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老人家輕抬眼皮,「有甚麼就說罷。你偷偷混進宮,總不是特意來表演哭給哀家看的。」
太後老人家的這兩句話,像點著了火藥包。昌邑哭得越發凶,和人賭氣似的冷冷的破罐子破摔,「說了又怎樣,你會為我做主麼?」
太後老人家悠悠抿了口茶,「得看什麼事。」
「什麼事都說我的錯!」
「因為你沒做過好的事。」
「你們就是看我被欺負了才高興!」
「你被欺負欺負,哀家的確高興。」
「我死了你們就歡喜了!」
「堂堂郡主,沒那麼容易死。」
「呵?郡主?頂個屁用!還不如普通人家女兒幸福!」
「不錯,你這個郡主比不上許多普通人家的女兒。」
「你……我怎麼樣要你來說,你又不是我的母親!」
「哀家若生出這樣的女兒,早就在落地那刻塞回去了。」
「……我討厭看見你!」
「正好,哀家也乏了,你跪安罷。」
毛尖早就抱了小宸櫟出去,進來伺候的瓜片偷偷忍住笑。小姐的嘴也忒損了。看看這刁蠻郡主氣得話都說不出了。
太後老人家面上不動聲色,昌邑不跪安,堵在哪里紋絲不動。倒是不在哭了。氣鼓鼓著個臉。最後,臉頰上的氣慢慢都消下去了。只是不說話。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神色落寞。
太後老人家知道昌邑本心不壞。這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刁蠻郡主或許是害怕罷。父母皆亡,又沒有親的兄妹。這些個堂兄弟,雖有血緣,到底隔了一層,再者,又是帝王家。也不會有那常常一起玩耍無猜的事。
若她不是太後,昌邑和她更是半毛錢關系也無。她真是養孩子的命。不僅要替那短命的先皇養,還要替短命先皇他兄弟姐妹養。
昌邑這個小鬼,不敢去找皇帝兒子鬧,每次都找她鬧,昌邑也是所有小輩中在她面前最放肆的。什麼市井粗話都說得出。幸虧她老人家也算長大在市井,又是這麼的慈祥可親,一直寬容得緊,自不會和她計較。
顯然皇帝兒子不這麼想,以前些昌邑闖了禍來鬧她,皇帝兒子雖知曉並沒怎麼管,直到一次皇帝兒子無意遇到昌邑在她老人家面前撒潑。昌邑有個生氣就摔東西的毛病,當時昌邑掀翻了一碗米粥。皇帝兒子進來時,那碗米粥正傾倒在她老人家身上。還冒著騰騰熱氣。想必昌邑自己也嚇到了的罷。後來昌邑在摔東西,可不敢面向她老人家了,總是朝窗戶門口那種空曠地方扔。
她老人家不曉得皇帝兒子會那般生氣。也不知是不是覺得昌邑丟了皇家顏面?還是怕她這個太後記恨昌邑對她下毒手?
總之,那次事後皇帝兒子下令。昌邑被禁足在徽王府半年。自此後不得傳召不準昌邑私自進宮,否則,宗人府伺候,嚴懲不貸。
這都是舊事。現下,她老人家故意說話來氣昌邑,也是昌邑性子使然。讓昌邑轉移轉移注意力,情緒也就下去得快。
昌邑性子也是個別扭的。過了許久,也沒人問她,她也不說說給誰听,自言自語說一些話。
太後老人家听了半晌,終于听出個大概。昌邑思春了,春的對象還有點麻煩,是四大世家之一李家的大公子李瀟賦。李瀟賦她老人家是見過的,當時恆商拉著她和李家兄弟一起吃飯套近乎,只為了離楚霸王烏江自刎的寶劍更近一步。
李瀟賦身為大家族繼承人,手段能力都不在話下。太後老人家只把李瀟賦和昌邑擱在一塊兒聯想,就覺得十分不和諧。
昌邑的意思說,她在一次花會上對李瀟賦一見鐘情,李瀟賦卻不領情,還把他表妹介紹給昌邑。
太後老人家一听到這里就知道更是沒戲了。話本子里,最容易生出雪月風花的除了書生小姐,就是表哥表妹了。
從昌邑自言自語式的說話中,太後听出那表妹還是個有手段的。損了昌邑一把,李瀟賦不怪表妹反倒說了昌邑。昌邑霸道慣了,被人拒絕又被冤枉,雙重打擊下就跑來折磨她老人家了。
昌邑最後的意思,不歡喜她的她亦不稀罕要。她只想教訓教訓揭穿那表妹的真面目,讓李瀟賦看看他瞎了狗眼。她要太後她老人家找個名目把她這個郡主送到李府去,讓他們知道得罪一個郡主的下場。
瓜片以為自家小姐不會由著昌邑郡主胡來。畢竟,一听都是她自己胡攪蠻纏惹的禍。誰料太後老人家略一思索便答應了,打發走了昌邑,瓜片賊兮兮的送水上來。「小姐,有別的打算罷?」
太後老人家斜睨她調笑,「放心,斷不會踫你家小情郎帛棉一根汗毛。」
四大世家現在可說是朝廷主要食糧命脈。互相依存的同時也是要提防的。放昌邑去李家胡鬧一陣子,讓其他三家有些危機感也是必須。再則,這樣厲害的大家庭里,昌邑去受教受教磨練磨練亦好。一箭多雕的事,她老人家何樂不為。
是以,太後老人家尋了個昌邑郡主誠心學經商之道的借口把她扔到李家去了。
接下來幾天,太後老人家都專注在給皇帝兒子找女人這件事上。心中有了些眉目時,又一次帶上瓜片出了宮。小宸櫟已被接回了寧王府,每次寧王妃來請安,那如饑似渴黏在小宸櫟身上的想念目光,都讓她老人家覺得自己像個搶人家孩子的大惡人。留小宸櫟在宮里,一則她老人家喜歡他,二則意欲用小宸櫟的可愛打動皇帝生兒子的決心。
既然皇帝兒子已經答應了,她亦獨佔小宸櫟好幾天,還是得還給人家母親的。
瓜片出來迫不及待想去會小情郎。太後老人家體貼的準了。瓜片放心大膽的去幽會了。畢竟,太後老人家出宮,暗中是有暗衛保護的。
太後老人家熟門熟路去往一條散發酥香的巷子。那巷子深處有賣餛飩的。味道好吃得她老人家每次出宮必來一遭。
賣餛飩的阿婆認得這個時不時來吃餛飩的女娃,就像見到歸家的女兒,熱絡又慈祥,連帶給她的餛飩,都比別的食客多。
太後老人家美美吃完一大碗餛飩,肚子撐得脹鼓鼓的,站起來微模了模飽脹的肚子,愜意的打了個嗝。
有輕笑聲傳來。熟悉的輕笑聲。記得不久前也有人這麼笑過她老人家。
繁中取幽的古巷中,那人拱了拱手,又是一笑,遠山黛水靜日生煙的雅致飄渺中,雲淡天闊。
紫尤。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