,陳國公、漢王、定王、湘王都是哀家的孫子,哀家雖然不太待見他們,身上好歹也留著幾分血脈。許是從前見的多了,真正發生在自己孫子身上,哀家還是不忍心。皇上想必對幾位王爺皇子都有安排。不管將來誰接替你的位置,就像當年先帝囑咐你的一般,盡量護他們周全吧。」

李太後心中清楚,就算她不說,昭宗帝也會做到。陳國公作為皇帝長子,身份難免高了些,雖然生母身份不高。不管在群臣還是民間的眼中,意義總歸是不一樣的。她當年不懂皇上為何由著秦婕妤養壞陳國公的性子,如今看來,何嘗也不是件保護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很多人都不明白,包括一直怨恨于心的陳國公。

李太後想著每次進宮就滿臉怨恨不甘的陳國公,再想想陳國公夫人韋氏雖然低眉順眼,眼神中透出的倔強和清明證明是個有主意的孩子,看來武安伯府還是用了心。只希望她能籠絡住陳國公的心,以後也順遂些。

想到陳國公,李太後就不由得想起了大公主廬陵公主來,雖然對姚賢妃沒有多少好感,對于長孫女廬陵公主,李太後還是有幾分喜歡的。從前或許有些不喜歡她小小年紀過于圓滑世故、八面玲瓏,總覺得人很虛假,近些年。將她跟生母姚賢妃隔開之後,倒是顯出了幾分純良的本性來,人也真實了不少。

要是李太後為何轉變對廬陵公主的印象,得虧五皇子阿離在李太後耳邊替她說了幾次話,李太後才開始上心起來。

「廬陵公主也快到及笄之年了,這將來的駙馬,皇上心中可有主意?」李太後心中很清楚,皇後跟淑妃不對付,對于跟遂安公主相差不到一歲的廬陵公主,在她的婚事上恐怕不會放太多的心思。相比兩位長成的公主,廬陵公主的名聲和人緣確實要比遂安公主要好得多。

皇上子息不豐,已過了而立之年的皇上膝下如今不過六子三女。除了兩位公主身份高些,三公主的生母身份委實太差,而且才滿月不久。如今大齊是不需要公主和親之類的,她也不想看到廬陵公主嫁的太差,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廬陵公主嫁的不夠好,本身又是個聰穎機敏的,將來在爭儲上為了自己的權利肯定會參與進去,還不如現在給她選好點的婚事,她是個聰明人,也知道該怎麼做,盡量出現兄妹相殘的畫面。

李太後的問話倒是不出昭宗帝的意料,放下茶盞,不緊不慢的說道,「兒臣真要跟母後匯報,冀州宋氏嫡枝長房嫡長孫宋子然作為駙馬如何?」

李太後一愣,顯然想不到皇上會提出這號人來,「冀州宋氏?哀家記得沒錯的話,現在冀州族長夫人可是廣平候生母羅氏的嫡親妹妹所出的長女,跟廣平候可是嫡親的表兄妹關系,素來關系親厚。冀州宋氏不必顧氏,也是百年世族,冀州宋氏素來是嫡枝長房不出仕,只管打理族中瑣事,這宋子然的兩個嫡親弟弟先後都是冀州的解元,這在當地可是引起了轟動,安安曾經說過,這宋子然不必其弟差,奈何身份限制,不過這宋子然倒是心胸坦蕩之人,絲毫不曾嫉妒,反而為了幫助其弟,特意請了當世名儒教導他們,連安安都夸贊的人,肯定是有其出色之處。哀家也听說過,這宋子然如今已及冠,未成娶親,身邊也無通房,就因為指月復為婚的未婚妻在出嫁前不幸身亡,他許下諾言,為其守孝三年,如今也過了,想必上門說親的人不在少數吧?」

李太後將宋子然的情況道出來,並沒有說廬陵公主跟他不相配等等,其中的意味已經表達的很明確,宋子然確實是個很不錯的人選。本朝駙馬可以出仕,但必須本人有過人之處才行,開國建立至今,除了顧躍斌,基本上是沒有駙馬出仕的。平寧侯在迎娶陽平長公主之後,也賜了原本文華殿大學士的職位,該領了虛職,如今也是在顧氏族學中教導顧氏子弟。

