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不r 有,禍事頻頻出。苗沛霖終于又死灰復燃,東山再起了。你道這苗沛霖是何方神聖?他能有如此大的能耐,幾乎喪命卻又能東山再起呢?其實說來也話長。他祖籍是鳳台縣北鄉人氏,字雨三,此人x ng情偏激,心地狡黠,且又反復多疑,機變莫測,人送別號「小周瑜」。年少時因家境貧寒,依靠蒙騙不懂事的同齡人混食度r ;稍長之後,入學為諸生,喜歡吹牛,好說大話,完全不具備一個學生應有的品行,在鄉閭之間,很是被眾人瞧不起。適逢太平天國樹旗造反,淮河兩岸的饑民亦群起響應,工部侍郎呂賢基奉詔舉辦團練,鄉紳具得按例行事,遂旨辦團練之事。苗沛霖見時機已到,勃然而曰道︰「是大丈夫施展本領的時機到來了,我等還不順時而動,更待何時!」
于是,他在鄉村閭里到處游說,認為依靠鄉團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還必須修築圩砦,廣積糧秣,有了兵權才可以自保,于是他采用各種手段、拼命積聚自己的勢力,但卻常被人們訕謗譏笑。適有張洛行、龔德率眾起事,在淝河之濱、渦河兩岸及淮北大地,多處建立了圩堡,眾多圩砦都隨張、宮二人豎起反清大旗,勢力不斷擴張,繼而連河南、湖北、江蘇等省亦起而響應。張洛行、龔德麾眾到處戕官劫署,劫富濟貧,聲稱自己是捻軍,朝發夕至,劫掠富紳資財而去。在這種兵荒馬亂的年月,苗沛霖亦失去了家園,到得六安城內,開了一家小飯館,勉強糊口度r 。苗沛霖喜歡听大鼓,對曹c o佩服得五體投地,常對人說︰「不是名揚千古,就是遺臭萬年。大丈夫不應死于溝壑,不做一世梟雄,便做一生罪人,有種的就隨我造反,在這亂世之秋,大展身手。」之後,又把自己先前的志向對眾人申說,以博得眾人的同情與支持,眾人也奉苗沛霖為練長,從此,苗沛霖即掌握了地方的軍政大權,實現他擴張野心的第一步。
首先,苗沛霖即是規劃自己的居所,所謂鳥無巢不能居,人無窩何談安樂?因此花重金招募夫役,出巨資大興土木,所建房屋豪華無比,面積達百余丈,挖地掘土,鑿地為濠,用所挖之土築牆為壘,穴垣安放火炮,築高樓以俯瞰四圍敵情,連殘磚碎石都用來當做武器,誰要想進入他的院內,可是勢比登天。
還未等竣工,張洛行已帶領捻軍將他的宅院包圍,鳴槍放炮,戰馬嘶鳴,將苗沛霖的宅院圍了個風雨不透,眾有萬余人。但苗沛霖的宅院內只有勇兵丁壯數百人而已,力量對比相差懸殊,假如雙方打將起來,苗沛霖肯定會全家覆沒。男人、女人都環立老苗四周,身體顫栗,哭泣不止。
男人們說︰「早知是死,還費這麼大功夫修這宅院做啥!」女人們說︰「苗老爺子,于其死于捻賊之手,還不如你現在就把我們全殺了吧,也好讓我等死個干淨!」苗沛霖听家人如此說,禁不住一時火起,他雙睜圓目大聲呵斥道︰「汝等何必這樣孬種!我看捻賊若想攻進我的宅院,也並非這麼簡單,我苗沛霖也不是被嚇大的,要死也是我先死,現在還輪不到爾等頭上。有什麼可怕?有我苗沛霖在,張洛行就是調來十萬捻賊,又有何懼哉!」
你也別說,這苗沛霖的確不是庸碌之徒,他隨手取過一只小旗,對空中一揮,命令道︰「大家听我指揮!婦女只管去做飯,保證爺們不餓肚皮;老幼只管送飯,勇兵丁壯守護宅院,每四人為一組,配火炮一尊,長戈一桿,短刀一把,如有擅離職守者,格殺勿論!」遂自率宗親二十余人,環院落巡行查防,監督那些不認真值守之人。
環視院落之外,有無數戰馬昂首站立,兵將個個怒目而視,只待一聲令下,便會發起沖鋒。只見一員小將,身披黃袍,紅帕罩頭,一把青龍大砍刀,橫放在馬鞍之上,手執一面令旗,迎風飄擺,只要他手中的旗幟一擺,眾將士便會蜂擁而上,直逼圩下。這手執紅旗的年輕將領,不是別人,正是捻軍少旗主張宗禹。只見張宗禹將令旗在空中一揮,早已劍拔弩張的眾捻軍,便打馬蜂擁前進,揮舞著手中的竹槍刀矛,吶喊之聲振聾發聵,膽小的人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了。
守圩之人y 點炮發sh ,苗沛霖阻止說︰「不可!」但見捻軍越來越近,家丁又y 發炮,苗沛霖仍不準許。及至捻軍馬隊馳至濠邊,苗沛霖突然發話道︰「點炮!」大炮噴sh 著火焰,槍炮磚石齊發,捻軍剎那間便死傷數十人,圍困三r 始解圍而去。此次攻寨,由于張宗禹思想輕敵,吃了大虧。
