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一章 七夕詩會鸚鵡洲

唐子清以觀賞的姿態看著這段姻緣開始不禁對身邊諸人嘆道︰「以風傳情啊!潭大才子這一招要記下來回頭咱們采花的時候用得著!」說罷身旁一位有些書痴的秀才果真拿出一本冊子在里面記下「以風傳情」。

折過的宣紙在空中隨風飄移直上亭台穿過紗幔帳簾正落在那女子面前這位女子便是現任湖北學政青麟之女圖們?悅珺。

悅珺接過宣紙向下望了一眼負手而立的潭林她身邊的貼身丫鬟樂瑤也隨著她的目光向下望了一眼潭林然後湊在悅珺的耳邊輕聲道︰「這位公子算得上‘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艷獨絕世無其二’了!」

這是《白石郎曲》中的句子出自南朝民歌《吳歌》中神弦歌的十一中曲中贊嘆男神的美貌說白石郎神態優雅風姿綽約這個形象幾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標準的男子風儀後世大多有人認為嵇康較為符合這個標準。

悅珺身邊的丫鬟樂瑤隨著她也讀不少詩詞見潭林的氣宇軒昂不禁覺得和自己家小姐十分相配所出拿出這篇詩文來揶揄主人。

悅珺沒有理會樂瑤只是展開宣紙看了看上面的詩句見其中只是談景並無他意不禁心中暗想︰「他的詩中只談七夕之景看來是要與我論詩。」想到這里略加思索便在宣紙上徐徐寫下︰

「學邵平坡前種瓜。

學淵明籬下栽花。

旋鑿開菡萏池。

高豎起荼蘼架。

悶來時石鼎烹茶。

無是無非快活煞。

鎖住了心猿意馬。」

寫罷之後將墨跡拭干然後把宣紙四折自亭台拋下。

這也是元朝散曲家盧摯《沉醉東風?閑居》中的句子曲中也只是描寫一種月兌塵世的意境並無他意。而悅珺寫下這小令先是對潭林所寫詩文的回應其次就是以小令中的句子借諷潭林雖然裝出東陵侯邵平和陶淵明的狂生隱士之態但眼神之中已經露出了「心猿意馬」之色。

潭林接過宣紙看過小令不禁一笑當下蘸墨又在紙上寫下︰

「冷雲間夕陽樓外數峰閑。

等閑不許俗人看。

雨髻煙鬟倚西風十二闌。

休長嘆不多時暮靄風吹散。

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寫畢之後又以風相送。

悅珺接過展開看罷也是嫣然一笑。丫鬟樂瑤拿過宣紙看罷說道︰「這還算有點誠意!」

悅珺不禁有些嬌羞輕斥樂瑤道︰「不許亂說!」

潭林所寫是元代唐毅夫的小令《殿前歡?大都西山》文中以動靜結合的方式描繪了遠山峰巒由煙雨彌繞到雲開霧散的過程並表達了作者倚欄觀望時內心的孤寂渴盼之意。以這小令傳給悅珺無非是以物喻人借詩中對景色的盼求以表達自己對悅珺的傾慕之情。所以樂瑤說他此文「還算有點誠意」。

悅珺遠眺江水輕嘆了一聲揮筆寫下︰

「山對面藍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

隔滄波隱隱江樓。

點破瀟湘萬頃秋

是幾葉兒傅黃敗柳。」

宣紙隔台而下潭林接過展開一看不禁皺起眉頭仔細思索其中的含意。

這也是元曲中的小令是趙慶善所作的《沉醉東風?秋日湘**中》全詩前幾句很符合鸚鵡洲的景色翠岫綠草點染沙洲傲霜的青柚、濯雨的蒹葭或許是悅珺性格的寫照但最末兩句的原詩之意是︰雖然是充滿綠色的沙洲美景但是幾片變黃的凋殘柳葉便輕易點破將要覆蓋萬頃湘江的無限秋天。

這突轉而下的情緒變化讓潭林有些不解一段情絲還未繞指怎麼會突然產生悵然若失的情緒呢?

潭林百思難解只好伏案寫下︰

「不趁東風便趁秋。

天然濃艷質、伴沙鷗。

蘆花楓葉兩般幽。

堪憐處

三醉更溫柔。

斷送萬千愁。

河陽花滿縣、總無儔。

拒霜凌露傍清流。

甘淒冷

春事幾曾謀。」

寫罷隨風傳寄。

悅珺看罷不禁潸然淚下輕絹拭淚之後便退入紗帳之後避開了潭林的視線。

潭林所寫的是清代女詞人張桓少的詞《小重山?詠芙蓉》詞意雖然和潭林所要表現的意思並不是很貼切但最末一句「甘淒冷春事幾曾謀」無疑是潭林想要問的一句話但悅珺淚下無非是給不了潭林求愛的回答。

唐子清等人在一旁看到亭台上的悅珺竟然不再回復潭林不禁有些好奇。唐子清搔頭道︰「怎麼回事?難道潭大才子寫了什麼不該寫的詩句了?」

那位有些書痴的秀才舉著那本小冊子怔怔地望著潭林︰「把人家弄哭了看你下面怎麼辦!」

唐子清回頭白了他一眼一把奪過他手中的小冊子見上面寫著《采花韜略》不禁拿書拍了他的腦門說道︰「喂人家潭林在那以詩傳情你憐香惜玉什麼啊!還《采花韜略》你就這樣紙上談兵一輩子也采不到花!」

?.

pp;}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