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章 登龍有術——科舉進身的謀略(3)

葉向高是萬歷十一年進士。萬歷二十六年,葉向高被召為詹事府左庶子,擔任皇長子侍講學士。一踏上仕途,葉向高就表現出了他突出的個人品格,那就是敢于直陳時政。當時礦監稅使橫行,葉向高大膽上疏,引用東漢王朝積聚錢財滅亡的故事為鑒戒,要求朝廷罷黜礦稅。不久,葉向高被提升為南京禮部右侍郎。過了許久,葉向高改任吏部右侍郎。這時的葉向高並沒有因為官做大了而減退他對時政的批評,他再次上疏嚴厲斥責礦稅之害。萬歷三十五年五月,葉向高晉升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王錫爵、于慎行、李廷機同時任命。同年十一月,于慎行去世,王錫爵堅決謝絕出山。第二年,內閣首輔朱虛也去世。次輔李廷機因受到他人的攻擊長久閉門不出。葉向高于是獨自為相。?

十七、馬士英中進士?

馬士英是貴陽人。萬歷四十四年,馬士英和懷寧人阮大鋮一起中了會試。又過了三年,馬士英成了進士,被授命為南京戶部主事。天啟時期,馬士英被遷升為郎中,歷任嚴州、河南及大同三個府的知府。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馬士英改任山西陽和道副使。崇禎五年,進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馬士英到任一月,私取府庫公幣好幾千金,用它們來賄賂朝中大臣,被鎮守太監王坤揭發,于是被罷官。阮大鋮是一個名字被記錄在叛逆者檔案名冊里的人,長期廢免職,因避戰亂也到達了南京,他和馬士英結識,相處得很好。?

阮大鋮依附于宦官魏忠賢,與霍維華、楊維垣、倪文煥等人結成了死黨,創制《百官圖》通過倪文煥送到魏忠賢手里。不久,阮大鋮被召擔任了太常少卿。到京師後,阮大鋮侍奉魏忠賢極為謹慎,而他心中暗想道,僅僅這樣還不夠可靠。于是,阮大鋮每次拜見魏忠賢,「每進謁,輒厚賄忠賢閽人而在魏忠賢被誅殺後,阮大鋮立馬寫了二疏馳送給了楊維垣。其中一件是專門彈劾崔呈秀、魏忠賢二人的。天啟四年以後,禍亂國政者是魏忠賢,而崔呈秀是幫凶;另一件上疏則是說天啟四年以前,禍亂國政者是王安,但幫凶是東林黨人。並告訴楊維垣根據他收到上疏時的政治形勢而決定究竟是上那個疏。當時,楊維垣把東林人士、崔呈秀和魏忠賢等人都視為邪黨,這個觀點與編修倪元璐抵觸,所以得到阮大鋮的二件疏文,他十分高興,喜出望外,便上奏了阮大鋮的第二個疏來幫助自己。崇幀禎年(公元1628年),阮大鋮被起用為光祿卿。但是就在同年,御史毛羽健彈劾阮大鋮結黨為奸,朝廷于是就罷免了他的職務。第二年政府審定逆案,阮大鋮被貶為民,終至崇禎之世,阮大鋮被廢棄了十七年不被任用,他郁郁不得志。?

農民起義軍進逼安徽時,阮大鋮避亂居住在南京,招納了很多游俠之人談兵說劍,妄圖以安邊之才能被朝廷重新起用。無錫人顧杲、吳縣人楊廷樞、蕪湖人沈士柱、余姚人黃宗羲、鄞縣人萬泰等人都是復社中的著名人士,當時聚集在南京講學。他們非常痛恨阮大鋮,撰寫了《留都防亂揭》以驅逐阮大鋮。阮大鋮很害怕,于是被迫關門謝客,單獨與馬士英深交勾結。?

周延儒奉命內召,阮大鋮帶著金錢在淮陽拜見周延儒以求洗雪過去的恥辱。周延儒回答說︰「我這一次出行,是為東林黨人士所推。你的名字被登記在逆案里,恐怕不行吧?」阮大鋮沉吟了很久才說「那麼就推薦瑤草吧!」瑤草是馬士英的別字。周延儒答應了阮大鋮的要求。?

崇禎十五年(公元1624年)六月,鳳陽總督高斗光因為丟失五座城池被逮捕懲治。禮部侍郎王錫袞推薦馬士英的才能,周延儒從中進行幫助。于是,馬士英便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廬、鳳等處的軍務。?

十八、劉統勛中進士?

劉統勛(公元1699年—公元1773年),字延清,號爾純,清朝名臣,山東諸城縣人。父親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

雍正二年,劉統勛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先後入值南書房、上書房,升任詹事府詹事。?

