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520章、拜見的禮儀

「陛下在這邊。[無限升級]網:///網:///」

宮人沒有給寧采臣反應時間,率先向前走去。

宮廷禮節本就是由宮人帶路,所以寧采臣沒有說什麼,而是隨後跟著。但是越走寧采臣越是鬧不明白。

這就奇怪了,拜見皇帝不是向殿堂進發,而是向蜈蚣精尸體走去,怎麼這遼天祚帝也來了嗎?

寧采臣搜索著任何與龍袍有關的服飾,但是看了一圈,卻是一個也沒有看到。

「宋國使臣,見了陛下還不跪下!」宮人徑直走到了那取刀劈蜈蚣精尸體人身邊。

這是皇帝?你沒搞錯?

獸皮制衣,頭上辮著辮子,玉環、玉珠點綴其上。看上去便是那麼非主流。

這又是無恥文人的誘導,說什麼游牧民族仰慕漢文化。以致于寧采臣這個穿越者才會找穿龍袍的。

但是事實絕對不是這樣,游牧民族是極重視自己傳統的,輕易不會改變。反倒是自稱為華夏的漢人更容易改變自己迎合他人,說是游牧民族仰慕漢文化,漢化,民族大融合。不如說是漢民族改變自己,迎合他人,被人家融合。

君不見後世少數民族仍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民族語言。漢人呢?沒有了自己的服飾,就是語言,也不是漢腔,如此何談華夏?

華夏者,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廣闊的疆界與和雅的禮儀為夏。

後世這兩點,做沒做到,瞎子也知道。

天祚帝著胡服,留胡發,這便是他們的民族裝束。

而且這跪拜之禮,漢人是極少用的,跪天跪地跪父母,這便是真正漢人的禮。

反倒是胡人,他們更喜歡他人跪自己。享受高高在上的快感。

只是他這一次選錯了人,無論是穿越來的寧采臣,還是這時代的寧采臣都不會跪他。甚至可能譏諷幾句,「何以跪胡人?」

不是想提點他兩句。使遼金相爭,寧采臣早發火了。「大宋使節見過遼國皇帝。」

拱手行禮,這便夠了。漢人禮節就是如此。

君為輕,民為重。誰會跪一個君,還是胡人的君。

看到寧采臣沒有跪,宮人很是憤怒,大聲喝斥︰「大膽!」

天祚帝一擺手︰「算了。」

「可是陛下。千萬不可對漢人手軟啊!這漢人就是賤骨頭。只有讓他們趴在地上,與泥土為伍,他們才懂得哪個是天,哪個是地。」

說話的是個桔子皮,同樣的胡服打扮。沒人介紹,寧采臣並不知道他是哪個。

其實介紹也沒用,以今日之遼,是免不了毀滅一場。遼國一亡。他們這些人又有幾個活下來?

知道一個將死之人姓什麼叫什麼,寧采臣還沒那麼無聊。

天祚帝繞著蜈蚣精看個不停,一副毫不在意寧采臣跪不跪的樣子說道︰「這些虛禮就不必了。漢人真有那個本事那就不是漢人了。還會受我等統治。無禮無能之輩,有什麼好糾纏的。」

他倒是看得開。

實力為重。真有那本事,便來打我好了。只是不見禮,不握手什麼的,我又不失什麼。我可不是漢人,那麼要臉面。最後丟人的還不是你們漢人,因為你們無能,只敢這樣發泄發泄罷了。

就像是殺豬,殺的時候叫的那個聲色俱厲、震耳欲聾。難不成你還要與豬置氣不成?它叫的越是大聲,我吃的越是開心。

這些里外事情。天祚帝是明白的,只是他不願意說罷了。

由此惹惱了他身邊的都統耶律章奴,也就是剛才開口的那個契丹人。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季父房之後。父查剌,養高不仕。章奴明敏善談論。【∣我&搜小|說網】