回到營壘後,張宗禹向張洛行作了深刻檢討。張洛行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汲取教訓,下次再戰,他苗沛霖定要敗于我手下!」又說︰「事先我也有輕敵思想,這次失敗不全是你的責任。」
龔德也插話道︰「過去我總以為,苗沛霖與李兆受一樣,只不過是一個ji n詐無能之輩而已,沒想到此人在軍事上並非等閑之輩。爾等容我三思,待想出一個破賊的妙計,苗寨必破矣。」
張宗禹說道︰「今後再與苗賊交戰,我看強攻並非上策,計攻才是上策。」
張洛行贊同道︰「宗禹言之有理。兵不血刃而取勝,當然是上策。」
龔德說︰「少旗主有什麼好計策,快講來听听。」張宗禹答道︰「叔父與軍師莫要著急,待在下考慮成熟,定來稟告。」
苗沛霖首戰得勝,喜得他屁急屁急的。于是他大造聲勢,臭味相投之人便紛紛前來投靠,因此,人馬也擴充了不少,真是今非昔比了。苗沛霖遂又籠絡數十圩砦,以互為犄角,形成聲援之勢。
據探馬報說,張洛行帶領他的捻軍已遠去他鄉,苗沛霖又趁機佔領捻軍營壘,將寨內人馬盡收麾下,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小人得志,格外炫耀。沒想到在一天凌晨,張洛行帶領捻軍又突然包圍了苗沛霖的圩砦。五s 旗幟隨風飄揚,人歡馬炸,擺出就要進攻的樣子。苗沛霖指揮族兵,也早已做好了迎擊的準備。捻軍人數越集越多,看上去至少也有數萬人。但捻軍人馬只是圍著苗家大院轉圈圈,並不發動攻擊。苗沛霖布置兵丁如前狀,捻軍圍攻約有十r ,卻不戰自退。半月之後,捻軍又來圍困苗寨,仍不發動進攻。如是者反復數次,把個苗沛霖弄得是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了。因此,苗沛霖的膽子就漸漸大了起來,心想︰「你張洛行上次吃了虧,也知道懼怕我苗沛霖了,要不趁機給你點顏s 瞧瞧,你哪能知道馬王爺有幾只眼楮!」
苗沛霖留下二百人守寨,自己帶上二百多人,暗暗跟蹤捻軍而去,他想趁捻軍斗志松懈之時,突然發動襲擊,打張洛行一個措手不及,省得你捻軍再來s o擾。正當苗沛霖追趕途中,捻軍幾萬人馬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苗沛霖派出探馬,在四周十幾里內探听虛實,結果是一無所得。苗沛霖只好垂頭喪氣,帶領他的子弟兵返回自己的圩砦。當距離圩砦不到五六里之遙時,遠遠望見自己的砦內煙焰沖天,苗沛霖大呼一聲︰「不好!我上當了!」一頭從馬上載到地上,昏迷了過去。眾家兵丁勇趕忙過去,又是捶背,又是撫模胸口,呼爹喊爺,折騰了半個時辰,苗沛霖這才蘇醒過來。
還沒有進寨門,就听院內哭聲一片。進入宅院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狼藉,苗沛霖的肺都快氣炸了,見到面前的情景,他心中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便對家人大聲呵斥道︰「哭!哭!哭!你們就知道哭!快快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苗沛霖長夫人止住哭泣,埋怨苗沛霖道︰「你光知道去攻打人家,卻叫人家給抄了後路,家丁們還未來得及反抗,就做了張宗禹的俘虜,虧得人家只是搶物,並沒有傷害任何人,要不然我們一家人早就身首異處、y n陽相見了!」听完妻子簡單的講述,苗沛霖突然覺得自己太愚蠢了,氣得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個勁無奈的搖頭。他心中暗想道,這可真由了那句古話「螳螂撲蟬,黃雀在後」啊。打獵的人倒被老鷹啄瞎了眼楮,把個苗沛霖弄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笑自己不是太聰明,而是太愚蠢了!
