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洛行自從將蔣師堂、張璜釋放以後,此舉便在淮北大地上引起一場大地震,勝保憑自己的力量無力與張洛行抗衡,只好向清廷搬兵,朝廷命令僧格林沁兵發皖北,準備一舉剿滅張洛行捻軍。張洛行得知探報之後,為了保存實力,立即將黃旗捻軍四處分散,化整為零,並不斷在四處襲擾僧軍,使僧格林沁一時模不準張洛行究竟在何處,僧軍只好暫駐廬州,在探听準確之後,再一舉全殲張洛行。張洛行則帶領他的黃旗捻軍,再一次來到與徐州交界的蕭縣城。而軍師龔德則帶領他的黑旗捻軍駐扎于濉溪口之北的相山廟窩中。
這蕭縣東南部多大山,地勢險要而民貧瘠,因此,清廷並未有駐強兵于此,也非捻軍所垂涎之地,張洛行所圖者乃徐州也。縣城坐落于岱山之南,岱山以西即是平壤沃野,若遇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也算是個豐腴之地。但偏偏上天不為人爭氣,到了咸豐年間,十年九災,天災地荒加人患,一起向本來就疲憊不堪的蕭縣人襲來,把一個本來就貧如干柴的皖北小縣,逼得人們離井背鄉,到處流浪乞討,艱難度r 。
先是,在這一年的正月間,太平軍一舉攻破江寧城,又連克揚州、鎮江等城,張洛行等志士仁人,在渦陽縣的雉河集聚義起事,劫富濟貧,拷逼官紳富戶。蕭縣農民周大富、徐千愛等人為官紳所逼,聚眾為盜,襲擾縣境,蕭縣知縣楊韞續率團勇將周大富捕獲,同時被捕獲者共七八十人。全部被楊韞續屠殺。
張洛行得知此消息後,憤憤地對龔德說道︰「天災是人所無法控制者,百姓遭難,本應由衣食父母來加以救援,使其速月兌困境,但官府不但不予過問,反以反叛罪之,大肆殺戮,天理何在?公義何存?我必y 發兵前去討伐之!」于是,由渦陽發兵再抵蕭縣。
蕭縣城三面負山,西面自岱山口以南,峰巒綿亙,蜿蜒曲折,直達宿州境內,惟獨中間瓦子口斷峽豁開,外阻岱河,控扼險隘,是入城的必由之路。
張洛行領兵先由濉溪口子集一路北進,先將軍兵屯駐于丁里集附近,對近在咫尺的蕭縣城形成威逼之勢。楊韞續听說之後,全城大為震動。楊韞續揚言︰「前不久你張洛行就已經襲擊過蕭縣城,當時的縣令呂贊揚被你們趕下了台,今r 你們又來襲我蕭縣城,我楊韞續豈是呂贊揚那種無能之輩,我管教你們肉包子打狗——有來無回!」
但是,張洛行也不是庸碌無能之輩,為慎重起見,他只在丁里虛晃一招,並未直接攻打蕭縣城。他指揮捻軍繞過蕭縣城,一路西進,抵達保安山、王家集、何家集一帶,兵鋒指向黃口集。離蕭縣城只有幾十里處的相山廟,即是龔德的駐軍之處,捻軍兩軍南北夾峙,對蕭縣城形成包圍之勢。
不久,一個噩耗即傳進蕭縣城,傳進楊韞續的耳朵中,說黃口集練長王景焰兄弟因帶領民團襲擊張洛行,團丁不堪一擊,大敗而潰,合家均被捻軍所殺,一起被殺的團丁共計百十余人。張洛行佔據黃口集,兵鋒指向碭山境內之包家樓,聯營數十里,周圍二三十里之內全是捻軍,其勢可謂囂張,雲雲。
張洛行在黃口集盤桓五六r ,方要引兵退去,一r ,忽見東方塵土飛揚,旌旗招展,一彪人馬疾馳而來。張洛行趕忙命令吹起號角,集合人馬,擺開陣勢,做好了迎敵的準備。
對面快馬疾馳,很快便到達張洛行軍隊面前,來人非是別人,正是時任蕭縣縣令的楊韞續,跟在他身後的是蕭縣練長李宗聰,並有練丁二百余人,他們y 乘張洛行不備,準備進行偷襲,沒承想被張洛行及早發現,偷襲不成,變為兩軍對壘。
楊韞續撥馬出陣,手握長槍,趾高氣揚的端坐在馬背上。只听楊韞續大聲斷喝道︰「大膽反賊!今r 已是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了,現在已不是呂贊揚當家的時候,現在的蕭縣縣令,是你楊韞續爺爺,爾等不要猖狂,趁早下馬就縛,我可饒爾等不死,也免得爺爺我大動干戈了!」