大安中。補牌印郎君。乾統元年,累遷右中丞,兼領牌印宿直事。六年,以直宿不謹,降知內客省事。天慶四年,授東北路統軍副使。五年,改同知咸州路兵馬事。及天祚親征女直,蕭胡篤為先鋒都統,章奴為都監。大軍渡鴨子河,章奴與魏國王淳妻兄蕭敵里及其甥蕭延留等謀立淳,誘將卒三百余人亡歸。既而天祚為女直所敗,章奴乃遣敵里、延留以廢立事馳報淳。

淳猶豫未決。會行宮使者乙信持天祚御札至,備言章奴叛命,淳對使者號哭,即斬敵里、延留首以獻天祚。

耶律章奴見淳不從,誘草寇數百攻掠上京,取府庫財物。至祖州,率僚屬告太祖廟雲︰「我大遼基業,由太祖百戰而成。今天下土崩,竊見興宗皇帝孫魏國王淳道德隆厚,能理世安民,臣等欲立以主社稷。會淳適好草甸,大事未遂。邇來天祚惟耽樂是從,不恤萬機。強敵肆侮,師徒敗績。加以盜賊蜂起,邦國危于累卵。臣等忝預族屬,世蒙恩渥,上欲安九廟之靈,下欲救萬民之命,乃有此舉。實出至誠,冀累聖垂佑。」

西至慶州,復祀諸廟,仍述所以舉兵之意,移檄州縣、諸陵官僚,士卒稍稍屬心。

時饒州渤海及侯概等相繼來應,眾至數萬,趨廣平澱。其黨耶律女古等暴橫不法,劫掠婦女財畜。章奴度不能制,內懷悔恨;又攻上京不克,北走降虜。順國女直阿鶻產率兵追敗之,殺其將耶律彌里直,擒貴族二百余人,其妻子配役繡院,或散諸近侍為婢;余得月兌者皆遁去。章奴詐為使者,欲奔女直,為邏者所獲,縛送行在,伏誅。

由此可見這是個守舊者,用今天話說是個大契丹民族主義者。

寧采臣的不跪不僅引來他的不滿,更是連天祚帝都恨上了。

當然這其中的變化,寧采臣是不知道的,因為他又不知道他叫什麼。就算是知道,寧采臣也不會承認這耶律章奴今後造反是因為他。不過利用一下,他倒是一點兒都不會介意的。

可惜他做了那麼多的工作,遼天祚帝卻對蜈蚣精的尸體比他這個真神的興趣還大。

看了蜈蚣精,又跑去看法海。

見法海為冰所封,他竟然有意伸手去模。

「陛下,踫不得。」蕭百里一直在旁邊照看著,見遼天祚帝果然伸手去模。立即擋了下來。

他知道自己的陛下是個好奇心重的人,所以他既喜歡投其所好,又是小心又小心。不小心不行,這投其所好。最多算個佞臣,但是萬一若因此傷了陛下,他可吃罪不起。就是這都統之位也做不下去。

隨著契丹人立國,這人口便吹氣似的膨脹,百倍千倍都不只。可是這國土就這麼大,官位有限。這御營都統的位子,盯上的人可不少。

更危險的是這契丹人封官不以能力。而以血緣。這姓蕭的總是比姓耶律的差一截。

老實說不是蕭為大姓,為平衡兩姓矛盾,這正都統一職是輪不到他的。

雖然名為百里,但是他知道自己沒有百里之才。因此他對遼天祚帝才是小心又小心,不使任何人有動他的機會。

遼天祚帝卻是不知他這一番苦心,見他阻了自己,反而面現不滿︰「蕭都統,你阻我做什麼?」

見他不滿。更是恭敬︰「回陛下,這和尚身上的冰是至寒,為把他帶來。凍傷了不少軍士。」

「哦?竟然是如此?」遼天祚帝的好奇心讓勾起來了。

蕭百里一見,立即向後招手。

只見立時有軍士提著水桶過來,水桶中裝有河水。

蕭百里對遼天祚帝說︰「陛下,末將這就演示與陛下看。」

「演示?演示好!」天祚帝是不知道他是怎麼演示,但是他這一好奇心一起,他是不管手下人怎麼演示。就是抓了個漢民丟上去,他也不會阻止。只要看的清楚明白,滿足他的好奇心就好。

