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第四章(2)
劉羽離開宏興還有一個原因。
新千年前後,隨著互聯網的開放發展,中國新詩進入一個風起雲涌的新階段,網絡詩歌和民間詩刊如火如荼。民間詩刊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網絡來推廣的。據有關統計,當時國內詩歌網站、論壇已超過一千家。當時詩歌論壇上的那個熱鬧勁,真的是不亦樂乎︰貼詩的貼得積極,評詩的評得用心;民刊征稿和贈刊的一呼百應;當然,干仗的亦是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袖子一捋,虛擬地撲作一團,逮住哪句罵哪句,揀到什麼砸什麼。這種現象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堵塞、積壓、一元後的必然裂變和噴發。從此,數量和版面日少的官方紙刊的壟斷地位及相對統一的詩歌格局被打破,發表、交流和集結的便利,讓詩人們群情振奮,活躍非常,共同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詩歌春汛。
網絡詩歌和民間詩刊雖魚龍混雜,但也寄托了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歌理想。而宏興廠的網絡僅僅只能收發郵件,其它功能是禁止的。資訊時代,佔有資訊就是佔有機遇。詩友們都活躍在論壇上了,外地的不說,東莞的陶山兒、彭德海、老鷹、木船、何卓然、柳荒等紛紛亮相,有的還在上面呼他出來,他卻連看都看不到。這對他的《漂泊者》刊物也很不利。
這些年,東莞文化圈中,劉羽認識的人已不少。有位在一個鎮政府做宣教辦副主任,他建議劉羽不妨向體制靠攏。他說,有幾個搞寫作的,不是都進了體制,過得挺好了麼?劉羽本來對體制不感興趣,文弱安靜的外表之下是天馬行空的個性和思想,但現實殘酷,生存第一,當改變還得改變自己,就算很難,也可以去嘗試。于是在那個朋友的推薦下,他進了他們的鎮報社。
劉羽的願望是能負責副刊,他有信心把這一塊做出水平來,但主編沒有給他一個明確的分工,只是要他抓緊學習白話,按臨時安排同其他記者出去采訪,完成稿件撰寫和版面校對。
劉羽在那里做了十天就離開了。除去兩天周末,實際為八天。
八天里,劉羽工作如下︰
隨一名記者參加一次政府會議,拿錄音筆錄音,回頭反復播放,熟悉領導用方言講話,未寫稿。和兩名同事隨幾名領導去幾所學校周邊檢查非法經營整治情況(其間一名同事問劉羽借二十元錢吃早餐,說回去就還他,卻直到劉羽離開也未提起),聯名寫稿一篇。和兩名同事隨包括書記在內的幾名領導,去一家前不久發生火災的工廠了解情況,聯名寫稿一篇。**完成鎮模具城開業和鎮領導視察房地產各一個版面。有一件事情,則沒有完成︰主編說鎮上有個即將開發旅游的地方,已經取好名,叫七仙湖,但還缺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領導把這任務交給了報社,劉羽文筆好,就由他來搞定。劉羽去那地方轉了轉,回來開始構思。七個神仙卻一個都沒管事,靈感也就遲遲不來。
吃過晚飯,劉羽來到廣場,邊走邊想。回到政府對面租住的那個還不算差的套間,躺在床上,想。這七仙都是哪七仙,是不是八仙中人,可又該開除哪位?不是呢,又有何來路,他們該怎樣表演,比如要不要插入愛情包括三角戀、忘年戀,才能讓領導滿意,讓游客神往……這真是比神仙本身還玄乎。
電話響了。是老柏打來的。老柏八十年代末大學畢業後就來東莞,也是打工群體中寫作最早的人之一,熬了多年總算在這個城市站穩了腳,目前在市內一個文化部門工作,在東莞文化界可謂德高望重。老柏是個性情中人,也比較關心年輕作者,與劉羽頗為投緣,劉羽稱他柏大哥。柏大哥問劉羽現在工作怎樣。劉羽留了一手,說︰
「老樣子啊,柏大哥,像咱們還能怎樣呢?」
柏大哥就說東江鎮有個派出所要一名文書寫材料,待遇還可以,試用期每月三千元,政府部門伙食自不用說。所長請他幫推薦人,他就想到了劉羽,不知劉羽有沒有興趣。劉羽停了一下,說︰
「不錯啊,等我想想。先謝謝你柏大哥。」
「那好吧,」柏大哥說,「有機會換換也好,總悶在工廠也不是事啊。想去就聯系我。不好意思,說了戒酒沒法戒,今晚陪幾個外地客人,又喝多了,要休息了。」
人家說找不到工作,他劉羽這上班還不到兩周,新工作又送上門來了,而且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那時三千元,算比較高的工資,經理級待遇。
想了一個晚上,劉羽決定,離開報社,去派出所。不管如不如意,至少,當作一種經歷。
去派出所做多久?他沒想過,更別說像某些人懷著一顆磨鐵成針的恆願爭取入編了。
是的。他努力想擺月兌一些什麼,又抓住一些什麼,卻又隱隱感到,宿命的影子似乎幽靈般相隨。說出來有點殘酷,當一些並非出自本願的不無功利的想法輕煙般散去,接踵而至的很多困厄,都只不過是源于他稟性操守和理想之翼的必然代價。其實他一直都清楚得很,只有人去適應現實,沒有現實來適應人,現實面前,每個人都常常需要改變自己,他也不是不願改變自己,但這種改變必須有個限度,超過這個限度不是過于勉強自己就是出賣自己。要靠出賣自己才能適應的現實,又是怎樣一個現實?他對自己設定的這個限度可能有點嚴格,就像鳥愛惜自己的羽毛。但對此,他毫不後悔。為了做一個真實的人,他願意付出代價。
宣教辦副主任把他叫到辦公室,一再挽留︰
「為什麼不想做了呢?」
「我感覺這里不適合我,我野馬一匹,散漫慣了。」劉羽直來直去。
「你可能是一時不適應,慢慢習慣就好了,那麼急著做決定干什麼呢?」副主任感到惋惜。
「我是考慮好了決定好了才提出來的。」劉羽說,「真是抱歉,給你添亂了。」
劉羽去意已定,一點猶豫都沒有。只是對副主任的關心,感到愧疚。他們曾經談到一個共同的想法︰帶著相機,走遍全國民工集中的地方,拍下那些原生態的鏡頭,廣泛采集相關資料,編一部《中國民工檔案》,為廣大農民工建一部圖文志,以防歷史失憶,這當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也不是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但在他們看來,都是選擇性和局限性太大,沒有觸及真實的生存狀況。
劉羽來到派出所,所長看過他的簡歷資料,始終不露笑臉、似乎只有這樣才是所長的所長從報紙堆里挑出一張,要他就上面的一篇文章寫篇讀後感。布置停當,就叫管後勤的民警阿濤帶劉羽去另一個辦公室寫。大約四十分鐘樣子,劉羽就把一篇工工整整的文章交給了阿濤,阿濤再交給了所長。所長看了很滿意,讓阿濤安排劉羽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