楊韞續罵過之後,只見李宗聰打馬而出,挺槍向張洛行刺來。張洛行躲閃一旁,早有小將張五孩y 挺槍打馬而出,這時,只見一位女將撥馬向前,將張五孩攔住,口中說道︰「對付此等無名小輩,不必煩擾張將軍,有吾安嬌足矣!」
你看那安嬌,打馬如飛,猶如離弦的快箭,直奔兩軍陣前,她勒住胯下的踏雪無痕戰馬,手挺一桿竹竿槍,擺好架勢,y 與李宗聰一比高低。
李宗聰一看,來人竟是一員年輕女將,就打心里看她不起,他譏諷地說道︰「女女圭女圭,像你這樣的美女嬌娘,不在家中相夫教子,出入兩軍陣前有失你的體面不說,如若我一刀將你殺死,豈不可惜了你這美貌年華麼?」
安嬌一听這話,氣憤地說道︰「清妖看門狗,你說什麼大話?是狗屎,是豬糞,不是光靠嘴皮子說出來的,你要是能贏得了你姑n in i手中這條竹竿槍,就算你有本事!」說完,兩人便戰在了一起。
你別看安嬌身高不過六尺,沒有張宗禹、張五孩那樣的強壯體魄,舞動起手中的竹竿槍,上下翻飛,左來左檔,右來右拼,毫不遜s ,倒也使李宗聰刮目相看了。她胯下那匹毛s 如雪的戰馬,名曰踏雪無痕,它也真是名不虛傳,在兩軍陣前飛來奔去,就像一道道閃電,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捻軍陣中起初對安嬌也是不屑一顧,認為她不是逞能,就是活得不耐煩了,現在見安嬌有如此本事,都不禁豎起了大拇指,嘖嘖稱奇,並大聲為她吶喊助威。直到此時,人們方才知道,捻軍巾幗護衛營的營官安嬌,竟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中豪杰呢!
說到這安嬌,咱們必須說說她的來歷。安嬌從小生長在河南省固始縣城內一位武舉人家中,父親名叫安泰,從小以習武為業,安嬌從五歲起,就同父親一起練習武功,長槍短棍,馬上步下,騎馬sh 箭,飛鏢暗器,無一不學,到了二十歲上下,已經成為名震一方的女中豪杰。安嬌雖是女子之身,卻x ng格開朗大方,一天到晚風風火火,就像男子一般。因此,認識了不少江湖好漢,世間豪杰。
一天,安嬌隨母到固始街上辦事,遇到一伙流氓惡少正在欺負一位過路女子,他們口出穢言,動手動腳,把那女子戲弄得直是哭泣。安嬌看不下去,上前搭話︰「諸位,朗朗乾坤,光天化r ,爾等如何做這等齷齪勾當?欺負一個弱小女子,算什麼英雄好漢!」惡少中一位豬頭猴腮的小子走到安嬌身旁,嘿嘿一笑,上下打量了安嬌半天,然後對他的幾個狐朋狗友說道︰「兄弟們,你們快來,這一位比起那位來,可就是天上r nji n了,如若把她迎娶回家,本少爺可是三生的造化了!」
于是,不由分說,幾個流氓一下子便將安嬌包圍在垓心,動手撕拉起來。安嬌本不想動手,但事到如今,也就由不得她了。安嬌氣憤難耐,使出飛腿猛拳,三下五除二,將幾個流氓全打倒在地,他們哭爹喊娘,丑態百出。直到此時,他們方才知道,面前這位柔弱女子,竟然是一位武林高手,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事到如今,他們也只好自認倒霉了。
自打那次拳打眾惡少之後,安嬌的名氣也就在固始地面上傳送開了。但是,也因此而惹下了大禍。原來,那位豬頭猴腮的家伙,不是別人,正是時任固始縣令張德全的三公子張唔得。安嬌膽敢打縣太爺的公子,這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嗎?這個馬蜂窩算是捅大了。
一天,張唔得帶領十幾個團勇,突然闖進安嬌的家中,將她的父母捆綁起來,押解進縣牢獄,天天遭受毒打不說,還不給飯吃,不給水喝,不幾r 就將兩位老人折磨死了。當時安嬌去探望生病的姥姥,不在家中,因此躲過一劫。待安嬌回到家中,不見了父母的蹤影,向鄰居一打听,方知道事情的原委。她止不住怒火中燒,火冒三丈,提起寶劍,就要去找如此草菅人命的縣官算賬。鄰居聞知,極力相勸。大家說道︰「姑娘,因為你的魯莽,已經讓你的父母死于非命,難道你還不接受教訓?常言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僅憑你一個人的力量,你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動不了縣太爺一根毫毛。還是先忍忍吧!」
