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兒多留了一個心眼,雖然說黃鳴鐸自稱是被官府追殺之人,並無什麼歹意,但是人心隔肚皮,好壞難預料,為了預防萬一,他還是對黃鳴鐸留了一手。
他對張喜吩咐道︰「為防止可能出現的不測,你我必須分一下工。我令黃鳴鐸徒步在前,我騎馬隨在他的身後五丈遠處看押著他,而我的身後五丈遠處則是蔣師堂和張璜,而你則緊隨在他們二人的身後。蔣、張二人的兵器都由你我來攜帶。這樣一旦遇到意外時,咱們就有充分的時間來應對了,不至于臨陣手忙腳亂。張喜哥,小弟如此布置,不知你有什麼不同意見?」
張喜听完王宛兒的話之後,欣喜地回答道︰「安排的都十分妥當,我沒有什麼意見,就按照你的辦法做就是了。」
于是,黃鳴鐸在前引路,王宛兒騎馬持槍緊隨其後,他的馬後是蔣師堂與張璜,最後是騎馬荷槍緊緊跟隨的張喜。一行五人,一字兒排開,徐徐向雉河集方向而去。
在離開雉河集大約還有五六里路的距離時,就見從街內竄出來一彪人馬,人數大約在二十人左右,只見眾人躍馬揚塵,驟馬如飛,風馳電掣般沖王宛兒和張喜的方向而來。由于是相對而行,眾人的距離便越來越近。王宛兒舉目望去,來者非是旁人,騎馬跑在最前面的就是少旗主張宗禹,緊跟在他身後的分別是張宗道、張宗志、張宗先、安嬌等人。戰馬馳驟如飛,剎那間便到達了王宛兒、張喜面前。
王宛兒、張喜一見到張宗禹眾人的到來,自然是喜不自勝,高興萬分了,一顆提吊的心也呱嗒一聲落了下來。
張喜對張宗禹等人說道︰「宗禹哥,你們來的可真是及時呀,你們一來,我和宛兒可就再沒有後顧之憂了!」
張宗禹說道︰「你與王宛兒走後,總旗主和軍師怕你們勢單力孤,應付不了蔣師堂和張璜,因此待我在雉河集大街上打掃完戰場之後,他們就特意責成我等趕緊騎馬趕來。不想你們早已將蔣師堂、張璜制服,我們緊吊的心這才落了下來!」
張宗禹看見黃鳴鐸之後,便用手指著他對張喜問道︰「這個人是什麼人,看他的穿著打扮像是官府的人,他到底是敵是友?」
王宛兒回答道︰「據初步考察看來,此人很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還不敢最後確定。此事可能說來話長,咱們還是回到雉河集,見到總旗主和軍師後,再詳細說吧!」
黃鳴鐸謙卑地對張宗禹笑了笑,說道︰「這要在一個月之前,我肯定還是你們的敵人,可是現在情況急轉直下,已經是今非昔比了,我肯定就是你們的朋友了!你們就放一百心、一千個心好了!」
于是眾人也不再說什麼,便一路浩浩蕩蕩,直奔雉河集而去。
張宗禹等眾軍將一進入雉河集街口,就見張洛行、龔德笑逐顏開的站在那里迎接了。張宗禹、張喜、王宛兒眾弟兄,翻身下馬,匆忙走到二位頭領面前,先行了個軍禮,而後用手指了指蔣師堂和張璜說道︰「稟總旗主和軍師,你們擔心張喜、王宛兒難以制服蔣、張二團首,可是他們不但將他兩人制服了,而且還毫發未損的將他們押了回來,這真也算是後生可畏了。」
龔德走到蔣師堂和張璜面前,眯縫起他的小眼楮,從上到下,反復查看了好幾遍,只把蔣師堂和張璜看得心中悚懼、毛發倒豎,他們不知道這位捻軍軍師將如何來處置他們。正在二人對龔德的行動捉模不定的時候,就听龔德風趣地說道︰「宗禹所言果然不錯,我所需要者,就是這個完璧歸趙的結果。我太滿意了!」
張洛行指著黃鳴鐸問張宗禹道︰「只說是去追趕蔣師堂和張璜,怎麼這里又會多出來一個來?看他這身不倫不類的穿著打扮,肯定是官府的人無疑了。」
未等張宗禹答話,黃鳴鐸就主動走到張洛行身邊,先向張洛行彎腰施禮,然後說道︰「原來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捻軍總旗主張洛行啊,您的大名可早就是如雷貫耳了。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可是你我卻是打了還不相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大的遺憾了。」
