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十章 启动逃宫计划的一块石砖

潭林的五百两银票送出之后次日便获得了入宫当值的资格。

按照宫中关于内值的要求潭林需要穿着太医院医士规制的袍褂拿着内务府向太医院颁的出入令牌随同太医院院判李蒲瑜和十名入宫当值的医生一起赶赴宫中太医院。

到了紫禁城外潭林终于再次看到了自己逃宫计划的实施之地前几日他虽然同叶宗玉一起为抢救康慈太妃而紧急入宫但当时事出突然所有的事情都来不及准备只是匆匆而过并没有静下心来欣赏这座矗立了数百年的宏伟建筑。

今天的情形不同他和众太医需要遵照紫禁城中极为复杂的检查程序经过数个关卡才能达到目的地。

紫禁城借喻紫微星垣因而得名。古时的星象学将天上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与众多星座。三垣即是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位于三垣中央故而代表着居于中天、永恒不变的天帝居所所以天帝所居的天宫便称为“紫宫”而与天帝相对的人间帝王的居所即称为“紫禁城”。

紫禁城东南西北各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朝廷各级官员入朝都由东华门进入所以在门外立着高约十二左右的下马碑上面用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镌刻着“至此下马”的碑文。

东华门之外是宽有十五丈之多的护城河护城河内侧布满围房这些围房多是守卫皇城的护军的住所。乾隆年间选用东华门外的围房7o间设立仓廒用于存贮宫中太监宫女应领的粮米所以在护军居住以外还专门设立一座“恩丰仓”。

潭林等人由李蒲瑜领头通过护城河来到东华门外的护军检察处值班的护军领一一检查他们十二人的腰牌。

检查完腰牌之后护军将李蒲瑜和一名御医放行而将他们十二人中剩余的十人引入一间闱房之中。

潭林不禁奇道:“腰牌不是检查过了有什么问题吗?”

护军领道:“自嘉庆年的林清之变后凡入宫之人没有品级的都要搜身!”

清嘉庆十八年天理教的起义领林清以宫中太监作为内应将教众化装成入宫之人由太监刘得才引入宫中不料在东华门外与送煤队伍生冲突一名教众露出兵器遂使护军察觉突然紧急关闭城门起义军只有数十人趁乱攻入皇城。后来起义虽然很快被平息但是紫禁城的防卫漏洞却深深刺激了曾亲自平息这场起义的道光皇帝的神经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极为严格的出入宫禁检查制度。

在潭林入宫前不久太平军的北伐大军攻占了天津静海紧逼京师所以为了防范“林清之变”再次生护军对往来人等的检查更为严格。按照规定李蒲瑜和另一名御医是带着品级的官员可以免去搜身的检查而潭林和其余九人都非官员所以需要在护军闱房中搜身检查。

护军领将他们带到闱房内潭林见闱房内由数十个屏风将空间隔成各个小段被检查的人便立在这些隔段之内然后需要月兑光全身的衣物由指定的一名护军进行全身检查。

检查过后没有现什么异样便将潭林等十人放行。

进入东华门之后潭林望到城门楼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亮东西在太阳的照射下无法看清是何物。李蒲瑜见状便轻声对他道:“这是皇上阅兵时要用的棉甲按照规矩每年晾晒一次是乾隆爷传下的规矩。”

进入东华门后面前对相的是文华殿殿中建筑曾于明末李自成进京后被毁后来在此建起文渊阁成为大学士的经筵讲官之地同时也是每科殿试之后的“阅卷”场所。东华门向南是銮仪卫的大库銮仪卫由明朝著名的锦衣卫延承而来只不过清代的銮仪卫只作为皇室车驾仪仗的服务机构没有明朝那么煊赫一时。

宫内太医院与御药房并排由东华门进入后需要一直向北穿过金水桥绕过影壁和南三所然后到达宫内太医院。

潭林一路走一路用心记录着路过的标志建筑并将它们与墨线图中的图示相融合。

宫内的太医院基本上是太医在宫里的值班场所所以屋内设施都较简略但是院内的文字材料较多大多是脉案和药方由轮值的食粮医生负责整理和归档。

这座建筑将是潭林实施逃宫计划的重要步骤所以他仔细地观察着院中的所有具备参考价值的设施和家具并对宫内太医院外的环境用心记录。

宫内太医院向北是御药房潭林事先考察得知内教习的授课地点便是在御药房内。

御药房分为两处均隶属于内务府具体职责是为内廷采办、储存、配置药品药房事务由宫中太监与御医分班侍直。宫内太医院的建筑原属于宫内的东药房只是为了方便太医值班而另辟一个地方作为太医院所以潭林看到的御药房在宫里正式称呼应是“东药房”。

御药房中的药材取自太医院生药库虽然太医院属于官办机构但是御药房领药仍需按定例付给太医院银钱或者按照规定向负责皇家采买的药商购买。御药房购置的药材也多是生药入宫后由切造医生和太监共同炮制有时也请经验丰富的太医指导。

指导制药的医生和作为教习的医生一样享有一项其它医生没有优待那便是“日给御膳月给素蜡冬给木炭”以作为皇室对其工作的肯定。

这些机构的职能和这些职能背后隐含的一些关联潭林都已熟知他来到这里最为关心的并不是那些所谓的优待条件而在这些迎着阳光的建筑之中所隐含的秘密通道。

在宫内太医院西边在御药房的东边有一条相通的砖砌道路。在一块被风蚀过的地砖前潭林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他上前站在那块地砖上用脚试探了一下地砖的稳固性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一天正是咸丰四年六月三十日(公元1854年7月24日)潭林心中暗自喜道:“今天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这块石砖将启动整个逃宫计划紫禁城的七月将是一个逃宫的七月!”

(第一卷完)

?.

pp;}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