從此,安嬌不再敢在家中度r ,只好身背寶劍,肩挎行囊,走上了闖蕩江湖的道路。一天,當她走到一個叫做臨渙集的地方,正好遇到張洛行的捻軍與清軍對壘。一名清軍營官張牙舞爪,騎馬罵陣,安嬌听不下去,未經任何人允準,便獨自一人沖向前去,只一個回合,便將那個清軍營官一劍刺于馬下,清軍因此大亂,潰敗而去。
正當安嬌y 轉身離去之時,只見一個身著黃s 袍褲,紅帕裹頭的年輕捻軍小將,打馬如飛,霎時便來到安嬌近前。只見那人坐在馬上,雙手一拱,先施禮而後說道︰「敢問女俠姓甚名誰?家居何方?總不能就這樣不聲不響的一走了事吧?對我捻軍來說,大恩不報非君子;對姑娘來說,就這樣離去,不是太失禮了嗎?」
安嬌止住腳步,上下仔細打量面前這位年輕將領,不覺為他的年輕英俊,說話和善而又彬彬有禮的舉動所吸引,她不禁長嘆了一聲,說道︰「雖說天下道路寬廣,我卻不知道我要走的路在哪里;土地雖然寬闊,卻沒有我的容身之處。四海為家,大地為舍,心中一片茫然,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只听那位英俊的小將說道︰「看來,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了。姑娘既然如此說,我就更加不忍心放姑娘離去了。」稍微停頓了一會,小將繼續說道︰「說了半天,竟忘記給姑娘做自我介紹了。我姓張,名字叫宗禹,家住渦陽縣雉河集,捻軍總旗主張洛行是我的親叔父。剛才姑娘出手相助,可見你與那些清軍不是一路人。我們捻軍中也有不少女兵,如果姑娘自己願意,那就加入我們捻軍吧!」
這時,張洛行,龔,還有張宗先、張宗道、張宗志、張喜、張易、張五孩、王宛兒等人,都騎馬圍攏過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對安嬌的勇敢行為夸贊不已。失去父母的安嬌,重又找回了逝去的親情。不知不覺,便跟隨張宗禹一伙人回到了營地。安嬌似乎覺得,剛剛發生的一切,猶如在夢中一般。從此,安嬌即成為張洛行黃旗捻軍中的一員。張洛行見安嬌武藝高強,人又年輕美麗,一身正氣,在戰場上勇敢無畏,便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喜愛得不得了,于是,便隨之委以重任,以巾幗護衛營營官用之。從此,安嬌和其他姐妹一樣,便成為一名黃旗捻軍中的優秀女戰士了。
安嬌與蕭縣練長李宗聰兩馬相遇,互不相讓,大戰了二十回合。安嬌手持竹竿槍,這是捻軍中使用最多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兵器;李宗聰手持紅纓長槍,這是當時清軍中使用最多也是最普遍的主要武器。兩支槍上下翻飛,一來一往,槍來槍擋,打得不可開交。只見李宗聰撥馬便走,安嬌縱馬y 追,正在此時,突听捻軍陣中響起一陣銅鑼聲,古代打仗,有擂鼓而進,鳴鑼而退的軍規,鑼聲一響,這是要安嬌收兵的命令,安嬌不敢抗命,只好打馬回營。
回到營中,安嬌對張洛行說道︰「總旗主,我戰得興致正濃,不消半個時辰,我便會叫他去見閻王了,為何鳴金收兵,誤了我的好事?」
張宗禹說道︰「我的好嬌妹呀,你只顧在馬上拼搏,卻沒有注意到李宗聰背後的練勇在做些什麼?他們正忙著往火槍中灌裝火藥,想對你進行偷襲,紅纓槍無法戰勝你,卻想用這種下三爛的手段來取勝,所以,為了不使你遭受暗算,才鳴金收兵。」
安嬌听後,這才恍然大悟,感激地說道︰「宗禹大哥,多謝你救了我一命!今後,我安嬌定當報答!」
