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大膽說一句,瞧著倒是個敢說話的人,遇事情不推月兌,有主意。******請到看最新章節*****」許嬤嬤道,「剛剛她抄的字,奴婢一張張都看了,筆跡倒是心平氣和的。」
「舉止是大大方方的。」側殿內外寂然無聲,只有香爐里沉香片爆開的輕響,太後斜倚在榻上,透過蝦須竹簾向外望,顧沅依舊立在書案旁目不斜視地懸腕而書,青羅袍烏角帶,連腰上的烏木牌穗都齊齊整整,沒有一絲能挑剔的地方。
「當初我听了恭王妃的話,只以為她是個狐媚子,如今瞧著實在不像。仔細想想,當初阿鄭說這里頭有蹊蹺,也不是假話。上次冬蓴不是也說了,她在宮里的時候也規矩,沒分寸的只是皇帝?」太後端起茶碗,無可奈何的一笑,「這才多少日子,皇帝就急巴巴地把她召回宮里來——倘若她一直這麼規規矩矩的,就像阿鄭說的,把她留在皇帝身邊,倒不見得有什麼壞處。」
「老娘娘說的是。」許嬤嬤想了想,卻猶豫道,「只是奴婢听顧沅話里話外的意思,倒像是出宮後就跟小爺生分了似的,如今——」
她欲言又止,太後卻已經明白,按下去的怒氣不由自主地又升了起來︰「可不就是這樣?只是元嘉她——唉!」外殿的西洋自鳴鐘突然響了起來,太後側耳听了听,又嘆了口氣,「只怕她今天身子坐在文華殿里,心還在寧壽宮這里呢。眼看著就到傳膳的時辰了,你帶顧沅去見見皇帝,一來是免得她惦記在心里,午膳進得不好,二來也替我好好瞧瞧,看看她和皇帝如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倘若她能安撫皇帝,哀家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留下她,倘若她惹得皇帝傷心勞神,就是沒有狐媚之舉,哀家也饒不了她!」
「奴婢這就去。」許嬤嬤應了一聲,卻行退出內殿,領著顧沅出了寧壽殿。魏逢春早已在值房窗前等候多時,見二人下了月台,立時小跑過來,一面悄悄打量顧沅,一面向著許嬤嬤哈著腰賠笑,︰「嬤嬤,不知道這一回——」
許嬤嬤對他的眼色視若不見︰「小爺可從文華殿起駕了?老娘娘有旨意呢。」
顧沅周身上下齊齊整整,並沒有受了磋磨的痕跡,但魏逢春卻從她臉上看出些許郁色,他猜不出來由,心里有些七上八下,听了許嬤嬤的話不由得有些為難,又不敢怠慢,魏逢春見顧沅臉上淡淡的,看不出好壞,心里七上八下地猜不出禍福,又不敢怠慢,只得硬著頭皮一邊領路一邊試探︰「小的過來的時候,小爺還在文華殿,要不,嬤嬤且等著,我使個人去問問,也省得勞動了嬤嬤——」
他一語未了,一個小內侍已經自對面慈寧門小跑進來,到幾人面前氣喘吁吁地行禮︰「師傅!小爺和裕王殿下在仁智殿看宗親們比箭較武,正等著師傅回話呢。」
魏逢春笑臉頓時尷尬起來,狠狠瞪了魏蓮一眼,嚇得魏蓮縮了縮脖子,最後那句話聲音也小得幾乎讓人听不見,「已經,已經催了三遍了——」
仁智殿與寧壽宮離得極近,穿過寧壽門前面的廣場,就是仁智殿的後門。皇帝生怕自己趕不及救火的心思幾乎是昭然若揭,許嬤嬤看了看一臉尷尬的魏逢春,又不動聲色地看了鎮定的顧沅一眼,故作不知地咳嗽一聲︰「正好,老娘娘也正惦記小爺,要我過去傳旨呢,走吧。」
仁智殿是近支宗室讀書習武的地方,前殿月台下設有小校場,視野開闊,馬上步下的一應家什俱全。幾人才進後殿,便听見前頭月台前一陣喧嘩,繞過回廊卻見小校場上一個穿碧雲羅織金曳撒的細條身影弓開如滿月,一箭射中紅心,場下觀者如堵,歡聲如雷。
許嬤嬤怔了怔,還不及回神,場中騎手已經三箭中的,打馬在場內繞了一圈,朝場外人舉弓致意,在月台下勒住韁繩,舉手推了推頭上的八瓣紅纓金頂大帽,目光在月台上掃過,在顧沅身上停了停,才又轉到許嬤嬤身上︰「嬤嬤,你來了?」
皇帝這一次穿著十分隨意,除了曳撒上的龍紋,與身邊的宗室們打扮幾乎是一般無二,許嬤嬤仔細打量了一番,見她雖然額上滿是汗珠,但眉宇間滿是掩不住的得意,臉頰微紅,雙目炯炯,比起平日的穩重端然,別有一番勃勃生氣,忍不住也笑了,朝皇帝屈了屈膝︰「小爺恕罪,奴婢來遲了,沒福親見小爺的英武。♀」
「這算什麼英武?」皇帝收弓下馬,緩步上了月台,又看了一眼顧沅,才轉過臉,向著一旁的裕王道,「朕剛剛還在說,昨天看雲州來的折子,里頭提到西洋人的爵位都是真刀實槍的拼出來的,如今的印度總督,剛剛被西洋女王封了公爵,就是個窮水手出身,听說什麼美洲,也有一個這樣的。他們這麼鼓勵戰功,其心不問可知。我大齊的宗室國親承平日久,以後這樣多考幾回,也省得個個承爵考的時候才要臨陣磨槍。」
「吾皇聖明。」裕王素來自負,把自己以外的宗室子弟都看做酒囊飯袋繡花枕頭,听了皇帝的話只覺得大快,隨口推波助瀾道,「臣以為不如就定下規矩,一月一考,勤者獎,惰者懲,長久下去,才見功效,也不負陛下這一回激勵士氣的苦心。」
皇帝微微一笑,神色十分認真,聲音里卻帶出幾分敷衍的飄渺︰「小王叔說得極好,朕看不如就由小王叔寫個條陳,明日交到宗人府議清楚再轉給朕吧。」說著朗聲激勵眾人幾句,按人頭頒下賞賜來。
裕王一句推辭都沒來得及出口,就不得不跟著謝恩離開,只是他一面走,一面覺得蹊蹺︰皇帝素來舉止有度,這一回興師動眾地到仁智殿里走了一遭,又親自下場,怎麼看都顯得對這些子弟重視之極,怎麼就這麼輕而易舉地把差使委給了自己呢?
