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六十六章摻入日本的沙子(下)

第四百六十六章摻入日本的沙子(下)

更難得的是,張家還給那三百多名旗本武士配備了戰馬,雖然目前他們才剛剛開始學習馬術,但假以時日他們必將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支真正的騎兵,盡管這支騎兵並不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不過,雖然張家財力雄厚,但張儂也並沒有盲目組建更多的騎兵,而且也沒有到大陸去采購那些優秀馬種,而是以日本馬或者高麗馬充數。因為石見國的地形並不利于騎兵馳騁,她又沒有太強的擴張**,以日本國內沖突那有限的規模,有三百騎兵用于哨探、突襲、斷糧這類的工作,已經足夠用了,甚至將其放到正面戰場,也足以發揮巨大的效果,因為他們的對手,估計也就是一縣之兵而已,而且日本多山,石見國就更是如此,日本馬與高麗馬雖然素質較差,但編成山地騎兵卻正是用其所長。

比起武士,張家的備隊更加令人驚訝,因為他們竟然都將被訓練成火槍兵,雖然裝備的只是大宋已經開始漸漸淘汰的火繩槍(全部配備了刺刀,否則一旦被敵人近身,就根本沒戰斗力了。雖然刺刀在與正統冷兵器交鋒的時候比較吃虧,但以密集的軍陣對付已被火繩槍連射打亂的敵軍,勝算還是很大的。),但在日本卻算得上是開歷史之先河了。這種足以改變日本戰爭形態的「新式武器」之所以由地位較低的備隊使用,而不是身份尊貴的旗本武士,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因為火槍手訓練的難度要遠比使用冷兵器的戰士低得多,所以由軍事素質較高的武士使用冷兵器,而讓素質相對較低的備隊使用火繩槍,則兩者都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合格的軍人;而如果反過來的話,張家的所謂正規軍將變成三百多合格的火槍手與一千五百烏合之眾的組合,這顯然是錯誤的選擇。

而且,因為火繩槍的殺傷力還遠不能與冷兵器(尤其是近戰兵器)相比(主要是精度問題,無法在較遠距離進行精確射擊,命中率有限,而且射速相比弓弩而言太慢了,敵軍接近後實際上只有一次齊射的機會。至于刺刀,對付對付那些敗兵與烏合之眾還行,踫到使用冷兵器的精銳部隊,將會相當吃力,所以必須有一支精銳的冷兵器部隊對火槍隊進行保護。),倒是造成心理威懾的意義更大,而且還會受到天氣的嚴重影響,所以全員裝備火槍是更加愚蠢的選擇。

另外,雖然大宋官軍所用的火繩槍炸膛率已經在趙長期以來的重視下降低到了一個基本上可以忽略的數字,但張儂卻不敢保證她買到的那些火繩槍也有同樣的質量。以旗本武士的地位和作用,若因為炸膛而產生傷亡,對士氣的影響會相當地大,而且說句老實話,旗本武士的性命,遠比備隊的士卒值錢得多。當然,如果以後條件許可,武士們學習使用火繩槍也是必須的,反正訓練出一個合格的火槍手只需要短短半年而已,技多不壓身。

按照日本的傳統(只是現在這個年代的傳統,歷史上到了戰國後期,大名出錢給直屬于自己的軍隊配備兵器裝備已經漸漸成為一種常態。),武士乃至足輕的兵器裝備都是要由他們自己準備的,但由于條件不許可,也為了方便官兵們之間的配合,張家目前都是代為購置。但這些兵器裝備的使用者是必須定期上繳租金(每年由其俸祿中扣除,數額為該裝備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的,張家同時還規定,武器裝備損毀或丟失是要由其使用者負責的,可修復的兵器裝備由其使用者負責找人修復,不可修復的損傷則要從使用者的俸祿或者年貢中按照該裝備的購價扣除,而丟失的則不但要按照市場價格(往往比張家的購價更高,畢竟批發與零售是不一樣的。)扣錢,還要受到軍紀的嚴厲懲罰,其商人作風一覽無遺。好在張家的武士與備隊待遇都很不錯,要不然恐怕沒幾個人願意為張儂這個吸血鬼賣命了

而如果官兵們有錢自己購置,那麼這部分被「截留」的俸祿也將發到官兵的手里,客觀上可以增加其收入(武器裝備得保養好才行,否則還不如要上面代購。),但為了避免引起軍隊的混亂,自購的兵器裝備在樣式上必須與張家代購的裝備相統一(為了保證這一點,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是出錢讓主家代購的,畢竟張儂雖然斤斤計較了點,但做生意還是童叟無欺的,而且殺價能力也比他們這些武夫強得多。)。

拿火繩槍來說,那就是射速、有效射程都不能低于代購槍支的水平,至于炸膛率倒是沒有明確規定,畢竟相信沒哪個人會為了省一點錢而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當然,就目前來看,日本人想要買到火繩槍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還是統一由張儂從自己的渠道(其實買的都是大宋官軍換裝燧發槍以後淘汰下來的老式火繩槍,但質量反倒要比從軍工廠買新的要更好一些,因為這些部隊淘汰下來的老槍基本都經過戰爭的考驗,而且使用年限也不長,幾乎都是一等一的好槍,而且價格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從大宋采購。

雖然看起來一套一套的,但張儂在軍事上實在是個門外漢,並不明白火器(兵器裝備統一采購與官兵自購各有各的利弊,但到了熱兵器時代,兵器統一采購相較官兵自購而言,優點已經遠遠大于弊端。)統一采購的必要性。而張家的一千八百常備軍仗著裝備優勢,又趕上了好時候,一直沒有對上什麼強敵(注1),所以這個問題直到很多年後才被人指出

注1︰出于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以促進商業發展的考慮,張儂一直不遺余力地削弱國內的地方勢力,其間甚至激起了很多國人眾與土豪的聯合反抗,但張儂雖然不懂軍事,卻敢于放權,也舍得重賞有功的將士,而且張家一千八百人的精銳正規軍遠比那些石見的地方武裝強大得多,所以張家在軍事上其實並沒有遭遇到嚴重的危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