那麼,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張宗禹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把自己的計謀對張洛行與龔德敘述了一遍,龔德听完後,雙手一拍大腿,興奮地說︰「孫子兵法上說‘實則虛也,虛則實也’;又說‘拔人之城而非攻也,不戰而屈人之兵’,今天咱們就給苗沛霖來個智取苗寨,也好滅一滅這小子的威風,叫他知道馬王爺到底有幾只眼!」
張洛行說道︰「這次奪取苗寨,咱們可以先用主力迷惑苗賊,待他上鉤之後,再以巾幗護衛營出奇兵進入苗寨,一舉拿下!」龔德說︰「苗沛霖此人雖然心底狡詐,為鄉民所痛恨,但他對清廷也並非真正忠心,不過為一己私利而已。所以咱們在與其交戰中,只劫取他的財物,非萬不得已,不要傷及他和他家人的x ng命,至于他最終的結果,只能順勢而為之;咱們可以利用他反清的一面,為我所用,只要他不與捻軍為敵,咱們就可以把他視為同盟,共同反清。」張洛行與張宗禹都說︰「軍師此言甚好,就如此而行。」
于是,張宗禹調集捻軍眾旗主,對此次戰斗作了詳細布署。決定由自己帶領黃旗捻軍主力,由安嬌帶領黃旗瓖紅邊旗巾幗護衛營,直接進入苗寨,奪取苗寨的糧食和金銀財物,由李成帶領的紅旗瓖藍邊旗捻軍給予配合,來完成包圍和迷惑苗沛霖的任務。一切布置妥當,便即r 拔營,以計而行。
當張宗禹帶領捻軍主力完成對苗沛霖的迷惑調動之後,便揮師而退。此時,安嬌帶領的巾幗護衛營、李成帶領的紅旗藍邊營,早已在附近的河汊村屯隱蔽埋伏。當苗沛霖咬鉤上當,帶領二百多名家丁壯勇離寨而去,離圩砦已遠時,安嬌即帶領眾女勇士從天而降,守寨的兵勇見此情形,早已是嚇得魂飛魄散,正y 持械反擊,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眾巾幗護衛營的勇士們紛紛拔地而起,越過兩丈多寬的壕塹,一個個飛身進入宅院內,眾鄉兵還未來得及交手,巾幗護衛營女勇士們的刀劍便架在了他們的脖頸上。這些鄉兵亦都是為生活所迫,才進院為苗家做事,到了這生死關頭,有誰還願意真心為苗家去賣命呢?所以都老老實實,听從眾捻軍的吩咐,被關進了一間大屋子里,戈矛槍械全部被繳械。這時,李成早已帶領他的紅旗藍邊營沖入苗家大院,把眾多糧食、衣物、金銀珠寶搜羅一空,裝上備用車輛,揚長而去。不知是哪個士兵,趁眾人不注意,竟將苗家的柴草房點燃,這就是苗沛霖所見煙焰騰空而起的原因。盡管苗沛霖的妻子、兒女們,早已嚇得瑟瑟發抖,縮成一團,但捻軍謹尊總旗主和軍師的命令,並沒有傷害苗家任何人。
苗沛霖在官紳們的幫助下,重整旗鼓,迅速便又東山再起。其實官紳們之所以扶持苗沛霖,也有他們的打算︰在關鍵時刻,苗沛霖可以做他們的擋箭牌。苗沛霖重新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整r 里訓練布陣,鍛煉隊伍,建立堡壘,安排防守,金鼓為號,統一號令,連小圩為大圩,數十圩為一村,迅速發展到數千人。于是苗沛霖的名字又響震江淮大地。
咸豐七年秋,蒙古副都統勝保督師皖北,聞苗沛霖之名,對此人感到好奇,遂派遣把總耿希舜以花翎五品官前往招撫,耿並溫語撫慰,慫恿苗沛霖攻擊張洛行等捻軍。苗沛霖笑曰︰「我一個用破布衣衫做旗幟,用冠纓穗帶來裝飾長戟的人,還當得哪門子的官嗷!至于說到殺張洛行等眾捻賊,那可是苗某的專好了。」耿希舜恭維說︰「杜甫說‘赤驥頓長纓,非無萬里姿’;南朝.齊孔稚珪也說‘雖假容于江皋,乃纓情于好爵’,苗先生早有鴻鵠之志,勝保大人也早有耳聞,心知肚明。授之理當,卻之也就不恭了。再說耿某回去怎樣向勝大人交代呀?」苗沛霖不再講什麼,乃派遣自己的親信徐立壯、鄒兆元分帶二千余人,隨耿希舜向勝保大營而去。
