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杭州十門

1634年2月14日凌晨,中華軍下屬一個連的快速反應部隊,在桐鄉地方組織人員的領路下,來到了桐鄉縣城北門,按照事先約定的信號叫開了城門。這邊一發出信號,王縣令連忙叫手下打開城門迎接,中華軍隨即入城,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

當中華軍戰士們乘坐自行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英勇威武地從群眾跟前經過時,整個桐鄉縣城都沸騰了,人們紛紛涌向街頭,頻頻地向戰士們招手致意。千百雙懷著敬佩的眼光一齊投向戰士,戰士們則報以友善的微笑。

2月中旬,嘉興府七縣在並未爆發激烈戰斗的情況下,先後全部歸于吳王的統治。中華軍兵鋒漸近杭州府。

2月16日,中華軍大部隊在向杭州繼續進軍的途中佔領崇德縣城。不損害群眾一草一木,不拿人民一針一線,就在民房屋檐下就地休息的中華軍戰士們雖然滿身灰塵,但個個都是精神抖擻。他們以實際行動迅速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歡迎。

這一天,天才蒙蒙亮,剛過四十的姜旭就起床了,趕到自家菜地里收獲了一些新鮮的蔬菜,就叫上昨天傍晚才到他家的遠房大佷子,挑起擔子,向著杭州城里趕去。

姜旭挑著一擔菜走在前頭,昨天才初次見面認下親戚的遠房大佷子姜煥成也挑著菜擔子,不緊不慢地跟著他。

姜旭看到姜煥成的一招一式都是透著莊戶人家的熟悉勁兒,笑著說︰「大佷子,看來你在家也是經常干活呀!」

姜煥成馬上答道︰「叔,可不是嘛!都是小門小戶,不干活,這日子哪里過得下去。」這話其實不全是實話。以前,姜煥成倒確實是個二十才出頭的農家小伙,可如今,卻是中華軍中一名入伍僅兩個多月的新戰士。姜煥成的太爺爺和姜旭的爺爺,那是同胞兄弟,這麼算起來,姜煥成正是姜旭如假包換的遠房大佷子。這回,因為有著這麼一個親戚在杭州,他就接受了上頭派下來的偵查任務,前來了解杭州城慶春門這一帶里里外外的各種情形。

據姜煥成所知,接受這樣偵查任務的不下二十人。也是,這杭州城可是人口百萬的大城,大大小小的陸門,水門加在一起,光城門就有十座之多。

杭州的築城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當年隋朝大臣楊素平定江南後,為了增加杭州的防御能力,發動南星橋一帶的百姓,沿著鳳凰山造了城牆,當時只有四座城門︰西北面的錢唐門,南面的鳳凰門,北面的鹽橋門,東面的炭橋新門。唐朝建立以後,相對于都城長安,杭州那是天高皇帝遠,城區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但為了避朝代的年號,把所有帶「唐」字的地名都改為「塘」字,錢塘門、錢塘江這些詞都由此而來。

趙構逃到杭州建立南宋王朝的時候,為了保命和抵御金兵入侵,大量修建城牆,杭州的城牆建設達到頂峰,城門最多時共有21座。一來風景不錯,二來作為當時杭州的制高點,從而定在鳳凰山上的南宋皇宮,有三個城門︰和寧門、東華門和西華門。杭州作為當時的首都,人口倍增,城區迅速地往外擴張,外城的城牆共有旱城門十三座,水城門五座。旱城門的東城樓有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開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南面的城樓有嘉會門;北面的城樓有余杭門;西面有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此外的水門五座,分別為保安、南水、北水、天宗、余杭。

南宋滅亡以後,元朝明文規定禁止修建城牆,杭州的城牆毀壞了很多。元代末年,張士誠佔領了杭州,更換和廢除了一些城門,這杭州的城門就變成了十三座︰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余杭門、和寧門、清平門、天崇門、北新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永昌門和候潮門。

到了明朝,杭州的城門名稱又有了變更︰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候潮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這七個城門一直沿用到了現代。和寧門、清平門、天崇門改為了鳳山門,而余杭門改稱武林門,永昌門因在附近有草橋,也稱草橋門,此處又是觀賞錢江潮的好地方,後改稱望江門。這就是為明末老百姓所熟悉的杭州十門。

昨天傍晚,在雙方講清了輩分淵源,並收到了姜煥成呈上的一吊黃燦燦,沉甸甸的銅錢,還有兩雙棉襪,作為晚輩孝敬長輩的禮物之後,姜旭和他婆娘對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大佷子早已經是相認恨晚,對待他那自然是熱情萬分。姜旭和他老婆並不識字,否則就會看出這串銅錢上都寫著「中華通寶」,猜出一些端詳。不過,對老百姓來說,他們才不管是哪家的銅錢,只要是錢,是好錢,就能花,就是硬通貨。

至于棉襪,那是第一個實現機器大生產的紡織工業拳頭產品。明末,松江府本來就有生產襪子的手工作坊。黃復華從現代搞到了一個20世紀早期的手搖式織襪機,在組織人手消化吸收這個機器之後,采用水力,蒸汽等多種動力,順利實現了襪子的機器化大生產。

姜旭的家在杭州城慶春門外的一個自然村落里,離開慶春門不過十來里地。姜旭是一個菜農,據說從他爺爺的爺爺輩開始,他們姜家就是服務于「杭州城菜籃子工程」的光榮一員了。慶春門外這一帶,在南宋時就是偏安江南的趙氏皇城的後花園,以後這里一直是以民居和菜地為主,成了杭州城里居民們的主要蔬菜供應基地。勤勞的菜農們大清早就挑菜進城,然後沿街叫賣,等到賣完蔬菜之後,再到附近人家的家里面,要一些糞便帶回去用作種菜的肥料。因此,每當路過這里的時候,空氣中都是散發著一股糞便的臭味。「慶春門外糞擔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有了這麼一個說法了。

當然,香氣撲鼻的城門也有。候潮門因為城門瀕臨錢塘江,每日兩次可以候潮,所以得名。從紹興等地方的老酒運到杭州來,都必須經過候潮門旁的安便水門,然後下船,改用馬車運輸。候潮門的道路崎嶇不平,酒壇經不住車馬的顛簸,老是溢出來,陣陣酒香撲鼻。

錢塘門外,有聞名江南的的香市。在舉行香會的日子里,城里的人從陸路進出,要走錢塘門;而松木場下船的香客進城,也要走錢塘門。「錢塘門外香袋兒」,城門下人如川流,幽香陣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