蕭百里又勸說天祚帝離遠一些,免得身上濺上水,然後……

嘩-

一桶水潑上去。立時結了冰。不,水都沒有完全踫到法海便結了冰。

水立即變冰?他們哪兒見過這個。天祚帝先是一呆,立即拍掌大笑︰「好,好!速速去提水,再來一次。」

玩的開心,就是他自己也親手潑了一桶水。

寧采臣是看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法海雖然有些固執。勉強算個敵人,可再怎麼說,他也是位得道高僧。

這世間的羅漢竟然成了件玩具?

實在是無語,無語的很啊!

直到玩的累了,這天祚帝才想起正事。「這兩件是誰進獻的?」

一只蜈蚣精,一個法海,在他眼中也就是兩件物件罷了,而個有意思的物件。

蕭百里一指寧采臣說︰「就是這個宋使臣。」

他是想昧下來,可是天祚帝已經見到人了,再加上與耶律小王一番沖突。他想了一下,還是把寧采臣推了出來。

也是他見天祚帝高興。

前面說了,這天祚帝一高興是不吝封賞的。現在他高興了,蕭百里知道自己的封賞是跑不了的,也就不再爭取寧采臣了。

是的,他本意是想把寧采臣爭取到他這邊,怎麼說也是個法師。但是這是寧采臣與耶律小王沖突前,他是不願為了一個漢人與一個王爺起沖突的。

漢人沒什麼大用,即使是會法術,在遼國也站不穩腳跟,更加升不上去,這自然也就沒了太大的價值。

現在他自然要與寧采臣撇清關系,不為別的,只因為他的族人是真的不講理的。

如果他說蜈蚣精是他的,那麼受蜈蚣精尸體吸引而來,並在一群漢人面前吃了大虧的耶律小王絕對會把他也記恨上。

這不是可能,而是事實。他的族人他知道,就是這個脾性。所以他才會這麼大方。

封賞照領,但是這仇恨值還是還與宋人的好。這也是為什麼天祚帝問是誰進獻的,他立即指向寧采臣的原因。他這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都看到,這兩件東西是宋人的,與他無關。更重要的是傳入耶律小王的耳中。

看是寧采臣所獻,天祚帝高高仰起頭來,就差用鼻孔看人了,如果他的鼻孔可以看人的話,說不定他還真這樣做了。「宋使,說吧,你要什麼賞賜?」

寧采臣猛的抬頭。這太意外了。什麼賞賜?不過他又立即低下頭。「大宋使節奉我皇之命出使,以解兩國之憂。」

「哈哈!」天祚帝哈哈大笑,「好!好!好!」

他是真的高興。心說︰這個宋人不錯,看我勇武不凡。竟然連多看一眼都不敢,就這麼讓朕(胡人極少稱朕,到了元朝才這麼定下來)的英武不凡嚇到了。好!好!太好了!有眼力!

天祚帝哈哈大笑回了宮,寧采臣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寧采臣不知道,可蕭百里知道。

這契丹人以高貴立國,而身為契丹人的皇,天祚帝。更是傲慢的無邊無際了。

天祚帝一直自以為自己英武不凡,任何人看了自己都應該讓震到,任何事到了自己手上都應該迎刃而解。

這就是他的高貴,他的傲慢。

這樣的高貴與傲慢,是蕭百里到了他身邊之後,才體悟到的,所以他是沒能用上。「厲害!你們宋人就這點厲害,察言觀色。真是比不了!」蕭百里感慨良多。

他是見過宋人文人的,知道他們擅于逢迎,但是這麼厲害。一眼便知道怎麼搔到癢處,他也是第一次見到。

至于事實……

別說這凡人有沒有這種氣勢,就是有,寧采臣會怕他?可能嗎?