轉年ch n季來臨,正是「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時節,勝保給苗沛霖下達了旨意,令他帶兵攻打淮北捻首尹滔,破之;再攻捻首韓萬復,又破之;陣傷張洛行藍旗首領葛蒼龍,接著再攻打孫葵心、程保民,招降其眾二千多人,奪取圩砦二十八處,苗沛霖可真就大名遠揚了。由于苗沛霖對捻軍作戰有功,被清廷授予四川川北道職餃,督辦安徽省團練。他帶領數騎兵勇馳至淮南,奉旨督辦旗兵,如此,苗沛霖的勢力就擴展到了汝州、潁州等地。就這樣,汝、潁二州便也歸順了苗沛霖。苗沛霖更是小人得志,美得不知姓什麼了。
貪夫徇財。但是苗沛霖是個「心y 大,志y 亦大」的人,y 壑難填,永不滿足,得隴望蜀本是他的本x ng。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壽ch n、鳳陽、宿州、靈璧、蒙城、懷遠等縣,都劃歸自己的管轄區域,並向這些地方派遣親信,讓人民向他交納租稅。還在上述地區大辦團練,把地方軍權緊緊抓在自己手中。他也學習張洛行捻軍的樣子,將營兵分作紅、黃、藍、白、黑五s 旗幟,遣派徐立壯、鄒兆元、張建酋、管致中、劉蘭心諸人統領,儼然以大統帥自詡。又區分阜陽、潁上、霍邱及河南光化、固始、新蔡、息縣,稱曰西捻,但此捻軍非彼捻軍也。將兵勇分作二十營,遣派牛允恭、吳正誼、朱鑫、王金奎、董志誠、鄧林松、林濟川、祝蘭芳、潘塏、楊天林、郭楊輝、李道南諸人統領之;而後又以趙ch n和、倘貫金組建十四營,委任王永年為五旗總首領。
委任分派既定,乃于田市鎮召開大會,檢閱各營將弁及練丁部伍,立木為壇,秉旗坐在上面,身穿葛巾布袍,左右護衛也穿錦衣執戈侍立身旁。黼(fu)衣朱紱(fu),四牡龍旗,執旗儀仗分左右站立,旗幟隨風卷飄,舉旗人興高采烈,火炮長戟陳列于前,主旗短刀站立其後;並宣布命令︰聞鼓聲不進者,斬!鳴金不退者,斬!進退失行列者,斬!嬉笑喧鬧者,斬!真乃萬眾股栗,莫敢仰視。于是設為兩軍,兩軍人數相當,像挺拔的樹樁,嚴陣呆立;又有馬隊居左右,步兵卒伍居中間,苗沛霖自統大軍環立其後。c o練演習達十余r ,步伐統一肅整,呼號整齊劃一,苗沛霖喜曰︰「不負我良苦用心也,我軍可以臨陣,有用武之地了!」隨後命令童維翰統領東練,劉良田統領西練,隨時听候調遣。為保證練丁的質量,三丁選一,貧賤者清理出隊,富貴者供給布鞋資糧,吸納為練軍成員。從此時起,苗沛霖的勢力南通光山、汝州,西至歸德、陳留,東踰州來(即鳳台),北盡故黃河之滸,將數千圩砦連成一片,擁有練丁達十萬余眾。苗沛霖擁有生殺大權,每遇訴訟罪獄案件,無論事情大小,是非曲直,皆由苗沛霖一人口決,儼然以太上皇自居,連鳳台縣令也成了懷抱符璽的擺設了。
苗沛霖此人真是「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之人。他像一只凶猛的鷙鳥,為人y n險卻有膽略,他喜怒不形于s ,更驕矜鉗忌,凡才能超過自己的人,必y 殺之而後安。他身高八尺,赤顏蹶項,露目揚聲。但卻生x ng儉約,飲食鮮有肉食;所得財物輒分配給下屬,誰有戰功,便親臨面前,微語寬慰,不喜歡置辦田地,被人稱作奇人一個,但了解他的人,早已知道他是一個身懷異志的人。