這時,只見對面練勇陣中火蛇飛舞,濃煙彌漫,響起了陣陣槍聲。捻軍隊中也早已做好了準備,步兵騎兵撤往陣後,只留少數兵丁點發火槍,與練勇形成對壘之勢。捻軍中前不久從清軍中繳獲一桿抬槍,sh 程遠,威力大,彈丸能打到二里路遠,也開始點燃發sh ,只見練勇隊中不斷有人中彈倒地,這可喜壞了眾捻軍兵將,每見有練勇倒下,便會爆發出一陣歡呼之聲。
不過這種抬槍,與火藥槍一樣,每放完一槍,必須將備用竹筒中的火藥再倒進搶管中,然後才能再點燃放sh 。這樣一來,就耽誤了時間,也給了對方一段準備的空隙。沒等捻軍放第三槍,只見練勇抬著尸體,迅速逃逸,回蕭縣城去了。
張洛行對眾捻軍說道︰「這黃口集離徐州並不遙遠,如騎快馬,一個時辰便可到達,因此,我們不能戀戰,而且要做好隨時迎擊清軍的準備。今晚,我們就返回濉溪口子集相山廟中,那里山高林密,離徐州也遠,時下也無清軍重兵把守,是我們隱蔽的好去處。再者,與龔軍師連為一處,實力增強,今晚便可高枕無憂、安穩歇息了。」于是,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繞過蕭縣縣城,一路向濉溪口子進發而去。
早有快馬將張洛行一行人的行蹤告訴了龔德,龔德對部下說道︰「黃旗捻軍與黑旗捻軍合起來有幾萬人馬,不可能不搞出動靜來,他對葛蒼龍說︰「你趕緊派人去迎接張總旗主,讓他不必將人馬全部拉往相山廟,可讓他們在臨渙集、符離集、古饒集及褚蘭村一帶駐扎,這樣,南可扼宿州,北可檔徐州,相山廟附近有我黑旗捻軍駐扎,這樣便可保證萬無一失了。」葛蒼龍派兵而去。
龔德的黑旗捻軍駐扎于相山腳下幾個大村莊內,而他自己卻在廟窩的山石旁臨時搭建了幾座棚帳,帶領護衛營約五百余人居駐其間,一是怕驚擾士民,二是龔德被相山的美麗景s 所吸引,只見山間樹木蔥綠,溪流潺潺,鳥語花香,而且空氣異常新鮮,縷縷清風不時吹來,涼爽撲鼻,沁人肺腑,置身其間,猶如身處世外桃源,神人仙境一般。
時間正是八月的酷熱季節,山外早已是酷熱焦灼,蒸騰難耐,而山中卻涼風陣陣,蟬聲嘶鳴,微風拂面,幽香陣陣,許多燒香拜佛之人,攙老扶幼,攜兒帶女,由四面聚集而來,雲集山中,走進古木參天的廟堂大院,施禮叩拜,虔誠祈禱,廟中和尚敲著木魚和鐘聲,更顯出一派肅穆靜謐之象。
進山朝拜的人們,並沒有因捻軍的到來而受到干擾,人們照常行禮膜拜,燒香祈禱,法事不停。龔吃過早點之後,隨身帶了十名男護衛,十名女護衛,他們都身佩腰刀寶劍,分列龔德兩旁,緩緩向山上廟堂而去。龔德舉目四望,止不住感嘆一聲道︰「好一個幽靜之處,好一個世外仙境,真乃好山!好山!」
據史書記載,這相山乃皖北地區的最高峰,古稱相城,相傳為顓頊所築,相土為居,故名相城。ch n秋時期宋國曾移都與此,秦至北齊歷為郡縣治所。在相城之西,建有宋共姬墓,相城正北方疊翠峰下,在鷹山、長山兩山夾峙之中,即是千年古剎——相山古廟,據歷史記載,此廟為西晉太康五年,也即是公元284年所建,可謂歷史久遠矣。
相山廟又稱顯濟王廟,位于龍山、虎山兩峰的峰峪之間,三面被高山環抱,林木蔥蘢,環翠y 滴,松濤陣陣,鳥語花香,環境極其優美雅靜。更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山石夾縫之中,生長著一種千年古茶樹,每當ch n天到來,茶樹便隨ch n天一起茁壯萌生,女敕芽初露,采之炮制,煮之飲之,清香濃郁,美味可口,據說常飲此茶有祛病延年之功效。這些都是當地的傳說,也不知是真是假。廟宇雖歷經滄桑,青磚灰瓦仍不失當年風韻,還是那麼雄偉壯觀,大氣磅礡。一進拱式廟門,即是四合大院,院內千年古柏、銀杏,昂然挺立,高聳雲天,遮天蔽r ,氣勢壯觀。
