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儒,一直面帶微笑的李劍凌緩緩的斂去了笑容,兩道劍眉輕皺,現出了一抹愁色。今日收獲了一個承諾,卻換回了一堆麻煩事,讓他覺得有些虧了的同時,也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九鼎入京,這件大事他是知道;制舉考試他也知道,考試之後還要殿試他也知道;同行挑釁他還知道。但是,本以為這是三塊口味不一樣的大餅,一塊一塊來吃,或許難啃,但李劍凌也有信心不至于噎著。
但是沒料到,如今這三件事竟然湊到了一塊,被武則天揉成了一塊大餅,朝著他狠狠的砸來,噎的他白眼直翻!
原本以為制舉考試,會是他的登天之路,但是此時,在各種巧合的匯集下,在他面前首先便出現了幾道萬丈深淵——寫賀文,自然免不了和那些白菜大儒擦出幾道火星子,這是第一道。
祭天大典之後的狗屁「問責」,算是正式的第二次交鋒。若是自己在這里敗下陣來,後面的事情也不用做了,跟著岳父大人做生意去得了,所以這次也得好生應付著。
第三關則是制舉考試,考試之後還要有殿試,而殿試武則天作為主考,三都國子監祭酒要作為主輔考,六京縣府學學館派出大儒作為輔副考。這才是自己最凶險的地方,一不小心,或許,這登天之路就摔得鼻青臉腫了!
李劍凌下意識的端起酒瓶,抿了一小口,這才發現,瓶中早已經空空如也。李劍凌搖了搖頭,將這些事甩出腦海,無論如何,今日出門踏青,怎麼的也得輕裝上陣,不能被這些破事惱了心情!
然而,再次始料未及的是,剛出門,宣他進宮的手諭便來了,前來宣旨的竟然是馮元一!
再見馮元一,卻是讓李劍凌感覺不勝唏噓。
如此才俊,卻是一身宦服,看著便覺可惜,只是再是可惜,那也終成定局,無法改變了。再者,馮元一的將來和歷史上的地位都不錯,勝過許多人。這般想著,李劍凌便覺得安心了許多。
沖著馮元一笑道︰「馮兄弟,你也難得出來一次,這次帶些酒回去!」
馮元一微微一愣,輕輕垂首道︰「李助教客氣了,還是喚某高力士吧。」
頓了頓,馮元一又抬起頭來,正色道︰「陛下要為九鼎銘文,已經召見了朝中善書善畫的大臣前往洛成殿,陛下催的急,咱們還是莫要為這小事擔擱時間了!」
馮元一的態度,讓李劍凌覺得有些陌生,但是卻又不好說什麼。謹慎小心本就是自己的對他的建議,從此細節便可看出,馮元一的的確確是听進去了自己的話,一時間,讓李劍凌心情倍感復雜。
原本打算去踏青所備的車,最終給了李劍凌進宮面聖。卻不料,馬車剛要上橋,一輛從長夏街駛來的馬車也正好到了橋頭,幾乎就要撞到一塊去了。
好在老王頭手法老道,一把勒住了馬韁,穩住了馬車,但是兩輛馬車卻都是一通劇烈的顛簸。
李劍凌掀開簾子一看,卻正好見旁邊馬車也掀開了簾子。乃是一個錦服老者,國字臉,刀劍眉,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樣,李劍凌敏銳的感覺到,這個人應該是一個上過戰場的老將,這樣的氣勢,即便是久居上位的宰相也難有。
洛陽城中,達官貴人其實多不勝數。用後世一句話來說「在京城隨便砸一塊磚頭,準能砸出幾個王子貝勒來」,其實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只要是京城,都會是這樣。
李劍凌也不敢怠慢,沖那人抱歉一笑,道︰「讓老先生受驚了!」
那老者含笑點了點頭,一雙劍眉頓時柔順了下來,前一刻還是一個馳騁疆場的大將,這一刻卻又變成了一個「王元寶」,變化之快,讓李劍凌大跌眼鏡。一時間,李劍凌倒更加懷疑這個老者只是一個厲害的商人,頓時,李劍凌又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推測來。
不過這個念頭,他也是一閃而過,不管是商人還是將軍,都是自己的馬車從岔路沖出去,錯在己身。李劍凌沖著老王頭喊道︰「王伯,將車退開,讓人家先過!」
老王頭有些不願意,道︰「郎子,千萬莫耽誤了進宮的時辰呀,這可是大事,還是讓他們退一車吧!」
馬車不能倒檔,前進容易倒退難,李劍凌自然知道,但是自己的馬車駛從惠訓坊使出來,而對方的馬車駛從長夏街出來,說到底,乃是自己的車違犯了「交通規則」,不佔理。