張洛行被黃鳴鐸的話說得莫名其妙,他疑惑的問黃鳴鐸道︰「你說這話,不知是何來由?我怎麼記不起來,你我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交過手、打過仗啊?請閣下點撥一二。」
黃鳴鐸一拍自己的腦門,焦急的對張洛行說道︰「嗨!我說張總旗主,您可是貴人多忘事啊。你不曾記得,在咸豐八年的夏天,你帶領十萬之眾,氣勢浩蕩,猶如狂風驟雨一般,軍鋒所指,直達正陽關下。我時任清軍正陽關把總之職,奉了朝廷旨意,招募身體健康、且又善鳧水泅渡的健勇近百名,于捻軍舟泊之處,乘著夜s ,先使一人入水暗斷舟纜,再用長鉤牽著小舟,慢慢離開你們的舟群,待距離你們的船隊較遠的時候,再令二人潛伏于小船艙門口,然後故意放出j ng號,使熟睡在船艙內的人驚醒。受驚之人必然會從船艙內涌出,這時守在船艙門外的伏兵便乘機手刃之。前後暗牽五只小船,總共殺死你們四十七人,還繳獲糧食錢物許多。此種勾當,就是我黃鳴鐸所為也。總旗主怎麼就會忘記了呢?」
張洛行听完黃鳴鐸的簡單敘述之後,狠狠地在他的左拳窩處錘了一拳頭,假意生氣的說道︰「好你個ji n詐凶狠的黃鳴鐸!好幾年以來,我始終都想不通,我們捻軍在長淮衛夜間丟失船只的原因,原來是你在暗中搗鬼呀!那時你殺我捻軍幾十名,我現在一刀將你殺死,你不會感到冤枉吧?」
黃鳴鐸嘻皮笑臉的對張洛行說道︰「此乃此一時彼一時也。過去你我在戰場上是仇敵,可是現在我是主動投靠于你張總旗主麾下,你張總旗主怎麼還會對我一個落難之人大動刀槍呢?」
一直靜听黃鳴鐸講話的龔德,開口問道︰「請問黃先生,龔德有一事不明白,你放著清軍的把總不當,跑到我們這些朝廷的反叛者中來做什麼呢?你不會是吃飽了撐得肚子難受吧?」
黃鳴鐸哀嘆一聲,說道︰「我尊敬的龔大軍師,此事說來不但話長,而且教人十分的痛心。這要從我在亳州千總任上說起了。我在任期間,是楊大業擔任亳州府的州官之時,他是河南人,我與他的關系也算莫逆。此人最大的特點有三個,一謂貪官,二謂貪財,三謂貪s 。他利用他手中的權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謂好事不做,壞事做盡。最不能令我容忍的是,兩個月前,我最小的妹妹黃麗娟,從山東成武縣來到亳州來看我,不想卻遭到楊大業的毒手,他把我的妹妹給ji n污了!這算他媽的什麼好朋友,簡直連豬狗都不如,枉披了一張人皮!」
安嬌听完黃鳴鐸的敘述之後,急不可耐的問道︰「黃千總,你身為朝廷命官,你的親妹妹無端遭受凌辱,你不會就如此吃啞巴虧,輕易就把楊大業狗賊放過,而讓他逍遙法外吧?」
黃鳴鐸嘆息一聲後,說道︰「姑娘你說的可倒輕巧,要將一個朝廷州官扳倒,那可是勢比登天了。我在反復申訴無望的情況下,便作出了我有生以來一個最大膽、也是最為難得的一個決定︰親手將狗官楊大業殺死,為我屈死的妹妹申了冤、報了仇!」原來黃鳴鐸的妹妹黃麗娟在遭受楊大業凌辱後,因一時想不開,便投河自盡了。
龔德夸贊黃鳴鐸道︰「大仇不報,非君子也!此仇報得好啊!」
張洛行說道︰「我橫看豎看,左看右看,前看後看,無論從哪里看,你都像是被高俅逼迫造反的豹子頭林沖一樣,否則,你也不會與我們這些反賊同流合污的呀!你說是也不是?」張洛行幽默的話語,引來一陣哄然的笑聲。
做了俘虜的蔣師堂與張璜,被張喜和王宛兒在身後看押著,一路回到了雉河集。見到總旗主張洛行和軍師龔德後,二人雙雙交差。兩位小將苦戰大半天,已是人困馬乏,便回到自己的軍帳中休息去了。剩下的事情,自有張宗禹、張宗先、張宗道、張宗志幾個人打點照應。蔣師堂與張璜被押解到張洛行與龔德的軍帳中,二人是滿臉的怒氣,一百個不服,二百個不忿。張、龔德見他們進來,既沒有吭聲,也沒有理睬,只是不停地用眼楮上下打量著他們,只看得蔣師堂和張璜心中恐懼,心中發怵,頭皮發炸。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約莫有半袋煙的工夫,張洛行突然發話道︰「二位的大名,我張洛行早有耳聞,但從未謀面,今r 得見二位尊容,也算是張某三生有幸了。今天,既然二位成了我捻軍的階下囚,生殺大權在我們手中,我冒昧地問一句,不知二位是想活呢,還是想死呢?請二位給我一個明確回答,免得我張洛行多費口舌!如果想死的話,我立刻就送二位上路!」
