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這邊臨著石潭,所以點豆腐都用石潭水,石潭水點豆腐。
還十分講究技術哩。首先,點豆腐之前,要先掌握豆漿的溫度,其次掌握用點石潭水的數量。石潭水加早了,加多了,豆腐老,粗澀,吃起來口感不好,顏色泛黃,出豆腐也少;石潭水加晚了,加少了,豆腐女敕,易碎,切不成塊,口感同樣不好。所以,石頭莊這兒點石潭水澆豆腐的時候,就要請有經驗的婦人操作。
點下石潭水之後,操作人就要密切注視著缸內變化,直到缸里豆腐變成豆腐腦,這豆腐啊,才能算是做成了哩。
三嬸子講的很細,講到每一個步驟,都會喊嬌娘的娘親過去給小嬌娘示範。豆子要泡成什麼樣,才能上石磨,豆腐要成什麼樣,才能叫豆腐。
嬌娘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听著。听著,就想自個過去也操作一會。
奈何,過去才發現,她連磨盤腳都勾不到哩。
只能嘟起嘴,喪氣的朝著過來推磨的爹干瞪眼。
要磨出鮮女敕可口的豆腐,要讓豆渣子的水分,一分一毫都融成細滑的豆漿。就要靠推磨人推磨的力道了。
石柱和劉三順,自然是這推磨的不二人選。不單他倆,就是鐵牛鐵漢,劉三順推一會,也會讓他兄弟倆上手,學著推推磨盤呢。
劉三順從不嬌慣鐵牛鐵漢。凡是鐵牛鐵漢能做的事情,劉三順都會讓他們兄弟倆動手嘗試。劉三順認為,只有這樣,只有他們兄弟倆動手嘗試了,才會曉得勞動的辛苦。只有曉得了勞動的辛苦,才會珍惜眼前得之不易的好日子。
這以後啊,娶了媳婦,才不會忘本。惜福之人,亦能長福。
劉三順這番用心,推磨的鐵牛鐵漢不明白。可直愣愣站在一旁看他們兄弟倆推磨的嬌娘,愣是明白三順叔,為什麼讓鐵牛哥、鐵漢哥推磨哩。
自個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嬌娘是深有體會的。她只希望,三順叔的這番用心良苦,鐵牛鐵漢兄弟倆,能趕快領悟到。
領悟得越早,就越能獨擋一面。
磨盤轉了又轉,豆子被石磨碾碎,留出白色的汁液,沿著蜿蜿蜒蜒的石槽,一點一滴的掉進磨盤旁站著的一個深木桶里。
豆汁滴落的聲音,在這黎明時分的磨坊里,響得清晰得很哩。
嬌娘想推磨的心願沒能得逞,就只能窩在木桶旁邊,看娘和三嬸子,如何過濾豆漿,如何用豆粕兒制作豆腐。娘和三嬸子,對點豆腐,顯然都輕車熟路哩。
大哥擔過來的一擔石潭水,都沒被浪費一滴。每一滴石潭水,都用在了該用的地方。沒有一絲一毫的浪費。
娘和三嬸子,物盡其用著呢。
鐵牛鐵漢推磨推累了,劉三順和石柱就會過去替換他們。這般輪流推磨了幾次,兩家的豆腐也就磨好了。
此時,正好天大亮。
通往石磨這邊的道上,不斷有婆子媳婦,從岔道里走出來。三五成群,成群結隊的擁著一起來磨豆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