這一年的十月,苗沛霖集練勇五千,隨勝保大軍開赴臨淮,攻打張洛行捻軍兵營。可是,勝保因母去世回歸故里,由袁甲三代為督師。袁甲三官御史,有直聲,自咸豐三年視師淮上,是一個老謀持重之人。苗沛霖一向很是輕視他,每次謁見,總是挺胸傲視,少與搭話,但袁甲三仍笑面以對,不予計較。時壽ch n、鳳台、臨淮皆為張洛行捻軍所踞,捻軍在淮河之南扎營,清軍駐扎在淮河之北。苗沛霖袁甲三進言,請袁軍去淮南駐扎,袁不答應;又請以自己練勇扎營淮南,袁甲三許之。苗乃率十數騎潛渡淮河,偵察好進軍路線然後返回。
次r 二鼓,苗沛霖率領三千人馬,帶足口糧,登船渡河後,將船只停靠在岸邊,在渡口附近建立三處營壘,留其佷苗金開駐守。並叮囑曰︰「只要你在此堅守三r ,我定來救你。」然後乘船回渡,回歸老營。
次r 昧爽,張洛行捻軍經鳳台入臨淮,突然看見苗軍營旗幟飄揚,大駭,悉力進攻。苗金開閉營不出,堅守三r 。苗沛霖自老營帶領二萬j ng銳突至,袁甲三以馬軍三千協助攻擊,此時苗金開大開寨門,蜂擁而出,三面夾攻,張洛行捻軍大敗。此時,袁甲三大軍渡淮亦至,包圍鳳陽城。張洛行留其部將張龍守鳳陽,自引大軍臨陣鏖戰。清軍y 攻城,苗沛霖止之曰︰「彼主我客,急于進攻必然導致我軍傷亡,不如嗣張洛行來救援時,待其疲竭而擊之,這樣落行必敗,張龍亦不戰自潰矣。」袁軍將領皆然其言。
兩軍僵持八r 之久,九r 昧爽,果然張洛行率眾捻軍飄忽而至,但見旌旗蔽r ,排列數十里,列成三隊鼓噪而進。苗沛霖命令紳勇練丁堅守寨門,閉營不出。時間久之,及至天將昏黑,捻軍皆人困馬乏,斗志倦怠,已經有人偃臥取餅而食。隱蔽于圍牆後面的苗沛霖見此情形,不禁心中竊喜︰「我等的就是這一刻啊。」他命令站在身邊的將領們道︰「連r 待戰,賊眾已困倦懈怠,此時可出兵擊之也!」突然大開寨門,清軍馬隊當其左,苗沛霖自以步軍當其中,苗金開當其右,三路並進。苗沛霖在馬上大聲呼曰︰「今r 若能打勝仗,眾皆升官,失敗者死,臨陣退縮者,殺無赦!」戰鼓雷鳴,眾皆殊死奮戰,苗金開策馬橫沖直撞,清軍亦個個爭進,踴躍擊殺,眼看張洛行捻軍就要支撐不住,恰在此時,從東、南、西三面,突然殺出大隊人馬。東面一路,為首一員小將,年紀在二十歲上下,五官端莊,相貌堂堂,黃袍裹身,紅帕罩頭,眉宇間透露出陣陣殺氣,手中一桿竹竿槍,左右點刺,上下翻飛,清軍和練勇踫上即死,沾上即亡!這小將殺開一條血路,直奔苗沛霖沖殺過來。正當苗沛霖得意之時,這個小將已經沖到他的馬前,端槍向苗沛霖便刺,苗沛霖向旁邊躲閃,沒承想重心偏離馬背太遠,「窟洞」一聲,從馬上摔于地上。眼看苗沛霖小命不保,這可急壞了他的佷子苗金開,說時遲,那時快,苗金開趕忙策馬向前,用長槍架住捻軍小將的竹竿槍,那小將只好放過老苗,與小苗拼殺在了一起。幾個練丁躍身下馬,將苗沛霖攙扶上馬,逃回軍營,緊閉寨門不敢再出戰了。
看到此處,眾人肯定會問︰這位捻軍小將是何等人士,竟然如此勇敢無畏?他不是別人,正是張洛行之子張喜是也,他是張宗禹的同族兄弟。這小伙子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十分機靈,從小跟著張洛行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並練就一身好武藝,刀槍棍棒無所不j ng,成為張洛行商賈路上的好幫手、好護衛。沖在南路的是張宗禹,而沖在西路的是張洛行的義子王婉兒。可以說,沖鋒在前、血染疆場的全是張家兵。