你別看蔣師堂事先是一身的英勇氣概,到了一句話就能定生死的關鍵時刻,卻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慷慨激昂、大義凜然之氣了。倒是張璜有點小聰明,他眼珠子一轉,便立即明白了張洛行、龔德的意思。心里想道︰「當我們是不懂事的孩子呢?你要是想叫我們死,為什麼不在戰場上將我們殺死,還將我們帶到你們面前來,再將我們殺死?你這種嚇唬小孩子的鬼把戲,不是月兌掉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雖然心中如此想,但卻不能實話實說,他害怕,一旦激怒了這二位凶神惡煞般的的捻軍將領,他們說不定馬上就會改變主意,再將我們殺死。想到這里,張璜試探x ng的小聲說道︰「帶領民團來攻打捻軍的事,也是我們二人一時糊涂,不知天高地厚水有多深。至于說想死想活的事,哪有一個正常的大活人,自己去尋死的道理呢?還是請二位首領高抬貴手,留下我們二人的小命吧!」
龔德眯縫起一雙小眼楮,在軍帳內連度數步,最後停在了張璜面前,用一種譏諷的語氣說道︰「你不愧是臨渙集上的民團會首,說出話來是滴水不漏,擲地有聲,使人很難從中挑出瑕疵。既然二位想活命,那就請听听我們的條件吧。」
說到此處,龔德有意停頓下來,看看張璜他們有什麼反應?只見蔣師堂打了一個冷戰,臉上的肌肉抽搐了幾下,有氣無力地問道︰「你們放我們走,還要有條件啊?」
張洛行插話道︰「千真萬確,一點不假!要不然我們留下你們的命來做什麼!」
張璜倒是很干脆,他仰起頭,挺了挺胸膛,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道︰「只要張旗主和龔軍師不殺我們,有什麼條件,就請二位快說吧!」
見蔣師堂、張璜走入他們預設的軌道,龔德命人給他們二人各搬來了一個座位,待二人坐定後,龔德說道︰「你們這次來攻打雉河集,一共調來多少鄉兵?」
蔣師堂回答道︰「將老弱病殘算在一起,總共來了三百二十一名。」
龔德說道︰「讓我說你們什麼好呢!我們沒去找你們的茬,你們倒先打上門來了!實話告訴你們,這一場戰斗打下來,你們損失一百二十九名鄉勇,仍然有192名勇丁在我們手中。我們捻軍有自己的章法,凡已經放下武器的人,我們都以禮相待,不打,不罵,不殺,不辱,但是你們想把他們領回去,必須用銀子、糧食、布匹等物來換,否則一個也不能放走!」
張璜搶先答道︰「這些勇丁很多都多是我們的族人,如果他們死去,就會造成家破人亡的結局,所以說,凡活著的,還是交由我們帶回去吧!」
張洛行說道︰「我們早就籌劃好了,由蔣師堂先生先回去,籌措銀子、糧食、布匹等物,然後給我們送來,我們見到這些東西後,便立即放人!」
蔣師堂听說用財物可以換取x ng命,便立即說道︰「請張總旗主說個數字吧!」
張洛行一回身,對站在身後的張宗禹說道︰「禹兒,你來告訴他們!」
張宗禹走到蔣師堂面前,將一張字條交給了他。蔣師堂接過字條,細目觀看。只見字條上寫到︰紋銀2500緡,粗布35600丈,谷物45000石。細軟雜物還有許多,不必一一細說。
蔣師堂看過之後,差一點沒哭出聲來!心想,我今天可算是栽了大跟頭了,打雞不成反舍把米,自找痛苦,咎由自取,這怨不得旁人,都是自己一時鬼迷心竅,不但害了自己,也連累了好友張璜。但是,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後悔已是噬臍莫及了。活該,活該,真是活該!
