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日本臣服(五)

第四百五十六章日本臣服(五)

若不是趙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歷史,到了明朝這個問題會更嚴重,只要與日本人往來就是「通倭」死罪(盡管有權有勢者總有辦法免罪),雖說有防範倭寇的因素,但封鎖信息恐怕也是目的之一吧?不然為什麼即使在倭寇之亂並不嚴重的那些時間段,官府也從不對日本人個體的善惡進行甄別呢?雖然民間和基層的執行要靈活得多,但既然這樣的政策能夠制定出來,也就基本上能夠反映出一點高層的想法吧?

歷史上也只有後來的蒙古人過于自負,不屑于搞這些花花腸子,日本人不稱臣忽必烈就派兵遠征,結果連敗兩場,賠上了幾十萬條人命,反倒增長了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實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過,雖然這兩招成功地蒙蔽了絕大多數平民百姓,但官吏士林之中的明白人還是有不少的,他們自然一個個引以為恥。但是心里再不痛快,對于日本這個茅坑里的石頭(其實現在的韓國棒子也差不多,整天在旁邊惡心你,偏偏中國又沒能力滅掉它,反正他們也沒能力威脅到中國,中國政府就只能裝聾作啞,對那些惡心的事件冷處理。可惜現在有了網絡,消息很難封鎖,于是全國人民一起被韓國人惡心,而政府對外無能的形象則更加深入人心),他們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無奈地忍下這口氣(但歷史上由于沒有趙這個變數,這份恥辱將漸漸地被人淡忘,以致于到了清代根本沒哪個中國人知道身邊那個小國居然從未對自己屈服過,哪怕只是形式上的。當然,這在屬國數目相較前朝少得可憐卻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滿清,其實算不上是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因此當日本臣服的消息傳來之後,一些內心深處一直懷有遺憾的古代「憤青」們立刻就沸騰了,甚至還有人買鞭炮當街燃放以示慶祝,而中日之間幾百年來的糾葛也終于大白于天下。

想到如今的大宋居然做到了華夏歷史上最強盛的隋唐時期都沒有做到的事,普天之下的大宋臣民無不自豪,再加上大宋這些年來開疆拓土、威服四夷,國內也一副繁榮太平的景象,雖然財政由于支出太大依然有點緊張,但知道此事的人畢竟不多,于是趙在大宋朝野的威望更勝從前,甚至有不少原來堅定的反對派也因為他在內外兩方面空前的成就而轉變了立場,而前幾年就已經有人鼓吹的「盛世」之說也受到了廣泛認可,連一向都以挑刺找茬為主職的言官們,也紛紛上書請皇帝與攝政王「二聖」泰山封禪。

支持率提高不是壞事,即使是一向務實的趙對此也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他以後的改革推行起來將肯定會更加順利。但「泰山封禪」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就多少令趙有些反感,何況目前大宋的財政也不寬裕。不過轉念一想,適當地搞些盛大的儀式可以激勵士氣民心,也能向友邦敵國展示實力,如記憶中的**閱兵式,只要量力而行,也未必就一定是什麼壞事。何況趙早就有心在泰山建一座大型紀念館,以紀念那些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聖賢和英雄們,並以此兌現他昔日對官兵們的承諾,讓那些為華夏復興而浴血奮戰的英烈和功臣們有機會與那些先賢一同接受後人的瞻仰。

雖然改了主意,但目前朝廷暫時沒那麼多錢去搞這樣重要的儀式(如果奢侈一點的話,泰山封禪的開銷不亞于一次規模不小的對外戰爭,即使節省著辦,花費也絕不是一筆小數目。),除非趙狠下心來增加百姓負擔,例如增發紙幣或是強制勞役。因此趙以其父親的名義下詔說,如今的大宋雖然已經有了一些起色,但只能說是開了一個好頭,何況如今國仇未報,就算要泰山封禪,也得等大宋兵發關外,將那些當年「靖康之亂」的罪魁禍首斬盡殺絕再說

話說《宋日友好協約》簽署以後,大宋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官吏依約接收了日本九州島南部的薩摩國與大隅國,改設為薩摩縣與大隅縣,隸屬于琉球省。雖然兩地面積有限,加起來也還不如後世中國的一個直轄市(含所轄市縣)大,而且尚未得到充分開發(也就鹿兒島一帶還好,其他地區還很荒涼。),但潛力卻著實不小,僅以可耕地一項來說,就是一筆不可輕忽的財富。據詹會龍的分析,如果薩摩與大隅兩國的可耕地全部得到開發,每年收獲的糧食將足以供養百萬人口,這樣一來趙便不必老為留在日本的那百萬宋人擔心吃飯問題了,而且將那些大宋移民吸引到這里,不但能夠迅速令此二縣繁榮起來,也可以大大加快其漢化的進程。

而且薩摩與大隅兩國雖然沒有什麼高價值的物產,但當地悍不畏死而服從性卻非常出色的隼人一族則是十分優秀的兵源,尤以薩摩隼人為最。以潛力而論,久經訓練的薩摩兵並不遜于宋軍之中最優秀的(浙江)義烏兵(注1),而且服從性極好,訓練難度要低得多,稱其為世界上性價比第一的步兵並不為過。

注1︰義烏兵在朝鮮戰場上曾經與日本薩摩兵交鋒過,吃了不小的虧,而在日軍內部,薩摩兵也是公認的精兵,如果不算有著裝備優勢的騎兵與鐵炮(這是日本人對火繩槍的叫法。)兵,則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在日本戰國期間的內戰中,島津家的薩摩兵幾百人就能擊敗其他勢力的幾千精兵,若不是薩摩人口太少(恐怕比義烏縣的人口還要少。),以致于島津家兵力受到嚴重限制,幾千人的規模就差不多是傾巢而出了,與那些大勢力動輒幾萬十幾萬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比,日本戰國的結局如何還很難說。

PS︰順便說一句,因為薩摩人口不足,當時的島津家必須執行精兵戰略,為此他們幾乎是想盡辦法搞錢。歷史上明代的倭寇大多是假倭,真倭只佔一小部分,而真倭的兩大來源之一就是島津家。而且與大多數時期以做生意為主(其實他們也沒有搶劫的實力,松浦只是個小大名,而且也沒有薩摩那樣的精兵,只有水軍還過得去,但倭寇主要是上岸為禍,在海里遠不是大明水師的對手。)的松浦家不同,島津家的武士都是無惡不作的強盜,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危害最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