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後,包拯赴京接受吏部調選,出任天長(今安徽天長縣)知縣。初涉政壇,就以廉潔公正、斷案如神著稱于世。一天,縣內有一農民前來告狀,訴說自家耕牛的舌頭被盜賊割去。當時,朝廷為了保護農業生產,有嚴禁私宰耕牛的法令。包拯心生一計,對農民說︰「你尚且回去,秘密將牛宰殺賣掉,我自有辦法破案農民將信將疑,回家後依此行事。幾天後,果然有人前來告發那個農民私宰耕牛,請求繩之以法。包拯厲聲責問︰「大膽盜賊!你為何割了人家的牛舌反而還要控告別人呢?」此人頓時目瞪口呆,既驚詫又佩服,只好如實招供︰為泄私忿,加害牛主,便偷偷割掉了他家的牛舌。包拯依法對盜賊予以懲處。?
宋仁宗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包拯升任端州(治今廣東肇慶市)知州。端州出產硯台,石質堅實,雕刻精美,既是名貴的文具,又極具觀賞收藏價值,為歷年來定額向朝廷進貢的佳品。前任知州們借進貢名義,大都要索取多于貢品數十倍的端硯,用來奉送巴結達官貴人,牟取個人私利,致使端州的百姓負擔沉重,苦不堪言。包拯弄清事情真相後,立即發出文告,下令只按貢品數量征收端硯,任何官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數量,侵佔貢品,剝削百姓。自此,端州官紳貪佔端硯的惡習被革除。包拯離任時兩袖清風,沒有帶走一塊端硯。?
八、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