張洛行他們都是些不要命的主兒,今天落在了他們手中,不死是萬幸,死了也是白死,看來講價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按他們的吩咐去做了。想到此處,蔣師堂一咬牙,一狠心,問張洛行道︰「張總旗主,我什麼時候去辦?」
張洛行斬釘截鐵地答道︰「馬上!你現在就可以去c o辦了。」
蔣師堂走到門口,突然又止住腳步,回轉身來說道︰「折騰了一天,已經是滴米未進,我口渴了,肚子也餓了,請賞賜一頓飯給吃吧!」
張洛行命張五孩去打點飯食。不大一會兒,兩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和一盤大蔥炒雞蛋,還有捻軍伙夫自制的臭豆腐和醬黃瓜,便都擺在了蔣師堂和張璜面前。他們也真是餓極了,似餓狼撲食,風卷殘雲,一霎時便吃了個碗空缽光。二人感到奇怪︰在家時美肴佳饌滿桌,從未感到似今天這樣可口美味,真是像民諺所說的那樣︰疲勞是最好的枕頭,饑餓是美味的佳肴,肚皮一餓,吃青菜喝涼水都是香噴噴的美味佳肴,肚皮這個東西,也知道挑肥揀瘦呢,這可真是邪了門了!
吃飽喝足之後,蔣師堂不敢再多停留,心想,就是模黑,也要馬上趕緊趕回家去,早一天將張璜和192名族人搭救回家,還有那死去的129名冤魂的家人,听到親人被殺的噩耗以後,還不知他們要怎們鬧騰呢。這時,天已經慢慢黑將下來,蔣師堂也顧不上這些了,他縱身跨上戰馬,打馬如飛,一路朝澮河南岸的臨渙集鎮而去。
我們說了半天,多次提到過澮河。那麼,澮河到底是一條什麼河,能如此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中國境內,有兩條澮河,一條在山西,源出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之中,流經曲沃、侯馬而後注入汾河;另一條澮河源出河南省境內,流經安徽省北部的岳集、臨渙、孫町、南坪等集鎮,一路東下,最後注入江蘇省的洪澤湖中。蔣師堂的家鄉,就在澮河岸邊的一個大村鎮——臨渙集。與雉河集相距不到百里遠,騎快馬半天即可到達。
蔣師堂到達臨渙集村的時候,已是深夜子時時刻。他敲響自己的家門,護院家丁給他打開大門,並將馬匹牽到馬槽去喂草料。這時,蔣夫人一干人等听丈夫回來了,也早已沒有了睡意,都到客廳與蔣師堂搭話,問東問西,問長問短,把蔣師堂問得有些心煩。講到傷心之處,蔣師堂不禁嚎啕大哭起來。他這一哭,倒把蔣夫人和兒女們嚇了一跳,幾乎是異口同聲的發問道︰「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回事?」更加追問不止。
蔣師堂止住哭泣,悔恨地說道︰「原先,我真沒有把張洛行等一般毛賊放在眼中,認為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沒想到他們有一個小眼楮的軍師,此人其貌不揚,卻詭計多端,沒想到他早已得到我帶領鄉兵去攻擊的信息,早早做好了圈套,單等我們自投羅網,沒想到我們竟然傻不拉機的進入他們設下的埋伏網中,到頭來吃虧的是我們自己,我這個跟頭算是栽大了!」
蔣夫人說道︰「你人能完璧歸趙的回來了,還何談栽跟頭呢?」
蔣師堂說道︰「我倒是安全回來了,可是張璜,還有一百多個弟兄,還被張洛行他們扣作人質呢!」
到了此時,再也沒有必要隱瞞了,蔣師堂便從頭到尾,一五一十的將如何中埋伏,如何被張喜、王宛兒兩個r 臭未干的小女圭女圭戰敗被擒的事,詳詳細細講了個清楚。看實在沒法掩蓋了,又把張洛行索要銀子、布匹和糧食的事,也都和盤托出來。