龔德在大廟正堂燃香跪拜,小和尚口念佛經, 有聲,正當龔德帶領護衛將要離開廟堂的時候,突然從廟堂後宅傳出一聲女子的淒厲叫罵之聲,龔德不免心情惶悚,大吃一驚,他停住腳步,凝耳靜听,卻又沒了絲毫聲音。龔德深感奇怪,不免遐想翩翩。在下山的路上,他有意走近幾位女香客,尋找話題,與她們攀談起來。
龔德問一位年近四旬的女香客道;「大姐貴庚幾何?來自何方?」
那中年婦女回答道︰「俺今年四十有一,家住山後的鐘樓村,因為女兒就要出閣,特來燒香叩拜,為女兒祈禱終生幸福。」
龔德說道︰「大姐腳似金蓮,扭捏行路,多麼不方便,為何不帶上女兒一起來,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中年婦女在龔德臉上掃了一眼,y 言又止。龔德心想,這其中必有蹊蹺,我必須設法問個明白。
龔德走到那婦女身邊,神秘兮兮的說道︰「大姐,我會看麻衣相,一看便知你心中有事,有相山中的菩薩保佑,你但說無妨。」
那婦女哎嘆一聲說道︰「我看大兄弟你也不像是歹人,對你說了也不礙事。听說這廟堂內的大和尚,是個花心大羅卜,他口念佛經,滿口仁義道德,卻淨干些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他見不得年輕貌美的少婦姑娘,但凡有些姿s 的,他都要猥褻ji n污,干盡了傷天害理的勾當。所以,為避免受辱,誰也不敢將自己的閨女領進廟門,以免遭受傷害。」
龔德听後說道︰「原來如此!我方才在廟宇中听到後院傳出一聲女子的叫罵之聲,想必那s o和尚又獸x ng大發了,不知哪家良家女子又要遭殃了?」
中年婦女應和道︰「可不是麼。自從發生了這種事情,誰家年輕姑娘還敢來廟內進香?造孽!造孽!」一邊說話,一邊往山下走,走到軍帳前,龔德即進入帳中,中年婦女一行人便各自下山回家去了。不必多說。
龔德走進軍帳,便將葛蒼龍喊到身邊,對他說道︰「葛將軍,我今r 到相山廟中燒香祭拜,猛听得廟堂後院傳出女人的哭罵之聲,心中甚感疑惑,廟堂乃人間聖地,怎麼會有女人的哭罵聲呢?下山途中,無意間與香客聊起此事,方知其中奧秘。此事叫我突然遇上,眼見得百姓遭難,我怎能撒手不管?我想在我們撤出相山之前,管管此事,不知葛將軍持何意見?」
葛蒼龍是個急x ng子,听完龔軍師的敘述後,一按身邊的佩劍,氣憤地說道︰「廟堂乃神聖去所,不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個別僧人身披袈裟,口念佛經,暗地里卻干著殘害良家婦女的勾當,是可忍,孰不可忍!讓我上山找到那個禿驢,一劍將他刺死,不就萬事大吉了麼!」
龔德搖了搖頭,說道︰「葛將軍不可c o之過急,更不可魯莽行事。況且我也是道听途說,並未拿到真憑實據。如果不能做到真實可靠,枉殺一條人命事小,毀了我捻軍的聲譽事大。我想先派兩個人進廟去,明查暗訪,待探查確切後,然後再做決斷。不知葛將軍認為可與不可?」
葛蒼龍聞听軍師如此說,便連聲說道︰「軍師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使用區區小計,便能將此事查個一清二楚,甚好,甚好。」
于是,龔德即派人將巾幗護衛營的兩位女將喊到身邊,如此這般,面授機宜。這兩位女將,咱們與她們在第五回中已經見過面,小有接觸,但時間短暫,對她們的印象並不深刻。借此機會,咱們再來詳細交代一番。
在第五回中,我們曾經提到過賈家圍子姚修此人,他是一個捻軍大旗主姚德光的兒子。姚修在路上偶然遇到一個討飯女子,名曰蓮花,便將其領回家中,與生女一樣看待;姚修有一個千金之女,r 名好姐,本名曰雪花。不是說賈家圍子被清軍將領宋慶領兵血洗了,姚修和全村人都死于非命了嗎?那麼蓮花和雪花怎麼沒有死呢?她們二人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此話說來話長。俗話說得好,無巧不成書,寫書的必有蹊蹺事。不管你信也不信,反正世上的事情就有這麼巧!
