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年最後幾個月及17年初的日子里,也許是知道俄國即將崩潰,英國突然總動員組成了幾十個新編師(史實。‘真該死’,這句話不單是我的評論),聯合已經筋疲力盡的法國在西線和南線多次發動反攻;固然在雙方都如銅牆鐵壁的西線踫的頭破血流,然卻在南線大獲成功,被德奧統帥部授權的奧德聯軍且戰且退,不斷以少量兵力消耗英法意大量鮮血和生命,終于使他們得以收復意大利西北部地區;與此同時,退守南部和西西里的意大利軍隊也發動反攻,居然也獲取不少地方、威脅羅馬。
而我這世爺爺的大哥,弗蘭茲•約瑟夫一世老皇帝雖在我不斷勝利打氣下殘喘掙扎許久,卻也終于睡死在一個冬夜里。而我,也只能趕回維也納,加冕成為奧地利皇帝,稱卡爾一世;同時成為匈牙利國王,稱卡洛伊四世;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稱卡萊爾五世,此外還有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加里西亞和羅多莫里亞,伊利里亞,倫巴第和威尼斯的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奧地利公爵;托斯卡納和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薩爾茨堡,施蒂利亞,克恩滕,卡尼鄂拉和布克維納公爵;尼伯龍根大侯爵;摩拉維亞伯爵;上,下西里西亞,摩德納,帕爾馬,皮亞琴察,拉古扎和薩拉公爵等等一堆象征性的頭餃;我也搞不清楚,只但願不是具有600年歷史的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就可以了,「阿門!」
應該說內有我的馬鈴薯戰略,外有搶奪半個意大利、大半個羅馬尼亞,加上俄國的一部分,還有南斯拉夫諸國的農產品,使而今奧匈帝國的老百姓在世界大戰當中雖談不上富足,但總能混個溫飽;至于不少人私自種些麥子、養些家畜之類,我也眼開眼閉放過一馬;反正現在沒另一個歷史中那麼糟糕。同樣還過得去的是工業,或者說軍工生產,在比較充足的食物及戰況支持下,除土耳其混的不怎麼樣外,德奧保的日子都過的不錯。當然,不能更英法比,更不能跟不知道奢侈為何物的美國比。
然而戰場上雙方的優劣正好相反,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俄歷計算的,分別相當于公歷3月8日和11月7日),給英法俄軸心以沉重一擊。和歷史一樣,尼古拉成為末代沙皇;而後七拼八湊組成的俄國政府雖還宣稱對德奧戰爭不變,差點俘虜我、又斷送沙俄最後攻勢的布魯西洛夫出讓參謀總長,然以俄國貴族為核心的俄軍實際已經成為一盤散沙;布魯西洛夫居然還不知死活的發動進攻,居然還取得史坦尼斯勞戰役的勝利(史實)。遭到羞辱的威廉皇儲和我這個新出爐的卡爾一世立即將休整數月的德奧聯軍投入大反攻。由于我一直以保存士兵為核心思想,導致現在還有14年大批常備和一級預備役人員為軍士及低級軍官作為奧匈軍隊的骨干,現在的奧匈大軍除重炮飛機之類不如德軍外,戰斗力其實已不比在西線損失慘重的德軍為差,在德奧110個師近200萬大軍聯手猛攻之下,200多萬俄軍被打的望風而逃,聯軍迅速攻入俄國縱深,普羅斯庫羅夫、杜布諾、盧茨克、霍爾姆、布列斯特、比亞威斯托克等俄軍聚集之處紛紛被德奧攻陷,數十萬俄軍成為俘虜,還有更多的俄國士兵則向東逃進俄國那一望無際的月復地,消失的無影無蹤。
俄國政府更蘀,俄軍主力潰敗,嚇的英法直叫救命,然銅牆鐵壁般的、已經吞噬英法百萬條生命的德軍陣地已不敢再次強攻,于是只剩下美國可以求救了。雖然這個世界上德國還沒有發動無限制潛艇戰,但大西洋上針對英法商船的攻擊還是偶有美國人沉底,華府以此為牽強的借口宣布和德國斷交,隨後又以發現德國和墨西哥聯系試圖進攻美國的所謂齊默曼電報而于4月6日對德宣戰(史實),結果又是一輪各自的盟友相互宣戰,一戰終于進入後半場。
威廉皇儲對俄國的大敗頗為高興,興高采烈的調動東線德軍主力從布列斯特出發、試圖攻取明斯克,我卻沒有興趣學他去打遙遠的基輔,無聊之下轉向南方,在保加利亞軍隊的協同下殺入摩爾達維亞和比薩拉比亞,將羅馬尼亞的殘余掃蕩干淨,順帶還吃掉十多萬亂七八糟的俄軍,隨後急急忙忙率領主力班師;因為美國即將參戰。
1917年真正的戰斗從海上打起,包括部分奧地利海軍官兵在內,300多艘潛艇,其中一半是b3改型潛艇(也就基本是二戰初期德國3型潛艇)以兩班輪流方式、以狼群戰術迅速控制北大西洋,包括狼群戰術真正的發明人鄧尼茨在內(當時他是一條潛艇艇長,史實)如狼似虎的撲向自以為安全的英軍護航船隊,以30至40艘商船和4至6艘反潛艦艇為一隊編組的英國護航船隊面對1、2條潛艇攻擊自然游刃有余,但面對‘頭狼’召集來的10至15條潛艇圍攻則屬災難了,常常有護航船隊被打的損失過半、分散逃命的戰例;美國參戰僅一個月,美英在大西洋上就損失超過100萬噸(歷史上英美采取護航體制之前達到的最高月戰績。史實),第二個月更高達130萬噸,尤其是運兵的盧西塔尼亞號豪華郵輪在以超過26節不可能被擊沉的速度橫越大西洋時意外被德國潛艇擊沉(必需正好在郵輪航線附近,因為面對如此高速且不斷走之字型機動的目標,水下只能跑7、8節的潛艇根本來不及依靠自己的航速佔領發射陣位),導致5000名美軍不戰而亡,使剛加入戰爭的美國上下為之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