蔣夫人是個守財如命的看家婦,一听說捻軍索要這麼多東西,簡直就像用刀子刺她的心一般,疼得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一邊啼哭,一張嘴也沒閑著︰「我說什麼來著,想當初你提出要和張洛行作對時,我就提醒你不要去管這門子閑事,可是你偏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偏要逞能,你要為你的大清帝國分擔憂患,要當驚天動地的大英雄,好像我是有意在害你似的!那天你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好話歹話就是听不進去。這一下可好了,死了那麼多弟兄不說,還要賠上那麼多財產!蔣師堂啊蔣師堂!你算是個什麼東西,我這一輩嫁給你,可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那麼多東西,都要白白送給人家,你這是要你老娘的命啊!嗚嗚嗚……」
一家人折騰了大半夜,轉眼之間就天光大亮了。左鄰右舍的族人鄉親,很快便得到了消息,一撥接著一撥,一批接著一批,都聞訊而來,將一個蔣家大院擠了個水泄不通。人們七嘴八舌,向蔣師堂打听自己親人的下落。一向做事決斷的蔣師堂,現在卻陷入了一籌莫展、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但出于對蔣師堂的敬畏之心,都是鄉里鄉親,人們也不敢有過激的行動。人死無法復生,馬上將被羈押的人解救出來,才是當務之急。
痛苦是暫時的,鬧騰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幾位年長的人幫助出謀劃策,總算讓蔣師堂獲得暫時的安慰。人們進行了分工,有的負責籌糧、籌銀子、籌布匹,有的則負責安撫陣亡勇丁的家屬,蔣師堂向陣亡勇丁家屬許諾︰在村中建立一座忠義祠,讓所有陣亡人的靈位安放入祠,每年進行祭祀。這在當時的清朝來講,可是個至高無上的榮耀啊。另外,所有陣亡人的家屬,凡直系親屬,每人可一次x ng補償兩個銅錢。這是個什麼概念?據說一個銅錢,在當時可買五個雞蛋,對過貫了窮r 的農民來說,一條命能換十個雞蛋,還真是個不小的酬勞啊。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人們贖回親人的心情佔據了一切,反正蔣師堂家有的是金銀珠寶,糧食滿囤,幾千擔糧食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幾r 之內,便一切準備就緒,選了一個黃道吉r ,在蔣師堂的帶領下,幾十輛大車,浩浩蕩蕩,向雉河集而去。
俗話說,人要是倒了霉,連喝涼水都會塞牙,放個臭屁也能砸壞腳後跟。這不,蔣師堂等眾人走出臨渙集不遠,最多也就是二十里左右,突然,遠遠看到塵土飛揚,戰馬嘶鳴,不多時,便有一千多名清兵飛奔而來。清軍馬隊走到近前,在一面黃s 旗幟上書寫一個斗大的「宋」字。為首的一員清將,高顴骨,大額頭,頭戴紅頂鍋蓋帽,穿一件半新不舊的官服,兩撇山羊胡微微翹起,眼楮凸出,嘴唇外翻,一說話官腔十足。只听坐在馬上的他問蔣師堂道︰「你是何人?這樣興師動眾,是要去做什麼?」
蔣師堂只是一個官紳,他並不認識坐在馬上的是什麼人,于是反問道︰「你是何人?為何擋住我的去路?」
馬上的人突然大怒,吼道︰「大膽的奴才!竟敢如此無禮,敢對你宋大老爺宋慶如此講話!」命令手下︰「來人!將此人給我拿下!帶往宿州勝大人府上,再好好治他的罪!」
不由分說,七八個士兵從馬上跳下,走到蔣師堂面前,七手八腳,五花大綁,將蔣師堂捆了個結結實實。
宋慶命令︰「將所有車馬人等,一同解往宿州。交由勝大人裁處。」
你說這蔣師堂怎麼就這樣倒霉,偏偏一出門便踫上了宋慶?這可真由了一句老話︰下雨偏逢雨傘破,屋漏又遇連y n雨。蔣師堂不敢分辮,因為他十分清楚,如果說出這些東西都是為張洛行所送,那肯定是罪不可赦,現在朝廷最怕最恨的就是張洛行等人,朝廷說他們是反賊、是捻匪,可是竟有人膽敢為他送糧食、送銀子、送布匹等物品,這不是同流合污又是什麼?