這時捻軍已經轉危為安,清軍死傷五百余人,捻軍傷亡也十分慘重,天已經大黑,無法再開戰,雙方只好鳴金收兵,各自回營。回到營盤之後,眾捻軍已是疲憊不堪,各位頭領吃罷晚飯,沐浴淨身後,皆進帳休息。
第二天,張洛行主張再戰苗沛霖。龔德止之曰︰「不可,總旗主!」張洛行望著龔德,不解地問道︰「昨r 我軍雖然沒有將苗沛霖殺死,卻也取得了大勝,為何不趁熱打鐵,將苗賊一舉蕩平,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龔德眯縫起雙眼,在張洛行臉上掃了一下,慢條斯理地答道︰「總旗主,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記得前不久我對你說過的話嗎?我們要盡量不與苗沛霖作戰,這對我軍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知總旗主注意到了沒有,勝保、袁甲三之流,妄圖挑撥、慫恿我與苗拼個你死我活,如此他便可漁翁得利了。如果我們與苗沛霖廝殺,這正好中了清軍的ji n計;如果我們避免互相廝殺,必然引起清廷對苗的懷疑和不滿,那時苗沛霖的r 子就不好過了。即使不能爭取他做我們的同盟,最少也不要成為我軍的勁敵,這方才是萬全之策。」
張洛行說道︰「軍師啊,你這是不是一廂情願啊?這次可是他苗沛霖主動來攻擊我們的呀!」
龔德說道︰「表面看起來是這樣。但你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勝保、袁甲三在背後給他撐腰、打氣和不斷地鼓動、慫恿,沒有清妖的唆使和支持,他苗沛霖就憑他一介書生,即使他立下鴻鵠之志,有經天緯地的才干,靠他自己的力量,又能奈何我哉?」稍加停息,又說道︰「以我對苗沛霖此人的觀察和分析,他必不甘心做清廷的附庸,他而後還會與清廷反目,最後擁兵自重。假如能讓清妖斬了他的頭,豈不省下我等許多麻煩麼!」;
張洛行說道︰「話雖如此說,這可要等到猴年馬月麼?」龔德十分自信地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一天終會到來的。」二人當r 再無話。
再說苗沛霖。他沒有死在張喜槍下,在危難中撿回一條命,不是自己的命大,就是一種僥幸,他暗自慶幸,也暗自害怕。這一天他回到家中,苗夫人和幾個小妾及子女們,一齊圍攏上來,噓寒問暖,問東問西,苗沛霖就將在戰場上的險情講與家人听,炫耀自己月兌險的經歷。
苗夫人听了後,竟然被嚇得抽噎起來;幾個小妾也哭天抹淚,傷心得不得了。都說︰「我們七八個人不都是為苗老爺您活著嗎?倘若沒有了您,我們還活得下去嗎!」
苗沛霖的女兒苗金鳳也說道︰「俺的個親爹唻,你已經是五十出頭的人了,早就該頤養天年、歡度晚年了,怎麼還親臨沙場去拼命流血呢?不知您老是不是活糊涂了?活膩歪了?為勝保和袁甲三他們丟掉x ng命,你說可值得嗎!」
苗沛霖覺得女兒這話有些刺耳,他狠狠瞪了苗金鳳一眼,以教訓的口吻說道︰「你一個黃毛丫頭,不懂得國家大事,不好胡說八道!」
苗金鳳不服氣的努努小嘴,撒了一個嬌,裝作生氣的樣子,一下撲到在苗沛霖懷里,嬌聲嬌氣地說道︰「我說苗大堂主,你可別不听你寶貝女兒的話。勝保和袁甲三為什麼總是抓住你不放?以女兒看來,他們就是想借你的手去殺害眾捻軍,叫你們鷸蚌相爭,他們便可從中漁翁得利了呀!」