在宋慶帶兵攻打賈家圍子那一天,蓮花在家閑得心慌,總想找點什麼事情來干干,後來突然想到,那時正是ch n暖花開,大地蘇醒的陽ch n天氣,萬物復蘇,百草萌發,漫山遍野散發出一陣陣野菜的濃郁芳香。蓮花對好姐說道︰「雪花,現在正是野外薺菜生長的旺季,你我在家無事,不如咱們一齊出去挖些薺菜回來,听人說,用薺菜包餃子,不但美味可口,對身體還有好多益處呢。」
于是,二人各挎著一個小竹筐,結伴走出村外,向山崗溝渠走去。約莫午飯時刻,好姐突然抬頭遠望,在自己村莊的那個方向,股股濃煙騰空而起,直指天空,再凝耳細听,還間雜有陣陣刀槍之聲,喊殺之聲,哭叫咒罵之聲,不斷從村中傳出。蓮花與雪花被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不知村內發生了什麼事情。她們悄悄走到村旁,躲在一塊大石頭背後,向村中望去,只見隊隊清兵,有的騎馬,有的步行,正在村中殺戮搶掠呢。
雪花一躍從石頭後面蹦出,就要向村中跑去。蓮花趕忙將她攔住,小聲勸解道︰「看樣子,村內是遭屠殺了。這些清兵殺人放火,都不帶眨一下眼的,你現在進村,不是去送死嗎?」
待清軍獸x ng發泄完畢,撤走之後,蓮花與雪花才偷偷模進村去,映入二人眼簾的,是滿目瘡痍,一片片廢墟,昔r 的房舍屋宇早已變成灰燼,全村所有的人全被清軍殺死,一具具冰冷燒焦的尸體,挺立街巷村道,父母不見了,哥嫂不見了,街坊鄰居都不見了,只半天工夫,還是充滿活力的村莊,竟霎時變成了一座火葬場!
這時的蓮花與雪花,已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家寡人了,她們兩眼漆黑,無處投奔,真是喊天不應,叫地不靈,y 哭無淚。
突然,雪花握住蓮花的雙手,用力搖晃著,高興地說道︰「我想起來了!俺爹生前曾對俺說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後,如遇什麼不測之事,可到渦陽縣雉河集去找張洛行,他是大漢盟主,又是捻軍總旗主,只要找到了他,就一切都有希望了。」
家是沒有了,只有按父親生前說的話去做了。于是,蓮花與雪花提著已經裝滿薺菜的小竹筐,一路打听,向雉河集而去。經過三天三夜的長途奔波,二人終于到達雉河集。但接待她們的不是張洛行,而是一個小眼楮的高個男子,他就是捻軍的軍師龔德。捻軍中也有不少女兵,她們都是些十七、八歲,或者二十幾歲的血氣方盛的女x ng,她們各有各的經歷,也各有各的痛苦和不幸,都是被逼無奈,才走上反清道路的。
听完蓮花與雪花的敘述之後,龔德被深深打動,他感慨地說道︰「在咱們捻軍中,人們都有與你們相同的遭遇,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悲慘家史,他們投親無門,奔友無路,迷茫之中,只有投靠捻軍陣中,所以,捻軍就成了他們最終的安身之所。從今以後,你們便成為捻軍的一員了。不過,目前咱們捻軍的處境還十分艱險困難,清軍正千方百計的剿滅我們,我們每個人隨時都有生命之憂,可能不知何時還會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們可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呀。」
蓮花說道︰「我早已是個無家可歸之人了,是雪花的父親從路途中將我撿回,這才給了我重生的機會,才過了幾天安穩r 子,不料想災難又降臨到我的頭上,這不是天災,而是**,是**哈赤的孝子賢孫們不讓我們有好r 子過呀,如此深仇大恨,我豈能忘記不報!即使為此而獻出生命,我蓮花也絕不皺一下眉頭!」
雪花也說道︰「軍師伯伯,你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我雪花今後算是跟定捻軍了,死而無憾!」
從這一天起,蓮花與雪花即被編入捻軍巾幗護衛營中,他們的營官就是武藝高強、巾幗不讓須眉的安嬌。從此,她們同男兵們一樣,行軍打仗,打官劫署,來去無影,居無定所,受盡了人間苦情,嘗盡了世間辛酸苦辣,同時也經受了風雨,得到了鍛煉。
今天她們隨龔德軍師進廟燒香,一路的所見所聞,使她們深感意外和痛心。真想不到,在這看似平靜的深山幽谷之中,也隱匿著萬般的不公,千種的罪惡!她們猜想,那大牆內傳出的叫罵之聲表明,不知是哪一家良家女子又遭受著禽獸的蹂躪呢。她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龔軍師的指導下,竭盡全力鏟除這個人間惡魔!
