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平定嘉興

隨著六千中華軍戰士從蘇州、松江府向浙江挺進,大明朝在浙江的統治迅速地土崩瓦解。原因無它,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形勢,這都佔著明顯優勢啊。

若是回到戚繼光的時代,大明朝在浙江的軍事實力那絕對是一等一的。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浙軍的實力快速沒落了。數十年間,僅有的一些良好軍事傳統,隨著浙軍支援登州等各個大明朝的軍事重鎮,參加抗擊後金等大小戰役,也已經消耗殆盡。其實不光是浙軍,哪怕是著名的巾幗女將,四川總兵秦良玉率領的赫赫有名的「白桿兵」,到如今也是精英盡喪,將士青黃不接,實力早已不如從前了。

雖然在黃復華宣布造反之後,浙江布政司在大明朝的嚴令下擴軍備戰,號稱擁軍十萬。可實際上,這些臨時被強行征召起來的軍戶,農民,經過這麼短的時間,能有多少戰斗力,那絕對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也不能說如今的浙軍就是一塌糊涂了,還是有一支規模在千人以上,一等一的水陸兩棲作戰部隊,那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英勇神武的「白盔軍」。這支由「大明游擊將軍」,黃復華的家僕,吳二林同志率領的部隊,不管是從名義上,還是實際活動範圍,都算是浙江的軍隊。只可惜,這支活躍于溫州地區,玉環,洞頭,舟山,嵊泗等島嶼的強大軍事力量,顯然也是大明朝廷的敵人,和中華軍是一伙的。剛過正月初六,白盔軍就在溫州那邊動手了,還從海上威脅寧波府。

首先遭受中華軍沖擊,紛紛改弦更張的是臨近蘇松兩府的嘉定府。元世祖至元13年,公元1276年,元朝政府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即升為嘉興路總管府。明朝也一樣設置為嘉興府,下轄嘉興、秀水、嘉善、海鹽、石門、平湖、桐鄉共七個縣,府治在嘉興、秀水(在今天的浙江省嘉興市)。

經過了以少勝多,殲滅張可大率領的精銳「皇帝親軍」一役以後,明軍在浙江的主力部隊早已聞風喪膽,心無斗志。隨著從松江府傳來的中華軍閱兵儀式的壯觀場面,浙江地區的明朝大小官員更加人心惶惶,深知自身的命運很可能成為風中殘燭。既沒有對抗中華軍的軍事實力,歸順新朝即使手中權力可能不保,可是身家性命可以保全,而且短時間內「錢途」更加光明,起碼俸祿會更加優厚。于是,大明朝的官員們只要不是讀聖賢書讀傻了腦袋,一味死忠于崇禎皇帝,還是很清楚應該作何選擇。一時間,「有識之士」審時度勢,紛紛棄暗投明。

已經得到當地部分百姓熱情擁護的中華軍兵不血刃,嘉善、平湖兩縣相繼宣告易幟。在兩縣各留下一個連的兵力駐守,同時發動群眾,以潛伏在這兩地的農莊、商莊的民兵為骨干,組建民團,只短暫休整了兩天,大軍就繼續出發了。中華軍的一個團從平湖,從靠近杭州灣的陸上向海寧挺進。剩余四千多戰士直取府治所在地嘉興、秀水。

1634年2月8日,四千中華軍軍將士分兩路行軍作戰,以摧枯拉朽的勢頭,突破了零星的微弱抵抗,進圍嘉興府治。僅過了兩天,在中華軍戰士用大炮將一段寬度超過三米的城牆整整轟塌削低了一米多之後,所有人都認清了形勢,嘉興、秀水也宣告勝利地和平收復,迎來了光明。

在桐鄉的縣衙後堂,王夫人看著自己的丈夫,王縣令苦著臉,皺著眉,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十分費解,開口問道︰「老爺,我看你自打過年前就開始心神不寧,你到底在擔心什麼?你這麼來來回回的,把我都快繞暈了。」

「夫人哪,這吳王的大軍眼看就快來了。我在為這發愁啊。」

「老爺,你是拿不定主意,是戰是降嗎?」

「那倒不是。我桐鄉縣既無險峻的地勢,也沒有雄厚的軍力,可以抗拒上萬大軍。再說,這中華軍人數極多,戰力又十分強悍,連東虜韃子也不是他們的對手,非我等臨時拼湊的民勇可以相比。」這宣傳總歸是要夸大一些的,這不,不到五千的人數一下子就成上萬了。

「既然如此,老爺你還愁什麼。不是听說這吳王不是一般的草寇,老爺你這般官聲不錯的人還擔心什麼?」

「我是想找到門路,跟那邊早點接上頭。也好繼續為官。可惜,我全然沒有那邊的關系,無從下手。難,難啊!」王縣令長嘆一聲。這王縣令做人十分精明,他通過暗地里做生意,修水利,搞募捐時收多報少等手段,暗里積攢了不小財富,而明面上還保持了不錯的官聲。甚至,借著募練民勇對抗中華軍的名義,他還撈了不小的一筆。

「老爺,老爺!」管家的急促喊聲越來越近,打斷了夫妻兩人的談話。原來,有個意想不到的客人來訪。如今,桐鄉百姓已能听到從北面方向隱約傳來的隆隆槍炮聲,有不少人在翹首盼望中華軍的早日到來。在這勝利進軍的形勢下,根據上級指示,桐鄉黃家分莊這個地方組織派人來向王縣令等人做爭取工作了。

當下,雙方一拍即合,王縣令等表示一定順應形勢、順應民心,運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保護地方,造福桑梓,等時機成熟立刻棄暗投明,率領鄉勇等武裝力量投誠,促成桐鄉的和平歸順。

為防止有官紳富豪認不清形勢,組織力量妄圖抵抗,地方組織加強了政治攻勢。大家經過商議,以中華軍的名義起草了一份警告文書,抄寫多份,分別張貼到縣城和各鄉鎮。警告文書的主要內容是︰中華軍已經勝利攻克嘉興府,桐鄉也即將收復。大家要認清形勢,各安職守,安定民心,不得逃跑,不得破壞,維護好地方秩序,文書檔案等,等待中華軍前來接管。這封文書發出之後,令桐鄉全縣震動,混亂局面開始改觀,城鄉百姓都感到中華軍就在自己的身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