這是不可能的。

真實情況是,仰起頭來的天祚帝鼻毛露出來了。

這漠北地區,空氣中都帶著浮土,而長久生活在這的人,其鼻腔是不能看的,太惡心了。

但是他偏偏仰起頭,露出鼻毛。而寧采臣又偏偏視力極好。只是一眼便差點吐了,他當然要低頭。

一無所知的天祚帝得意,誤會了的蕭百里羨慕。但是這種事他又羨慕不來,因為他已經過了這麼做的機會。

天祚帝只是偏執,又不是白痴。第一次見面,表現害怕。他會得意,認為是王者之風;可是呆一起這麼久了,才這麼做,他會生氣,因為這樣做的人分明在耍他。

蕭百里︰「宋使,請吧!」

羨慕不來,他也只好裝做看不到,不僅是他,凡是知道天祚帝這脾性的,無不以羨慕、妒忌地目光看寧采臣。

耶律章奴更是恨聲道︰「可惡的宋人!十足的馬屁精!」

蕭百里看了耶律章奴一眼,什麼都沒說,因為他也想這樣罵。「宋使,隨我入殿,陛下等著你拜見呢?」

繞了一圈,寧采臣這才能夠去拜見天祚帝,去辦正事。

遼上京由于夯土而建,實在是談不上高大。沒辦法,泥土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的高度。

宮殿也是如此,甚至有一種低矮壓抑的感覺。進了宮中,這地面鋪的是地毯。

對地毯,寧采臣是不認識的。不過據說這遼人擁有波斯地毯,也算得上名貴,倒也符合皇室的身份。

只是你鋪地毯也就算了。那是什麼?熊皮。那又是什麼?老虎皮。

抬頭一看,天祚帝椅子上面是塊大匾,上面寫的是契丹文,不過寧采臣倒是覺得寫上「聚義廳」三個大字,更加合適。

無論是城池的建築,還是這里面的擺設,又或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聚義廳」絕對比什麼「正大光明」、「乾清宮」之類的,更加貼近現實。

「宋使上前,跪拜吾皇。」死太監站在龍椅下的一個台階,扯著公鴨一般的嗓子,叫得是又長又尖。

天祚帝就坐在龍椅上。

老實說寧采臣一直懷疑這沐猴而冠,這學人穿衣怎麼會穿不出氣度來呢?

可是看了遼天祚帝,寧采臣突然懂了。說他是皇帝,不如說是更像是個山大王,難怪阿骨打對他不屑一顧。

不說這衣服服飾與龍椅不搭,就是這神態。看了的人,不僅不會覺得他威嚴高貴,而是有一種上去給他一拳的沖動。

真他女乃女乃的欠揍!

寧采臣上前一步,恭身抱拳行禮︰「宋使節奉吾皇之命拜見遼國皇帝陛下。」

寧采臣沒有跪,那太監火了。「大膽宋人,見了吾皇陛下為何不跪?」

寧采臣抬頭掃了他一眼︰「漢人無跪拜之禮。」

太監︰「放肆!我大遼為父,你小小宋國為子,以子跪父,天地之理。你這宋人還不跪下。」

不要看是個太監,知道的還不少。這宋遼的地位落差,也是宋金聯盟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這死太監還說的極為有理。

你不是說漢人無跪拜之禮嗎?那咱就拿這父子說事。

自五代的後晉稱遼為父國而自稱兒皇帝,到宋稱金為伯父之國而歲幣獻納不止。

漢人是沒有跪拜之禮,這誰都知道。可他們不是漢人,他們是胡人,這胡人之間跪拜極為常見,也是他們彰顯高人一等的手段。

這跪與不跪,只要是胡人王朝,都是分外重視的。

可以說每一次有宋使來,他們都要糾纏于此。為此他們不惜學習漢學。

漢人沒跪拜禮儀,但是漢人卻也同樣跪拜親人,這是那太監學到的。

越是國力變弱,他們越是如此。沒有人說話,全看著寧采臣。只等他下跪,結束這拜見的禮儀。

耶律章奴看著寧采臣︰「哼!你不是好奉迎嗎?跪了才更奉迎。陛下就是太仁慈,還給個台階讓跪。這若是我的奴才,膽敢不跪,我一鞭子都能抽死他!這奴才跪主子天經地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