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五章日本臣服(四)

第四百五十五章日本臣服(四)

五,大宋放棄對高麗除其南方的外圍島嶼(包括濟州島與對馬島這兩個大島,但那些離海不遠的小島不在此內。其中對馬島的情況有些特殊,它是宗氏家族世襲的領地,由于地處高麗與日本之間,而古代的大多數時期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又不太明顯,因此宗家長期秉持了「腳踩兩只船」的牆頭草作風,對馬島的島主一方面是日本對馬藩的藩主,另一方面又是高麗在冊的世襲郡守,因此對馬島究竟算是哪個國家的領土,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直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強勢崛起,對馬島才完全被日本所控制,而在趙記憶中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紀,韓國依然沒有徹底放棄對該島的領土要求。而趙現在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以其為高麗土地為由將其佔領,給日本人一個下台的余地,便不會招致日本人強烈的不滿,畢竟與高麗乃至只是現在所佔的那一小部分高麗土地而言,一個對馬島實在算不上什麼。再加上日本雖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海洋國家,但這個年代的日本人完全談不上有什麼海洋觀念,要不然在平清盛開海之前日本人也不會愚蠢地連續單方面禁海幾百年了,甚至即使是現在的日本人中最富有海洋意識的平清盛,也只是看到了海貿在經濟上的貢獻,卻沒有意識到一旦位于日本與高麗之間的對馬島成為大宋的軍港,宋軍便可以輕易切斷高麗與日本本土之間的聯系,這等于是在日本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條難以掙月兌的枷鎖。而草率地將對馬島交由宋軍佔領,也因此成為了平清盛一生中最大的失誤,至少後世日本的大部分史家是這麼評述的,盡管也有極少數人認為以當時的國際形勢,依附于大宋是日本保全國體的唯一選擇以外的其他一切領土要求,並將目前宋軍控制的高麗土地(岳雲取得那場輝煌大勝後,雖然宋軍馬上停下了進攻的腳步,但許多高麗南部的州縣主官攝于宋軍的威勢,紛紛主動請降,結果現在宋軍控制的土地比日軍還要大得多,只不過由于宋軍沒有足夠的兵力派出去接管那些城池,所以那些州縣其實還在那些高麗原來的地方主官手里。)在一個月內全部轉交給日軍,同時繼續對日本這次(這兩個字是趙密令里特別強調的,岳雲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含意,但還是將其加進了協議的文字之中。)攻略高麗的行動予以適當的協助。作為交換條件,日本將九州南部的薩摩、大隅兩國交給(「割讓」這個詞太難听)大宋管轄,並承諾若日軍攻陷(這個詞也是趙事先叮囑過的)開京(即後世的漢城,是此時高麗的國都。),日方會將九州南部的另外兩國即日向國與肥後國也交給大宋,而如果日軍能夠徹底吞並(日本人也不傻,老是改用詞也會被發覺的。)高麗,那麼整個九州島讓給大宋也沒有關系,反正那又不是日本的核心領土,連人口也不超過百萬(不算其他國家的一代移民),遠不能與方圓三千里的高麗半島相比。

日本的臣服在大宋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雖然歷朝以來的官吏士人都以有色眼鏡看待周邊的「蠻夷小邦」,對外國普遍並不怎麼關注,甚至談不上什麼了解(唐朝都城里那麼多官吏士子,渤海國這個鄰國的文字,居然就李白一個人會。)。但日本這麼一個身邊的小國,卻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即使白江口之戰慘敗于唐軍之手以後,他們也只是不斷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卻還是死活不肯低頭,甚至還以「天皇」這個無比狂妄的名詞為他們這個小國的「土王」冠名,按照中國大一統以來的傳統理道德觀念,這絕對稱得上是悖逆至極了。但由于航海與造船技術不行,即使是在強盛的隋唐時期,中國依然無力對日本進行實質性的懲罰,更不要說是一直被北方強敵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宋代了。所以對日本這種「不臣」姿態十分不滿的中國歷朝統治者們便只能以自欺欺人的方法處理對日本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回避與冷處理。

所謂回避,即對于日本送來的國書,隋唐兩朝的禮部官員會對其中「天皇」這兩個漢字視而不見,就當自己沒有看到,在寫給日本的國書里,也決不會用到這個詞,而是以國王(武則天對于當時的日本女天皇的稱呼則為女皇,算是最客氣的了,也許是同病相憐吧,女人為君不容易。)之類的稱呼代替,由于日方在隋唐時期奉行開海通商的政策,同時也需要派人到中國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必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所以對于中國官員的這點小把戲就也采取了裝糊涂的對策,結果便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兩國政府暗懷對對方強烈的不滿營造出一副中日友好的假象。

但到了宋代以後,由于大宋航海與造船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中日航線安全了許多,中日之間的民間交流日益頻繁,所以官方的往來變得不那麼必要;再加上此時的日本又不再重視海外貿易,甚至開始禁止國民出海,而宋朝的中國不似隋唐那樣胡風盛行,對理道德看得更重,為了避免尷尬,就干脆不與日本進行官方的聯系,直到趙掌權以後才跟日本正式建交。

而冷處理,則是指中國官方一直不主動去了解日本,也不鼓勵臣民去了解日本。雖然這種「鴕鳥政策」看似十分可笑,但確實有效地蒙蔽了絕大多數的中國百姓,以致于歷史上後來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以後,中國人幾乎都以為幕府就是日本的國王,自然更不知道就在他們天朝的附近,這個小國幾百年來從未向中國稱臣。這樣朝廷的體面便能維持,百姓也能繼續由于「天朝上國」的虛榮心而更加任勞任怨(政府令百姓趕到面上有光的話,百姓對苛政的忍受能力也會更強一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