苗沛霖生氣地猛一下推開了女兒,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s 鐵青,呼吸急促,好像一場大禍就要降臨到苗金風頭上了。苗夫人和一群小妾都嚇得目瞪口呆,張大著嘴巴,說不出一句話來,靜靜等待著暴風雨的降臨。奇怪的是,苗沛霖的臉s 漸漸由氣憤轉變成平和,最後又一坐回到椅子上,並沒有發生眾人預想中的事情。
半天,他拉過女兒的雙手,然後用一只手撫摩著女兒的頭頂,和顏悅s 地對女兒說道︰「孩子!不是為父不識時務,是父親已經登上了賊船。俗話說,上船容易下船難啊,父親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苗金鳳是苗沛霖最喜歡的嬌女,從小就嬌生慣養。不過苗金鳳從懂事時起,就處處討苗沛霖的歡心,她心地聰慧,對苗沛霖總是察言觀s ,能窺視苗沛霖心中所想之事,不惹苗沛霖生氣,因此父女兩個堪稱莫逆。
見父親不再生氣,苗金鳳的膽子又大了起來。她一本正經地說道︰「老爹呀,有一事女兒憋在心中許久了,一直不敢說出口。」苗沛霖在女兒的臉頰上親了一口,說道︰「小東西!你說話就像是個大人!有何高見,快快說與老父听來。」苗金鳳掃了周圍幾個人一眼,故意壓低聲音說道︰「你和張洛行他們,不都是稱作捻軍嗎?既然都是捻軍,就應該是自己人,為何又同室c o戈、兵戎相見呢?」苗沛霖半天沒有回答。此時他表面平靜,內心卻翻江倒海,似沖天的波濤,迅速在翻滾著。沉思半晌,他才做出一個連他自己都無法滿意的回答︰「說我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也好,數典忘祖也好,這,我都不在乎,無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我會怎麼死呢?」
苗金鳳和一家人都瞪大了眼楮,望著苗沛霖,不知他心中到底在怎麼想?想什麼?也不敢再發問了。此時家丁走進來說︰「老爺,太太,晚餐已經做好,現在可端過來擺上?」苗沛霖急急慌慌地說︰「我的肚子還真有些餓了。擺上!擺上!」光是一群小妾就圍坐了一大桌,像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麻雀,飯菜也無法塞住他們的嘴巴。晚飯過後,苗沛霖由于一天征戰,早已累得不行了,上床倒頭便睡。霎時便鼾聲雷響,直震得房屋都震顫起來。這一夜苗沛霖睡得特別香。
苗沛霖跟隨袁甲三征戰,每立微功,總是要求獎賞晉級,即以奪取數城,自以為功不可沒,英名蓋世了。但袁甲三並不買他的帳,袁甲三認為,苗沛霖權勢r 盛,久而久之便難以控制,便有意對苗沛霖的權利加以抑制。于是,袁甲三向清廷奏晉苗沛霖為布政使之職,明眼人一眼便能瞧出,這實際上是一個虛餃,並無實權;而清廷卻錄袁甲三功績,晉升為欽差大臣、漕運總督之職,並賜給黃衣馬褂與尚方寶刀,以資表彰。苗沛霖看到如此結果,十分震怒,便帶領自己的練勇兵丁返回圩砦。袁甲三數次用書信催促苗沛霖進攻定遠,但苗沛霖根本不買他的賬,隨後便決意再反叛清廷。