一路走,一路想,臨渙集離宿州也不是太遠,幾個時辰便到了。蔣師堂早已想好了一套說辭,只待一見到勝保,他就按心中的盤算說出。勝保是他的老相識,量也不會對他怎麼樣。
一行人浩浩蕩蕩,車水馬龍,不多時便來到了勝保衙署門前。軍兵向前通報,說南陽鎮總兵宋慶大人來拜謁勝保大人,勝保以禮相迎,將宋慶請入府中。勝保拱手施禮曰︰「祝三大人突然造訪,想必是有重要軍務吧?」祝三是宋慶的字,古人都稱字不直呼其名,以表示尊重。
宋慶答曰︰「祝三是奉朝廷諭旨,領兵奔赴山東境內,去剿滅任柱、賴文光還有宋景詩等朝廷叛逆的,今從大人屬地路過,因此特來拜訪。」
勝保說道︰「祝三大人帶領這許多大車,可謂糧秣充足,後事無虞了。」
宋慶答道︰「非也!非也!我是在半路上突然遇到一伙不知什麼賊人,大車小輛,裝載頗豐,我疑其是捻匪的裝旗隊,特將其捉獲,押解到勝大人府上,來與大人共同商議如何處置的事情。」
勝保听後,趕忙問道︰「可曾問清楚,何人領頭?y 往何處?」
宋慶答曰︰「這些我都不曾問過,只覺得他們可疑,便隨手拿下,現在就請勝大人一同審問清楚吧!」
于是,勝保趕忙派僕人將蔣師堂領進府中,勝保一見這個被五花大綁的人,突然大叫起來︰「師堂,怎麼會是你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命人趕緊將蔣師堂的繩索解開,口中喃喃的說道︰「這肯定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了,肯定是一場誤會!」
你想,蔣師堂是地方有些名氣的豪紳,以前與勝保多次打過交道,因此互相認識。蔣師堂心想,事到如今,保命要緊,絕不能實話實說,只好順水使舵,順水推舟了。想到這里,蔣師堂故作理直氣壯、大受冤屈的樣子對勝保說道︰「我前幾天听人說,勝大人剛從上蔡剿捻匪歸來,軍中糧秣不濟,因此小人為了略表忠心,臨時準備了幾車糧食、銀子、布匹等物,特送來孝敬勝大人。未承想剛一出村,就遇上了這位官爺,不由分說,他就將小人捆綁起來,並押解到勝大人您的府上。這就是以往的經過,望勝大人給小人做主,還本人一個公道!」
宋慶把眼楮一瞪,用近乎咆哮的聲音說道︰「你胡說!宿州在你村子的東北方,你為何向西方行進?」
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事到如今,軟弱是更加危險的事,反正有勝保給自己撐腰。因此,蔣師堂也開始蠻橫起來,他強詞奪理地說道︰「要走哪條路,這是我的事情,你宋大人是否管得太寬了?」
勝保趕緊出來打圓場︰「條條大路通京畿,不管走哪條路,只要能走到我勝老爺府上就行了。二位就不要再為這區區小事爭吵了,和為貴,和為貴麼!」勝保平白無故將要得到這許多財物,心中的喜悅自不必說。為了平息這場糾紛,勝保特拿出五分之一的財物,分給了宋慶。宋慶心中十分不高興,心想,你勝保也太摳門了,這些財務是老子一手截獲所得,與你分一杯羹就是高抬你了,沒想到你卻貪得無厭,分給我這麼一點點,這與獨吞又有何異?不過他只是想一想罷了,有句話說得好,強龍難壓地頭蛇,現我宋慶在你勝保的屋檐下,我就暫時低回頭,平白無故撈取了許多外快,盡管他懷疑蔣師堂心中必定有鬼,一時也難以搞得清楚,因此,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對蔣師堂來說,有什麼比保住自己的x ng命還重要呢?這就叫做舍財免災。這一場意外遭遇,幾乎沒把蔣師堂給氣死。他像一個曬蔫了的茄子,垂頭喪氣的回到家中,真想一撒手跳入滔滔的澮河激流中,雙眼一閉,啥事也不問了。可是,一想到還有一百多名族人鄉兵和自己的好友張璜,還在張洛行手中羈押著,看著他們的親人一雙雙渴望的眼楮,他又不能撒手不管。最後還是決定︰再一次破財免災,救人要緊。並暗暗安慰自己︰「俗話說,財產乃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真正屬于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麼。」
