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七章高麗的希望(上)

第四百六十七章高麗的希望(上)

張儂這個軍事門外漢居然成功地以武力為主要手段統一了整個石見國,使其成為日本六十四國中集權程度最高的一個,這固然是由于金錢的力量,日本國內國外的局勢才是更關鍵的因素

由于高麗國小力弱,雖然依靠漢江天險勉強遏止住了日軍的攻勢,但當日軍憑借優勢兵力逐漸掃清後方活動猖獗的高麗義軍以後,高麗人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發現日軍開始在漢江南岸持續增兵後,北岸的高麗將領們大多看出日軍已經基本解決了後方的困擾,這就意味著雙方的決戰已經迫在眉睫了。

大敵當前,高麗的高層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大體上分成了三派,一派主張集結高麗目前所有的軍隊,利用日軍渡江的機會「半渡而擊之」,全殲或重創日軍主力,從而一舉扭轉戰局。這話听起來令人熱血沸騰,但是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因為實在是太理想化了。高麗軍隊的主力早就遭到重創,現在漢江以北的高麗軍隊雖然還有不少于十萬的兵力,卻大都是些新兵蛋子,高麗又沒有大宋那樣先進高效的動員體制,新兵形成戰斗力的速度並不快,讓他們沿江防守還能湊活,若令其主動進攻,恐怕就只能讓人笑話了。而且由于精華地帶盡失,現在的高麗軍隊後勤供應狀況並不比遠道而來的日本侵略者好多少,吃不飽飯不說,連武器裝備都不能充分保證,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但制約高麗軍隊戰斗力最厲害的,還是高麗上層長期以來的文武之爭

高句麗人後裔王氏建立高麗王國(公元918年)以後,政權體系大致上是效仿大宋而建立的,文官的地位要遠高于武官。但是,由于高麗自建國以後就一直堅持向北擴張(注1)的國策,所以高麗武人的地位一直都要比他們在大宋的同行們要高一些。

大家也許會很奇怪,高麗北面的土地先後歸遼與金這兩大強國統治,按理說實力弱小的高麗應該不敢挑起邊釁才對,但是正如他們上千年後的子孫一樣,這個民族從來都是不自量力的(據說高麗人是殷商遺族的後裔,至少從這一點來看,他們倒的確是與同樣是殷商遺族後裔的宋康王有些相像,只不過高麗人佔有地利,沒有像宋國那樣慘遭大國吞並。),而且他們居然還真的得逞了

因為高麗北部雖然先後是遼金這兩大強國的領土,但卻不是一般地廣人稀,即使零散地分布著一些部落,也都是自治狀態,遼金兩國的朝廷根本就管不到那里,而高麗人卻佔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宜,而將高麗以北、鴨綠江以東的土地一點點蠶食。遼金兩國若想制止高麗人的惡劣行徑,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派出官吏對該地進行直接管理,但是鴨綠江以東氣候苦寒、物產貧瘠、地形崎嶇,沒誰願意上任不說,對于統治中心距離這里較遠(遼國一直很遠,金兵入關以後也很遠,雖然女真起兵初期曾經教訓過高麗一頓,但隨著統治中心的遠離,死纏爛打的高麗人還是卷土重來,金人也只能坐視該地被高麗人吞並。而南宋軍勢漸強以後,金人不敢同時兩面樹敵,便只得與高麗人結好,那片土地也終于名正言順地劃進了高麗的版圖。)的遼金兩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畢竟這兩個胡人建立的帝國雖然軍事上很強大,但是經濟就不怎麼樣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直接統治那片土地,對遼金兩國都是得不償失的。而經濟上不劃算的事情,只要不是非做不可,任何一個政府都會再三斟酌,所以即使是漢人的皇朝,結果也不會有多大區別。

在軍事上對高麗進行懲罰性攻擊,也是一個選擇,但令遼金兩國郁悶的是,他們對高麗的數次征伐都沒有獲得完勝,雖然高麗最終都被打得上表稱臣,但兩國卻都曾經歷過慘痛的失敗(最慘的一次遼軍損失了接近十萬人,好在國家大,撐得起。)。而且高麗只是稱臣而已(之前連這個面子都不給,儼然以獨立的政權自居,高麗與兩宋關系一直不睦,與此也有一定關系。),那些侵佔兩國的土地連一寸都沒還給它們(注1)。但遼金兩國也只能接受現實,畢竟還有兩宋這個強敵存在,它們是不可能與高麗人拼得魚死網破的

注1︰歷史上是直到蒙元統一了中國以後,沒了後顧之憂,先後九次討伐高麗,高麗才不得不放棄鴨綠江以東的土地。盡管如此,高麗原有的版圖依然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並在明朝滅元期間抓住東北無主的良機,再次將鴨綠江以東土地搶佔。

後來,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鮮王國以後,對大明表現得十分恭順,朱元璋顧慮到國內百廢待舉的狀況與遠征朝鮮的艱難,最終默認了朝鮮對于鴨綠江以東土地的主權。其後由于鴨綠江這一天然屏障的存在與大明的刻意引導,朝鮮的對外政策開始轉為保守內斂,原本尚武好斗的民族性格也遭到了第二次閹割(第一次是唐軍滅掉高句麗與百濟、幫助新羅統一三韓,但由于唐末無力顧及朝鮮半島,高句麗遺族復國成功而功敗垂成。),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肘腋之患,而其與大明之間的宗藩關系,也堪稱古代東方的典範。

當然,朝鮮半島難打是不假,但只是從陸路進攻十分困難罷了,從海路進攻(由南向北打)朝鮮半島國家的幾次戰爭,要不是有外部勢力插手,都足以令其亡國。但沒辦法,誰叫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大陸國家,缺乏海洋意識呢?而且在宋代以前,中國的航海與造船技術也不能滿足跨海遠征的要求,倒是日本因為地緣的原因,對朝鮮半島上的政權形成了天然的壓制,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宿敵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