乾隆元年,乾隆帝弘歷擢升劉統勛為內閣學士,命他隨大學士嵇曾筠赴浙江考察海塘工程。乾隆二年,劉統勛被授任刑部侍郎,繼續留浙江考察。乾隆三年,劉統勛還朝。乾隆四年,劉統勛因母喪離任回鄉。乾隆六年,劉統勛服喪期滿,回到京師,再次授任刑部侍郎。隨後,劉統勛被擢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十九、王士棻進士及第?

王士棻(?—公元1796年),字蘭圃,清朝陝西華州(今華縣)人。?

乾隆十九年,王士棻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任刑部主事。此後,歷任刑部郎中、刑部員外郎、江蘇按察使,而在刑部任職長達三十余年,是乾隆朝最善于斷案的刑部官員之一。?

王士棻作為一名優秀的刑官,首先表現在敢于嚴格執法,不避權貴。乾隆四十一年,深得乾隆帝寵信的和坤青雲直上,已擢升為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又兼步軍統領,權力炙手可熱。和坤府中的家僕也狐假虎威,仗勢欺人。當時,和坤的僕役霸佔了通州(今北京市通州)車行,引起州民的公憤,州民聯名投訴到刑部。王士棻受理了此案,他明知和坤權勢顯赫,依然毫不猶豫地將其僕役定罪,判決發配黑龍江戍邊服役。有一次,乾隆帝前往碧雲寺拜佛,發現寺廟中的池塘干涸,十分驚訝,問其緣故。僧人稟報有人在寺後開挖煤礦,強行調用塘水,導致池塘枯竭。乾隆帝惱怒,下令將主事者逮捕交刑部查辦。經審訊,原來是和坤府中的家奴。諸位刑官懼怕和坤,不敢治罪,而王士棻力排眾議,堅持要對其依法治罪。乾隆帝過問審訊結果後,責備和坤管教不嚴,下令將其家奴處以死刑。?

二十、陳鴻中進士?

陳鴻,字午橋,清朝浙江錢塘縣(今杭州市)人。?

嘉慶十四年,陳鴻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不久,擢升為都察院御史,以剛正不阿聞名。當時,陳鴻赴山西監考鄉試,還京後上疏,力陳驛站管理中的諸種弊端,請求完善定例,整肅郵政。?

嘉慶二十五年,陳鴻在深入實地調查之後,上疏陳述浙江的水利建設,他指出︰「杭州城地處省會,用上下兩塘之水,灌溉仁和縣、錢塘縣、海寧州之田數萬余頃。水源出自西湖,但湖區廢置,久不治理。水淤草積,塘河津耗,夏旱少雨,上塘枯涸,災害尤劇。海寧州長安鎮為產米之鄉,許村黃灣場系產鹽之地,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諸郡皆依賴水路運輸物產。擬請仿照江蘇疏浚吳淞江的成功先例,從民間籌集款項,按田畝比例出資,並飭令浙江督撫實地勘察,親自督辦,凡堤塘閘壩,悉復舊制,使農田旱澇有備又建議說︰「北方省份可多闢水田,兼收粳稻之利,可使畿輔為沃野,無凶年陳鴻的這些意見皆被朝廷采納。?

二十一、林則徐入仕?

提起林則徐,人們自然會想到那位正義凜然,與英國侵略者頑強斗爭的民族英雄,他領導的禁煙抗英斗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其實,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作為清朝官員中的一位實干家,林則徐已是「賢名滿天下」了。林則徐以國事為重,為政一貫勤勉,且銳意改革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政績顯著。?

林則徐(公元1785年—公元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竣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嘉慶十六年中進士,選庶吉士,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自從做官之日起,林則徐就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並表現出一個實干家特有的精神狀態。在京城任職期間,林則徐就對當時農業生產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水利極為重視,曾利用京師豐富的藏書及檔案,潛心研究畿輔及其他地區的水利問題。?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為了推動生產的發展,歷朝歷代都不得不重視興修水利,其間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治水專家。林則徐完全可以與他們為伍。林則徐初任地方官時就注意興修水利,以蘇民困。在江蘇按察使任上,林則徐更以其實干精神為當地官員所佩服,一致推舉他總辦江、浙兩省七府水利。?

二十二、曾國藩入仕?

曾國藩(公元1811∼公元1872年),字伯涵,湖南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入。道光十八年,曾國藩中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時,清廷震恐。適逢曾國藩因母喪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幫同湖南巡撫辦理團練。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通稱湘軍)。曾國藩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成為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重要支柱。?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曾玉屏是一個擁有100多畝土地的小地主,父親曾麟書直到43歲才考取了秀才。?

