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章 啟動逃宮計劃的一塊石磚

潭林的五百兩銀票送出之後次日便獲得了入宮當值的資格。

按照宮中關于內值的要求潭林需要穿著太醫院醫士規制的袍褂拿著內務府向太醫院頒的出入令牌隨同太醫院院判李蒲瑜和十名入宮當值的醫生一起趕赴宮中太醫院。

到了紫禁城外潭林終于再次看到了自己逃宮計劃的實施之地前幾日他雖然同葉宗玉一起為搶救康慈太妃而緊急入宮但當時事出突然所有的事情都來不及準備只是匆匆而過並沒有靜下心來欣賞這座矗立了數百年的宏偉建築。

今天的情形不同他和眾太醫需要遵照紫禁城中極為復雜的檢查程序經過數個關卡才能達到目的地。

紫禁城借喻紫微星垣因而得名。古時的星象學將天上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與眾多星座。三垣即是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位于三垣中央故而代表著居于中天、永恆不變的天帝居所所以天帝所居的天宮便稱為「紫宮」而與天帝相對的人間帝王的居所即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東南西北各有四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朝廷各級官員入朝都由東華門進入所以在門外立著高約十二左右的下馬碑上面用滿、蒙、漢、回、藏五種文字鐫刻著「至此下馬」的碑文。

東華門之外是寬有十五丈之多的護城河護城河內側布滿圍房這些圍房多是守衛皇城的護軍的住所。乾隆年間選用東華門外的圍房7o間設立倉廒用于存貯宮中太監宮女應領的糧米所以在護軍居住以外還專門設立一座「恩豐倉」。

潭林等人由李蒲瑜領頭通過護城河來到東華門外的護軍檢察處值班的護軍領一一檢查他們十二人的腰牌。

檢查完腰牌之後護軍將李蒲瑜和一名御醫放行而將他們十二人中剩余的十人引入一間闈房之中。

潭林不禁奇道︰「腰牌不是檢查過了有什麼問題嗎?」

護軍領道︰「自嘉慶年的林清之變後凡入宮之人沒有品級的都要搜身!」

清嘉慶十八年天理教的起義領林清以宮中太監作為內應將教眾化裝成入宮之人由太監劉得才引入宮中不料在東華門外與送煤隊伍生沖突一名教眾露出兵器遂使護軍察覺突然緊急關閉城門起義軍只有數十人趁亂攻入皇城。後來起義雖然很快被平息但是紫禁城的防衛漏洞卻深深刺激了曾親自平息這場起義的道光皇帝的神經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極為嚴格的出入宮禁檢查制度。

在潭林入宮前不久太平軍的北伐大軍攻佔了天津靜海緊逼京師所以為了防範「林清之變」再次生護軍對往來人等的檢查更為嚴格。按照規定李蒲瑜和另一名御醫是帶著品級的官員可以免去搜身的檢查而潭林和其余九人都非官員所以需要在護軍闈房中搜身檢查。

護軍領將他們帶到闈房內潭林見闈房內由數十個屏風將空間隔成各個小段被檢查的人便立在這些隔段之內然後需要月兌光全身的衣物由指定的一名護軍進行全身檢查。

檢查過後沒有現什麼異樣便將潭林等十人放行。

進入東華門之後潭林望到城門樓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亮東西在太陽的照射下無法看清是何物。李蒲瑜見狀便輕聲對他道︰「這是皇上閱兵時要用的棉甲按照規矩每年晾曬一次是乾隆爺傳下的規矩。」

進入東華門後面前對相的是文華殿殿中建築曾于明末李自成進京後被毀後來在此建起文淵閣成為大學士的經筵講官之地同時也是每科殿試之後的「閱卷」場所。東華門向南是鑾儀衛的大庫鑾儀衛由明朝著名的錦衣衛延承而來只不過清代的鑾儀衛只作為皇室車駕儀仗的服務機構沒有明朝那麼 赫一時。

宮內太醫院與御藥房並排由東華門進入後需要一直向北穿過金水橋繞過影壁和南三所然後到達宮內太醫院。

潭林一路走一路用心記錄著路過的標志建築並將它們與墨線圖中的圖示相融合。

宮內的太醫院基本上是太醫在宮里的值班場所所以屋內設施都較簡略但是院內的文字材料較多大多是脈案和藥方由輪值的食糧醫生負責整理和歸檔。

這座建築將是潭林實施逃宮計劃的重要步驟所以他仔細地觀察著院中的所有具備參考價值的設施和家具並對宮內太醫院外的環境用心記錄。

宮內太醫院向北是御藥房潭林事先考察得知內教習的授課地點便是在御藥房內。

御藥房分為兩處均隸屬于內務府具體職責是為內廷采辦、儲存、配置藥品藥房事務由宮中太監與御醫分班侍直。宮內太醫院的建築原屬于宮內的東藥房只是為了方便太醫值班而另闢一個地方作為太醫院所以潭林看到的御藥房在宮里正式稱呼應是「東藥房」。

御藥房中的藥材取自太醫院生藥庫雖然太醫院屬于官辦機構但是御藥房領藥仍需按定例付給太醫院銀錢或者按照規定向負責皇家采買的藥商購買。御藥房購置的藥材也多是生藥入宮後由切造醫生和太監共同炮制有時也請經驗豐富的太醫指導。

指導制藥的醫生和作為教習的醫生一樣享有一項其它醫生沒有優待那便是「日給御膳月給素蠟冬給木炭」以作為皇室對其工作的肯定。

這些機構的職能和這些職能背後隱含的一些關聯潭林都已熟知他來到這里最為關心的並不是那些所謂的優待條件而在這些迎著陽光的建築之中所隱含的秘密通道。

在宮內太醫院西邊在御藥房的東邊有一條相通的磚砌道路。在一塊被風蝕過的地磚前潭林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他上前站在那塊地磚上用腳試探了一下地磚的穩固性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這一天正是咸豐四年六月三十日(公元1854年7月24日)潭林心中暗自喜道︰「今天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這塊石磚將啟動整個逃宮計劃紫禁城的七月將是一個逃宮的七月!」

(第一卷完)

?.

p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