現在,蓮花與雪花站在了龔面前,從龔軍師的面部表情看得出,一個重要決定已經醞釀成熟,她們默不作聲,只等龔德開口吩咐。
龔德終于開口說道︰「蓮花,雪花呀,今r 在山上的所見所聞,恐怕我不講你們也清楚了。朗朗乾坤,光天化r ,在一片陽光無法照到的地方,竟有人打著佛祖神靈的旗號,干著殘害我姐妹的齷齪勾當,是可忍,孰不可忍!」
顯然,龔德內心十分激動,說話的聲音里充滿著仇恨。稍停片刻,龔德的情緒稍微緩和下來,他才繼續說道︰「我考慮了很久,這相山的廟堂背後,定然充斥著罪惡,如果不將這罪惡徹底鏟除,他還要繼續危害香客,殘害游人。但是在沒有把事情搞清楚之前,我們也不能妄加定斷。所以,為了弄清其中真相,我決定讓你們二位演一場戲,把那個身披袈裟、口念佛經的惡僧揪出來,戳穿他的假象,讓他隨相山的雨季洪流一同消失!」
蓮花與雪花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道︰「自打從山上下來之後,我們就已經看出軍師的心思,知道你對這種丑惡的事情,是不會置之不理的。」
龔德爽朗的說道︰「好麼!你們干脆去做孫悟空得了,鑽進那和尚的肚子里去,看看他到底懷揣的是什麼壞主意!」
葛蒼龍站在一旁,半天沒有講話,這時也插嘴說道︰「俗話說,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生軍師者父母,而知軍師者乃是蓮花、雪花也。」
軍帳內充滿著笑語歡聲。書歸正傳。龔德吩咐葛蒼龍道︰「葛將軍,我命你派一j ng明強干之人,陪同蓮花、雪花二位姑娘,到附近村莊——比如高岳村,看看估衣店內有無合適的衣服,給她們每人買一身,盡量把她們打扮得漂亮點,讓她們進廟焚香,盡量惹那個s o和尚動心,方才能夠成就我等的大事也。」
大家听了,覺得十分好笑。于是,便按著軍師的吩咐,分頭去做。這時,一個捻軍士兵突然跑進軍帳,連聲說道︰「軍師,葛將軍,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眾人感到驚訝,趕忙問道︰「快說清楚,到底出什麼事情了?」
那士兵一臉驚恐地說道︰「我們幾個弟兄,奉葛將軍之命,進山巡哨,當走到疊翠峰密林之中時,見樹上吊掛著一位女子,便七手八腳,將她放下來,一模嘴巴,並無氣息,尸體冰涼,她早已停止了呼吸,失去了生命。我等不知如何處置,特來稟報軍師和葛將軍得知。」
龔德對蓮花和雪花說道︰「此種事情,你們女孩子最好暫且回避,你們去干你們的事吧,不必跟隨我等前往。」
龔德等人飛奔至疊翠峰下,遠遠看見一群人圍在周圍,走進近前一看,只見在一塊不大的平地上躺臥著一具女尸,年齡在三十歲上下,她身穿淺紅s 碎花綢緞衣褂,是綠s 繡花褲子,腳穿一雙繡花鞋,高挽發髻,銀簪別發,雖然面s 土黃,卻也掩飾不住她原來的姣好面容,尊貴大氣,死後仍然不失其高雅氣質,看來是哪家官紳之妻妾是無疑了。
此時,突然有一個中年婦人用雙手分開人群,她擠到尸體旁邊,略加察看後,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一邊啼哭,口中還一邊不停地數落道︰「我可憐的傻妮子,我說咱不要來這個是非之地吧,可是你像鬼迷心竅一樣,說什麼也听不進去,非要來進香不可,說什麼佛祖保佑,必能成就你的婚姻大事,這下可好,婚姻大事未能成就,卻不知讓哪個烏龜王八蛋害你走上黃泉路!嗚!嗚!」
龔德蹲子,一邊用自己的衣袖為那婦女擦拭著眼淚,一邊不停的勸解道︰「大嫂哇,人都死去大半天了,哭也哭不活了,你趕緊告訴我,這年輕少婦是哪里人氏,叫什麼名字,看這穿著打扮,是哪個官紳人家的妻妾是確定無疑了。」