不過,傳說曾國藩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其曾祖父曾竟希做了一個夢︰一條巨蟒盤旋空中,旋繞于宅之左右,接著入室庭,蹲踞良久。老人第二天早晨百思不得其解,隨即有家人跑來告訴他︰「今早添了一個曾孫了老人恍然大悟,認為這新出生的曾孫就是那條蟒蛇投胎,頓時聯想起唐朝名將郭子儀出生時,其祖父也曾夢見大蟒蛇進門,因此認為曾家將來也要出一個大貴人。?

很快,曾國藩是蟒蛇投胎之說就在當地傳開了。事也甚巧,曾國藩生有疥癬,小時還並無多大癢痛。到了35歲以後,隨著功名官運逐步高升,他身上的疥癬也隨著一天天擴大,奇癢無比。?

曾國藩6歲入學,14歲應童子試,先後考了七次,到23歲才成為生員(秀才),次年中湖南鄉試第36名舉人。28歲到京城會試,考取第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一甲的進士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在發榜之後就會被授職為翰林院的修撰、編修等官。二甲三甲的進士必須通過下面的「朝考」才能進入翰林院,幾率不大。曾國藩知道自己名列三甲後很是喪氣,當即就想打道回府,因為朋友苦勸才勉強參加了朝考。沒想到,曾國藩的朝考成績出奇的好,隨即進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兩年之後,授曾國藩翰林院檢討,從此開始了他的京師為宦生涯。?

二十三、郭嵩燾艱難中進士?

1818年,郭嵩燾出生在湖南湘陰一戶地主之家。這一年是清嘉慶二十三年,仍是「盛世」。就在此前,英國于1816年派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要求與中國通商,卻被嘉慶皇帝堅拒,因為中國是無所不有的「天朝之國」,荒蠻之地的「狄夷」只能向「天朝」進貢,而無權與位于「天下之中」的中國「互通有無」。?

中國,依然沉浸在「華夏中心」論的迷夢中,對正在迅速變化的世界大勢毫無了解。誰能想到,「英夷」在二十余年後竟悍然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憑借現代化的船堅炮利打敗堂堂天朝之國呢!?

與當時所有的讀書人一樣,郭嵩燾從小就受傳統教育,走科舉功名的道路。1835年,十八歲的郭嵩燾考中秀才,第二年進入著名的岳麓書院讀書。強調「經世致用、堅忍不拔、不尚玄虛、摒棄浮詞」是湘學傳統,歷史悠久的岳麓書院一直是湘學重鎮。作為「湖湘子弟」,郭嵩燾就受湘學影響不淺,而岳麓書院的學習對他影響更深。但更重要的是,正是在岳麓書院,郭嵩燾與曾國藩、劉蓉等相識,互相切磋學問、砥礪氣節,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當然,郭嵩燾很可能想不到,與曾國藩的結交將影響到自己的命運。郭嵩燾可能更想不到,這批「湖湘子弟」即將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在傳統功名的道路上,郭嵩燾走得並不順利。雖然郭嵩燾在1837年考中舉人,但1838年、1840年接連兩次到北京參加會試都名落孫山,而曾國藩卻在1838年考中進士。在失意中,郭嵩燾只得接受友人的推薦,于1840年到杭州給浙江學政當幕僚。這次為幕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埋下了郭嵩燾以後思想偏離傳統的變化契機。因為當時正值鴉片戰爭爆發,浙江地處前線,郭嵩燾「親見浙江海防之失」,一向為「華夏」所看不起的「狄夷」的船堅炮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郭嵩燾並不甘于游幕生涯,又幾次赴京參加會試,終于在1847年第五次參加會試時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仕途。但不久的,郭嵩燾的雙親相繼去世,依定制他只能回家居喪。?

或許,命運一定要安排郭嵩燾登上歷史舞台。就在郭嵩燾回家居喪這幾年,正遇太平天國起義。1852年,太平軍由桂入湘,湖南官兵望風而逃。同樣鄉居的左宗棠、曾國藩對是否出山鎮壓太平天國都曾猶豫不決,而郭嵩燾則力勸他們出來建功立業。以後,曾、左都成為功勛赫赫的名臣,郭嵩燾總以自己當年的「力促」為榮。勸他人出山,自己當然也難甘寂寞,隨後幾年,郭嵩燾一直隨曾國藩參贊軍務,多有建樹,同時在官場中建立了一定的「關系」。1856年年末,郭嵩燾離湘北上,到京城任翰林院編修。?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