作為長房嫡長孫,將來的妻子肯定是要主持中饋,成為宗婦的,一般公主都有公主府,有專人打理,不需要公主承擔起宗婦職責來。但從廬陵公主的脾性來說,其實是很適合作為宗婦,身份夠高,手腕圓滑,處事公正,都是宗婦必備的基本。

確實來說,這是一門很適合的婚事,李太後心中也贊同,從同昌大長公主的話中可以大概的判斷出宋子然的為人,相信以廬陵公主的本事,能籠絡住宋子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宋氏跟顧氏關系親厚,同昌大長公主素來看不上姚賢妃,要是真把廬陵公主許給宋子然,將來肯定會橫生事端,指不準會影響到宋氏跟顧氏的交情,這也是李太後最為擔憂的。

昭宗帝看出了李太後的憂慮,接下來的話是徹底的讓李太後都坐不住了,「此事是姑母提及的,也讓兒臣看了宋子然,是個不錯的人,配得上廬陵。」

李太後有些瞪大了眼,好似听到天外書一般,「什麼?怎麼可能,同昌怎麼可能會做這種事情?她難道不知道賢妃的品行?廬陵是好,還沒有好到同昌為她出頭吧?」

也是這一兩年,同昌大長公主對廬陵公主的表情才好了些,但是,她真的不認為同昌大長公主會出面相看廬陵公主的婚事,同昌大長公主素來講究親疏有別,這不符合同昌大長公主的一貫作風。

「兒臣不敢有半分欺瞞。」昭宗帝從來不會解釋也不善于解釋,干巴巴的說完一句之後,也沒有其他的話。

李太後冷靜下來之後,細細的梳理了一下思緒,恍然記起一件事情來,在陳國公收到處罰後不久,陳國公借著機會想要再度教訓一番五皇子,當時是廬陵公主出面,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起,廬陵公主跟五皇子的關系就好了起來,廬陵公主也常常親手給五皇子做些衣裳、吃食之類,並沒有刻意的去討好,像是在盡長姐的責任一般。

同昌大長公主素來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廬陵公主不管是出于真心還是假意她是最清楚不過;但是,同昌大長公主想要回報廬陵公主的恩情,犯不著跟顧氏有牽扯。想必,在一段時間的相處認識後,同昌大長公主知道廬陵公主的本性如何,這才出手安排,同時也在暗地里給阿離添加助力。

想透了這一切的李太後不由得長吁了口氣,皇上果然是先帝親自培養出來的,連同昌大長公主都能為他所用,真是沒有辜負先帝的一番期望。

李太後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也不怪從前姐姐總是有意無意的提點自己了,自己這性子還真不適合政治里的復雜,罷了罷了,左右皇上是有主見的,她還是做她高高在上的太後就好,享受兒孫們對她的孝順。

李太後瞅了一眼氣定神閑的昭宗帝,突然覺得有些不順眼,「哀家知道,等同昌下次進宮,讓她把那個宋子然帶到哀家面前,讓哀家瞧瞧,如果廬陵沒有意見的話,哀家就下懿旨。」

怕是皇上跟自己提及廬陵公主的婚事,還是要讓自己出面吧,她心里也很清楚,皇上是徹底的對皇後不滿了,要不是形勢,恐怕皇後早就不在其位置上了。

五皇子阿離相貌隨了昭宗帝十分,可是性子跟昭宗帝南轅北轍,按理這個時候,五皇子早就撒嬌哄得李太後合不攏嘴,可是擱在昭宗帝身上,只有無限的沉默,沉默,還是沉默。

看著跟心尖尖的孫子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面容,李太後總是無端的嫌棄昭宗帝,還是阿離好些,能說會笑,讓人不知道該怎麼疼愛才好,「正事說完了也別在壽康宮帶著了,趕緊回關雎宮吧,哀家也知道你這心思早就飛到了關雎宮了。」最後一句話雖然是小聲嘀咕,也足夠讓昭宗帝听到。

昭宗帝面色坦然,一絲兒尷尬也無,從容的朝李太後行禮之後,從容離開。

李太後看著昭宗帝的背影,好一陣的搖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