那中年婦女一听龔德此話,突然止住了哭泣,面帶怒s 的反駁說道︰「你這官人太無道理!這孩子哪里是官宦人家的閨女,更不是官紳人家的妻妾!她是這相山山後青龍集人氏,姓龔,名龔蘭花,五年前父母因病雙雙去世,從此她便無依無靠,一個人勉強度r 。蘭花從小喜歡俏美,整r 打扮得花枝招展,本想以此吸引那般青年後生,也好早r 定下自己的終身大事,沒承想事與願違,你想那些種地出身的莊稼人,想要找的是下地一張鋤,進門拿掃帚,能夠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兒媳婦,都怕把一個人美出眾,然後變成院內紅杏的女人娶進家中,既招惹是非,又敗壞名聲,所以選來找去,總也沒人敢來問津。我與這孩子是鄰居,雖然不是同姓同宗,按輩分她也得管我叫嬸娘。只有我知道這孩子內心的苦衷,也深知她的人品,她可不是那種風流倜儻,招野宿男的風流女子,近三十歲的人了,仍是黃花大閨女一個,這個,我完全可以作證。」
龔德進一步問道︰「既然為人正派,又從無邪意歹念,怎麼又到這廟中來做什麼?又怎麼會到這林中上吊而死呢?」
中年婦女在地上蹲了半天,可能是腿腳蹲累了吧,她站起身子,活動活動腿腳,接著又說道︰「官人說的是呀。自打半年前起,龔蘭花就慫恿我說,嬸呀,我蘭花命不好,父母雙亡不說,都快三十歲的人了,至今仍然單身一人,我這r 子過得實在可憐。常听人說,在濉溪口子不遠處,有一座名山,叫做相山,山窩中有一座千年古廟,廟內有佛像多尊,還有高僧守護念經,我想到那廟中去進香拜佛,許下我的心願,求觀音菩薩保佑,也好了卻我的終生心願。」
說到此處,那婦人突然又大哭起來︰「經過長途奔波,累得我腰酸腿痛,好不容易才來到這相山廟中。可是,香,燒了,佛,也拜了,可是我的好閨女,你怎麼就上吊死了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呀!」
龔德說道︰「就沖著龔蘭花與我同姓,我也要將此事搞個清楚,讓蘭花姑娘死而瞑目,並且要揪出凶徒,為死去的蘭花報仇雪恨!大嫂哇,我想知道你與蘭花進廟之後的情形,你能詳細給我說說嗎?」
中年婦女痛快的答應了一聲,說道︰「中!我與蘭花同來,必有嫌疑,如果把事情搞清楚了,也才能還我老婆子一個清白!」
于是,中年婦女開始敘述起來︰「俺也是蕭縣青龍集人氏,婆家姓劉,丈夫名字叫劉德勇,是個農民,他一輩子老實巴交,是那種三杠子都砸不出一個屁來的男人。俺麼,娘家姓周,小名妮子,莊戶人家,從小就這麼叫,沒什麼大名雅號,名字麼,就是一個符號,只要叫不錯就行了,也不必太認真了。」
見周圍的人急得是又吧嗒嘴,又跺腳,周妮子這才把話轉入正題︰「我與龔蘭花一到大廟院內,見人流似海,熙來攘往,好不熱鬧。先在香爐中燒紙,後來擎香走入廟堂,雙雙跪在軟墊上,叩頭禮拜,心中暗自許願,求佛祖保佑。這時,不知何時從哪里走來一個光頭和尚,對龔蘭花說道︰‘女施主,你年紀輕輕,遭遇了何等災難,到此要許下什麼心願?’龔蘭花站起身來,向那和尚躬身施禮,然後含羞說道︰‘小女子年方二十九歲,至今沒有婚配,到此請求我佛護佑,以了卻終生心願。’那和尚嘿嘿一笑,心神大悅,故意開導,說道︰‘婚姻乃人生終身大事,雖說心誠則靈,然還必有我佛親自引導,方可成其美事。女施主,你跟我到後院,讓小僧親子點化開導于你,必將成其美事也’。」
龔蘭花听和尚如此說,就深信不疑,與周妮子打聲招呼︰「嬸嬸,你在此稍等,我與大和尚去去就來。」
誰又能知道,蘭花此一去竟然引出來一場災難,連自己的小命也搭進去了。龔蘭花到底因何上吊,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