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5章 孫中山倫敦蒙難記

千萬不要得罪醫生,因為他即使不能在手術台上干掉你,也能轉行讓你立馬去死或生不如死。最典型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魯迅。前者轉行去干革命,讓清政府與列祖列宗團聚;後者轉行當了作家,罵得當權者都有一種做了畜生的感覺。

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輩子造過很多次反,但極少有成功的。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並很快發動了一場起義——廣州起義,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成了頭號要犯,被清廷通緝,只好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間,孫中山剪掉辮子,改穿西服,連造型都與清朝正式決裂了。此後他又以「興中會」的名義在美國華僑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但是收效都不大。

1896年9月23日,宣傳革命不順的孫中山搭乘「麥竭斯底」號輪船趕往英國利物浦,並于幾天後轉乘火車來到了倫敦。在那里,他租了間房子,每天都去和他在香港讀書時的老師康德黎交流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兒。

孫中山作為大清頭號通緝犯,他的一舉一動一直在清政府的視線範圍之內。所以他一踏上倫敦的土地,清政府就立即指示清駐英公使與英國外交部交涉,希望援引香港引渡罪犯的條約,捉拿孫中山。結果英政府根本沒理這茬兒,直接拒絕了。沒辦法,清駐英公使只好雇用了倫敦一私家偵探監視孫中山的行蹤,準備相機行事。

不知是不是錢沒花到位的關系,清政府所找的私家偵探派出的探子業務水平實在不敢讓人恭維,不但經常跟丟人,還毫無愧色地在記錄本上寫著「倫敦大霧,目標不見蹤影」之類的工作日志——明顯有為自己開月兌的嫌疑。

好在倫敦統共也沒幾個黃種人,最後還是把孫中山給找回來了,並在10月11日「一左一右強行(將孫中山)夾入使館」。

康德黎幾天沒見到孫中山很是奇怪︰我的那個寶貝學生這陣子怎麼沒來看我?

而孫中山此時正焦灼萬分,他知道,如果在倫敦月兌不了身,等回到國內肯定得被活剮了。人在絕望中有時大腦會一片空白,但有時智商也能突增好幾倍。孫中山是被軟禁在清使館,里面有不少英國人在那里打雜,于是他就請求他們幫他送封信出去,結果其中有一位不但不幫忙,還把這事說給了清廷方面的人。

看來哪國都有不厚道的人啊!

不過這件事的結局有點令人啼笑皆非,最後孫中山是花了20英鎊買通了另一個英國人才得以把他的親筆信秘密送到康德黎家。得知傳信成功後,孫中山很興奮,他對送信的英國人許諾︰「你再替我送信,我出去後給你兩千英鎊!」于是,這個英國人又陸續幫孫中山送了幾封寫給康德黎的秘箋……

康德黎收到孫中山的信後,奔走于倫敦各有關部門和各大媒體。一時間孫中山被抓事件被倫敦報界炒得熱火朝天︰「綁架」、「身陷倫敦」、「中國公使綁架事件」、「清使的非常行動」等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報紙的醒目位置。

孫中山最後成了一宗「轟動國際的綁架案主角」。

12天後,孫中山終于在英國政府的介入下被釋放。

關于孫中山月兌險的真正原因,史學界有不同說法。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宇和教授認為︰「公使龔照瑗所代表的中國政府要追拿欽犯,沙侯所代表的英國政府要維護當地法治,這才是當年英國政府救出孫中山的真正原因,而不像流行的說法是什麼‘英廷屈于輿論壓力出手相救’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黃宇和說得很有道理,因為這符合一個法治國家的辦事邏輯。

1897年,孫中山由英國經加拿大轉往日本。在日本,他先後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等人,並通過他們再結識了不少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其中就包括犬養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政府高級官員,還一度接觸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派人員。但由于康有為堅持保皇立場,他們始終沒有成為同一戰壕里的戰友。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康有為當初的維新運動和孫中山現在的暴力革命都是在給清政府灌藥,只不過一副是治病的藥,一副是要命的藥。孫中山是醫生,救人與殺人往往都在一念之間。

此後,孫中山又支持或策劃了自立軍起義和惠州起義等活動,但都以失敗告終。盡管是失敗,可孫中山的信心卻越來越足了。他回憶說,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舉國都罵他是大逆不道、亂臣賊子,但惠州起義失敗後,則很少听到有人罵,反而有不少人同情並扼腕嘆息起義沒有成功。因此,從民眾的反應來看,暴力革命這件事,越來越有市場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