「無妨,本就是我們出來的突然,不是他們的錯,我們退一車,讓他們先過!」
老王頭就不再說話,跳下馬車,牽著馬倒車。那老者沖著李劍凌點了點頭,笑道︰「多謝小郎了!」
李劍凌含笑回禮,道︰「老先生請先行!」
馮元一將這一幕看在眼中,目光閃閃,不知在想些什麼,李劍凌放下簾子,回過頭,卻正好捕捉到了這一幕,不由笑道︰「某是個講道理的人!」
本是玩笑之語,但是馮元一卻是肅然點頭,道︰「多謝先生教誨,力士受教了!」
李劍凌一愣,不禁搖頭苦笑了一聲,喊道︰「王伯,我們走吧!」
然而今天,注定是「出門不利」。馬車到了清化坊,卻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住了,馬車難以寸進,李劍凌輕嘆一聲,道︰「馮兄弟,咱們下車步行吧,也不知道今日有甚好事,這宣仁門前竟是這麼多人!」
馮元一一愣,詫然道︰「你不知今日有什麼事?」
李劍凌尷尬的模了模鼻子,尷尬的問道︰「難道還真有大事?」
馮元一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見李劍凌表情卻不似作假,不由苦笑道︰「今日是制舉報名的日子,這麼大的事情,你竟然不知道!」
李劍凌也是听的一呆,道︰「竟有這麼多人參加制舉!」
「這並不算多。」
馮元一在前領路,卻是側著頭給李劍凌解釋道︰「陛下第一次下詔制舉之時,親至殿試,各地考生多大一萬五千余,考試整整延續了十多天才結束!這次制舉下詔到投名時間並不充裕,才半個月的時間,所以太遠的州府考生少了不少,這次能有一千多人就不錯了!」
制舉是和常科相對的選官考試,常科每年舉行一次,而制舉則是皇帝臨時決定,次數和時間則是沒有限定;選拔的範圍比常科廣,中第的人數也沒有定額,但是,制舉太過自由,從另一方面來說,便是對考生的要求提高了許多。
常科主要考試明經科和進士科。博聞強識,過目不忘者考明經;天賦靈秀,出口成章之人考進士。而制舉考試的則主要是「治國之策」,出題往往緊貼朝政國策,一般讀書人沒有實干經驗,是很難出彩的!
再加上武則天掌權這些年,制舉幾乎每年都有開設,許多有心之人發現,每次開設制舉,都和朝堂風雲隱隱相對。是以參加制舉做官,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保不定卷入風波之中,丟了官位又丟了性命。
所以,即便制舉有很多比常科優越的好處,卻依然不是科舉的主流,並未受到讀書人的過分追捧。
李劍凌跟著馮元一擠出人群,便看到了宣仁門,兩人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也顧不得什麼風度,雙雙拎起褲擺跑了起來。自然沒看到在他們身後,之前在安眾坊遇見的那輛馬車,正從道光坊中緩緩駛出。
車中的老者掀開簾子,正好看到李劍凌雙手拎起袍子下擺,小跑著進了宣仁門,不由輕笑了起來。這時,車中的另一人也湊了上來,竟然是唐睿!
看到李劍凌和一個小太監一起小跑著,唐睿也不禁笑罵了起來︰「這小子這般放浪模樣,卻能為人師表,也真是一樁奇事!」
「休璟認識他?」
唐睿笑道︰「此子不是別人,正是某上回修書與你之時提到的李劍凌,如今在國子監任國子助教。他自己也開了一個私學,有學生一百多人!」
「是他?」
那老者捋了捋胡須,不住的點頭道︰「不錯不錯,當真不錯!」
唐睿放下簾子,恥笑一聲,道︰「看他這模樣就斷定他不錯,這可不是宗仁的處事之風啊!」
那人嘿然一笑,道︰「先前在安眾坊橋頭遇到一次,他退了一車,給我讓了一道,是以某才能斷定此子當真不錯!」
唐睿一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道︰「竟然給你這個唾面自干的婁師德讓道,李劍凌這小子真是•••哈哈•••」
唐睿哈哈大笑,卻是笑的婁師德吹胡子瞪眼,對唐休璟怒目而視,破口大罵︰「好你個唐休璟,這事兒都這些年了,你還沒笑夠•••你——你怎就這般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