好歹蔣師堂也是淮北大地上有名的鄉紳豪富,家中有上萬畝土地,每年光糧食就有兩萬多石的收入,再拿出幾千石糧食,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他決心已定,重又組織貨物,一切打點完畢,又帶領車隊向雉河集而去。當r 午後,一行人便到達雉河集老街,張洛行等眾捻軍首領笑臉相迎,十分客氣地將蔣師堂迎入軍帳,雙方都說了些客套話,談話才轉入正題。
蔣師堂將他與清軍總兵宋慶意外遭遇,被宋慶劫持到宿州勝保衙署,他又如何隨機應變,化險為夷的經過述說一遍,眾捻軍都為他的不幸遭遇打抱不平。
龔德眯縫起小眼楮,慢條斯理的評判到︰「說起這個宋慶,我對此人也頗有了解。此人出生于山東蓬萊縣泊子宋家村,早年落魄不得志,棄學務農,又做過小生意,三十歲上才加入清軍,跟隨他的同鄉亳州知州宮國勛來到安徽,在亳州城做了一名小小的州練長,後來從一個南陽縣令晉升為總兵,是清廷一條十分忠實的走狗,是個殺人連眼楮都不眨一下的大魔頭。此次蔣先生沒有被他一刀殺死,可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听到此處,一直默默無語的張璜突然插嘴道︰「過去我們在學校里學的都是如何忠于朝廷,長大後如何報效大清帝國的訓導,人至中年,與張總旗主此次相遇,才使張某恍然明白,自打**哈赤進入關內,我中華兒女哪一年不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被奴役了260多年,還沒有清醒,這實在是一場悲劇。從蔣兄此次的遭遇,更使我看出清廷的**透頂!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是比土匪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嗎?」
張璜越說越氣憤,把臉都漲紅了。龔德因勢利導說道︰「此次二位攻打我捻軍,也是因為不明真相,听信了清妖的一面之詞,出于一時義憤,才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俗話說︰不打不相識。通過此次交鋒,你們也會明白,我捻軍不是土匪,真正的土匪是清朝自己。這一點,我相信,蔣先生的親身體驗再好不過了。」
張洛行說道︰「從前你我是敵人,可以打得你死我活;現在打了一仗,倒是把二位的頭腦打清醒了。今後即使我們做不成朋友,也不要再成為敵人。二位只要做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就是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了。」
蔣師堂說道︰「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蔣某當著捻軍眾弟兄的面表示,今後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再與你們捻軍作對了!」
正在眾人交談的時候,忽見張宗禹從門外走進來,對張洛行說道︰「叔叔,晚飯已經準備好了,現在是否開飯?」
張洛行吩咐道︰「哎呀!只顧說話,連吃飯這樁重要的事都給忘記了。馬上開飯!馬上開飯!」