他在宮外百思不得其解,皇帝此刻在清和殿里,也一樣心浮氣躁。她覺得自己這一回去仁智殿的理由十分充足︰宗室子弟是國家根本,先帝也曾親自考校過子弟們的學問,她也只是效仿先帝,何況如今眼看四方並不平靜,為人君者,豈有不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道理?
只是,不論她怎麼鎮定自如,怎麼箭不虛發,都沒法不承認,見到顧沅的那一刻,她在馬上不由自主地舒了一口氣,恍惚中身體里似乎有一根緊繃的弦驟然松了下來,月台上那麼多人,鮮明的只有一個顧沅,她看見的,也只有一個顧沅,顧沅完完整整,顧沅安然無恙,她就仿佛心滿意足地再沒什麼所求,連那原本那些整頓宗室子弟的打算也一瞬間變得微不足道,只草草敷衍一場,便隨手交給了裕王。
或許史書上提到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那些昏君,最初心思不過是和自己一樣。皇帝又看了一眼心平氣和跪在殿中的顧沅,卻突然覺得自己比那些被迷惑的昏君更可笑可悲——就算她有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心思,可她眼前的美人,卻只愛江山不愛她。
皇帝不願再想下去,她轉過臉,故作無事地追問許嬤嬤︰「母後怎麼想起來要听那些洋和尚講經?」
「不是說那些洋和尚要在咱們大齊建寺麼?」皇帝自始至終都對顧沅一字不提,反而更顯出某些欲蓋彌彰的心思來,許嬤嬤暗自在心里記了一筆,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老娘娘心善,說是遠道而來的洋和尚不容易,也想見識見識,才下了旨意,要顧女官一起幫奴婢挑揀。奴婢老了,心思鈍,也記不住事,小爺要是有什麼旨意,就交待顧女官去辦吧。」
皇帝抿了抿唇,應了一聲,便一味喝茶,仿佛對這件事並不感興趣。只是這樣連一句場面話也沒有,卻正把皇帝的心思顯示得一覽無遺,許嬤嬤又看了自始至終默然跪在殿中的顧沅的一眼,已經明白了*分,轉開話頭道︰「小爺恕罪,奴婢還有句話要嗦。小爺的手傷要緊,今兒這麼又騎馬又拉弓的——」
皇帝放下茶盞,大大方方伸出手給許嬤嬤看︰「今天經筵完又換了一遍藥,已經徹底不妨事了。」
許嬤嬤拉著皇帝的手仔細看了半晌,見果然無礙,替皇帝理好衣袖,道了恭喜,便領著顧沅辭了出來,只是卻並不直接回寧壽宮,而是折進了值房,召過魏逢春道︰「老娘娘有話問你。」
「是。」魏逢春提心吊膽地撩起袍子跪倒,把皇帝傷了手的經過在心里又快速過了一遍,不意許嬤嬤卻道︰「魏太醫說,小爺近來睡得不安寧,可是真的?」
魏逢春怔了怔,回過神來卻有些為難︰「嬤嬤,小爺下了旨意,我們做奴婢的——」
這樣的話,便是暗地里坐實了皇帝夜里睡不好的事實。許嬤嬤皺了皺眉︰「就是小爺有旨意,你們也該想著法子勸解她早些歇息才是。」
魏逢春一張臉皺成了苦瓜︰「小爺歇的時候不晚,就是總要過一兩個鐘點才能入睡,睡得也不踏實,奴婢們也想法子開解,可小爺滿心思都是朝里的事,對旁的事都只是敷衍,小的們沒見識,一是不敢妄言,二是就是說,也實在說不到點子上呀!」
「難道就沒一點法子?」許嬤嬤板著臉責問,卻不動聲色地瞟了一旁一臉憂色的顧沅一眼,魏逢春眨了眨眼,恍然大悟,故作猶豫了一陣,才道︰「嬤嬤恕罪,小的老家有個說法,佛祖慈悲,睡不好的人,歇下的時候听人誦誦經文,就能安枕。只是,只是,小爺素來好靜,不愛听生人說話,就是肯听,」他咧了咧嘴,「小的這樣的嗓子,也不能听不是?」
「小爺這麼熬著不成,」許嬤嬤道,「寧壽宮里頭有本圓覺經,在佛前供了幾十年的,我這就讓人送過來,小爺歇午的時候就讓冬蓴她們試一試。」
「冬姑姑識字不算多,只怕未必讀得下來。」眼見顧沅眉間憂色越來越濃,卻始終不做聲,魏逢春索性拉下臉來主動詢問,「嬤嬤,小的倒是覺得,顧大人的嗓子不壞,要不,就請她試一試?」l3l4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