苗沛霖是一個好s 之徒,終r 沉迷在「ch n樓處子傾城,金陵狎客多情」的情夢世界里,經常帶上幾個不三不四的女人,到野外去鬼混。現在苗沛霖可稱得上是一個大富大貴之人了,真乃是貧賤志移,富貴即y n,把那道德二字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納有一妻九妾,個個花s 殊異,九妾中,數五妾葛牡丹、六妾關彩霞最是頭等的妖艷,絕頂的迷人,只要你看上一眼,便定會讓你神魂顛倒,連東西南北也不能分辨,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苗沛霖特意花巨資建設一處九室老寨,九個美人各居一室,每到夜晚,即將燭燈懸掛于門中,每有不識此宅者,為防誤入,故掛此燈以提醒來者。又購置好馬九匹,教九妾每r 練習騎sh 之技;九妾各穿猩紅袍服,著窄袖綠錦褲,腳穿赤s 繡花鞋,上馬馳驟如飛,招搖過市,侍婢隨從數百騎;每次打了勝仗,便將所擄美女犒賞將兵,墮發遺屣,充塞道路。
苗沛霖生有三子,長子苗金開,老謀深算,經綸滿月復,是個做將軍的材料;次子苗天慶,武藝超群,能征善戰,是苗沛霖依賴的得力助手;三子苗長ch n,足智多謀,詭計多端,經常給苗沛霖出謀劃策;苗沛霖之弟苗希年,勇猛好斗,嗜殺成x ng,軍中送綽號曰「人屠」,即殺人劊子手之意也。由于苗沛霖忙于軍務,常常離家而居,其六妾又正當風貌年華,j ng力充沛之年,總覺得獨夜難熬,空房孤居,**四溢,于是,便暗發新枝,紅杏就這樣長出了牆外。這小六關彩霞年紀最輕,飽食終r ,整r 里胡思亂想,**難耐,便暗自和苗沛霖的親弟弟苗希年勾搭成ji n,做成了一對野鴛鴦,不過都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肉爛了不是還在鍋里嗎?
但這苗沛霖偏生是個醋壇子,壇子里裝著陳年好錯,自己喝不完,也不許別人品嘗,自私!再嚴密的牆都會透風,這話絕不是危言聳听,叔嫂苟合的事,就像一股邪風,不知怎麼就傳到了苗沛霖的耳朵之中。這一下可氣壞了苗大堂主,震怒之下,他把苗希年囚禁在了一條破船之中,名曰水牢,斷絕飲食供給,算是對苗希年的懲罰,三r 之後才將苗希年釋放。這一場家丑就這樣結束了。可是這苗希年與關彩霞都是骨肉之驅,怎能比那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神仙?一縷情絲卻是苗沛霖無法割斷的,他們仍然瓜前李下,暗自活動,丟不下那情思肉y 。這是人家的家事,咱這局外之人也不好多加過問?就隨他去吧!
苗沛霖既已與袁甲三反目,為求自保,也只好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了。他花巨資打造了二百只炮船,招募水師,教授兵勇以戰法,命三子苗長ch n統領;搜刮黃金數十萬兩,購得良駒寶馬兩千余匹,建成一支馬軍,由二子苗天慶統領;在下蔡縣設立鹽卡數處,抽鹽稅以置辦軍裝等物。在修建營壘時,有兵士掘得斷碑一塊,碑上刻有「一張弓反掛,田上有草秦人耙」之語,苗沛霖以為是祥瑞之兆,從此便益加目中無人,自負得不得了;本來就胸中墨水不多,卻偏要裝出一副文人雅客的樣子,動不動就吟上幾句詩,向別人炫耀一番。他如此寫道︰
「知兵亂世原非福,餓死寒窗不算奇;待有良機寶刀出,斬妖降魔亦光棍」之句。只是人們不理解︰難道這個魔頭自己要斬自己的腦袋嗎?苗沛霖瘋了嗎?傻了嗎?讓人一時捉模不出個頭腦,也無法理解他詩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