話音剛落,只見十幾個捻軍弟兄,有的端飯,有的端菜,滿滿擺了一大桌。眾人打眼望去,只見飯是煮熟的麥粒,菜有青菜炒辣椒,涼拌胡蘿卜絲,菠菜燒豆腐,還有一盤蘑菇炖小雞,這是專門為蔣師堂和張璜準備的,沒有上酒,因為捻軍有自己的紀律,非遇年節,是不準喝酒的。蔣師堂與張璜見捻軍吃這樣的飯食,感到心中十分過意不去。
張洛行說道︰「我們捻軍現今有十幾萬人馬,每天消耗大量糧食、草料,如果能保證天天都能吃上這樣的飯食,就算是天堂般的r 子了。」眾人哄堂大笑。
蔣師堂說︰「自古皆聞帝王創業難,今r 一見,才知道創業的艱辛,與你們相遇相識,也算叫蔣某真正長見識了!」
張洛行說道︰「我是這雉河集張老家村人,在我爺爺那一輩子,也是家境富裕的殷實之家,後來因為地方官紳的盤剝壓榨,到我父親這一代,就家道中落,向貧窮的行列過渡了,到了我張洛行這一代,就只有靠販賣私鹽度r 了。我張洛行舉旗造反,也是實出無奈,俗話說,官逼民反,但凡有一點出路,誰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上梁山聚義呢?」
龔德也接著說︰「我們龔家,在渦陽縣來說,也是一個大家族,我祖居在渦陽縣城西南25里處的磨盤松村,在我還不記事的時候,父親就因饑荒病餓而死,生活無著,母親帶著不懂事的我,到處逃荒要飯,從渦陽到亳州,又從亳州到符離集和宿州,整r 里過著天當房,地當床,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的流浪生涯。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溫暖,什麼叫溫暖,更沒有幸福可言。一天,母親餓死在路邊,我草草把母親埋葬,從此我就一個人遨游天下。」說到此處,龔德用小眼楮看到,蔣師堂與張璜都停止了吃飯,眼巴巴望著龔德掉眼淚呢。
龔德接著又說下去︰「一天,我討飯來到一個叫做濉溪口子的地方,餓倒在戴莊的溪河邊上,與到山東販鹽歸來的張總旗主相遇,是他伸出友愛之手,搭救我不死,否則,我就沒有今天與二位說話的機會了!」
蔣師堂與張璜一邊听,一邊吃飯,思想也受到極大的震動。二人暗暗表示,清朝所說的「捻賊」、「捻匪」,原來他們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好人啊。我們主動來攻打他們,他們不但不對我們加害,反而以賓客相待,這是萬萬沒有想到的。這與清朝那般高高在上,魚肉鄉民的達官貴人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啊。
吃罷晚飯,蔣師堂與張璜都早早入睡,因為明天還要趕路,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蔣、張二人早早起床,簡單吃了點早餐,便要向張洛行他們告別。張洛行知道他們思家心切,也不再挽留,將蔣、張二人送出雉河集村外,依依惜別,然後才返回軍帳議事。
忽然,張宗禹急急慌慌走進軍帳,向張洛行與龔德稟報道︰「叔叔,軍師,據探馬來報,任柱、賴文光二位旗主襲據麻城,現正在與清軍激戰呢。」
龔德听後一拍大腿,興奮地說道︰「我r 思夜盼,終于等來了他們二人的消息。任柱啊,遵王賴文光啊,你們哪里知道,我天天都在等待你們的消息,等待你們打敗清軍的勝利消息啊,今天終于盼來了你們的消息,你們知道我龔德是多麼的高興嗎?」龔德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張洛行也說道︰「說一千,道一萬,真是路遙知馬力,r 久見人心。任旗主和遵王賴文光,才是我們真正的同盟和朋友哇!」
任柱和賴文光是捻軍的另一支,也是一支令清廷提心吊膽、晝夜難安,因而恨之入骨的勁旅,他們屢屢重創清軍,使清軍聞風而膽喪,惶惶不可終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